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里雅斯特級兩棲突擊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里雅斯特級兩棲突擊艦
建造中的第里雅斯特級,2019年攝於拿波里
2020年狀態,攝於拿波里
概觀
艦種兩棲突擊艦 [1]
直升機船塢登陸艦
艦名出處第里雅斯特號兩棲突擊艦
擁有國 義大利
舷號L9890
數量1
製造廠義大利拿波里斯塔比亞海堡芬坎蒂尼
下訂2015年6月3日
單艘造價11.71億歐元[2]
動工2018年2月20日[3]
下水2019年5月25日[4]
服役2024年8月(計劃)
現況海試中
技術數據
排水量25,816公噸(25,400長噸;28,500短噸)[5]
滿載排水量38,000公噸(37,400長噸;41,900短噸)[6]
全長全長:245米(803英尺10英寸)[7] 垂標間距:213.4米(700英尺)[8]
全寬36米(118英尺1英寸)
型深27.70米(90英尺11英寸)[9]
吃水7.2米(23英尺7英寸)
鍋爐
動力
  • 雙軸
功率燃氣輪機:76,000 kW(102,000 hp) [5] 柴油機:24,000 kW(32,000 hp) [5]
發電機
電力輸出
  • 柴油發電機:20,960 kW(28,110 hp)
  • 電動機:2,250 kW(3,020 hp)
最高速度TAG:25(46公里每小時;29英里每小時)

柴油引擎:18(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

電動機:10(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16(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航速:7,000海里(13,000公里;8,100英里)
乘員
  • 460 名
  • 604 海軍陸戰隊員
  • (最多 1043 + 21)
射控裝置
  • 李奧納多 CMS SADOC Mk4戰鬥管理系統
  • 2火砲射控系統
偵搜系統
  • 1具李奧納多 Kronos雙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DBR,AESA 4FF) 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包含[10]
    • Kronos C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4面固定式相位陣列天線)
    • Kronos StarFire X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4面固定式相位陣列天線)
  • 1具李奧納多 Kronos Power Shield主動相位陣列L波段長程對空搜索陣列雷達
  • 1具李奧納多 conformal 敵我識別系統(IFF)
  • 1具李奧納多 Black Snake拖曳式魚雷探測聲納器
  • 潛水人員探測聲納
  • 障礙物迴避聲納
  • 戰術空中導航系統(太康)
  • 1具李奧納多 SPN-720平面搜索/進場管制(PAR)雷達
武器裝備
電戰系統
  • 2具奧托梅萊拉SCLAR H ODLS-20 干擾彈發射器
  • 2套C-310魚雷反制系統
艦載機通常搭載12架AW101灰背隼或者混搭SH90AAW129D野馬F-35B;可操作15架以上F-35B
其它
  • 50米(164英尺1英寸) x 15米(49英尺3英寸) 塢艙,可容納4艘60噸 通用登陸艇或1艘LCAC-1級氣墊登陸艇英語Landing Craft Air Cushion
  • 55米(180英尺5英寸) x 19米(62英尺4英寸) 車庫/貨物甲板 235米(771英尺0英寸) 用以停放載具
  • 21米(68英尺11英寸) (25米(82英尺0英寸)) x 107米(351英尺1英寸) 機庫,可容納AW101灰背隼或混搭SH90AAW129D野馬以及F-35BB(或 530米(1,738英尺10英寸) 放置載具)
  • 飛行甲板長度:230米(754英尺7英寸)、寬度:36米(118英尺1英寸)
  • 飛行甲板有九個直升機起降點供AW101灰背隼或者SH90AAW129D野馬使用
  • 北約2E等級野戰醫院,28張病床(700平方公尺)

第里雅斯特級兩棲突擊艦Trieste)是義大利海軍的新型兩棲突擊艦,類似於直升機船塢登陸艦並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功能的多用途軍艦。[11]

第里雅斯特號可搭載EH101NH90直升機以及F-35B戰鬥機[12];機庫下方有一個泛水塢艙可容納機械化登陸艇(新型 Cantieri Navali Vittoria LCM23)、LCAC-1級氣墊登陸艇英語Landing Craft Air Cushion,和新型的法國L-CAT雙體登陸艇等兩棲登陸艇,也可裝載公羊主戰坦克半人馬裝甲車和三百名士官兵,母港位於塔蘭托[13][14]

第里雅斯特號(舷號:L9890)在拿波里斯塔比亞海堡的芬坎蒂尼造船廠建造,2017年1月12日開工,2019年5月25日下水[7],預計2024年交付[13],為義大利海軍在二戰後所建造噸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15][16][17]

歷史

[編輯]

1996年11月,義大利海軍開始執行新航空母艦(NMU,即日後的加富爾號航空母艦)計畫,最初並未考慮納入兩棲作戰能力,因此當時曾考慮建造一艘12000噸的兩棲船塢登陸艦或兩棲突擊艦(LHD),1995年時,義大利海軍打算建造輕型航空母艦和用來取代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的新型兩棲突擊艦/兩棲船塢登陸艦(LHD/LPD)。然而,冷戰結束後義大利海軍經費短缺,沒有足夠經費分別建造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因此義大利海軍有了將二者功能合而為一的構想,1990年代末,NMU演變為結合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的艦艇,唯於2000年定案簽約時仍被定義成為完整的航空母艦並兼具部分兩棲運輸與醫療能力[釋注 1]。因此,義大利海軍仍有建造兩棲突擊艦/兩棲船塢登陸艦的需求,但此需求則於日後建造汰換聖喬治級的新建時在予以滿足。

到了2002年,傳出義大利可能建造1艘萬噸級的兩棲艦艇[釋注 2],2006年初的義大利國防白皮書「投資安全-義大利軍事轉型」(英語:Investing In Security - Transforming the Italian Military)中則計劃建造汰換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的新型兩棲艦,翌年則計劃建造三艘新兩棲艦,首艦預定2008年開工,2012年服役,後續以大約3年1艘的速率建成。全球金融風暴後估計在2012年開工,整個計畫約耗資15億歐元。依照2009年義大利海軍Tortora上將公布的「更新版義大利海軍2010-2020艦隊」計畫(The renewal of the Italian Navy Fleet in the 2010-2020 time-frame)中,兩棲突擊艦列為海軍首先執行項目之一優先籌獲。

2010年6月,義大利政府正式批准建造2艘2萬噸級兩棲突擊艦,艦體造價估計3億歐元[釋注 3],並可能增購三號艦,首艦可望在簽約後30個月交付。

在2015年7月1日,芬坎蒂尼集團獲得兩棲突擊艦的合約,其中旗下的芬坎蒂尼船廠亦負責設計建造艦體。

第里雅斯特號於2018年7月20日安放龍骨,2019年5月25日下水,預計2024年服役。

同型號兩棲登陸艦比較

[編輯]
主要兩棲突擊艦比較
美國 胡蜂級兩棲突擊艦
美國 美利堅級兩棲突擊艦
中華人民共和國 075型兩棲攻擊艦 義大利 第里雅斯特級兩棲突擊艦 西班牙 胡安·卡洛斯一世級 法國 西北風級兩棲突擊艦
船體 満載排水量 41,150 噸 45,693 噸 36,000 噸 38,000 噸 27,082 噸[a] 21,500 噸
全長 257米 232 米 245 米 230.82 米 210 米
全幅 36 米 32 米
動力 方式 蒸氣動力[b] CODLOG CODAD CODOG+電力推動 IFEP 柴電動力
動力 70,000 hp 64,000 hp 102,000 hp 29,500 hp 19,040 shp
速力 22 節 23 節 25 節 19.5 節 18.8 節
武器 火炮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3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H/PJ-11近迫武器系統×2 Mk 75 76公釐艦炮×3 20mm M693 F2機炮英語20 mm modèle F2 gun×4 30毫米機炮日語マウザーMK 30 30mm機関砲×2
12.7毫米重機槍×7 25毫米機炮×3 12.7mm重機槍×2 12.7mm重機槍×4
飛彈 RAM 21聯裝發射器×2 ESSM 8聯裝發射器×2 HHQ-10 18聯裝發射器×2 VLS×16
AsterCAMM
- SIMBAD 2聯裝發射器×2
RAM 21聯裝發射器×2
航空運用機能 飛行甲板 全通(兼容STOVL 全通 全通(滑跳起飛甲板 全通
艦載機數 F-35B×6 直升機×30 F-35B×4-8 AV-8B×10
※F-35B(未來計劃)
直升機ー×16
直升機×24 直升機×6-9 直升機×12
登陸運送功能 登陸艇 70噸LCU×2
LCAC-1級英語Landing_Craft_Air_Cushion×3
[c] LCAC×2或3 70噸LCU×4
或LCAC-1級×1
LCM-1E型×4和複合艇×4〜6
或LCAC-1級×1
LCM×8艇
LCU×2艇或LCAC-1級×2
登陸部隊 約1,900名 約1,600名 1,043名 902名 短期:900名
長期:400名
同型艦數 7艘服役 1艘退役 訂購9艘 2艘服役 2艘建造 3艘服役 1艘下水舾裝中 1艘 1艘(準同型3艘[d] 3艘(準同型2艘[e]


參見

[編輯]

同時代兩棲突擊艦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由於塢艙以及兵員艙室將排擠搭載航空機燃料、彈藥與後勤物資的空間,進而影響航空作戰能力,泛水塢艙也會影響推進系統佈局並降低航速。
  2. ^ 2003年則傳出為兩萬噸左右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並預計於2011年服役。
  3. ^ 作戰裝備另計,然而實際上2014年度國防預算中才編列預算建造1艘兩棲突擊艦用以汰換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預算來源是穩定法案(Law of Stability)所提供用於造艦的54億歐元。
  1. ^ 揚陸艦任務
  2. ^ 本型號第8艘才改用CODLOG
  3. ^ 本型號第一批次,即第3艘英語USS Bougainville (LHA-8)開始恢復塢艙結構後才具備兩艘LCAC英語Landing_Craft_Air_Cushion或1艘LCU運作機能
  4. ^ 澳洲皇家海軍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土耳其海軍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
  5. ^ 埃及海軍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號兩棲突擊艦英語ENS Gamal Abdel Nasser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arina militare, la "nave umanitaria" si trasforma in portaerei. Ed esplodono i costi. Taciuti al Parlamento - Il Fatto Quotidiano. Ilfattoquotidiano.it. [2017-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2. ^ Il Progamma Navale per la Tutela della Capacita' Marittima della Difesa. Corte dei Conti. 23 December 2019 [18 June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義大利語). 
  3. ^ Castellammare di Stabia: Slipway Works Start On The Multipurpose Amphibious Unit (LHD) (新聞稿). Fincantieri. 2018-02-20 [2018-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4. ^ Fincantieri: The Multipurpose Amphibious Unit “Trieste” Launched In Castellammare di Stabia (新聞稿). Fincantieri. 2019-05-25 [2019-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5. ^ 5.0 5.1 5.2 RID 9/2017 p. 71
  6. ^ LHD/LHA - classe "Trieste" (PDF). Portaledifesa.it. [2017-01-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0-22). 
  7. ^ 7.0 7.1 Trieste, la nave di pace che si trasforma in super-portaerei. Repubblica.it. 2019-05-25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8.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16-12-20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9. ^ https://digilander.libero.it/shinano/Italia/trieste/Portaerei%20Trieste.htm
  10. ^ http://www.leonardocompany.com/documents/63265270/74882098/body_Land_Naval_Radars_LQ_mm08027_.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Piano di dismissioni delle Unità Navali entro il 2025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9-16). 
  12. ^ Stato Maggiore Marina : VII Reparto Navi (PDF). Nsweek.com. [2017-01-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13). 
  13. ^ 13.0 13.1 LHD: Landing Helo Dock - Marina Militare. www.marina.difesa.it. [2018-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1) (義大利語). 
  14. ^ Redazione. Varata oggi Nave Trieste: è la più grande e sarà di base a Taranto. VIDEO. 2019-05-25 [2019-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5). 
  15. ^ Trieste, la più grande nave militare italiana costruita nel Dopoguerra. Il Post. 2019-05-25 [2019-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6. ^ Ecco la nuova ammiraglia da 1100 milioni. L'Espresso. 2015-08-05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義大利語). 
  17. ^ Marina militare, la "nave umanitaria" si trasforma in portaerei. Ed esplodono i costi. Taciuti al Parlamento. ilfattoquotidiano.it. 2016-04-14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義大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