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序曲
《1947序曲》 | |
---|---|
萧泰然作品 | |
作品号 | 56 |
创作 | 1994年7月 |
首演 | |
日期 | 1995年6月3日 |
位置 | 美国奥克兰市 |
表演者 | 指挥Wes Kenney,奥克兰青少年管弦乐团,湾区台湾百人合唱团 |
《1947序曲》是台湾音乐家萧泰然第56号作品,作于1994年7月[1]。创作目的是为了纪念1947年发生的二二八事件。
背景
[编辑]《1947序曲》之于台湾历史,犹如《芬兰颂》之于芬兰,《1812序曲》之于俄罗斯,既是以音乐描述台湾四百年的历史[2][3],也是萧泰然表达对二二八事件受难者的追思与哀悼,抚平创伤的作品[4]。萧泰然曾回忆二二八事件的高雄现场:
“ | 外面整条街都是中国兵,我们都在家里没人敢出门,不时听到外面枪声、抓人的一阵混乱。我好奇地一下又一下探出头张望,因为(我家)牙科铺面门板的上半截是玻璃窗。我这么看了几下,立刻,一阵机关枪子弹连续扫在脚边,然后急急狠狠地打门抓人。⋯⋯[5] | ” |
1993年耶诞节前夕,萧泰然因为大动脉血管瘤破裂而开刀住院,不过在其努力下,作品顺利在1994年7月完成[1]。作曲时所选用的民谣,取材自陈敏庭所改编的室内乐作品《台湾组曲》,并加以修饰而成[6]。
2000年,台北二二八纪念馆首次举办受难者家属艺文展,《1947序曲》手稿被赠予该馆,音乐也于纪念馆二楼播放[7]。
此章节需要扩充。 |
首演
[编辑]1995年6月3日,美国奥克兰市,Wes Kenney指挥美国奥克兰青少年管弦乐团,与湾区台湾百人合唱团[8]
分析
[编辑]萧泰然曾谈及《1947序曲》的创作理念:
“ | 一开始就铜管齐鸣,低沉而长啸二句悲叹的齐鸣,暗示台湾人长期被统治的无奈与哀怨。以钢琴代表台湾人民的骨气,强有力的气势加入反抗外来政权的行列。将民谣《悲歌》写入,随后在哀怨的弦乐乐句之后,用抗日时期的嘉义民谣《一只鸟仔哮啾啾》,描写家破人亡的惨景。⋯⋯钢琴与弦乐时而对抗,时而和谐地交汇呈现。乐曲终于进入主题,且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二二八的悲惨史实,台湾人经过历史风暴,女高音用充满慈悲的感叹,唱出诗人李敏勇的“爱与希望”⋯⋯[9] | ” |
本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借由管弦乐布置出1947年时,台湾动荡混乱的社会,并杂糅了台湾民谣作为元素;第二部分则唱出诗人李敏勇所写的爱与希望;第三部分依然是合唱,借着郑儿玉牧师作词的《台湾翠青》,表达自身对于台湾未来的期盼与想法。
手法上,包括弦乐部门使用颤音技巧(象征战争),女高音与钢琴,以及合唱团(象征大众)之加入,都是综合了西方音乐的作曲特色而来[10]。乐曲开始,“铜管齐鸣”的音色,足以显出俄罗斯国民乐派(强力集团等)对萧泰然的影响,尤其对低音域乐器的使用,与《天方夜谭》颇有相近之处[11]。《1947序曲》的乐器编制如下:
|
|
|
|
评价
[编辑]作家、前台南市文化局局长林衡哲,以及法律学学者李鸿禧皆认为,《1947序曲》的确可以媲美《芬兰颂》与《1812序曲》等欧洲艺术音乐名作,堪称为《台湾颂》[3]。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 专书论文
- 陈宏略. 蕭泰然《1947序曲》之研究與指揮詮釋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