跳至內容

掃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掃墓,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閩南人掃墓sàu-bōng)、掛紙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攜帶三牲等供品,才稱作「培墓」(puē-bōng)。客家人則呼為掛紙koa-chṳ́)、福州民系云為硩紙軋紙dák-cāi,dák為壓之意)、廣東人言為拜山baai3-saan1)、行青hong4-cing1)。掃墓是維護、修整祖先墳墓及其環境的祭祖活動,用意在慎終追遠、思念祖先,同時亦能聯絡族人,有子孫團聚的意味。中國最早的春祭在寒食節,後來改為在清明節,現在北方部分地區仍然在寒食節祭祖,部份地區亦有在春節元宵春分上巳(小清明)、秋分重陽冬至掃墓者。

華人掃墓時間

[編輯]

春節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祭祖的四大節日,甚至春分秋分中秋冬至寒衣,古時都有可能是掃墓佳辰,尤其寒食節更是掃墓、祭祖、踏青、出遊的好日子。不過時至今日,現代人大多僅於清明節時,會至祖先墓地進行清理、除草。雖然無法知道寒食節在甚麼時候被清明節取代,但從唐代多首與寒食節有關的詩來看,至少在時,中原人士仍然有紀念寒食節的習慣。

  • 小清明農曆三月初三,遵循舊曆的社會是固定在三月初三這一天,稱「古清明」或「小清明」,有些人會在這時候掃墓,兼具有踏青、拔除不祥的意思。
  • 清明:又稱「正清明」,一般為冬至之後106日,陽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在遵循舊曆的社會中是可變動的日期,不一定是舊曆的哪一天。
  • 大清明:諺語又有「八月初一大清明」之說。
  • 重陽:有些潮汕人家族會在重陽節掃墓,順便踏青;重陽節是香港法定假日,當天休假,利於人民進行拜山掃墓。
  • 冬至:對於有些閩南人潮汕人來說,冬至是與春節相當的大節日,有許多家族會在冬至前後上山掃墓,稱「過冬紙」。不過,冬至時候掃墓燒紙錢,由於天乾物燥,風勢強大,容易引發山火,在各地政府的勸導之下,大多數家族已經不再堅持這個習俗。

日期

[編輯]

閩南人並不一定要在哪一個日子掃墓,因為要集合宗族親戚共赴祭掃,所以在清明或小清明上巳)前後半個月內,都是正常情況。通常分為「清明附近」與「小清明附近」兩種,連雅堂臺灣通史》:「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

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掃墓。墳墓初造,第一次掃墓稱為「新墳」,一般會在二月初二春社)前就掃墓。第二年、第三年通常在春社至清明節前一天之間擇一日掃墓。第四年起可在清明節前後的日子視方便掃墓。依照泉州習俗,清明節當日絕對允許掃墓,不須看擇日宜忌

漳州則有半數以上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小清明附近掃墓,但因中華民國政府清明節國定假日,為了配合假期,逐漸以清明節當日,成為臺灣閩南人掃墓的主流日期。

祭拜

[編輯]

閩南習俗,沿途不得已而踩踏他人墳塚,邊走邊說「借過」,並不視為得罪。找到祖墳時,先徒手禮拜,告知土地神(后土)與先人要開始掃墓了。隨即用鐮刀清除墳墓附近的雜草,也可以趁機修復墓園的裂縫,或是補漆墓碑字跡,當清理完畢後,在墳墓壓上墓紙,代表為祖先修繕房舍。掃墓時先祭拜「后土」,才祭拜祖先,燒紙錢的順序也是先「后土」、後祖先。

新加坡閩南華人在祖先墳上壓上泉州式樣的五色紙

風俗與禁忌

[編輯]

各地閩南人掃墓禁忌不同,一般在日落前必須掃完墳墓,如果一定要拖到夜間,則必須攜帶淨符,或平安符,或者以紅紙包裹的菖蒲艾草香茅榕樹樹葉等避邪植物葉片,避免煞氣。

臺灣早期農業時代流行「揖墓粿」的習俗,掃墓祭祖完畢,就召集附近的牧童、兒童給它們。此風流行甚早,戰國時代的《孟子》一書中,就有一位不事生產的人,去墓地向掃墓者乞討食品的故事[4]

客家人掃墓習俗不同於閩南人,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掃墓文化。地區的客家人尤其是新竹,多半選在天穿日之後開始掃墓;苗栗臺中一帶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節次日之後至清明前,也有些在新春大年初一,就開始掃墓;而南臺灣六堆一帶的客家人,則由則由福德伯公生到清明之間任選一天來掃墓。

客家有「新地不過社,舊地掛到年底下。[5]的說法:新墳在社日[註 1]就要掛紙祭掃,最起碼要在清明節前;否則剛逝世的祖先、親人可能會搶不過七月半鬼門大開時的眾好兄弟前輩,或是被當作孤墳。舊地到年底才掛紙,都無所謂。

日本本土掃墓時間

[編輯]
日本人掃墓的日子主要有:盂蘭盆節お盆)、春分秋分及逝者的忌日。
盂蘭盆節(新曆8月12-15日)是日人必須回家鄉掃墓的大日子。若祖墓在住家附近,則除「お盆」外,春分及秋分也會進行春、秋兩祭。

琉球掃墓時間

[編輯]

琉球民眾多於清明節元宵節元宵次日春祭,首里士族多在春分秋分附近掃墓。自從歸為日本沖繩縣之後,也有部份人依照日本人習俗,尤其是長期在縣外工作者因遷就假期而依照日本本土的掃墓日期。

韓國掃墓時間

[編輯]
  • 朝鮮半島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空間配置

[編輯]
一個墓牌,上面的清河表示這個張家為清河堂,顯考表示墓中人是男性,故為張公。
祖塔(墓厝)型態的佳城

以下以墓碑正面為基準(非參拜人的方向),由左至右(非必然)陳列。

宋朝起,中國民眾為保障墓前祭祀的物質需要,普遍的在家族祖墳周圍一定範圍內設置祭田,即墓祭田[6]:1

臺灣客家人於開墾有成後,宗族會集資興建公廳(祠堂)及祖塔(即家族墓,又稱佳城,多半是納骨塔),以利宗族共同掛紙(掃墓)。例如已成為古蹟新屋范姜祖堂旁附有祖塔,而新屋區葉五美公祖塔更是齊聚數千名子孫祭祖[7]

台灣漢族土葬掃墓祭祀儀程

[編輯]

清掃

[編輯]

通常這是掃墓一開始最麻煩且費事的工作,由於經過了一整年,墳墓上會長出許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除非是新一代有專人定期清掃管理的花園公墓,不然祖先墳墓會雜草叢生,甚至林蔭茂盛,有必要好好除草、清掃、整理。

掛紙

[編輯]
掛紙
掛紙(又稱跪紙),即為掃墓拜祭,壓上墓紙之意;是離開祖墳前,幫祖墳修繕的象徵,亦表示這座墳墓有人祭掃。

實行方法

[編輯]
泉州人用紅黃青白靛等五色紙,漳州人和客家人用黃嘏紙(黃色墓紙),如無墓紙則使用金白錢(黃色、白色的長條狀紙錢),掃墓時將邊緣直順的墓紙用小石頭或土塊壓在祖墳的周遭。而邊緣有鋸齒、中間有裂縫的墓紙則正面朝上,用小石頭整疊壓在墓碑上。

擺放祭品

[編輯]
若有準備經衣,需要在先人用膳前就先燒。
  • 鮮花
  • 清水
  • 點紅蠟燭:左右各一。
  • 食物:一般是不設供品,如果有攜帶供品的話,基於寒食節的傳統,為了紀念介之推,這天,人民一般不開火煮飯,只能吃冷食,可能會擺出下列食物:
潤餅:又叫春捲,祭祀的時候,放置好作潤餅的餅皮和內餡材料,內餡都是蔬菜,但近年來也有人放少許肉片或肉塊等。
艾粄草仔粿)(南臺灣又稱為鼠麴粿)
刈包
水果(不用番石榴蕃茄,據說古時此二果常於如廁時生長。不用代表「旺來」的鳳梨。不用貌似釋迦佛頭的釋迦。)
金紙
先燒土地公用金紙:北臺灣多用四色金福金刈金壽金大百壽金);南臺灣九金壽金福金
銀紙
次燒先人用紙錢:燒給祖先,若有經衣的話,需要先燒。一般為銀紙。去世三年以上者可用刈金南臺灣蓮花金

祭祀

[編輯]
拜龍神
拜土地公
祭祖

祭祀時每人手持三炷香。祭祀也是掃墓最大用意。中國傳統世族家庭觀念重,為了維繫長久家族的優良傳統,來承先啟後,祖先去世後仍於九泉監看子孫的表現,透過清明掃墓,後代子孫藉禱詞向祖先報告自己成就,確實不辱祖先教誨,祖先也才能保佑後代子孫。

  1. 先拜土地神(后土):請求土地神保護祖墳的安全完好,俗信土地神保護墓主的安全,故拜土地神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事。
  2. 再拜龍神:有少數人會拜龍神,請求龍神保護祖墳風水地脈的吉祥,此風盛行於臺灣宜蘭一帶。
  3. 最後祭祖:跟祖先溝通。

共進午膳

[編輯]

有些人會敬三次酒,大約十到二十分鐘,表酒過三巡,這是神靈們的用膳時間。

神靈完膳後,才是人類用餐的時間,這時就是拿潤餅、草粿喫。

燒紙錢

[編輯]
燒紙錢之前都要作折紙錢的動作,這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完全燃燒,圖中白色煙霧即未完全燃燒之碳氫化合物

土地公:

  1. 先拿著金紙唱拜(閩南語稱為唱 jya)告知土地公準備要燒紙錢。
  2. 化寶給土地公金紙)。上面紅紙與綑綁用的藺草(鹹草)、橡皮筋等皆須取下來,不能燒。
  3. 燒差不多後(閩南語稱為「gan4錢」,將清水或酒、茶圍澆香爐一圈),表示燒到這(一說圍起來避免爭搶),使圓圓滿滿。
  4. 收祭品。

先人:

  1. 拿著金銀紙錢唱拜告知先人。
  2. 化寶給祖先(銀紙,或者用九金、刈金)。
  3. 酹。
  4. 最後禮成收祭品。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及註釋

[編輯]

註釋

  1. ^ 一般是指二月初二春社日;或說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參考資料

  1. ^ 易守華. 掃墓新風尚墓前獻鮮花 春節期間40萬人祭拜親人. 重慶晚報 (新華網重慶頻道). 2009-01-31 [200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6) (中文). 
  2. ^ 陳章采. 春節掃墓 瀘州增開加班公車. 華西都市報. 2009-01-25 [2009-10-08] (中文). [失效連結]
  3. ^ 楊艾青. 春節期間提倡文明祭祀. 呼和浩特晚報.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0) (中文). 
  4. ^ 這樣差很大,掛紙、培墓大不同.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5. ^ 劉美芝 六堆地區客家掛紙文化之研究 (PDF). [2011-02-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07). 
  6. ^ 高楠、吳克燕. 《透视宋代墓祭田争讼》. 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師範專科學校). 2005, (2005年第4期): 1—2 [2023-02-11]. ISSN 1008-4584 (簡體中文). 
  7. ^ 清明祭祖 葉家千名兒孫掃墓[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