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太阳系/文章精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sage

[编辑]

The layout design for these subpages is at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布局.

  1. Add a new 文章精选 to the next available subpage.
  2. Update "max=" to new total for its {{Random portal component}} on the main page.

文章精选s list

[编辑]

1 through 10

[编辑]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

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阋神星 (中央)和阋卫一 (中央偏左)。

阋神星米高·布朗帕洛马山基地的团队在2003年首先发现的,但直到2005年才被确认]。阋神星是一颗在古柏带之外的离散盘内的外海王星天体(TNOs),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 Dysnomia,而最近的观察没有进一步发现其他卫星的证据,目前与太阳的距离是96.7天文单位,比冥王星的距离大约远了3倍。除了一些彗星之外,它是已知距离太阳最远的太阳系天体之一。因为阋神星比冥王星更大,发现者称它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它与后来陆续发现的其他类似大小的天体,刺激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首度定义行星这个名词。在2006年8月24日行星重定义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2

太阳与一些可见的黑子。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地球和其他的天体(包括其他的行星小行星彗星尘埃)都环绕着它运转,太阳本身就占了太阳系99.8%的质量。来自太阳的能量 -以阳光的形式-经由光合作用几乎供应了所有的地球生物,并且主宰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太阳的成分是(质量大约占74%,或是体积的92%)、 (质量大约占25%,或是体积的7%)和微量的其他元素。太阳的恒星类型为G2VG2暗示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5,500 K,它的颜色是白色,由于大气层的散射,从地球看到的太阳是黄色的。这是由于优先驱散减少了蓝色的光子(导致天空是蓝色的),由于蓝色减少导致的红化使太阳呈现黄色。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3

MESSENGER的水星影像。

水星太阳系最内侧和最小的行星,以88天的周期环绕太阳一周。它的视星等亮度在-2.0和5.5等之间,但即使在距离太阳最远的大距角距离下距离太阳也只有28.3°,只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暮曙光中出现因此依然很难看见。我们对这颗行星的所知有限:在过去只有水手10号太空船曾在1974和1975年接近过水星,拍摄了大约40%的水星表面图。

在物理上,水星看起来与月球很相似,表面都有很多的坑洞。水星没有天然的卫星,也没有真实的大气层。这颗行星有着巨大的核心,但是它的磁场强度只有地球的0.1%。水星表面的温度从90至700K(−180 to 430°C,−290 to 810°F),日下点的温度最高,而在极区坑洞的底部温度最低。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4

Venus

金星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每224.7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它是除了月球之外,在夜空中最亮的天然天体,视星等可以达到-4.6等。因为它是比地球更靠近太阳的内侧行星,从地球看不会远离太阳至太远的地方:它的离日度最大只有47.8°。金星在入落后不久,或日出前不久达到最大光度,因此被称为晨星(启明)或昏星(长庚)。

金星被分类为类地行星,因为与地球有着相近的大小、重力和体积构造,有时也称为地球的"姐妹星"。金星被浓厚的二氧化碳组成的高反射性云层覆盖着,使得从太空中用可见光无法看见它的表面;直到20世纪的行星科学揭露了一些秘密之前,人类对金星始终充满了猜测。金星的大气层是类地行星中最浓厚的,几乎全都是二氧化碳,在表面的大气压力是地球表面的90倍。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5

地球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十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6

艺术家眼中的欧特云:山形云和古柏带

欧特云应该是由彗星组成,位于距离太阳50,000天文单位(大约1光年)远处的球壳状云气;这个距离大约是离太阳最近的半人马座 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之一。古柏带离散盘,另两个已知的海王星外天体来源,的距离小于欧特云的千分之一。欧特云之外可能就是我们太阳系的边界。

欧特云被认为包括两个不同的区域:球形的外欧特云和盘状的内欧特云,或称山形云(Hills cloud)。欧特云中的天体主要是,例如甲烷组成。天文学家相信欧特云的物质形成于太阳系的早期,并且是在太阳系的演变中被气体巨星重力驱散到太空中。虽迄今尚无直接观测的证据,但欧特云可能是彗星的来源。唯一已知的海王星外天体Senda2000 CR105被认为可能是来自欧特云的天体。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7

火星

火星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中国则称为“荧惑”,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橘红色外表 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 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和 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 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冰组成的极冠,而上覆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8

土卫二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7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号于1980年代探测土星之前,人们只知道土卫二是一个被冰覆盖的卫星。旅行者号显示土卫二直径约为500公里,而且其表面几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阳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土卫二是外太阳系中迄今为止观测到存在地质喷发活动的三个星体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木卫一海卫一)。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9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9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0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0

11 through 20

[编辑]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1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1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2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2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3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3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4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4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5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5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6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6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7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7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8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8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9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19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20 Portal:太阳系/文章精选/20

Nominations

[编辑]

Feel free to add featured, top or high importance articles about the Solar System to the above list. Other Solar System-related articles may be nominat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