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活化工厦计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常见的旧式工厦

活化工厦计划Industrial building revitalisation measures 是香港政府自2010年4月起实施的公共政策,容许15年以上旧工业大厦(工厦)业主,免补地价将整幢工厦改装活化。改装作其它用途,例如改建为写字楼艺术工作室服务式住宅等。

截至2016年2月底,地政总署共接获215宗在活化工厦措施下提出的申请,其中124宗已获批准。合共可提供约138万平方米的楼面面积。在获批的124宗个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装旧工业大厦个案的拟议新用途包括“康体文娱场所”用途,作文化及创意产业之用。

背景

[编辑]

随著1990年代起香港工业转型,部分工厦未能物尽其用,为提供更多商业楼面,因此政府鼓励空置工厂改建用途。2009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一系列利便旧工厦重建和整幢改装的活化工厦措施。措施在2010年4月1日生效。2011年9月,政府完成活化工厦措施的中期检讨,及将截止申请日期延长3年,即由2013年3月31日延至2016年3月31日。

活化工厦与租金价格影响

[编辑]

2015年9月,报章报导,工厦活化作商厦后,呎租有近一倍的升幅,由平均呎租约10至16元升至20元水平。因此业主普遍宁愿活化工厦,也不会重建物业,因补地价成本,加上建筑成本较活化工厦高出五倍至七倍,惟物业重建后的呎租水平却与活化后相若。[1]

争议

[编辑]

政府 2010 年推出活化工厦计划,大业主可以将工厦翻新及改变成商业用途。外界批评政策只是优待大业主,没有活化政策之前,大业主一样可以申请补地价改成商业用途,而活化政策后,大业主则可以免补地价,免费改用途,省下数以十亿计的补地价费用。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如果真正希望活化工厂大厦的使用,与其只是优待大业主,不如考虑豁免小型工作室的补地价费用,鼓励年轻人创业。[2]

有不少报道指出,活化措施令工厦单位租金不断上升,活化工厦政策反而扼杀生存空间。例如,有大量文化、创意和艺术工作者因未能负担越来越高的租金而被迫迁离,以致本地文化创意工业幼苗茁壮成长的机会被扼杀。[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活化工厦租金倍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5-09-10 东方日报
  2. ^ :香港电台《铿锵集 –活化代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播出日期: 2015-11-01
  3. ^ 立法會四題:活化工業大廈措施對文化、創意和藝術工作者的影響 立法會四題附表, 2016-03-16(星期三)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