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干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干才(1900年9月1日—1949年4月24日 ),原名杨臣栋四川省广安县人,川军将领,中华民国陆军中将。1949年于第二次国共内战芜湖战役中身陷重围而自戕成仁。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杨氏先祖世居湖南省衡阳中叶时迁至四川广安,世代耕读传家。父杨汉民,邑库生,隐德不曜。[1]杨干才国中毕业后即赴叔祖杨森泸县开办的讲武堂就读,于结业后分发至其叔祖的部队担任少尉排长,其后陆续升迁为连长、营长。1925年其叔祖战败出走离开四川,杨遂随叔祖途经宜昌前往武汉,见机再回四川参战,期间任职川军第二十军第一混成旅副旅长兼三团团长,复升为陆军第二十军一三四师四〇二旅旅长。

投身抗日

[编辑]

1937年8月13日中国抗日战争打响、淞沪会战爆发,川军第二十军自贵州上海参战,杨率该军八〇三、八〇四团在大旗镇、蕰藻浜地方与日军苦战数个昼夜。隔年10月出任第二十军一三四师的师长,次年4月10日领少将军衔[2]1941年随军转战湖南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担任长沙市外围第一线的防守任务。后期戎守边区,期间曾赴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期满即返前线。1942年7月任副军长,隔年9月升任军长,22日升为陆军中将[3]

戡乱殉国

[编辑]

1946年,国民政府统一军队编制,第二十军改组为整编第二十师,由杨干才担任师长。同年秋前往山东枣庄解放军对阵,后入沂蒙山作战半年。隔年7月,共军华东野战区的两个纵队围攻杨驻守的滕县,杨干才率全师据守两个月。同年9月,杨率部到河南,同解放军展开拉锯战。年底面对敌营进攻,与解放军激战三日直至对方撤军。白崇禧前往慰问,杨于1948年6月兼任第十兵团司令、8月兼任第十四兵团副司令。该年秋共军解放襄樊,杨干才率整编二十师前往重新组织民团,并厉行连坐、部署设防,期间政府绶予杨干才三等宝鼎勋章,嘉许其部署之设防工事有功于国。同年11月,国防部将编制师恢复为军,杨干才复任第二十军军长。

淮海战役后,杨干才调任南京卫戍总部滁县指挥所主任,1949年2月奉命于芜湖、鲁港、三山等地担负防守任务。4月20日,共军自上游渡江包围芜湖,杨于22日奉命南撤。24日杨干才于湾沚战役苦战,所率第二十军军直、134师全部、133师、保安四旅、第九十九军各一部,共计13,000余人尽数为共军所歼[4],杨见无力突围已然大势已去,举枪殉国。副军长陈新民、副参谋长胡显荣、第134师师长李介立及其侍从副官雷振来等人被共军俘虏。7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追晋杨干才为陆军上将。[5] 1969年3月,核定入祀国民革命忠烈祠[6]

评价

[编辑]
  • 1951年蒋中正阳明山宣讲《军人魂》,特别褒讲杨干才的殉国事迹:“我讲这一段话,我自己觉得非常惭愧,而且认为是平生最大的耻辱,想不到我们国民革命军的官长,尤其是高级将领,气节荡然,廉耻道丧,竟到了这种程度。大家知道:整个大陆这样广大的版图,就在去年不到八个月的时间,竟丧失净尽,这是何等可痛可耻的事!我们有三百万以上的大军,担任高级将领的不下数千人,在那种盗寇凭陵,大陆沉陷的大失败之中,而其能临难殉职,慷慨成仁的,竟只有杨干才军长和廖定藩师长二人;其余不是临阵逃亡,就是被俘或投降,这可说是把本党五十年来的革命光荣,和中国五千年来的民族历史完全断送了。这不仅是一般将领的耻辱,而是整个党国的耻辱;而我个人因为领导无方,使一般部属寡廉鲜耻,到了这种地步,尤为惭愧万分!”[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景渊. 浩氣壯山河. 台北: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7: 225 (中文(台湾)). 
  2. ^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956页
  3. ^ 林景渊. 《楊幹才烈士傳》. 台北: 国防部史政局. 1968 (中文(台湾)). 
  4. ^ 芜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芜湖县志资料选编》 第1辑.芜湖:内部出版,1988年:第140页
  5. ^ 《一位命殒芜湖的广安人(三)---——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杨干才其人其事》,《广安日报 》2020年5月3日,第1版
  6. ^ 忠烈將士查詢 (中文(台湾)). 
  7. ^ 軍人魂. [2023-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