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瑟夫·海顿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目录7b之2,或作品101[注 1])作于1783年,是海顿为尼古劳斯·埃施特哈齐宫廷麾下的首席大提琴安东宁·卡夫特(Antonín Kraft)特别创作的。古典时期的独奏型协奏曲作品以钢琴、小提琴为大宗,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不但是当代少见的例子,也是大提琴文献中重要的协奏曲代表。[注 2]

这首作品的原创性曾受到质疑,有观点认为实际的创作者是卡夫特,海顿仅是托名。[3]1951年,作品的手稿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被发现,此一讨论遂尘埃落定。[注 3]

分析

[编辑]

相较于早期所写的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六〇年代),第2号的音乐较接近古典主义风格,织度上也以主音音乐手法为主。[注 4]此曲每个乐章皆有装饰奏,在演奏技法上应用了许多高把位、双弦奏法,亦是当代一大特色。

今日演奏此曲时所采用的编曲,多为1890年版。[注 5]

配器

[编辑]
  • 独奏大提琴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0 2 0 0—2 0 0 0—str"。[5]

乐章

[编辑]

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为古典协奏曲标准的三乐章体裁:

  1.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2. 慢板(Adagio)
  3. 轮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第一乐章

D大调,4/4
拍子,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

温暖闲适的音乐。采取双呈示部的形式(常见于古典时期协奏曲作品),使得此乐章的篇幅甚长,超过其余二乐章的总和。

多名演奏家曾为第一乐章撰写装饰奏,使用较为广泛的是Maurice Gendron[译名请求]的版本。

第二乐章

A大调,2/4
拍子,慢板

第二乐章所采的速度较大多数的海顿慢板乐章更慢。[注 6]

第三乐章

D大调,6/8
拍子,轮旋曲

此乐章的独奏是全曲最为困难的一段,结合了高把位、双音、琶音等技巧,挑战甚大。然而不同于第1号协奏曲华丽的结束,此乐章以相对平稳的语气作结。

商业录音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作品101并不是海顿的编号,而是出版商所附加。[1]:116
  2. ^ 此曲与舒曼、德弗乍克作品并称“三大”,其余两者皆是浪漫主义作品,海顿是唯一的古典代表。[2]:17
  3. ^ 除了作品手稿之外,根据手稿所出版的印刷谱(1806年)亦支持了海顿的创作可信度。[2]:18[4]:34
  4. ^ 由于第1号、第2号之间的风格差距太大,一度有论者认为这点正是第2号并非出自海顿之手的“证据”。
  5. ^ 由比利时人朱贝尔所编,附加了长笛、单簧管和低音管等木管乐器。[1]:116
  6. ^ 海顿笔下大部分的慢板乐章皆采行板(andante)。不同于今日的理解,行板在当代是较快的一种速度。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邵义强维基数据所列Q114389319. 協奏曲欣賞 上. 台北市: 全音乐谱出版社. 1975. 
  2. ^ 2.0 2.1 刘慧芬. 探討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1 (硕士论文).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09. 
  3. ^ Donald Tovey, 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 Concertos.
  4. ^ 李凡萱. 海頓《第二號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之分析與詮釋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6. 
  5.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178. ISBN 0-8108-3228-3.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