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平樂行人天橋

座標25°03′39.3″N 121°30′40.8″E / 25.060917°N 121.511333°E / 25.060917; 121.5113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平樂行人天橋
座標25°03′39.3″N 121°30′40.8″E / 25.060917°N 121.511333°E / 25.060917; 121.511333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地點臺北市大同區涼州街與延平北路
其他名稱俊成橋
維護單位臺北市政府
設計參數
橋型行人天橋
建築材料鋼構、鋼筋混凝土
全長20.8米
闊度3.75米
歷史
設計單位臺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施工單位工信工程公司
開工日1968年7月20日
總造價新台幣40萬元
開通日1968年12月9日
地圖
地圖

平樂行人天橋,又稱俊成橋,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涼州街與延平北路口、銜接太平國小永樂國小,為商人游俊成於1968年捐獻以保學童安全,2014年計劃拆除,後獲得保留。

造型

[編輯]

平樂行人天橋為臺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設計,工信工程公司承建[1]。該橋也是樂團五月天突然好想你》的MV場景[2][3]

構造採用預力混凝土大樑。橋長20.80米,橋面淨寬3.75米。大樑外側設有鋁質字夾,以備慶典兼牌樓之用。大樑間裝置二百瓦水銀燈,以免橋下路面發生陰影。四座上下樓梯各寬1.50米,踏步配以斬石子,設止滑金鋼砂條。欄杆為鋁質經陽極處理,配斬石子混凝土柱。橋燈設於柱內。排水設施是於橋面及樓梯設置集水孔。[4]

建立

[編輯]

中山高速公路未開通前,經臺1甲來臺北市的車輛下台北大橋後,就會遇到路寬不過十來米、穿過當時商業重心大稻埕的延平北路,因此車流量極大[5]。太平國小校友陳永暉回憶,早時延平北路沒有交通燈,兒時的上學路途須與車爭道、險象環生[2]。1967年8月23日,台北市府工務局局長王章清在記者招待會中,宣佈臺北市升格直轄市後,為顧及急需,第一年建設內容將包括興建行人天橋[6]。其中臺北市長高玉樹任內原有計劃之一,是在涼州街與延平北路口興建行人天橋[7]

1968年5月16日下午5點半,經營中藥進口的游俊成在市警局第八分局長劉錫誥、市警局交通科長王協五陪同下訪晤高玉樹,表示想出錢在延平北路涼州街口興建一座行人天橋[8]。游俊成出身貧苦家庭[9]彰化縣[10],篤信佛教[9],為太平國小家長[11],早期從事過裁縫店店員與青果批發生意[9],後成為雙龍貿易行董事長[1]、建成體育會會長[12]、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10],有女兒游美智[7]。《聯合報·黑白集》稱讚他不是什麼知名大戶,卻慷慨解囊,以確保穿越延平北路的國校小學生安全,是功德無量[13]

游俊成在同月27日捐贈華南銀行四十萬元面額支票時說道,捐款作陸橋是三年前他目睹一場悲慘的車禍後所立的心願[7]。31日,台北市臨時市議會臨時動議,請市府將該行人天橋命名為「俊成」橋,以激發社會人士熱心公益的風氣[14]

1968年7月20日興工典禮,由國民黨市黨部主委梁興義按鈕開工,延平區民眾服務分社理事長詹聰義主持典禮,來賓還有市黨部副主委林溪圳、市府代表延平區長黃生塗、太平國校校長陳臣火、永樂國校校長李金蟬等,分別代表市民和國校師生,向在場的游俊成表示謝意[1]。12月9日上午9點半,平樂行人天橋落成典禮,由高玉樹剪綵後登橋,再由市議會議長張祥傳以及游俊成接着過橋[15]。17日,游俊成受第十一屆全國表場好人好事運動大會表揚[16]

保存

[編輯]

臺北市在日治時期就有行人天橋,如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時跨越橢圓公園、連接各館的行人天橋[17]。臺北市第一座鋼架行人天橋,則是1968年2月在建成迴旋處迴旋處郵局前興建[18]

大臺北地區的行人天橋大多是民意代表要求下所建,路幅較小、設有斑馬線的陸橋,使用率一向偏低[19]。依新建工程處在2012年初統計,臺北市仍有八十七座行人天橋,超過三分之二的陸橋平面都有行穿線,在行人路權抬頭後,視障者也寧願改走平面行穿線,陸橋使用率更低,除陸橋被諷刺成為裝置藝術,還會因橋躉擋住駕駛視線釀成車禍,故2006年起市府訂出要分階段拆除的計劃[20]

2014年9月,新工處為測試平樂行人天橋拆除後對用路人的影響,試封閉該橋二十一天後,評估橋雖安全無虞,但使用率不高,應可拆除,引起在地文史工作者邱翊、在地居民反對[3]。之後太平國小校友會透過文化局2016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補助計劃,以「點亮太平町——大稻埕北方門戶光環境建置計劃」之名來舉辦座談會,凝聚居民與太平、永樂兩校校友保存的共識[11]。獲得保存後,太平國小校友會出面整理各方資訊,期許未來可將陸橋依《文資法》申請文化景觀保存[2]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游俊成捐建陸橋 昨天開工. 經濟日報. 1968-07-21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邱奕寧. 北市「太平陸橋」怎活化 校友樂得煩惱. 聯合報. 2015-08-16 (中文(臺灣)). 
  3. ^ 3.0 3.1 張潼. 北市首座陸橋將拆? 地方籲保留. 中國時報. 2014-11-18 [2021-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9) (中文(臺灣)). 
  4. ^ 平樂陸橋 明日通行. 聯合報. 1968-12-08 (中文(臺灣)). 
  5. ^ 莊琇閔. 北市首座陸橋明年將拆. 聯合報. 2014-11-30 (中文(臺灣)). 
  6. ^ 闢四條花園大道 建五座人行陸橋. 經濟日報. 1967-08-24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中藥商捐建陸橋 好讓學童渡虎口 游俊成一片好心 高玉樹代表接受. 經濟日報. 1968-05-28 (中文(臺灣)). 
  8. ^ 1968-05-17. 市民游俊成 捐款建陸橋. 聯合報. 1968-05-17 (中文(臺灣)). 
  9. ^ 9.0 9.1 9.2 熊傳慧. 游俊成出身清寒知貧苦 建陸橋捐救護車樂助人. 經濟日報. 1986-10-13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熊傳慧. 中年學國語‧演講獲季軍 游俊成有成就 全靠毅力. 經濟日報. 1986-11-17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游蓓茹. 點亮太平町 校友會搶救北市首座天橋. 自由時報. 2015-08-12 [2021-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30) (中文(臺灣)). 
  12. ^ 林祥瑞告別式 廿日上午舉行 卜葬陽明山第一公墓. 聯合報. 1973-05-16 (中文(臺灣)). 
  13. ^ 《黑白集》為善最樂. 聯合報. 1968-05-29 (中文(臺灣)). 
  14. ^ 市民捐建陸橋 議會請予獎勵. 經濟日報. 1968-06-01 (中文(臺灣)). 
  15. ^ 平樂陸橋 昨行落成禮. 聯合報. 1968-12-10 (中文(臺灣)). 
  16. ^ 全國表揚好人好事 名單揭曉 大會定十七日上午 在台北舉行. 經濟日報. 1968-12-08 (中文(臺灣)). 
  17. ^ 陳一仁. 四個會場. 中國時報. 1995-10-05 (中文(臺灣)). 
  18. ^ 侯政. 台北市第一座 鋼架人行陸橋. 經濟日報. 1968-02-27 (中文(臺灣)). 
  19. ^ 林佩怡、張謙俊. 蚊子陸橋不中用 北市擬拆除. 中國時報. 2011-02-19 [2021-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9) (中文(臺灣)). 
  20. ^ 劉榮. 人行陸橋 使用率不到1成 成蚊子橋. 自由時報. 2012-06-26 [2021-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