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23級魚雷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3級魚雷艇(德語:Torpedoboot 1923)也被稱為猛禽級Raubvogel-Klasse)或按首艇命名為海鷗級Möwe-Klasse),是德國國家海軍於1920年代建造的六艘魚雷艇所使用的船級。作為更名後的戰爭海軍的一份子,這些艇具在1930年代末的西班牙內戰期間曾多次執行非干預巡邏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它們又在1940年的挪威戰役中發揮了次要作用,其中信天翁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Albatros擱淺而被毀。同級艇於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主責護送布雷艦布設水雷,並為商船提供護航,直到9月左右移駐德占法國。在此期間,海鷗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Möwe被魚雷擊傷,直到1942年才重新投運。它們從9月開始自行布設雷區,並在戰爭餘下的時間裡繼續這樣做。

1941年初完成改裝後,1923級魚雷艇被轉移到斯卡格拉克海峽,受命執行護航任務。大部分倖存的同級艇於1942年返回法國,在「海峽衝刺」行動中協助護送從法國駛往德國的主力艦穿越英吉利海峽。在1942-1943年間,它們主要協助突圍艦破交艦英語Commerce raider以及潛艇穿越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1942年初,海雕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Seeadler在護送一艘破交艦時遭擊沉;而獅鷲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Greif於1942年全年都在進行改裝,然後被派駐挪威水域執行護航任務,至1943年才與其駐法國的姊妹艇會合。1944年,該級艇主要負責布雷。獅鷲號於5月遭英國飛機擊沉,而神鷲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Kondor則被水雷嚴重炸損。6月,兩艘仍具備作戰條件的隼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Falke和海鷗號在諾曼底戰役期間襲擊了盟軍艦艇,但收效甚微,於當月下旬遭英國轟炸機擊沉。最後一艘倖存的神鷲號也於7月底遭轟炸機炸毀。

設計

[編輯]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首款新型魚雷艇設計,1923級魚雷艇旨在取代1907年至1913年間建造、卻仍留在德國國家海軍的過時戰前艦艇。迅速訂購替代品的需求和《凡爾賽條約》的要求極大制約了設計自由度,因此它們的外觀和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可與戰爭年代的前身——帝國海軍的末代大魚雷艇德語Großes TorpedobootH-145級相對應。由於排水量受限,它們僅在性能方面就落後於當代盟軍同行的設計。《凡爾賽條約》將德國驅逐艦的噸位限制為800長噸(810公噸),因為標準排水量、作戰排水量或最大排水量可能會更高。故此,若要遵從這一規定,近年來魚雷艇在其他海軍中所經歷的武器裝備、尺寸以及排水量的增加就不能納入新的設計當中。縱向框架結構德語Spant的應用和以新的電焊技術代替傳統的鉚接減輕了艇體的重量,但923長噸(938公噸)的標準排水量仍然高於規定限值,官方遂對外發布為800長噸。這款魚雷艇比舊設計更乾燥,但受到上風舵英語Weather helm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大風和低速時幾乎不可能保持航向」。[1]該設計還因配備了太多魚雷而受到批評,因為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會實際用到。[2]

同級的首艇海鷗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Möwe較其它姊妹艇略小,水線長全長分別為84.7米和87米,因為它配備了圓形的巡洋艦型艉英語Cruiser stern,而不是其姊妹艇扁平的肋板方艉英語transom stern[3]1923級其餘艇只的水線長和全長則分別為85.7米和87.7米。[4]所有艇只都有8.25米的舷寬以及平均3.65米吃水深度。它們的標準排水量為938噸、滿載時則可達1,310噸,惟海鷗號的兩者排水量分別為811噸和1,232噸。艇體被分成十三個水密隔艙,並具有占龍骨長度比重為96%的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採用由魚雷艇鋼製成的橫向框架和縱向墊板結構焊接而成。[3]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4名軍官和116名水兵。[5]

  1. ^ Gröner,第191頁.
  2. ^ Whitley 1991,第47頁.
  3. ^ 3.0 3.1 Gröner,第191–192頁.
  4. ^ Sieche,第237頁.
  5. ^ Whitley 1991,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