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模型
IS-LM模型(英語:Investment—Saving / 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model,投資-儲蓄/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模型)是一個總體經濟模型,表現出貨幣市場的利率,與商品及服務市場的實質商品產出之間的關係。IS和LM曲線的交點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兩者同時達到均衡的標誌。亦稱一般均衡。新古典綜合學派用此來解釋凱因斯的總體經濟學理論思想。凱因斯認為政府行為可以有效地干預經濟發展。
IS-LM模型和他表述的基本理論散見於各種總體經濟學理論。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本·伯南克曾這樣評述:「不管他們把IS-LM模型叫什麼,絕大多數總體經濟學家都在使用這類的模型來組織思考總供給是如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歷史
[編輯]IS-LM模型是在1936年牛津計量經濟學會議上提出的。彼時三位經濟學家羅伊·哈羅德、約翰·希克斯和詹姆斯·米德為總結凱因斯在《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中提出的理論概要,各自提交了一份數學模型論文。在了解了哈羅德論文的描述後,希克斯提出了IS-LM模型這一概念,並以《凱因斯和古典經濟學:一個建議性解釋》發表。
半個世紀後希克斯撰文承認該模型漏掉了一些凱因斯理論的重要結論,批判該模型除了作為教科書工具之外的意義十分有限。他還對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提出批判。
建構
[編輯]本模型由第一象限的兩條相交線段構成。橫軸是x軸而縱軸是y軸。
橫軸Y指的是國民所得。在實證經濟學中通常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作為其代理變數,而縱軸r所表示的為利率。因為本模型非動態模型,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之間的關係是固定的(前者為後者加上一個短期內不變的外生通貨膨脹率)。因此實際上由名目利率決定的貨幣需求也可以用實質利率來決定。
在右圖中, IS 指的是I-S,即投資-儲蓄(Investment-Saving)按照總體經濟學的理論,在一般均衡情況下,投資是等於儲蓄的。相當於說,政府或者國民的100元儲蓄會成為100元的投資並最終成為資產(Capital)。IS 曲線是負斜率的,表示在某個時候,假如政府投資不變,國民所得 Y 增加,人們可用於儲蓄的資金增加,那麼市場上的利息率就會下降(這些分析是基於短期內價格水準Price Level不變的假設,如果在長期內,IS 曲線的走勢將更複雜)。
至於 LM 曲線指的是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也就是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提供的貨幣量。同樣地,在一般均衡條件下,流動性偏好,或更常用的「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LM曲線在圖中有一個正的斜率,是因為凱因斯認為貨幣的確受到國民所得 Y的影響,又受到市場利率r的影響。LM曲線表現的即是貨幣的投機需求和利率的關係。利率上升抑制投資者的投機需求,所得提高意味著貨幣所得的增加。 兩條線段的交點代表貨品與貨幣市場的短期均衡(但其他的市場如勞動市場可能並未達到均衡)。此均衡可得到一組特定的利率與實質GDP的解。
IS 曲線的移動
[編輯]圖中有兩條IS曲線,即IS1和IS2,表示了政府投資後,IS曲線被以為可以瞬間得到反應,從而上移。比如說,為應付經濟停滯現象,政府加大了對鐵路等公有設施的投資,那麼政府也許用寅吃卯糧的手段,也許利用外資,也許是負債,總之這時就會使社會的利息率上漲(沒有白白使用的資金)。
從此圖可以看出,當政府的投資增加後,也就是IS曲線從IS1到IS2時,與LM曲線的交點也改變了,(Y1,r1)到(Y2,r2),明顯地說明,政府的投資會提高社會上的利率和帶來經濟的成長,因為利率 r 上移了,而國民所得或GDP( Y )右移了。
LM 曲線
[編輯]LM曲線是自變數為所得Y,應變數為利率r的曲線。曲線的點是利率和產出水準在貨幣市場的均衡解,曲線本身向上方延伸。
LM 曲線的移動
[編輯]LM曲線的移動反映了凱因斯對貨幣的理解。與古典總體經濟理論假定貨幣中立性不同,凱因斯將貨幣需求細化了。除了基於交易需要而保有的特定水準貨幣以滿足流動性需要,持幣的原因還包括在利率變化下的投機行為。
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因此導致利率下降。譬如央行宣佈降息,或是在市場上買回公債,釋出大量資金來引導利率下降。此時LM1向右下移動至LM2。當利率下降後,和IS曲線的交點也改變了,由(Y1,r1)移到(Y2,r2),明顯地提高了GDP。這也是政府常在景氣低迷時刺激國民所得升高的作法。
兩者共同作用
[編輯]在商品市場取得均衡下,決定了IS曲線;在貨幣市場均衡下,決定了LM曲線。兩條曲線的交點代表了在兩個市場共同均衡時的狀況,此時在這一交點上可得物價和國民所得的關係。經濟學家通常假設財政政策,比如財政赤字,會提高產出水準Y,這種條件下是的IS曲線向右移動。但是產出水準Y同樣會影響貨幣市場的均衡,當產出提高時,市場利率i也將上升,一部分投資會被擠出,投入到債券等投機性活動中,使得凱因斯理論的財政乘數效果減弱。同樣的,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將使得凱因斯理論的財政乘數效果上升,在產出Y減少的情況下利率水準i也會下降。
同樣, 除了財政政策外,貨幣政策對LM曲線的變動也會對產出、利率造成影響。當貨幣供給量增加,LM曲線會向右移動,引致國民所得水準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貨幣供給量的減少會使得貨幣所得減少,利率上升。 當總體經濟政策的目標是在改變產出水準的同時控制利率的穩定,一個組合政策可以使得產出水準提高的同時,保證利率的穩定;或使得利率上升的同時,確保產出不會減少。如擴張的財政政策與適應性擴張的貨幣政策就有可能保證利率不變,產出上升。
與其他模型的關係
[編輯]對於IS-LM模型本身而言,在固定價格或粘性價格,沒有通膨的條件下的短期均衡研究是它的主要用途。但在更多的實踐中,IS-LM模型從屬於更加複雜的總體經濟模型,特別是AD-AS這類允許價格浮動的模型的闡述。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中,總需求曲線上的每一點都是IS-LM模型均衡條件下對應價格水準P的產出值Y。此外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也是IS-LM模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短期均衡分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