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與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與義(1090年—1138年),去非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代詩人。

日本畫家狩野常信所畫的陳與義

生平

[編輯]

陳與義於元祐五年庚午六月(1090年)生於洛陽。其曾祖父陳希亮本京兆(長安)人,鳳翔知府,曾為蘇軾年輕時的上司,兩人多有爭執。祖父陳恂,大理寺丞。父佚名,曾遊宦江南。母張氏,為張士遜之孫女。[1]崇寧三年(1104年)十五歲時遊歷杭州。翌年,向崔鶠請教作詩的要理。崔鶠說:「天下書雖不可不讀,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至崇寧五年(1106年)十七歲時已在太學就讀。當時京城富人姜浩招攬太學生為家庭教師,陳與義嘗到他家閱覽珍稀的書籍。[1]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進士,為上捨生及第,授文林郎。八月,授開德府教授,與劉路、劉長言、呂欽問交遊,皆元祐黨人的後裔。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解職回京。當時蔡京童貫梁師成把持朝政,陳與義對此不滿。至政和八年年末為止,與義一直賦閒。是年十一月,除辟雍錄。宣和二年丁憂,居汝州,知州葛勝仲很欣賞陳與義,便把他介紹給了陳恬富直柔等人。宣和四年(1122年)夏七月,擢太學博士。徽宗皇帝見到其所寫的《墨梅》詩,大加賞嘆,遂蒙召見,擢著作佐郎[2][1]。宣和六年(1124年)閏三月,除司勛員外郎,升為符寶郎。不久因宰相王黼被罷免,陳與義因是其黨而遭牽連,貶為監陳留酒稅。遂出京赴陳留任。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下,陳與義又正值父喪,遂離開陳留。[1]

宋室南渡後,避亂於襄漢。建炎元年(1127年),與富直柔、孫確旅居鄧州。二年,與義前往房州,遇上金軍,遂逃往南山避難,與孫確、夏珙、張嵲一同。到了夏天,與義離開房州,前往均州,遂權攝知均州事。不久抵達岳州。建炎三年,夏四月,權攝知郢州事。五月,盜賊貴仲正作亂,攻陷岳州,陳與義避難逃往洞庭。不久,貴仲正投降官軍,於是與義復還岳州。下半年,陳與義再度出發南行,過湘潭至衡山。建炎四年(1130年),自邵州抵達貞牟,居紫陽山。五月,召爲兵部員外郎,自湖南出發至廣州,過大庾嶺羅浮山至漳州。北上入浙江,過雁蕩山、台州。紹興元年(1131年)夏,抵達會稽行在所。紹興二年,跟隨高宗至臨安。夏四月壬午,遷中書舍人兼掌內制。秋七月,兼侍講。八月辛亥,兼權起居郎。十一月,陳與義上疏論人材,請求探訪拔擢散落在各地的士大夫。紹興三年(1133)春正月,為尚書吏部侍郎兼侍講。幾年以來,陳與義因疾病困擾而放下了寫詩的文筆。或有認為是陳與義遭到了上司的壓抑。[3][1]紹興四年二月,改禮部侍郎兼侍講兼權直學士院。原因是陳與義認為吏部工作繁忙,自己患病,請求改任至不那麼繁劇的職位。紹興五年(1135年),召爲給事中[4],六月丁巳,陳與義稱病,要求退休,於是被授予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的待遇。陳與義遂在桐鄉青鎮安居下來,住在當地壽聖院塔下,命名自己的居所為「南軒」。自此年秋開始,重新提筆作詩。紹興六年(1136年),拜翰林學士、知制誥。紹興七年(1137年),除左中大夫、參知政事,跟隨高宗行幸建康,撰寫徽宗皇帝諡冊文。紹興八年(1138年),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請退,提舉臨安府洞宵宮,旋病卒[5][1]。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絕筆詩為「人間跌宕簡齋老,天下風流月桂花。」墓葬在湖州歸安縣廣德鄉上強里之岩山。[1]

文學創作

[編輯]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也可以說是這一時期重要詩人之一。以靖康之難為界,其創作可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詩風明快清麗,多表現自己的生活情趣。如《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巧畫無鹽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稱賞梅花清淑高潔,以俗艷的桃李為反襯,表現反塵俗厭污濁的超拔詩情。其餘如「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夏日集葆真池上》),「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春日二首》),這些代表前期詩風的流連光景之作,令同時代的詩人為之傾倒。

靖康之難發生後,對經歷過「安史之亂」的杜甫產生了共鳴,從而對之推崇愛重,詩風也一變而為沉鬱。陳與義逃難途中曾稱「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避虜入南山》),可以看出他對杜甫態度的轉變。其後期詩作如《傷春》:「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譴責朝廷大臣懦弱誤國,對堅決抗金的人士予以歌頌,雄渾沉鬱,融裁貼切,歷來被公認為學杜甫詩最切之作。是以四庫館臣稱其「汴京板蕩以後,感時撫事,慷慨激越,寄跡遙深,乃往往突過古人」,對他後期的創作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紀昀在《瀛奎律髓》的批評中認為:「簡齋詩格高於宋人,措語亦修整而不甜,結句稍弱。」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白敦仁. 陈与义集校笺.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4: 1103–1321. ISBN 9787554002445. 
  2. ^ 《容齋四筆》卷一四
  3. ^ 董斯張《吳興備志》卷十二《人物徵》引《烏青志》
  4. ^ 宋《嘉泰吳興志》卷一四
  5. ^ 《紫微集》卷三五《陳公資政墓誌銘》

參見

[編輯]
  • 江西詩派
  • 張鳴《宋詩選》
  •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