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葦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葦鵐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鵐科 Emberizidae
屬: 鵐屬 Emberiza
種:
葦鵐 E. pallasi
二名法
Emberiza pallasi
(Cabanis, 1851)[2]
異名
  • Cynchramus pallasi Cabanis, 1851
  • Schoeniclus pallasi (Cabanis, 1851)
Emberiza pallas 土魯斯博物館

葦鵐學名Emberiza pallasi)為鵐科鵐屬鳥類,俗名山家雀兒、山葦容。鵐科這個科在大多數現代作者的分類中,已從雀科分出。

分類

[編輯]

鵐科包含大約300種以種子為食的鳥類,其中大多數分佈在美洲,但鵐屬(Emberiza)的40多個成員則局限於舊世界[3]。在這個屬中,蘆鵐與紅頸葦鵐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而蘆鵐有時被歸類於Schoeniclus屬。

屬名Emberiza 來自古高地德語Embritz,意指鵐。英文名稱和種小名pallasii 是為了紀念德國博物學家與探險家彼得·西蒙·帕拉斯[4]。 它的繁殖範圍涵蓋北亞和中亞,直到蒙古。它是一種遷徙物種,冬季遷徙至東南亞。它是極為罕見的迷鳥,但已經出現在西歐,甚至遠至英國

亞種

[編輯]

目前認可三個亞種:E. p. polaris,分佈於歐洲俄羅斯東北部、大部分北堪察加半島,冬季遷徙至中國東部;E. p. pallasi,分佈於蒙古外貝加爾山脈,冬季在中國西部和北部;E. p. lydiae,分佈於南西伯利亞、北蒙古,冬季在中國北部[5]

分布與棲地

[編輯]

分布於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福建等地,春季一般生活於平原沼澤地和沿溪的柳叢及蘆葦中,秋冬多在丘陵、低山區的散有密集灌叢的平坦台地和平原荒地的稀疏小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2]

葦鵐常見於凍原靠近水體的灌木叢,也會在較乾燥的開闊區域繁殖,如開闊的落葉松森林。

描述

[編輯]

葦鵐是一種小型的雀形目鳥類,與小型蘆鵐相似,具有典型食種子鳥類的小喙。雄鳥有黑色的頭部和喉部,白色的頸圈和腹部,以及帶有重度斑紋的灰色背部(蘆鵐的背部則偏棕色)。雌鳥顏色較暗淡,頭部呈褐色並有斑紋,腹部的斑紋比雌性蘆鵐少。

雄鳥的歌聲是重複的sherp聲。

行為

[編輯]

它的自然食物在育幼期間主要是昆蟲,其他時間則為種子。

繁殖

[編輯]

繁殖季節在6月至8月之間,北部地區的繁殖期較早。巢築於灌木叢中,通常以草和莎草製作,內襯較細的材料,如較細的草和毛髮。每窩產卵3至5顆,蛋呈乳白色,具有鵐科特有的毛髮狀標記。孵化期為11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Emberiza pallas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苇鹀.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Hoyo, Josep del;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Christie, David A (編). Emberizidae.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13 April 2014].  需付費查閱
  4.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Christopher Helm. 2010: 145, 289. ISBN 978-1-4081-2501-4. 
  5. ^ Copete, J.L. Pallas's Bunting. Birds of the World. [8 May 2020]. 
  6.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苇鹀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7.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苇鹀东北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