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华文独立中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马来西亚专题 (获评丙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马来西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马来西亚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教育专题 (获评丙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教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教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创建页面注意事项

[编辑]
  1. 请勿撰写不实际的资料
  2. 维基百科乃中立公用页面,请勿添加任何仇恨或偏见之言论
  3. 请在某论点之后添加链接或来源以增加资料可信度
  4. 请更新过期来源或链接
  5. 此乃非政治平台,请勿依据个人情绪编写此页面
  6. 若有任何争议之论点,所有人有权增删之,谢绝恶意灌水

请尊重页面创建人,恪守维基礼仪

简史

[编辑]

独立中学原本为华文中学,与一般中学无异。在1960年2月18日,教育部长拉曼达立宣布成立教育政策检讨委员会,以检讨《1956年拉萨报告书》。委员会的9位成员包括了陈修信的3位亲信:梁宇皋、王保尼和许金龙。8月4日,《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简称《拉曼达立报告书》)正式公布,并在8月13日获联合邦立法议会通过。

1961年起,政府不再举办以华文为媒介的中学公共考试(初中三年级考试、华文中学升学考试和华文中学离校文凭考试),只以官方语文——马来文或英文作为考试媒介;在中学方面,规定只有“全津贴中学”,即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与国民型中学(英文中学)和不受津贴的“独立中学”两种,并由1962年1月1日起,停止对不合格(不接受改制)的局部资助学校的津贴,而独立中学可以继续存在,但须受到政府教育条例之限制。这意味着,华文中学面对两个选择:接受政府的津贴和条件进行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即英文中学),或是不接受政府分文津贴,成为独立中学。

尽管官方和马华公会员进行各种宣传,强调改制的种种“好处”,宣称该报告书乃维护华文教育,并无消灭华文教育、华校、华人语文和文化的意图,但在诱使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方面还是受到民间极大的阻力。以陈修信为首的马华公会新领导层,极力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和华文中学改制。马华公会自此与坚决持反对立场的董教总关系紧张,三大机构于是无法操作,实质上已经名存实亡。

1960年11月5日,在马华公会拒绝召开三大机构会议后,董教总自行召开全马华文中学董教会议,大会通过5项议决: (1) 根据《1957年教育法令》第2条国民型中学的定义,不应改变华文中学教学之媒介语; (2) 赞成实施小学免费教育; (3) 应有以华文为媒介语的高初级文凭考试,而价值相等; (4) 应有以华文为教学媒介之后期小学; (5) 小学升中学不应受30%的限制。


1961年上半年,各地华文中学都按兵不动,等待董教总的决定。3月15日,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在槟城召开的教总15人工委会会议上,强调“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的坚定立场,大力呼吁全马华文中学不可申请改制,应积极筹办华文独立中学。5月30日,退出马华公会的前教育部副部长朱运兴,以独立人士身份并以反对《拉曼达立报告书》作为竞选宣言,在安顺国会议席补选中,以3千多数票击败马华公会候选人华景裕。

然而,选民的意愿并不能使联盟政府重新检讨整个教育政策。相反的,在1961年下半年,马华公会要员如李三春、李孝友、谢敦禄、李润添和教育部长拉曼达立相继通过电台推销华文中学改制的“好处”和“保证”。教育部和新闻部发放大量宣传品。梁宇皋的《事实胜过雄辩》印成册子到处派送。新闻部宣传刊物《今日之谈》几乎每期都以改制中学为课题。

当局的宣传重点有4项: 一、改制后有三分之一时间学华文; 二、董事部不必为经费操心; 三、学生学费减少,减轻家长的负担; 四、改制后学生有出路。


10月21日,在华社和反对党激烈反对下,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把《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的建议赋予法律地位。

为了削弱华社对华文中学改制的抗拒,教育部长在下议院提议准许国民型中学(改制中学)开下午班收容不合格学生。这个建议后来发展为容许改制中学附设独立班。接下来的几个月,则是华文教育的灾难期。政府采取行动对付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吊销林连玉的教师注册证和褫夺其公民权,而教总教育顾问严元章博士则永远不准进入马来亚联合邦。这显示当局已不能再容忍反对人士继续阻碍华文中学的改制。就在这个白色恐怖气氛的时刻,马华公会在教育部、新闻部和政治部的配合下加紧攻势,导致大多数的华文中学董事会在威迫利诱之下陆续接受改制。

1960年,砂劳越的18所政府资助和私立华文中学共有学生5,050名,22所政府资助和私立英文中学4,224名学生。当年,砂劳越英殖民政府发表《砂劳越中等教育报告书》(《麦里伦报告书》),主张把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文中学。12月6日,英殖民政府总督在立法议会建议所有还未采用英语为教学媒介的中学,在几年内逐步使用英语为所有科目的教学媒介,除了研究土著和中国语言及文学科维持现状。

1961年初,英殖民政府教育部长逖逊致函各华文中学董事会,提出把华文中学改为英文中学的政策,即除了华文科外,其他各科目全部以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且以10年为期完成改制计划。1961年中旬,英殖民政府发表《国家中等教育白皮书》,规定中学教育必须以英文为教学媒介,否则从1962年4月1日起撤销津贴金。

虽然砂拉越华社强烈反对华文中学改制,但英殖民政府仍强硬推行该改制计划。结果,有6所华文中学拒绝改制为英文中学,而成为华文独立中学,即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诗巫光民中学、建兴中学和开智中学。其他12所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则逐步变质,先改为英文中学后再改为马来文中学。在砂劳越、沙巴和马来亚联合邦于1963年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后,1983年砂劳越英文中学逐年改用马来文教学,并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成为目前的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

砂拉越华社不只坚持经营原有6所华文独立中学(于1945年至1960年创办),更在1962年至1968年创办另8所华文独立中学,即诗巫公民中学,诗巫公教中学,美里培民中学,诗巫黄乃裳中学,石角民立中学,美里廉律中学,泗里奎民立中学,西连民众中学。这就是目前砂劳越仅存的14所华文独立中学,学生4,948人。

沙巴目前的9所华文独立中学,都是在1960年代(1962-1969)创办的。在《1961年北婆罗洲教育法令》颁布后,英殖民政府实施统一薪津制度,接受资助的华文中学必须受政府管制。1970年,沙巴有14所华文中学,即4所政府资助华文中学和10所私立华文中学。1971年,受政府资助的华文中学逐步改为英文中学。1976年,沙巴受资助的英文中学(包括改制的前华文中学),与西马的英文中学一起逐年改用马来文为教学媒介,并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成为目前的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目前,沙巴有9所华文独立中学,学生6,344人。

经历这场威迫利诱和软硬兼施的改制风暴后,华文独中的办学陷入低潮,其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在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华文独中面对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更被视为收留落第生和“破铜烂铁”的补习学校,独中整体士气低落,惨淡经营。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轰轰烈烈、气势漫卷全国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灭亡边缘救活和发展起来。董教总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中学工作委员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及提出《独中建议书》作为独中今后发展的方向指导。

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独中工委会在推动独中办学的历程中,无论在课本编纂、举办考试、师资培训、技职教育、学生活动、升学辅导、出版业务、资讯收集、基金筹募、奖贷学金等方面均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华文独中的办学已达一定的学术水平,其统考文凭受世界许多大专承认。此外,我国政府虽不阻止持统考文凭者就读国内私立大专,但政府仍不承认统考文凭作为进入国立大学的资格之一。

以上一切随时都可能被称为华人极端主义。但不是本人说的。在马来西亚,只要你在非华人面前说出这些独立中学的言论,就马上被认为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 非是本人说的,马来西亚事实就是这个样子。你可以不承认,但马来西亚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张三李四 2007年12月3日 (一) 05:35 (UTC)[回复]
我觉得这一段只是很平实地叙述华文中学转变成独立中学的历史过程,只是没有列出参考资料罢了。至于是不是极端,就看大家的标准是什么。比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文化多样性宣言》与“世界母语日”的订立,而过去与现在,世界各地也一直有着“民族同化”、“语言同化”、“文化同化”、“单一种族主义”、“单一文化主义”、“单一语言主义”等等的思想和政策,和“多元主义”相对立。要怎样才是中立呢?我不认为这段文章不中立,只是这段历史还需要更多的背景描述,以及马来西亚政府不支持完整母语教育的原因。白布 2007年12月3日 (一) 12:14 (UTC)[回复]
我懂你说什麽,但马来西亚政府可不是和你一样看法,只要你说出这些独立中学的言论,你就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你如果要觉得不对,你可以去跟马来西亚政府解释。我只是要把现况写出来让大家读。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5:48 (UTC)[回复]
独中=华人极端分子”也只是部份人士非常个人及主观的看法。难道只有和巫统政府的看法一致才是客观?还是只要有一部份人不喜欢就一定是不客观?你认为以上是“独中言论”也只是您的个人看法,如果说这话的是马来官员,也可能立即被人认为是“马来人至上”主义,况且我也不是独中生。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写出一些让各方面都接受的文章,来完善这个条目。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6日 (四) 10:15 (UTC)[回复]

““独中言论”,你说是我的个人看法,而我却认为是你的个人看法”。“独中=华人极端分子”,这是很多马来西亚人(华人和非华人)的看法,因为独中的教学内容来自台湾,而且有独中老师持有个人华人极端主义态度,把学生教成华人极端主义分子。这些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承传中华文化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21:56 (UTC)[回复]

对不起,独中虽与台湾的教育体系有合作关系,但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来自台湾,独中与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也一样有合作关系。独中的课本内容主要是依照马来西亚教育体制的教学范围自行编著,多由董教总出版,而中国、台湾教育体系提供的只是技术协助。大部份独中也使用简体字,也有部份简繁并重,并不受中国与台湾的政治意识所影响。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教师资源一直都来自国民中学的华裔毕业生,而独中学生又是华小毕业,因而独中与国中的华裔生有密不可分的师承与脐带关系,两者从来不会对立。而且,华文小学及“改制国民型中学”(前华文中学)的董事会与教师会一直是董教总的重要组成部份。
纵使是国阵的华基成员党如马华公会民政党,也从来不会说“独中生是极端份子”,对独中有敌视或顾虑的一直是来自国阵的最大成员党——巫统的党员。
如果你是马来西亚华人,你应该知道这些情况。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07:45 (UTC)[回复]

这是独立中学的观点

[编辑]

“此由于独中的数目与学额有限,再加上地域限制与个别家庭的经济能力等客观问题,有机会进入独立中学的华小毕业生并不多,每年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华小毕业生得以进入独中[1],而多数马来西亚华人都只能把孩子送到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和英语源流学校[2]。在马来西亚,由于政治因素,要增建一所华文学校常常被认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的中立性有争议。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这一段的写法很独立中学。我不觉得“多数马来西亚华人都只能把孩子送到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和英语源流学校”,这种说法太独立中学了。别的人看法可不和你的一样,有些人认为多数马来西亚华人都要把孩子送到(如果有能力)国际学校让他们学好英语,回家另找华文老师学中文。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5日 (三) 06:05 (UTC)[回复]

全国有一千多所华小却只有60间独中,明显不可能像国中一样接收所有华小毕业生,而且多只集中在特定区域,如雪兰莪人口最多的州属只有4所独中,都集中在巴生,最近的另外4所独中也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吉隆坡,远处的居民(如适耕庄、沙白安南、雪邦、加影、吉胆岛、瓜雪等等)在交通上绝不会方便,再加上学费,中下阶层的人大多没有能力让孩子进入独中,而政府阻挠华校的增建也是事实。
在许多地区,虽然华小拥有高需求量,可是政府却没有任何增建的计划,纵使在华社的一再要求下,也只有“微型华小搬迁计划”的推出,把遍远地区的华小搬去城市地区,却不愿意新增华小,而旧地原校必须关闭,不准保留,如“白小事件”里的白沙罗小学。
还有,国际学校只有在首都这样的大都市才找得到,多数由外国驻马的大使馆承办,主要媒介语一般上也是以各自国家的国语为主,而一般大众是很少会想到要进国际学校的。
况且,我并不是来自独中,而是来自国中、国立大学的学生,你可以说我的看法只是一般马来西亚华人(华小毕业生)的看法,但不能说我的看法是独中的看法,因为我不能代表独中。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修饰你认为不客观的语句,使它在不丢失有用讯息的情况下变得客观中立。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6日 (四) 10:15 (UTC)[回复]

这,我都有写了..."獨立中學是很有爭議性的一个课题,有些人认为真正重视和支持獨立中學的马来西亚华人只占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少数,但也有人认为有很多人重视和支持獨立中學。主要爭議原因是中文不是馬來西亞的官方语言。" 我倒是认为你写的"而多数马来西亚华人都只能把孩子送到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和英语源流学校"有不中立。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21:59 (UTC)[回复]

“有多少华人支持独中”并不是重要的议题,因为大部份独中的确一直接受华人社会的资助而得以维持,反而压力一直来自政府。政府曾几次把独中视为盈利机构而想进行征税,在华社的反对及马华公会与民政党的调解下才作罢。在政府对华文教育的限制下,多数华人的确只能把孩子送上国中。当然也有部份家长不选择独中是因为认为独中毕业后升学与就业不易,因为独中文凭不受官方承认。但也有人认为独中生现在的出路广,因为有外国及私立大专以及私人领域承认其文凭。另外,以巫统为首的政府与华人民间对华文教育的意见分歧才是主要的争议课题。

“独中=华人极端主义”的观点确实不正确,因为马来西亚的其中一名内阁成员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政务次长周美芬就是一名独中生,来自吉隆坡坤成女中。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08:45 (UTC)[回复]

"独中=华人极端主义" <<这是你自己写的。我写,有非华人认为独中学生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是你扭曲我的话。我要说的是“独中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承传中华文化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 这些言论的确是有的。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01:24 (UTC)[回复]

究竟是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还是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

[编辑]

>> "独立中学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简称独中... <<; >>"2007年12月3日 (一) 13:21 白布飘扬 (对话 | 贡献) 小 (10,910 字节) (→马来西亚华人类型 - 马来西亚只有华文学校,没有华人学校,因为华校也有许多友族同胞存在。) " <<

究竟是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还是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22:20 (UTC)[回复]

是华文独中,而不是华人独中,华小也是称作华文小学而不是华人小学。华校是以提供华语教育为主,不是以种族做区分。在华小,“非华人”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

对于新马的华文教育,你可以参看新加坡的南洋大学这个条目。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08:15 (UTC)[回复]

华人极端主义

[编辑]

你有何理由删除这段,请解释? 维基是要把真實的写出来,而不是只写美好的一面。

" ...有独中老师持有个人华人极端主义态度,把学生教成华人极端主义分子,这些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承传中华文化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所以有很多马来西亚人认为獨立中學就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 "

这一段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所以一定要写。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的这种民族优越感是来自传统华夏民族的華夷之辨,马来西亚华人独立中学的学生当中有部分的确有这种华人极端主义的态度。

请看 "華夷之辨,區辨華夏與蠻夷。古代華夏族群居于中原,為文明中心,而周邊則較落後,因此逐漸產生了以文明禮義為標準進行人群分辨的觀念,區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種族,合于華夏禮俗文明者為華,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為夷,或称蠻夷、化外之民...."
再请看 四夷 四夷是華夏民族用来区分華夏和夷蠻的名词和称呼。在地位上,華夏位居中央,番夷依方位分為「四夷」,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中國的皇帝是天子,中國的皇朝是天朝,而其他國家和中國的關係是貢國和屬國的關係,其首領只能被稱為王。

而且也有其他维基人承认,请看Talk:馬來西亞華人

"“某些华校生与英校生会互相讥讽,一般上华校生会讥笑英校生,尤其是那些不懂中文者为香蕉人或没根、没文化;英校生则会讥笑华校生为“Cina Man" 或 "Cina Apek" ”。--真實事求是(☎) 2007年12月5日 (三) 16:26 (UTC) "
"的确是有馬來西亞華人独立中学的学生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和等等排他字眼。 尤其英语学不好的那一群,会先开口讥笑别人,来掩饰自己。 布京允 2007年12月3日 (一) 11:11 (UTC)"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13:45 (UTC)[回复]

极端主义是华夏的传统?很奇怪的说法。马来西亚华人不是大明朝廷或大清朝廷,种族和谐在马来西亚非常重要,这种“华夷之辨”的狭隘民族主义在马来西亚这里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煽动种族情绪属犯法行为,会被《国安法》扣留,更别说会写在教科书里。况且,独中也有马来人教师和少数的马来人学生,还有其他友族,所以不可能有这样放肆的种族极端体制存在。
至于“独中生讥笑英校生”在马来西亚华人条目那里只有您与另一名布京允在支持,真實事求是并没有认同,和你以上引述不一样,希望你不是故意误导。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18:34 (UTC)[回复]

有两个人,你就说一个,那随你。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00:53 (UTC)[回复]

别假装不看不同那些独中生的排他字眼了。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00:57 (UTC)[回复]

还有,我本来不想把这些翻译成马来文和英文,但你既然想用"《国安法》扣留"来恐吓我,我只好翻译了。让其他民族也读得懂这些独中生的排他字眼。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01:04 (UTC)[回复]

我只是在描写马来西亚的背景不容许极端的教育体系在此国家出现,所以不同意你的理论而已。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12:52 (UTC)[回复]

独中被认为是华人极端主义

[编辑]

由于有独中老师持有个人华人极端主义态度,把学生教成华人极端主义分子,这些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 承传中华文化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所以有很多马来西亚人认为獨立中學就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独立日演讲中,指责一些华人极端主义份子破坏该国种族和谐。 [1]

你所给的参考资料说的是“马来西亚二千个华人团体组成的“诉求工委会”向政府提呈被忘录,要求政府在政经文教各个领域公平对待各族,而马来文报章却将它描写成在威胁马来人的地位。然后,马哈迪在国庆日演讲上指责诉求工委会是华人极端份子,结果引起华人普遍不满。”
你所引用的这个新闻与独中没有直接关系,说独中生是华人极端份子是你自己写的。请别扭曲参考资料的内容。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9日 (日) 18:42 (UTC)[回复]
独中被认为是华人极端主义是有在书上刊登过的,不过我暂时找不到。“独中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承传中华文化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所以有很多马来西亚人认为獨立中學就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 << 这些自以为有民族优越感的言论,独中学生的确是有说的。你有甚麽理由不承认?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00:51 (UTC)[回复]

==独中被认为是华人极端主义== 独中学生当中有部分的学生会自认承传中华文化(即民族文化)[2][3]而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而在日常言语中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受英文教育的华人通常会被称为"香蕉人"或者"红毛屎",也会被称为"读鬼书的"和"读红毛书的"等等。

所以有很多马来西亚人认为獨立中學就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马来西亚前任首相马哈蒂也曾经批评马六甲尤其沈氏为华人极端主义分子。在2002年,内政部长伊萨曾警告华人极端主义分子,将会使用ISA法令:不要挑起种族情绪,对使用英语教数学和理科的问题[4]

"像我们这样一群受中文教育的华人,常常自以为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化身(其实多数也只懂得看中文报纸而已),往往喜欢站在文化高处,挥动民族大旗帜,有意无意地称呼那群华人为香蕉人或者红毛屎...一般而言,我们将没有受过中文教育的学生说成了患上文化迷失症。这当然有它的道理,因为这些人身为华人,却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但据我的观察,他们本身似乎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有些人会讥他们为香蕉人,但他们显然并不会在乎。我们说不要忘根,事实上说这种话的人都是受过中文教育的...用香蕉人或者红毛屎来称呼那一群华人,显得我们太肤浅了" 那一群华人.作者:欧宗敏.光华日报


反对以英文教数理取代母语教数理并不代表就是极端份子,不然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等以非英语教数理的人就是极端份子不成?那篇新闻写的也不是独中,而是华小,因为这个政策只在国民学校与国民型学校实行。况且,部份独中早已有英文教数理的教学方式,所以这个理论不能成立。
上文所引述的《那一群华人》“受华文教育的人”并不是专指独中生,受华文教育的人包括了只读华小的学生,例如里面提的尚在马大念中文系的何国忠是国中生而不是独中生。作者也没有称自己做华人极端份子,何必给人强扣帽子?
母语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事情,不代表就是极端份子。不然所有接受母语教育的人,包括中国人马来人英国人澳洲人台湾人……都是极端份子?。这是常识,请不要为了反驳而反驳。
每个人、每个民族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认同与自我优越感,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中国人、台湾人、香港人、马来人、印度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等等都会有,就算是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也会有。如果,这样就是极端份子的话,那么你们可以去每个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条目加上“某某某被认为是极端份子”。
如果有一两个华校生讥笑英校生就代表独中生都如此的话,那么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思维方式我实不敢恭维。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12:42 (UTC)[回复]

就算你真的认为这个争议性的课题有必要提出,建议您在本条目的争议标题下以中立的观点编写。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14:06 (UTC)[回复]

60間還是61間?

[编辑]

在首段中首先提到有61間獨中,接下來又說是60間,到底那一個才是正確的?-鳳凰花開的季節 2007年12月14日 (五) 06:44 (UTC)[回复]

一般上说是60间,不过如果把宽柔独中及砂拉越古晋中华独中的分校也算进来的话,可以得到63间的数字。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4日 (五) 21:12 (UTC)[回复]

不好意思,计算错误,不是63座,是61座。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6日 (日) 14:43 (UTC)[回复]

对其他民族,独中的母语是马来语,淡米尔语还是英语?

[编辑]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政策就是要肩负着发展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和承传中华民族文化" 我想问为什麽独立中学,在打广告时,一定坚持要写“发展中华民族母语教育”? 既然独中认为他们自己不是“华人极端主义分子”,那就不要写这种字吧。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5日 (六) 03:00 (UTC)[回复]

华教工作者是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使用与学习自己的母语,是人权的一部份,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所以华文教育工作者并不只是为一种语言而工作,而是希望政府取消对其它语言的限制。
目前政府对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限制,如教理科必需以英语教学,大专院校只能以马来文及英文做主要媒介语,一些可以以阿拉伯语教学,不过中文淡米尔文等其它语文则不能用做媒介语。所以,到今天为止,马来西亚并没有使用华语或淡米尔语的大专院校存在,虽然目前有董教总办的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以及韩江学院,但是非语文科的教学语言还是被限制为马来语或英语。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6日 (日) 15:36 (UTC)[回复]

:如果,某马来族人/印度人要把孩子送去独立中学,一问之下,原来这里定义的母语其实是中华民族母语,而且又教很多中国历史(独中是马来西亚的,有什麽理由不多了解马来西亚历史,又有何理由读很多中国历史?)。其他民族们肯定会连想到“华人极端主义分子”。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5日 (六) 03:12 (UTC)[回复]

看来你并不知道,独中所教导的本国历史并不比国中少,在南亚历及东亚史方面则比国中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而这一点是目前政府所没有做到的。虽然华文独中是以提供华文母语教育为主,却也支持其他族群兴办母语教育,当然也不排挤其它种族来学习华语,或者华人在其他语言学校学习,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印度人的困境比华人还要严峻,在政府的限制下,印度人连一所小学以上的母语学校也没有。一些属少数语言族群的非淡米尔语印度裔族群更只能在家里学习母语。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6日 (日) 15:36 (UTC)[回复]

“当然也不排挤其它种族来学习华语,或者华人在其他语言学校学习,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原本读什麽学校都是没有错的,偏偏就有一些人因妒嫉一些人而把没有必要的种族排他话都说了出来,造成其他人特别针对他们了。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02:34 (UTC)[回复]

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香蕉人,红毛屎

[编辑]

这段,为什麽有必要放在"争议"里? 难道承认自己说这种话也要争议吗? 就好像我,张三李四承认自己很肥,你们也要来争议吗? 而且光华日报作者欧宗敏都承认了,他也认为华校生不应该说这种话,显得我们太肤浅了。这些也有华社/华团人士要争议吗?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5日 (六) 03:36 (UTC)[回复]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指的都是会说这种话的人,我算是华校生,可是我一生从未说过这种话。有人犯罪不代表全国人都是罪犯。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6日 (日) 13:56 (UTC)[回复]

所谓“争议”标题并不是指维基编辑们之间对本条目的争议,而是论述独中现实社会上所面对的争议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6日 (日) 14:09 (UTC)[回复]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指的都是会说这种话的人,我算是华校生,可是我一生从未说过这种话。有人犯罪不代表全国人都是罪犯。” 就当你说真话吧。你肯承认,还不错,谢谢你。獨立中學里的确有很多会说这些种族排他的话的人。学校因该立刻要他们承认,知错和悔改,也要他们学好国语和英语,别因为妒嫉其他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才说这种话。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02:23 (UTC)[回复]

我不清楚,我不是独中生。不过,别把自己的猜测当作真实而放进百科内容。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09:36 (UTC)[回复]

放在“争议”部份的都必须是在现实社会上所出现的争议,并且必须和本条目主题独中有关的,并不是指内容不实或无依据的内容。这段“华教人士的自我批评”纵使有来源,在现实也是争议课题,所以放在争议部份才是中立,而不是已经盖棺定论。维基百科不是任意写的伪基百科,也不是发表个人观点的论坛,所以必需有来源依据,尤其是争议性的内容。希望你是来帮忙完善百科的,而不是抱着其他意图。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13:00 (UTC)[回复]

维基有规定要把“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香蕉人,红毛屎”放在“争议”部份吗?有那一位维基管理员说过呢? 看来是你自己认为有必要放在“争议”部份的吧? 你既然自己都说“维基百科不是任意写的伪基百科,那就请你指出维基的那里一个条规里有这种规定。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07:09 (UTC)[回复]
首先,请先考虑一下一篇中立的文章只是描述争议性的观点而不强加该观点的意思。一篇中立的文章不仅仅只提到最流行的观点;它也不在提到所有观点后,断言那个最流行的观点的正确性;它也不断言某个更温和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一篇描述所有观点的文章会说,p主义者相信p,q主义者则相信q,而双方在哪些地方有不同意见。一篇完美的文章还会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解释谁相信p,谁相信q,以及为什么他们的意见会分歧,哪一个观点更为流行(这里要注意,不要妄下断论,那个更流行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详细的文章也可能包含p主义者和q主义者双方对对方的观点,对对方观点的反驳、批评,但同样不要断论哪一方获得争论的胜利。请参考中立的观点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11:50 (UTC)[回复]

一看就知道是你自己要规定把这段放在争议里。维基根本没有规定要把“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香蕉人,红毛屎”放在“争议”里,不要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况且已经有华教人士承认和自我批评,来源可靠。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22:16 (UTC)[回复]

和日本人否定侵略中国一样

[编辑]

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香蕉人,红毛屎

刚读了这段“争议”,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的华人(有一些)也和日本人一样,犯罪作了坏事不敢承认,否定,还想要隐瞒事实。从网上拿了一些别人骂日本人的样本,让大家看看。
  • "可耻!这是整个日本的悲哀!做错了事的小孩却不知道回改!连历史都不敢承认的国家,这是什么国家,大家可想而知!"
  • "日本人在那时的是人吗?那时的它们犹如禽兽,是恶魔,是杀人狂,在南京30万人的死,是人做的吗?"
  • "我是很佩服日本人的头脑,毕竟他们很会将文明发扬光大,而且对于环境保护也最的很好,国民意识也很高,但是一旦扯到他们的民族态度,我就无法苟同" 219.95.215.91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1:31 (UTC)[回复]
哇!这位新朋友是谁?你还没有签名呢?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5:36 (UTC)[回复]

华文中學从一开始就被不懂英语和马来语的华校领袖林连玉那般人搞坏了。林连玉本身不懂英语和马来语(他自己说:我缺憾不懂英文),由于他处在马来亚而不懂英语和马来语,和当地人无法很彻底沟通,原本想办华文学校却搞到公民权被取消和教师执照被吊销,又和马来亚政府(当年华人领袖们)闹翻。当年的一却(指缺憾不懂英文)造成今天的獨立中學(还在和政府对立)。嗨!何必妒嫉别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呢?不如自己把英语学好。 相对来说,林连玉与当时政坛和社团人物的出身背景和经历截然不同。他是一位穷教师,日治时代曾经在农村养猪种菜,生性淡泊,若处于太平无事的年代,极可能是属于梁启超所谓的“与世无竞”、“惟日夕闭户亲书卷,得间与同气相过从,则互出所学相质”的那类读书人。[xvii]他的教育是纯中文的,不谙英文或巫文。有一次见面陈祯禄就曾用半讽刺半玩笑的口吻对他说:“可惜你不懂英文,不然你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xviii]虽然他在陈祯禄面前对此调谑不以为然,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不懂英文的确是一件“缺憾”。他有一篇文章怀念“教师之友”宋哲湘就曾说:“宋君最大的缺憾跟我一样,就是不懂得英文,不但没法在国际新闻界驰骋,而且在本邦采访的范围又被缩小了。”[xix]字里行间透露了内心的一点感慨。[xx]事实上,林连玉不谙英文的确造成他与英殖民官员和联盟领袖沟通上的不便,他必需依靠一些具有双语能力的同志推动这方面的工作,而这类人物又往往只能在马华公会内找到。 你们可以参考:百年连玉 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史上的林连玉 布京允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5:11 (UTC)[回复]

原来如此。他们不谙英文或巫文,就搞成今天这个样。他们没能力领导可又‘死要’。这种人为了钱什莫都做得出。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5:47 (UTC)[回复]
疑似使用傀儡。请勿滥用傀儡来制造混乱,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2:09 (UTC)[回复]

谁 才 是“ 红 毛 粪“? 马 盛 辉 .部 落 福 建 人 惯 于 在 背 地 里 戏 称 那 些 从 小 受 英 文 教 育 的, 不 懂 方 块 字 和 华 语 的 人 为“ 红 毛 粪”。 说 真 的, 这 是 个 相 当 粗 俗 和 带 有 污 辱 性 的 戏 称。 虽 然 我 从 小 也 跟 着 别 人 那 般 背 地 里 这 么 称 呼 这 些 受 英 文 教 育 者, 可 是 我 总 觉 得 这 么 叫, 对 他 们 是 有 欠 公 平 的。 任 何 一 个 正 常 的 人, 如 果 在 他 小 时 候 有 得 选 择, 并 懂 得 选 择 的 话, 是 不 会 拒 绝 自 己 的 母 语 的。 他 们 过 后 肯 不 肯 学 是 另 一 回 事, 但 他 们 开 始 时 是 父 母 送 进 英 校, 或 因 为 某 种 原 因 无 法 进 入 华 校 就 读 的。 一 个 不 能 为 自 己 选 择 的 小 孩, 又 有 什 么 错 呢? 一 个 只 想 学 任 何 语 言 的 小 孩, 又 怎 么 会 想 到 什 么 语 文 和 尊 严 的 问 题 呢? 即 使 他 们 过 后 想 自 修 华 语, 也 肯 定 是 比 华 校 生 麻 烦。 就 这 一 点, 我 们 跟 一 般 华 校 生 的 英 语 程 度 做 个 比 较, 就 可 以 理 解 了。 因 此, 讥 笑 英 文 教 育 者 为“ 红 毛 粪”, 就 等 于 是 讥 笑 天 生 的 残 障 者 一 般。 以 我 个 人 的 看 法 来 说, 我 本 身 虽 然 是 华 校 出 身 的, 但 我 对 受 英 文 教 育 者 一 点 偏 见 或 隔 阂 也 没 有。 相 反 地, 很 多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经 验 告 诉 我, 这 些 受 英 文 教 育 者 在 思 想 意 识 , 人 格 及 基 本 涵 养 方 面, 比 我 们 这 些 有 所 谓 几 千 年 文 教 德 宣 传 统 的 大 部 分 华 校 生 更 值 得 人 家 尊 重。 我 们 不 必 急 于 追 究 和 比 较 外 表 衣 着, 或 谈 吐 等 方 面, 我 们 只 需 看 看 那 些 常 常 爱 笑 骂 人 家 “ 红 毛 粪” 的 所 谓“ 堂 堂 华 人”。 如 果 你 有 注 意 的 话,你 将 发 现 这 样 的 人, 往 往 是 连 自 己 的 华 语 程 度 都 极 其 有 限 , 甚 至 大 有 问 题 的 人。 他 们 口 口 声 声“ 华 人 不 讲 华 语, 偏 要 讲 英 文”, 一 副 正 气 鼎 然 的 模 样, 可 是 他 们 心 里 是 既 自 卑 又 妒 忌 的。 还 有 另 一 种 是 新 生 代 中 喜 欢 用 不 肖 的 语 气讲 那 句“ 我 的 华 语 不 大 行 的 啦” 来 引 以 为 荣 的 人。 言 下 之 意, 仿 佛 是 怕 人 家 不 知 道 他 是 崇 尚 英 语 的。 而 他 们, 恰 恰 就 是 我 们 的 华 校 生。 他 们 在 外 表 上 把 自 己 装 扮 得 十 足 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 模 样, 就 算 英 文 程 度 差 得 令 人 咂 舌, 也 在 那 边 左 一 句“I mean”, 右 一 句“may be”, 前 一 句“in fact”, 后 一 句“no wander”。 拿 起 英 文 报 十 句 里 面 有 九 句 是 看 不 懂 的, 还 可 以 上 网 呢。 中 学 五 年 的 英 文 从 来 都 没 有 及 格 过 的 人, 还 想 进 讲 起 来 比 Form 6 好 听 得 多 的 College 哩。 为 什 么 叫“ 红 毛 粪“? 所 谓 粪, 就 是 意 指 只 学 到 人 家 的 一 些 残 渣 糟 粕, 微 末 道 行。 整 天 会 学 人 家 讲 什 么“enjoy life”, 可 是 看 来 看 去 都 是 那 种 不 能 静 静 地 坐 下 来 享 受 的 典 型 中 国 劳 碌 命。 所 以 永 远 在 人 家 的 吃 喝 玩 乐 上 打 转 而 已。 只 知 道 有 物 质潮 流, 却 不 会 学 人 家 的 创 意, 前 卫 意 识。 只 会 羡 慕 人 家 的 产 品 多 么 高 素 质, 不 肯 学 习 人 家 在 生 活 琐 事 中 所 体 现 的 科 学 精 神 和 态 度。 还 幼 稚 地 以 为 衣 着 开 放 就 等 于 是 思 想 开 放。 这 种 人 偏 偏 都 是 华 校 生, 因 为 自 己 的 传 统 文 化 背 景, 所 以 最 怕 人 家 不 知 道 他 开 放, 不 知 道 他 可 以 讲 英 语。 可 能 就 是 因 为 从 小 没 有 受 过 英 文 教 育, 或 者 因 自 己 父 母 的 文 化 背 景 感 到 尴 尬, 而 使 到 这 些 华 校 出 身 的 更 加 羡 慕 这 些“ 粪“。 谁 才 是 真 正 的“ 红 毛 粪“?

不必匿名了,我是潮州人却想不起有“红毛屎”这个叫法,想想下,原来是从长辈们口中听到的“红毛side”(ang7 mo7 sai8)(前两字已变调),side是由于style发音不准,变成side,不过,side和闽南语的“屎”(sai2)的音调並不同,所以side並不会联想到“屎”,如果意译的话,是指“英式”、“洋式”。并无贬义。而你大概不是南方人吧,不清楚声调的话,可以参看维基百科关于潮州话的条目。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9:39 (UTC)[回复]

在那里可以买得到读中课本?

[编辑]

既然我们的讨论页已经来到这里,我想请问在那里可以买/看得到读中课本?(吉隆坡一带),也好让大家看一看,来做更详细的讨论。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02:43 (UTC)[回复]

吉隆坡有四所独中,在独中里面就有得购买。其他地方我不清楚。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10:57 (UTC)[回复]

谢谢,我有空会去看看或买一两本。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07:12 (UTC)[回复]

我有个朋友曾在商务书局买过。我则不曾到访,故无法确定。你可尝试去找找。 Destinycone2009年5月9日(六)16:07(UTC)

需要来源的内容

[编辑]
但却没想到在马来西亚独立时,有大部份华人为了害怕自己的儿子要在马来西亚当兵保护国家,把儿子送回中国,
而且当时多数华人也不肯为英国政府当公仆。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只有能力掌控经济,却没考虑到马来西亚独立后的
国家政策大改变是华人的经济无法掌控的。

马来西亚一向没有征兵制,未曾有过华人被强迫当兵的事,马来亚独立时,中国的民生已经出问题,华侨多已做了生根马来亚的打算,并致力于得到公民身份,而当时的移民条例已经收紧,中国人的移民已经中断。而马来亚独立就没有所谓的英国公仆了。马来亚华人在国内政治上一向活跃。从抗日、反殖、争取公民权、建国等,一直参与不少,包括一些加入马共游击队的华人。在独立初期,华人公务员占约三成。而你以上的论述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所以要求列出来源,否则应该删去。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10:57 (UTC)[回复]

马来西亚各大藉贯会馆[5][6][7][8][9],一向支持华文教育、支持华小与独中[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你说的马来西亚华人不认同独立中学所提倡的“母语” 教育应该出示来源。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7日 (一) 10:57 (UTC)[回复]

马来西亚各大藉贯会馆只不过代表一小撮人而已,怎能代表全部华人。不是全部的马来西亚华人都是你想象中的“华人”。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07:31 (UTC)[回复]

马来西亚各大藉贯会馆绝不只代表一小撮人而已,我已附上许多链接供,你可以好好参考,不要做毫无依据的辩驳。另外,屡屡对主条目页面做毫无依据的修改可被视作破坏。请注意。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11:24 (UTC)[回复]

一小撮人偏偏就说“不只代表一小撮人”,更何况马来西亚各大藉贯会馆又不是政府,更不是权威。

"屡屡对主条目页面做毫无依据的修改可被视作破坏" 是你写的内容有如广告,不是我要破坏。 请注意,广告式写法是不被允许的。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23:04 (UTC)[回复]

在维基百科打广告和赚钱

[编辑]

毕竟,独中是私人的,他们为了生存和赚钱,经常利用"华人民族"当广告来宣传,到处打广告,在维基百科里也打广告。请看以下的广告式写法:

  1. ...'并且有不俗的表现 (有没表现,根本没有必要写出来,维基百科不是给你打广告的)
  2. ...因此独中也被谕为华文母语教育的堡垒 (有必要这样写吗?又不是打广告)
  3.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 (利用"华人民族"危机来赚钱,顺便打广告)
  4. 经历这场威迫利诱和软硬兼施的改制风暴后,华文独中的办学陷入低潮,其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华文独中面对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更被视为收留落第生和“破铜烂铁”的补习学校,独中整体士气低落,惨淡经营。 (利用"华人民族"危机来赚钱,顺便打广告)
  5. 就在这个白色恐怖气氛的时刻..(利用"华人民族"危机来赚钱,顺便打广告)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23:04 (UTC)[回复]

  1. 第一个或许可以改掉,
  2. 第二个的确是来自华社的称誉,不是自己写的,可以改为被华社谕为华文母语教育的堡垒
  3. 第三个是历史记载,不是广告,不要乱下定义。
  4. 第四个也是历史记载,独中的确有面临关闭的时期,后来在独中复兴运动中,获得各华人政党、华人团体等等的大力资助才重新办起来。
  5. 第五个只是你自己的个人定义,感觉白色恐怖的确是华社民间当时的情感写照,由其是对华教工作者而言。

最后,独中不是私人的盈利机构,而是华社的民间财产,收支是公开的,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学费并不能太高,它的正常收入在师资与设备维护等方面扣除之后,大部份独中还要向外募捐才足以维持常年开销,只有少数的大型独中还有盈余。所以,你不必再随意指摘、无的放矢,毕竟本地独中不像中国的教育那样商业化及乱收费!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9:34 (UTC)[回复]

#第五个只是你自己的个人定义,感觉白色恐怖的确是华社民间当时的情感写照,由其是对华教工作者而言。 我看是你自己感觉白色恐怖吧,太夸张了,自己的事不要说成全部华社民间的事。这是不中立的。可以改成“一些华人认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中立的,可以改成“一些华人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因为肯定有一些华人不要挽救。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12:36 (UTC)[回复]
无依据的指责不值得讨论。谢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2:06 (UTC)[回复]
你不懂就不要自以为很懂。"华文教育运动者一直认为,马来亚华文教育的阻力来自两源头:华人社群和马来社群。阻力最大的,不是马来社群,而是华人本身"百年连玉。华人一开始就没有全体支持华文教育。你不懂就不要装懂,误导读者。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3:51 (UTC)[回复]
阻力最大的不是华人族群,而是单一化主义者,随着所有英文国民型学校在70年代改为马来文的国民学校之后,阻碍华教的华人阻力就消失了,反而转向认同多元化、同情母语教育,因为已经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遭遇与英文源流的消失有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你说的华人阻力,在独中复兴运动开始时就已经消失了。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20:00 (UTC)[回复]

我的论点有可靠的来源支持。现在,讨论已经很明显了,“华社”等的字眼,在马来西亚不能代表全体的马来西亚华人,原因是马来西亚华人来自不同时代移民。所以在写法上,为了中立,有必要改变。另外,独中里有很多是为个人利益,他们专门利用“华人民族危机”来赚钱,欺骗年轻一代的华人去街上当乞丐 吳建成的假面具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5:22 (UTC)[回复]

不要再说无根据的话了,再说,你好像不是马来西亚人,你不要只是在论坛上道听途说,有不少人只会乱说一通,却只是情绪话。马来西亚的华裔移民大部份是清未民初过来的,华人人口在那时期才暴增,所以文化认同的差异不大。早期是华工,后期是举家移民。这些都是有数据的。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8:36 (UTC)[回复]

你好象是泰国人? 看来你完全不了解马来西亚的历史。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9:56 (UTC)[回复]

泰国人会在这里跟你用华语、汉字在这里讨论华文教育课题吗?看来你不知道泰国华人是不会说华语读汉字的,你一点也不像是马来西亚人,你应该是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对吧?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1:06 (UTC)[回复]

看来你真的不是马来西亚人,你连泰国有华人会说华语都不知道,难怪我跟你说不通。泰国华人,说普通话比我还准 泰国华人(说汉语的、潮州话的)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3:58 (UTC)[回复]

会说华语的泰国人有多少呢?
反而你,肯定不是独中生,因为没有人会如此辱骂自己;你也不是英校生,因为英校生甚少会写汉字,更不会那么积极地指摘独中课题,你也不是华小毕业生,因为你连华校的全称是华文学校还是华人学校都分不清。结论,你不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可能是来马来西亚留学的学生。好了,不跟你辩论太多,这里毕竟不是论坛。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8:02 (UTC)[回复]

你肯定是日本人的后裔,很会假装,隐瞒事实,说话转来扭去,刚刚承认了转眼又不认了。而且善于在维基百科打广告。(尽管独中教师欧宗敏都承认了。要小心日本人)。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2:00 (UTC)[回复]

"阻力最大的不是华人族群,而是单一化主义者" 我跟你说吧,阻力最大的是来自独中自己本身,很多因妒嫉别人英语流利就开口骂人“讥笑其他语言源流的华人没有根,没有文化,香蕉人,红毛屎,崇洋媚外...等等排他字眼”。这些人造成独中被人讨厌。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5:31 (UTC)[回复]
难道你接触很多独中生?不要道听途说。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8:36 (UTC)[回复]
接触多不多独中生你不必知道。
"不要道听途说"你难道没看到两位华校教师已经承认了,而且还上报呢?(马盛辉和欧宗敏)。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09:56 (UTC)[回复]
他们又不是专指独中生,而且他们都不认同这种不礼貌的称呼,再加上有时代与地域差别,不能指现在的所有独中生,也不能指所有华校生。这些课题可以另开一个条目,叫作马来西亚的种族与族群关系,而不是什么都在写这个条目里,对独中生不公平,也离题太远。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1:06 (UTC)[回复]

国民学校的华文课本只有一本,那里还有本事讥笑别人? 当然是指自认承传中华文化和拥有强烈民族优越感的一群啦。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4:57 (UTC)[回复]

哈哈,你的偏见还真深哪。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8:02 (UTC)[回复]

承认有那麽难吗? (独中教师欧宗敏都承认了)。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2:05 (UTC)[回复]

你难道没看到两位华校教师已经承认了,而且还上报呢?(马盛辉和欧宗敏)仔细看了马盛辉的部落格,马盛辉并不是独中教师,而是国民型中学的教师;恒毅中学是前华中,不是独中,所以更不能把责任推到独中生身上。(参看主条目的槟城独中列表)。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20:12 (UTC)[回复]

"独中不是私人的盈利机构,而是华社的民间财产,收支是公开的" 有谁可以证明?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12:44 (UTC)[回复]

不如先提出证据证明独中是盈利机构吧。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0日 (四) 12:06 (UTC)[回复]

马上就有,证据,证明独中是盈利机构。请看: 今年的宽柔校庆很没诚意。刚才去学校一趟,三三两两的档口,稀稀少少的人潮,全无欢庆的气氛。今年还多了一项“我会红”的比赛,完全参照 super star的方式,两个字,骗钱。校庆不是以筹款为目的的,校庆是一种精神象征,不要亵渎了宽柔94年的神圣。彭志伦(校长彭志伦),我打从心里鄙视你。宽中不能败在你这种人手里,临走之前不要搞一大堆事情出来。热爱宽柔的校友大有人在,不要每天尝试要浇息我们的热情!宽中近年来的行径,大有不可取之处。我们是独中,不是私营盈利机构! 愤怒的校庆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5:25 (UTC)[回复]

人家好像是说:独中不是私营盈利机构,你怎么好像说倒转了呢?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6:16 (UTC)[回复]
你提出的尊孔与宽中的内部事务更在在地表明了独中的公有地位,家长、教师、校友的参与极大,董事人员只是主管,如果是私营学校,需要这样吗?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7:33 (UTC)[回复]

人家是说:“独中挂羊头卖狗肉”,有独中校长为个人利益,在骗钱。你好厉害假装看不懂。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1:36 (UTC)[回复]

校长又不是独中的拥有人,校长只是由董事会聘请的学校行政主管,而董事会又是由家长会、教师会、校友会等社会人士所组成,必须对社会负责,一旦有所偏差就会引起广泛讨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校务舆论给你看。这表明了独中的公有地位。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8:04 (UTC)[回复]

向欧宗敏学习

[编辑]

提倡向欧宗敏学习的精神。 我张三李四说,欧先生,很感谢你诚实又有勇气,肯认错就有改进,你是独中的好模范。千万不要学习“白布”飘扬,犯错死不认,还要隐瞒事实。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2:17 (UTC)[回复]

哈哈,你偏见真的很深哪,我是国中生,是你眼中“只有一本华文课本的国中生”。要说,你才是看不起马来西亚华人的人哪。你讥笑国中生华语不好,骂独中生是华人极端份子,又借用这些课题暗地里辱骂英校生,被人指出错误过后又死要撑,你才是死不认错吧。哈哈。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7:56 (UTC)[回复]

用字不当

[编辑]

"林苍佑希望每一位马来西亚人,不要刻意突出自己的种族,而是要用新思维教育下一代和影响当政者认同马来西亚公民只有一个身分,那就是马来西亚人。 是的,我们是华裔,也是华人。一般而言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在林苍佑看来,一字之差有实质上的不同含义。 记得80年代中期,我与时任槟城州首席部长的林苍佑交谈时,用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字眼与之讨论华人面对的问题,他马上纠正我应称为“华裔马来西亚人”(Chinese Malaysians),而不是“马来西亚华人”(Malaysian Chinese),不然,也可以用“Malaysians of Chinese origin”来表达较为完整。 " http://www.uca.org.my/v2/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67&Itemid=48

有马来西亚的华籍人士认为,不能用“华人”来代表华人。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11:01 (UTC)[回复]

林苍佑先生对“华人”的定义与众不同,近来发表类似看法的也只有林敬益先生而已,而且他们主要也是依据英文语法来解释这个字眼,不能代表马来西亚广大华人群众的看法。况且,这个论点与本条目毫无关系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11:30 (UTC)[回复]

林苍佑医生是槟城(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最多的洲)前首席部长,1919年5月28日出生于槟城。林苍佑医生是大马顶顶大名的华籍领袖人物,你故意把他说成“与众不同”。领袖是人民选出代表人民的,怎会是你个人说的什麽“不能代表马来西亚广大华人群众的看法”。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4:43 (UTC)[回复]
他们受民众推举又不是因为他们这个看法,而是其他方面。
汉语的偏正短语有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例如中国广州而不是广州中国、中国汉族而不是汉族中国人,因为广州是中国的一部份、中国大广州小,中国大汉族小,后者归属于前者。
还有像是中国朝鲜族,而不用朝鲜族中国人;用中国蒙古族而不是蒙古族中国人;更不能朝鲜中国人、蒙古中国人,意思完全不一样。
“马来西亚华人”是因为地域属性,“属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华裔马来西亚人”则是种族属性:“属于华裔的马来西亚人”,说起来前者似乎比后者还恰当;另外,“华裔马来西亚人”也比“马来西亚华人”多一字,说起来拖拖拉拉的,不实用。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5:42 (UTC)[回复]

马来西亚宪法有那麽得空去跟你论汉字法? 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2:20 (UTC)[回复]

别离题。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8:10 (UTC)[回复]

课文内容

[编辑]

"独中的课文内容是依据马来西亚政府的教育大纲而自行编写,并不是来自台湾。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教育工作者只是提供技术协助" 既然独中的课文内容是依据马来西亚政府的教育大纲而自行编写,不是来自台湾,那不如立刻就把独中改为马来西亚政府的国民型中学。何必还要反政府呢?张三李四 (留言) 2007年12月18日 (二) 23:26 (UTC)[回复]

华文中学原本就是国民型中学,但是当年政府就是要取消这个地位,原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媒介语
当年的政府是分成几个阶段来推行语言单一化的,第一个阶段,共有三种政府学校:以国语马来文教学的称国民中学,以英语教学的称国民型英文中学,以华语教学的称国民型华文中学。这三种学校的共同点就是教学内容以国家教育大纲为准,并获得政府的资助或津贴,师资由政府负责栽培与提供,差别是使用的主要媒介语不一样罢了。
第二阶段,政府取消国民型华文中学,国民型华文中学必须改制为国民型英文中学,也就是媒介语改为英文,除了语文科,不改制的不获政府资助,成为独立中学
第三阶段,国民型英文中学再改制,以国语马来文做主要媒介语,称国民型中学。与国民中学不同的是,国民型中学有一科华语,而国民中学一般上没有。实际上,两者几乎已经没有差别,所以通称国民中学。近来,中国经济崛起,政府决定在国民中学设立华文科让学生选修,另一方面把数理科的媒介语从马来文换为英文。这时,除了历史背景与种族结构不同外,国民型中学与国民中学几乎一样,而教育部也正式取消国民型中学的名称,一律称为国民中学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19日 (三) 09:05 (UTC)[回复]

我收回第一句话,改成:华文学校原本就受政府津贴、教学内容受政府管制的民办公立学校。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2日 (六) 08:10 (UTC)[回复]

红毛屎 与 阿连妹

[编辑]

来来来!大家请看看大马华人怎麽吵架!

I am so proud to be a Cina-Ah-Lian!

:爱之深,痛之切。有些东西真的是不吐不快!这个不能等,所以我决定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经历。时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离不开MSN Messenger,我也不例外。那天,我和朋友在网上聊天,谈着谈着,我们说到现在最in的Friendster啦什么的。突然,她冒出一句话:Chinese blogging is so Ah Beng! 我先是一怔,然后莞尔一笑。如果这一句话是出自ang mo的嘴巴,我会原谅这个没有水准的家伙。可惜,说这一句话的是华人,我很心痛。虽然很生气,还是忍了下来,没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道理呀。亲爱的ang mo sai 们请你们听好 – 本来,从小不懂中文并不是你们的错。长大成人后,却为此而感到沾沾自喜,甚至是自豪,这就是一种罪过。Oh sorry!让我用英文大大声再说一次:It is not your fault if you do not know Chinese since young. But, it is very sad and shameful that you feel so proud of it! 其实,自以为是的ang mo sai wanna be们很可怜的。试想想,他们活得既不像个‘华人’,又不是‘洋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ang mo sai 都是这样的啦。还有,ang mo也不是高人一等的。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我在ang mo sai堆里工作了八年呀。让我从头到尾说起吧!当我还是party animal的时候,我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三年as a part timer,幕后老板是一家上市香烟公司。工作轻松,酬劳又高,放工后又可以去party,真爽!不要误会啦,我是某某牌子香烟的ambassador。听起来是不是好像很glamour?也不就是叫人加入某某牌子香烟的club咯。当时,我还很年轻又blur 得像sotong那样,从来就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直到我遇见了俩位伯乐 – Priscilla 说这样的工作哪能做到老?没有保障又没有公积金。身为模特儿的她应该比我更清楚。另一位是Ah Lum – 那一年,他很认真地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Shuben,为自己的将来做些事吧。’很难想象这一句话出自Ah Lum的口。就这样,我糊里糊涂进了这家广告公司工作,我的上司是一位苏格兰人。哇佬耶,真的是major culture shocked man!我完全不能融入他们所谓ang mo sai的世界,常常被同事取笑我只是会扮美美的‘阿莲’。大多数的ang mo sai们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衣服不是穿MNG, Zara, Top Shop 就是CK,他们不会去金河shopping的。他们喜欢吃西餐和汉堡包,喝茶不是在Starbucks 就是Coffee Bean。与其住双层排屋,他们喜欢住Condo。他们不会驾本地车。他们不看华丽台,也不会和你讲‘妙手人心’。他们追看CSI,layan Nickelodeon。他们知道谁是张学友但是不会听他的歌。他们不看港片,是Hollywood的忠实影迷。他们看书看Paulo Coelho,Clubbing去The Zouk,去RedBox或New Way只会唱英文歌。他们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过年,吃粽子,提灯笼,搓汤圆。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Rene曾经作弄过我。Rene: “Shubs, have you dyed your hair?” Shuben: “No, why ar? my hair is very black hor? This is the natural colour of my hair.” * 同事叫我小名,Shubs。然后全公司的同事哄堂大笑,有的还笑到流眼泪呢。糟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讲错英文了,所以只好跟着傻笑。后来,Jo-Anne Tan就看不过眼,拉我到一旁,轻轻对我说:“You’re so stupid! People are teasing you my dear. They said you’re such a blonde (bimbo) but you had dyed your hair…” ang mo的笑话我听不懂。心里虽然难过,可是日子还是要过呀。从那天开始,我强逼自己每天背十个英文字母。看Malay Mail 和The Star。天天听Hitz FM 。敢敢讲英文。我是公司里的笑柄,也是开心果,因为我的烂英文,所以惹来同事们的嘲笑。可是,我的脸皮很厚,常常在他们笑完我以后才问刚才那句英文应该怎么说?连Rod也对我的不耻下问而刮目相看。因为,我不再是应声虫。我不怕别人笑,只怕他/她不教。姐姐还为了自己的英文差而自卑,真的是呀,气死!自我肯定好过自我吹嘘,做一个有尊严的‘阿莲’好过做一个忘本的ang mo sai啦。后来,同事们笑多了也觉得无聊。最后,每一个都很主动地帮我,提高我的英文程度。慢慢地,我融入了ang mo sai的世界。ang mo有一句谚语说得很有意思 – 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 适者生存是很简单的道理。其实,他们(我的同事)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也很有幽默感。他们对中华文化很有兴趣,也问我怎样写他们的中文名字。他们喜欢听野史,中国历史‘半桶水’的我也‘仙’得不乐亦乎。还有,公司里的ang mo上司很尊重中华文化,欣赏儒家思想,他们更喜欢我们东方女性的细心温柔。姐妹们,你说ang mo是不是很笨?和他们共事了一段日子,觉得没有什么ang mo sai不ang mo sai的,只是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这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可是,我的头脑简单,英文字母A, B, C, D, E 只有二十六个,有什么了不起?身为华人,不懂欣赏汉字的美,已经是人生的一个遗憾,还凭什么说中文很Ah Beng呢?在这种极度崇洋的ang mo sai们面前,我宁愿做一个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Chinese-Ah-Lian!

注: ang mo:福建话‘红毛’的意思,指洋人。 ang mo sai:福建话‘红毛屎’的意思,指香蕉人。 为什么崇洋的香蕉人又叫红毛屎呢?因为,他们很喜欢跟在洋人的屁股后面,有样学样,就像夹在洋人肛门里的‘米田共’一样臭,哇哈哈哈! 好恶心!

人家又不是在吵,人家是在说:人要互相尊重,不要族群歧视。你好好学吧。还有,这个与独中也是没有关系。难道你以为会写华语都是独中生?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1:30 (UTC)[回复]
还有,不必匿名了,这里只有你那么想写负面内容。白布 (留言) 2007年12月21日 (五) 11:32 (UTC)[回复]

本文所提到的参考资料与注释

[编辑]
  1. ^ 马哈蒂尔在该国的独立日演讲中,指责一些华人极端主义份子破坏该国种族和谐
  2. ^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肩负着发展民族母语教育,承传民族文化
  3. ^ 承传民族文化
  4. ^ 英文:Home Ministry Warns ISA Use: Don't Stoke Sentiments on English Issue - 12-08-2002 内政部伊萨警告将会使用ISA法令:"不要挑起种族情绪,对英语的问题"。
  5. ^ 马来西亚雪隆广东会馆网站
  6. ^ 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
  7. ^ 马来西亚客属社团
  8. ^ 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
  9. ^ 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
  10. ^ 大马广东会馆联合会颁奖贷学金 吁学生饮水思源
  11. ^ 马玻州22华团响应董总“还我母语教育”签名运动
  12. ^ 马来西亚潮州会馆不分籍贯推动华教
  13. ^ 马来西亚侨团现状和展望
  14. ^ 海外游子童玉锦
  15. ^ 2007马来西亚全国中学生《文辩雄论FUN乐营》
  16. ^ 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宗乡青)
  17. ^ 潮籍华人对马来西亚教育文化事业之贡献
  18. ^ 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
  19. ^ 杨德利呼吁内陆区华社送子弟入丹崇中就读
  20. ^ 马华裔官员倡导客家文化 鼓励孩子说华语学方言
  21. ^ 作为海南籍华人,他曾于1989年至1994年担任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郭全强先生除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还积极致力于开发和推广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具有极高的声望及影响。 郭全强--掀起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热潮
  22. ^ 陈成兴从1995年开始,直到被驱逐时,是美里海南会馆秘书,积极推动会馆改革以及文化教育(尤其是在维护母语教育方面)的工作。他和会馆主席王克灿,因代表会馆作出 ...遭受砂州政府剥夺人权足足两年了,陈成兴给美里海南会馆同乡公开信

第一手原创资料

[编辑]

独中生英语能力差,很难受聘跨国企业

根据大马的求职网站(英文: JobLink)的经理刘晋雄指出,獨立中學学生的英语: "独中生听得懂英语,用英语表达却有困难"。独中学生的英语,被认为沟通能力普遍上不如政府国民中学的学生,这也是独中学生求职的大难题。他认为双语皆强的独中生只有少数,他也说獨立中學的英语沟通能力较差,这也减低了独中生在跨国企业的就业机会。在市面上的反映,獨立中學的英语水平低。 对此,吉隆坡中华独中校长方成说,他曾获得市面上的反映,指独中生的英语水平低。但他认为独中生的英文书写能力比国中生强,会话方面则需要急起直追。[1]

语言学校分支和母语的定义

由于有不同时期的移民潮,最早有满剌伽的土生华人,1816-1820年有英國傳教士英華書院,Penang Free School, 广东方言五福书院,到最后孙中山鼓吹革命的新式现代化官音学堂等等不同的唐人学校。唐人在马来亚接受的教育都不同,母语的定义也不同。因此獨立中學的“母语”教育定义不能代表全体华人。例如;土生华人的母语是福建和马来语,英语学校的母语是英语或广东,等等。

华教人士的自我批评

光华日报作者欧宗敏,韩江独立中学教师,曾经如此自我批评受中文教育的华人: "像我们这样一群受中文教育的华人,常常自以为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化身(其实多数也只懂得看中文报纸而已),往往喜欢站在文化高处,挥动民族大旗帜,有意无意地称呼那群华人为香蕉人或者红毛屎...一般而言,我们将没有受过中文教育的学生说成了患上文化迷失症。这当然有它的道理,因为这些人身为华人,却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但据我的观察,他们本身似乎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有些人会讥他们为香蕉人,但他们显然并不会在乎。我们说不要忘根,事实上说这种话的人都是受过中文教育的...用香蕉人或者红毛屎来称呼那一群华人,显得我们太肤浅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