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

座標29°05′40″N 115°34′38″E / 29.09444°N 115.57722°E / 29.09444; 115.5772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9°05′40″N 115°34′38″E / 29.09444°N 115.57722°E / 29.09444; 115.57722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臨濟宗高僧顓愚觀衡和尚(1579-1646)的祖師塔。顓愚和尚崇禎年間應請住持雲居山真如禪寺,中興古道場。圓寂後,其靈骸由弟子迎雲居山,以彰道化,名為「顓愚觀衡和尚全身法塔」。[1]

塔位於雲居山仰天塘東北側約350米處,象王峰南麓山坳中。

座落位置

[編輯]

座落於雲居山仰天塘東北側約350米處,即象王峰南麓山坳之中。距真如禪寺約7公里。 [2]

塔座方位

[編輯]
  • 座向:座西朝東。
  • 高度:516.6公尺
  • 緯度:29.094444
  • 經度:115.577222

建造年代

[編輯]
  • 始建年代:依據銘記載,原迎靈龕歸雲居建塔於東靜室,後於清世祖順治18年(1661)眾弟子共議徙於常住之東向,於此雲居山之仰天坪上而重建此全身法[3]
  • 修復年代:文革中法遭毀損,而於1985年由真如禪寺常住加以修葺恢復。

碑石鐫字

[編輯]
  1. 主體石碑正面上鐫有楷體豎列文字「雲居中興顓愚衡和尚全身法塔」字樣
  2. 北側石碑鐫有三組楷體文字之銘,其一,有進士兵科給事中熊德陽所撰《雲居中興顓愚衡和尚塔銘》;其二,為曹洞正宗第三十三世金陵棲霞寺道盛 [4]和尚撰《雲居中興顓愚和尚塔銘》;其三,為進舉撰《重遷顓愚和大師塔銘》。
  3. 現見於石碑所刻文字,進士熊文舉所撰之銘曰:「我聞師拈,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是曹洞宗,非臨濟句,正令全提,痛棒打出,是則綱常,煌如鐘鼓,大哉我師,德隆化溥,性相兼融,宗教並主,流水高山,牙絃獨撫,賞音者誰,衡陽五乳,我儀師慈,明月寶璐,我聞師言,彌天法雨,眾生皆病,義不獨瘉,是擔板漢,敢辭傴僂,威赫香光,孰龍孰虎,樺皮破帽,憑誰收取,雲居春好,百花無數,安樂橋邊,溪聲未腐,寶慶不歸,螺江寇阻,石城茫茫,何殊東度,臨寂翛然,是日正午,振威一喝,萬流截住,咸炬雖炎,何傷玉宇,美哉斯遷,金堂瓊柱,浩劫濟風,作鎮萬古。」[5]

建造藝術

[編輯]
  • 建石結構:花崗岩
  • 雕刻藝術:詳見《雲居山新志》,第三章全山塔墓,頁20-21。

參見

[編輯]

引用資料

[編輯]
  1. ^ 〈觀衡禪師〉,頁104-105,第四編人物誌,第二章人物誌,《雲居山新志》。
  2. ^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頁20-21,第一編總論,第三章全身塔墓,《雲居山新志》。
  3. ^ 引用自CBETA, J28, no. B219, p. 773c3-11。
  4. ^ 棲霞道盛,見X86n1600_p0304a15(19):存档副本. [201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1). 
  5. ^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20,CBETA, J28, no. B219, p774b8-18。

外部連結

[編輯]
  1. 中國佛寺志《雲居山志》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14225228/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fosizhi/ui.html?book=g074
  2. 地名規範資料庫: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18031039/http://dev.ddbc.edu.tw/authority/place/index.php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ID No :CN0360425T0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