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同光中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同光中興主要的部分是慈禧太后的變革,有識之士對於洋務運動的努力,使得逐漸沒弱的清王朝得以繼續苟延殘喘60年。

同光中興[1],又称同治中兴,是指清朝晚期同治光緒年間,慈安慈禧两宫听政期間(1862年至1894年)的一個中興階段。適逢1860年清政府與講和,及太平天國被消滅(1864年),政治上出現了一個和諧時期,並開啟向西方學習的洋务运动(又称自強運動)。现代史学家芮玛丽所著《同治中兴》里面对“中兴”的定义如下: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2]

措施

[编辑]
  1. 自然修補內部的政治秩序。基於利益及傳統的儒家思想,部分儒生農民官僚帶領下,組織團練,平定造成极大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同治回變太平天國之亂捻軍起義。
  2. 對內亂後的經濟調整。降低農村賦稅,鼓勵耕作及發放糧種。
  3. 大興科舉,增加考試取錄名額以籠絡人才,防止類似洪秀全的落第儒生出現。
  4. 辦洋務,主要在外交方面,極力與西方列強維繫友好合作的關係。

影響

[编辑]
  • 中興之君主主要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她們在統治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位期間重用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等中興的功臣,讓洋務運動順利推行。
  • 中興之功臣主要是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他們在平定內亂方面發揮了很大功用,同時亦成為了之後洋務運動的重要官員。
  • 錢穆國史大綱》有提:「曾氏同治元年五月七日日記,詳論洋務,謂:『欲求自強之道,總以修政事、求賢才為急務,以學作炸礮、學造輪舟等具為下手工夫云云。』」
  • 用人唯才:分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皆為漢人,說明慈安、慈禧理事用人,不以八旗考量,確有「衛國保民」務實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革新,必表現在「用人唯才」。

不同觀點

[编辑]

一种观点认为“同光中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兴,在甲午海战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后,时局较难再与中兴一词相匹配。同光中兴的局面直到甲午战败之前一度得到较多人的肯定,原因在于清廷的确在这一时期内连续取得成绩。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1864年完成镇压太平天国,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至1880年曾纪泽奔赴沙俄谈判完成收复伊犁,在这一时期内,政治较为清明,国内逐渐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工业得到了发展,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北洋海军的崛起甚至一度令西方国家相信清廷有能力控制东亚海域。但是随着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水師全军覆没,以及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兴的局面戛然而止。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新浪读书:同光中兴. [201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7). 
  2. ^ 芮玛丽:《同治中兴》, p. 7, p. 18, 1966.

来源

[编辑]

研究書目

[编辑]
  • Mary C. Wright 著,房德鄰 等 譯:《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