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钢级
外观
SAE钢级(英语:SAE steel grades)是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开发的一套钢铁编号系统。1930至1940年间,美国钢铁协会(AISI)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都参与了钢的数字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工作。1995年,AISI将这个联合体系未来的维护工作转交给了SAE。[1]
不锈钢
[编辑]- 200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2][3][4][5][6][7]
-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2][3][4][5]
- 型号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產品如:彈簧、鋼構、車輪蓋。
- 型号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 型号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 型号304:通用型号;主要有18(鉻)/8(鎳)與18(鉻)/10(鎳)兩種不锈钢 。產品如:耐蝕容器、餐具、家俱、欄杆、醫療器材。標準成分是18 %鉻加8 %鎳。為無磁性、當雜質含量高時,加工後偶爾會呈現弱磁性、此弱磁性只能使用熱處理的方式消除。屬於無法藉由熱處理方法來改變其金相組織結構的不鏽鋼。[8]
- 型号304 L:與304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但機械性較差適用焊接及不易熱處理之產品。
- 型号304 N:與304相同特性,是一種含氮的不鏽鋼,加氮是為了提高鋼的強度。
- 型号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 型号309 S:具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佳,產品如:熱交換器、鍋爐零組件、噴射引擎。
- 型号310 S:含最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最佳熱交換器、鍋爐零組件、電機設備。
- 型号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9]特用於化學、海邊等易腐蝕環境、船舶裝配、建材。
- 型号316 L: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產品如:化學加工設備、核能發電機、冷凍劑儲槽。
- 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適於焊接釀酒設備、蒸氣管、航空零件。
- 型号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鈮,適於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學設備。
-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2][3][4][5]
- 型号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 %的Cr,8 %的Ni。
- 型号409: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適於焊接,成本較低汽車排氣管、石油設備。
- 型号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適於幫浦。其化學成分含13 %鉻、0.15 %以下的碳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合金。原料價格較便宜,具有磁性、可經由熱處理硬化。一般用途有軸承、醫療用具及刀具等。
- 型号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 型号420:含較高碳、硬度、強度更高,刃具级马氏体不锈钢,类似布氏不鏽鋼(Brearley's stainless steel,英國治金家Harry Brearley)这种最早的不锈钢,可以做的非常光亮,適於刀、彈簧、外科器具、剃刀切頭、閥。
- 型号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具磁性,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適於扣接件、餐具、家具用品。其標準化學成份為16~18 %鉻,含碳量低。此類不銹鋼具有磁性。
- 型号434:含鉬故耐蝕性較430優良,適於餐具、雨刷、汽車裝潢。
- 型号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2][4][5]
-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2][4][5]
- 型号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 % Cr,4 % Ni。
参考文献
[编辑]- ^ Bringas, John E.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World Steel Standards: Third Edition (PDF) 3rd. ASTM International. 2004: 14. ISBN 0-8031-336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anuary 27, 2007).
- ^ 2.0 2.1 2.2 2.3 2.4 不鏽鋼鍋正確挑 看標示編號 太亮太薄不要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報導╱劉燕美,攝影╱高凱新,蘋果日報 (台灣),2013年12月24日
- ^ 3.0 3.1 3.2 楊淑閔; 裴禛(攝). 不鏽鋼餐具刮鏽 恐溶出有害物. 臺北: 中央通訊社. 2014-05-08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 ^ 4.0 4.1 4.2 4.3 4.4 施芝吟; 明芳(責任編輯). 不鏽鋼餐具恐溶毒物 有刮痕就該換. 臺北: 大紀元時報股份有限公司. 2014-05-08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92324/http://tw.epochtimes.com/gb/14/5/8/n4150715.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简体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5.3 5.4 謝文華. 不鏽鋼也會生鏽 消基會促訂餐具標準. 臺北: 自由時報. 2014-05-09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中文(臺灣)).
- ^ 洪素卿; 黃以敬; 張聰秋; 王駿杰. 不銹鋼餐具標示亂 9校食器「錳」超高. 臺北: 自由時報. 2014-06-24 (中文(臺灣)).
- ^ 錳過量 各校驚訝、立即停用. 臺北: 人間福報. 2014-06-24 [201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中文(臺灣)).
- ^ 〈資訊〉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關於媒體報導「不鏽鋼超錳事件」之看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
- ^ 18/10 vs. 18/8 and 18/0 stainless steel for flatware and pots & pans. [2006-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