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北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北开1916年—2005年),台湾苗栗县公馆乡石墙村农民,以红枣带动家乡产业。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大震灾石围墙庄殉难纪念碑与石围墙历史说明碑

陈北开为石墙村的客家人,为陈捷顺6名子女的第4子[1]。陈捷顺曾任40余年的保正[2]、是台湾制糖制糖会社成员[2][3],女儿陈香菊还是村中最先受教育的女子[2]。据同村的谢春梅儿时回忆,除陈捷顺、王添郎、徐炳祥等家族有砖瓦屋可住外,当时八成以上的村民住的都是茅草屋[3]。后来陈北开长兄陈汉初在水里坑经营木材失败,卖掉家中10余甲田地,家道自此中落,大陈北开9岁的三哥陈汉秋也因此中断在东京的学业[1]

1935年4月21日,关刀山地震,陈北开因帮友人刘玉鼎去演练子弟班而幸免于难[4]。但他时为台中县鸡隆公学校教师的兄长陈汉秋[1]、妹妹都遭难[4]。事后陈汉初撰题大震灾石围墙庄殉难纪念碑碑文悼念地震殉难者[5]。1945年,日本战败后,陈北开与弟弟陈日陞等本来筹措旅费,要去日本找三哥的日籍女友增山静子、与三哥儿子,但因旧台币的贬值最后并未成行[1]

种植红枣

[编辑]
石围墙遗址与红枣园

陈北开祖宅有两株作为庭树纳凉的红枣树,为祖父陈焕南清末时托人自家乡广东省潮安县带来[6]。1938年,23岁的陈北开为了纪念兄弟分家及长子出生,将老家的红枣树分苗后,在自家后院栽种第二代[7]。当初,陈北开种红枣只是自家食用,两岸分治造成中药材缺乏,又中药材商前来收购,陈北开才开始增加种植棵数[8]。1950年代,陈北开将红枣树分株种植第三代来量产,因将农田改种植红枣,还被邻舍嘲笑[6]

石墙村因西、南边的后龙溪鹅卵石、砂砾溪埔农地而排水性特好,加上山势带来的夏季季风而减少果蝇之害,比附近开矿村、福基村都适合栽种红枣[9]。据陈北开儿子陈昶君说,后来红枣价格水涨船高,村民纷纷向他们要树苗[6]。1975年,公馆乡农会总干事的罗金海和推广股长古锦燊,改革红枣行销方式,改以鲜果直销和干果加工两者并行[10]。到1978年,张毅为调查出磺坑历史,与庄灵去石墙村社拜访陈北开时,一路上见到的都是清绿无比的枣树[11]。在1983年时,石墙村红枣晒干的中药药材,每台斤价格可卖到新台币250元至300元[12]。1985年,陈北开积极奔走争取及公馆乡农会的重视下,乡农会辅导石墙村发展红枣观光果园,提供游客入园采果[8]

1995年,时龄80岁的陈北开,仍种植有200余棵红枣树,每天在枣园内工作悉心照料[8]。2001年7月27日,陈北开得知县府明日将赠送“红枣先进”匾额,谦说自己不敢当,认为是许多人努力,他只是希望乡亲生活得更好而已[10]。次日,县长傅学鹏在福基村举行的红枣农特品园游会上,颁发“贡献特殊作物纪念奖”给陈北开,感谢他在家乡推动红枣产业[7]

2005年末,90岁的陈北开逝世[6]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何来美. 悽美櫻花戀. 联合报. 1998-08-0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何来美. 情書一甲子淚水猶熱. 联合报. 1998-05-22 (中文(台湾)). 
  3. ^ 3.0 3.1 何来美. 書摘《鄉醫鄉依:謝春梅回憶錄》. 大纪元时报. 2018-11-15 [2024-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4) (中文(台湾)). 
  4. ^ 4.0 4.1 陈庆居. 轟然一聲 天崩地裂 人不及避 鳥不待飛 家屋倒如廢墟. 中国时报. 1999-10-07 (中文(台湾)). 
  5. ^ 刘荣春. 今昔兩次大地震 耆老憶往鼻頭酸. 民生报. 1999-10-02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陈亮谕. 廣東紅棗樹 石墻村繁衍180年. 联合报. 2006-05-04 (中文(台湾)). 
  7. ^ 7.0 7.1 邱连枝. 採棗樂 公館鄉盛情邀約. 中国时报. 2001-07-29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李俊平. 石墻村盛產紅棗成為觀光休閒農業 陳北開由「家庭副業」推廣. 中国时报. 1995-08-11 (中文(台湾)). 
  9. ^ 林明峪. 《大快朵頤系列》 石墻村的鮮紅棗. 民生报. 1984-08-07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黄宣翰. 陳北開紅棗先進 縣府贈匾表肯定. 联合报. 2001-07-28 (中文(台湾)). 
  11. ^ 张毅. 大特寫 油與石圍牆的故事. 联合报. 1978-11-01~02 (中文(台湾)). 
  12. ^ 何来美. 又見紅棗成熟時! 公館石牆村紅棗園開放. 民生报. 1983-07-2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