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8年11月1日
外观
中缅南段未定界也称作滇缅南段未定界,是历史上清朝与英属印度帝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时期滇缅边境的一段未定国界,起讫点为南帕河与南定河汇合处至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全长308.192千米。未定界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掸邦之间,涉及现在中国沧源、澜沧、西盟、孟连四县与缅甸户板、迈莫、班歪、纳潘、马特曼五镇区的国界。近代意义上的“边界”是建立在两国划界条约或相关国际条约基础之上的,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在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后出现,由于条约本身的缺陷造成争论,两国实地勘界时对阿佤山区段的边界产生分歧,最终未能完成勘界竖桩,属于“位置性的边界争端”。1934年英国勘探队与佤族部落在阿佤山区爆发班洪事件,使得中英再次开启滇缅界务谈判。双方政府曾多次谈判并勘界试图解决边界问题,在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需要援助之机,划定了“一九四一年线”(也称伊斯林线)。因日军在缅甸战事节节取胜,该段边界仍然未能实地勘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政府对“一九四一年线”提出异议,索求“一九四一年线”以西部分地区的主权。1956年,中国放弃了未定界中的领土诉求,做出实质性让步。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中国对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缅边界条约基本予以承认,放弃中缅中段未定界的勐卯三角地主权,换回“一九四一年线”以西的班老和班洪,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最终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