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前溪桥 (台1线)
外观
头前溪桥 | |
---|---|
坐标 | 24°49′24″N 120°59′48″E / 24.823462°N 120.996653°E |
承载 | 台1线 |
跨越 | 头前溪 |
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地点 | 新竹市东区 新竹县竹北市 |
官方名称 | 头前溪桥 |
维护单位 | 交通部公路总局 |
上游桥梁 | 头前溪桥(台铁) |
下游桥梁 | 旧社大桥 |
设计参数 | |
全长 | 671米(2,201英尺)[1] |
宽度 | 43.8米(144英尺) |
历史 | |
设计师 | 中华顾问工程司 |
施工单位 | 东西向快速道路北区工程处 |
开通日 | 1929年 拓宽:1963、1979年 |
重建日 | 2001年(?) |
地图 | |
位于台1线纵贯公路的头前溪桥,为联络台湾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竹北市之间,跨越头前溪的一座公路桥梁。
沿革
[编辑]日治时期
[编辑]日本治台初期,为了军事需求,著手兴建台北至枫港的军用道路,定名“纵贯道”(台1线前身)。但在行经头前溪并无桥梁,因此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道路港湾课于1926年5月规划兴建头前溪桥,由台南市住吉组承包工程,计画以4个年度完成[2]。本桥于1929年竣工,初期桥长572.7公尺、桥面路幅只有5.5公尺[3]。
民国时期
[编辑]拓宽
[编辑]- 1962年10月21日起,动工拓宽为9公尺,施工期间车辆改行驶溪底便道[4][5],1963年2月25日完工通车[6]。
- 1979年5月,台湾省公路局于紧邻原桥上游侧一旁新建第二代桥,合计将桥面拓宽至24公尺[7][8],完工后原日本时代旧桥为南下车道(往新竹)、新拓宽的桥面为北上车道(往竹北)。
断桥
[编辑]- 1981年6月21日下午1时50分,受裘恩台风挟带洪水影响,南下车道(原日本时代旧桥)第9号至第11号桥墩之间的桥面断裂塌陷,至少造成2人死亡[7][8]。
- 1994年8月8日下午5时40分许,受道格台风挟带洪水影响,南下车道(原日本时代旧桥)第12号桥墩下陷,外侧车道暂时封闭[9]。不巧两周后又遭逢弗雷特台风挟带豪雨冲刷,下陷的第12号桥墩无法支撑,终于在同月21日傍晚倒塌,南下车道桥面断裂滑落溪中,南北交通改以北上车道桥面双向行车[10]。
- 1996年7月31日,受贺伯台风带来豪雨河水暴涨影响,南下车道(原日本时代旧桥)第16号至第18号桥墩倾斜,外侧1车道暂时封闭,南北交通以北上车道桥面双向行车[11]。
重建
[编辑]为使台1线头前溪桥交通顺畅,台湾省公路局决定重建头前溪桥,由中华顾问工程司设计、东西向快速道路北区工程处负责业务,将桥面由既有24公尺拓宽至40公尺馀。施工方法是先在既有旧桥两侧兴建边桥(较原有旧桥抬高2.5至3公尺),边桥完工先行通车后,再拆除中间的旧桥,重建新主桥,待主桥完工后,原有边桥即转为慢车道使用[12]。
新头前溪桥1999年1月29日上午举行动土典礼,全长671公尺、宽43.8公尺,桥梁南端并配合规划兴建连络“东西向快速公路-南寮竹东线”(台68线)的匝道[1][13]。
邻近设施
[编辑]引用资料
[编辑]- ^ 1.0 1.1 《中国时报》. 〈重建頭前溪橋 將無交通黑暗期〉. 1998年8月29日: 18版.
- ^ 〈竹郡诸架桥 续续兴工〉,《台湾日日新报》第9358号,1926年5月24日,汉文夕刊4版。
-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四经济志交通篇(第一册),南投县,1993年1月15日,页53。
- ^ 〈加宽头前溪桥 公路车将绕道〉,《征信新闻报》,1962年10月20日,第2版。
- ^ 〈公路头前溪桥 明兴工拓宽 车辆须绕道〉,《联合报》,1962年10月20日,第2版。
- ^ 〈加宽头前溪桥 定廿五日通车〉,《征信新闻报》,1963年2月19日,第2版。
- ^ 7.0 7.1 《中国时报》. 〈裘恩挾帶洪流 沖垮頭前溪橋〉. 1981年6月22日: 4版.
- ^ 8.0 8.1 《联合报》. 〈頭前溪橋面崩斷 省議員促查責任〉. 1981年6月25日: 3版.
- ^ 〈头前溪桥墩 巨响中下陷〉,《中国时报》,1994年8月9日,第13版。
- ^ 〈头前溪桥原塌陷部分扩大〉,《中国时报》,1994年8月22日,第3版。
- ^ 〈头前溪桥歪了 三桥墩严重受损 南下车道倾斜〉,《中国时报》,1996年8月2日,第16版。
- ^ 〈改建头前溪桥 发包在望〉,《中国时报》,1998年6月5日,第17版。
- ^ 〈台一线头前溪桥 拓宽为六线〉,《中国时报》,1999年1月30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