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福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福曾(1828年—1892年),字苕人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早年以諸生從軍,後任籌團練助城守,此後協守獨松關,解杭州圍。李鴻章器用其才,在攻克蘇州後,檄辦善後,此後其跟隨征戰捻亂有功,因功署婁縣、南匯縣、吳江等縣知縣[1],期間屢有政績。後因病去世,贈內閣學士[2]。曾纂《南匯縣誌》。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5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

[編輯]
  1. ^ 編纂委員會. 《南汇县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ISBN 7-208-01311-X. 
  2. ^ 《清史稿》(卷451):金福曾,字苕人,浙江秀水人。以諸生從軍,先侍祖父衍宗溫州教授,任籌團練助城守。旋隨官兵肅清金、處,協守獨松關,解杭州圍。李鴻章器其才,克蘇州,檄辦善後。捻事起,往贊徐州道張樹聲軍務。捻眾北竄,出防大名。丁憂歸,福曾積功已至知縣,服闋,赴江蘇,歷署婁、南匯、吳江諸邑。所至興學校,課農桑,理冤獄,禁溺女,勸墾沙田,開濬河道,多善政,民有去思。光緒初,河南、山西大祲。吳人謝家福等倡義賑,集四十餘萬金,推福曾董其事。四年秋,至河南分賑洛陽等十二州縣。新安、澠池災尤重,福曾創立善堂,恤嫠掩骼,收贖子女,購車馬若干輛,代疲民應役。開渠澗,製龍骨車,興水利。又濬洛陽、宜陽廢渠,貫通伊、洛,灌田二萬頃。五年,賑山西虞鄉等十縣。事竣,移賑直隸。時直隸水患方急,持以工代賑之策。 七年,疏大清河,濬中亭河,培千里隄。福曾先援例以道員候選,至是鴻章督直隸,奏留總辦籌賑局。福曾以淀地淤塞為清河受病之源,清丈東淀無糧地,釐定葦租,規復船。八年,濬東淀河道,修築天津三河頭隄。九年,築子牙河隄,展寬正河,又別開支河王家口以洩盛漲。十年,畿東大水,福曾疏青龍灣減河入七裏海,疏筐兒港減河入塌河淀,並出北塘海口。又開瀝水各河以洩武清、寶坻窪區積水。十一年,濬饒陽滹沱河。十三年,濬四女寺南運減河。兩署永定河道,塞決口,於下口別闢新道。又就大清河合流處別濬新河,永定河水始直達天津海河。山東河決數為災,鴻章輒檄福曾往助工賑,親至蘇、浙募貲。會浙西大水,巡撫崧駿復疏留福曾治工賑。於是杭、嘉、湖三府各河次第疏瀹。會廷議濬餘杭南湖,以福曾董其役。明年工竣,直、魯又告災,福曾已臥病,猶力疾籌賑濟。十八年,卒。鴻章等疏請優卹,贈內閣學士。福曾廉公好義,歷辦工賑十餘年,無日不勞身焦思,治行卓然。及其歿,士民同聲惜之
官銜
前任:
羅嘉傑
南匯縣知縣
1873年
繼任:
顧思賢
前任:
張澤仁
婁縣知縣
1868年 - 1871年
繼任:
汪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