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绿在沙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绿在沙田
活动室
庭园设计以简约为主,使用大量竹阻挡阳光及减低热能
回收站

绿在沙田(英语:Sha Tin Community Green Station)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城河东石门安平街及安心街交界,前身为临时停车场,占地16,000平方英尺,为全香港首座社区环保站,“绿在区区”之一;于2015年4月月中起朝8晚8营运,主要进行环保教育,并且支援地区减废,协助社区资源回收电器节能灯玻璃樽等等可回收垃圾。居民除了可以直接前往绿在沙田,亦可以利用隶属于绿在沙田的一辆环保货车交付可回收垃圾[1]。环保站已于2015年5月12日对外开放。

营运模式

[编辑]

绿在沙田环境保护署所推展的绿在区区(前称社区环保站)计划中的首个落成项目,目前由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10名职员营运,与香港政府的合约为期3年,总值957万港元[2],经费全由香港政府承担。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在试运期间,已与区内超过70个屋苑,机构及学校合作,以回收电器废物及玻璃樽,并会重点支援社区回收价值不高的可回收物,如节能灯光管充电池等;[3] 并且在屋苑的大厦管理处设置回收箱,及每周在区议员办事处及社区中心等居民热点设置约20个流动小型回收站,由旗下的环保货车每周出动回收一次,再送至绿在沙田,其后转交至其他回收计划单位或者环保回收商[4]。此外,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将会邀请社区学校教会非牟利团体到访观及举办讲座等,以推广清洁回收[5]

建筑

[编辑]

为了使到绿在沙田能够融入沙田区及成为社区的一部分,一洗公众误以为其是垃圾站而避之则吉,建筑署利用了特别的设计建造项目,使其成为具活力的公共空间。整个建筑设计以简约为主,并且尽量应用环保建筑科技,以及拼合可回收再用的预制组件建造。绿在沙田以14个旧有货柜建造房间及庭园,主要以来布置及设计。该些旧有货柜并非以一般的货柜屋方式组合,而是经过大幅度的改装,部分被削去整块表面,部分更只剩余支架,以造成不规则的特式堆叠。建筑署在设计项目时,融会了不少中国传统香港文化,包括在中庭花园配合以大檐篷,同时使用大量竹拼合为屏风,用以阻挡阳光及减低热能。而办公室的楼底亦特意增高,并且采用对流式窗户以加强通风,协助散热,以增加空气对流的效果,从而避免设置空气调节。而在绿在沙田的中央,除了一幅草皮作出公共空间[6],种植了一棵桃花,配以竹等形成走廊,以划分为教育中心及回收中心两个不同的区隔。其大门就使用一个类似于垃圾槽的金属筒,里面种有竹,在晚上灯亮时,就反射出竹的影像,效果犹如走马灯[7]

历史

[编辑]

环境保护署于2003年起筹办绿在沙田项目,涉资2,050万港元。至2014年3月敲定选址,并且在咨询沙田区议会后获得同意,从而推行项目。至2014年5月,环境保护署就绿在沙田的营运公开招标,邀请具备相关经验的非牟利团体承投营运合约。根据营运合约,营办团体必须积极筹办有关于环保教育的宣传及公众教育活动,以及支援地区减废回收工作,连系物业管理公司、学校及其他机构进作。除了沙田区,环境保护署已经就另外10个同类型的项目咨询相关的区议会[1][8][9][10][11][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沙田环保站 月中回收电脑电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4月7日
  2. ^ 「綠在沙田」(前稱沙田社區環保站)營運合約. [2015-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6). 
  3. ^ “绿在沙田”明开放 重点支援低价回收物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2015年5月11日
  4. ^ 绿在沙田 赶春节前启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1月11日
  5. ^ 背负使命 冀港人善用资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1月11日
  6. ^ 港首个环保站月中沙田启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公报》 2015年4月7日
  7. ^ 绿在沙田:货柜“变形金刚” 垃圾站成“园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公报》 2015年4月7日
  8. ^ 环保站“绿在沙田”支援减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阳报》 2015年4月7日
  9. ^ “绿在区区”项目最新进展(附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闻公报 2014年11月30日
  10. ^ 沙田环保站明年启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4年11月30日
  11. ^ “绿在沙田”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中标营运3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2014年11月30日
  12. ^ “绿在沙田”CFSC中标营运三年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1-31. 《成报》 2014年12月30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