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譜系
耶穌 |
---|
|
耶穌的譜系,是耶穌經由其俗世的父母(瑪利亞和約瑟)一支或兩支的譜系,在《聖經》中記載於《新約聖經·對觀福音書》的2個段落:《馬太福音》第1章第2-16節和《路加福音》第3章第23-38節。這2份耶穌的譜系都向上追溯到大衛乃至亞伯拉罕;而《路加福音》中的譜系還繼續向上,一直追溯到亞當。這2份耶穌的譜系在亞伯拉罕和大衛之間的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在大衛以後的部分則有極大的差異。關於這個差異,有兩派說法,其一為馬太所述為約瑟的譜系,路加所述為瑪利亞的譜系,另一說法為馬太所述為約瑟的生父雅各的譜系,路加所述為約瑟的繼承父希里的譜系,因出於所羅門譜系的馬但,生了雅各。馬但死後,屬拿單譜系的瑪塔,娶了馬但的寡婦,並生了希里。因此,希里和雅各是同母的兄弟。希里無子而死,雅各為他兄弟立後生了約瑟。約瑟根據血源是屬雅各,但照著法律,又是屬於希里。因此約瑟是他們二者的兒子。[1]。
經文
[編輯]
|
|
哈舒巴、阿黑、比利家、哈撒底、於沙希悉
|
|
耶穌系譜的意義
[編輯]正史的意義
[編輯]一般認為:猶太人馬太依猶太人的傳統極為重視家譜(詳見《馬太福音》第1章),完整詳述耶穌系譜以證實耶穌來自 神膏的「正統」血脈。
跨越身世
[編輯]歷史上從亞當到亞伯拉罕到大衛王到耶穌的雙親約瑟與瑪利亞,與其它歷史書最大的不同之處,聖經記錄了這個族譜血緣上一分為二(脈絡),詳實的錄下有光榮的君王也有販夫走卒甚至是人看為卑賤的身分,但在 神完美的眼下全都是敗壞的罪人(閱讀時人也能憑神授的良知覺察),共計三個十四代,最後再因著耶穌的誕生二合而為一,預表人性各種樣態最後都被 神以救恩一筆勾銷,因為 神是忌惡但不計屬世血緣身份之惡的 神。至此纔向人們顯露出 神要先知記載這個族譜的用意。
差異
[編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兩份耶穌的譜系有明顯的差異[2]。兩份家譜都將耶穌的祖先追溯到亞伯拉罕,但是在大衛之後,就分別接入大衛的兩個兒子——所羅門和拿單的譜系。因此,分歧發生在從大衛到約瑟的父親這一段。
《馬太福音》中的耶穌譜系記載了耶穌的稱號為「基督」,意思是「受膏者」(受膏的王)。「受膏的王」開始於 所羅門,然後包括了猶大王國的列王;不過猶大諸王中有少數幾位被遺漏。例如:亞撒利雅(烏西亞)被稱為約蘭的兒子,如此就跳過了三代(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3]。因此耶穌被確定為以色列王國王位合法的繼承者。在耶哥尼雅時,由於以色列被巴比倫征服,王室的血統中斷。譜系中繼續記載了耶哥尼雅的兒子和孫子,他的孫子所羅巴伯是《以斯拉記》中的著名人物。在所羅巴伯與約瑟之間的人物名稱,除了少數例外,均未見記載於《希伯來聖經》或其它任何文獻。最後的結論是,耶穌被確定為一位新的王,稱為「基督」。
《路加福音》所記載的家譜是大衛王另一個較少為人所知的兒子拿單的譜系,拿單只在希伯來聖經中提到過一次[4],僅間接他提到是大衛的王位繼承人之一。《路加福音》中的譜系在大衛與約瑟之間列出了40代人,以每一代人平均大約25年[註 1]來算,實際上大約跨越了1000年。相較之下,馬太福音中的耶穌譜系只列出了25代人,顯然代數太少。
《路加福音》中的耶穌譜系提到耶穌的稱號「神的兒子」,這裡的意義是因為他是亞當的後裔。而亞當是神所創造的。路加的譜系之前,提到當耶穌受浸時,天上的聲音說到,「你是我的兒子」,於是將耶穌的祖先從亞伯拉罕向上繼續追溯到更早的祖先亞當,他被稱為 「神的兒子」(雖然根據基督教觀,亞當是所有人的祖先,依此論所有人的族譜都能追溯到亞當)。
差異的解釋
[編輯]為了解釋《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中兩份譜系之間存在的差異,已經提出了幾種理論:
- 最古老的一種解釋,是由北非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在3世紀提出[6],他利用了利未婚的觀念,認為馬但(馬太福音中約瑟的祖父)和瑪塔(路加福音中約瑟的祖父)是兩兄弟,先後迎娶了同一名女子 –這意味著馬但的兒子雅各,可能是約瑟的生身父親,而瑪塔的兒子希里,則是他法律上的父親。
- 《路加福音》的譜系是馬利亞的譜系,希里其實是馬利亞的父親;而馬太福音是記載約瑟的譜系。
- Barbara Thiering在她的書《那人耶穌》(Jesus the man)中,認為雅各和希里是同一個人。希里使用「雅各」作為族長的稱號。路加福音中的譜系是真實的譜系,而在馬太福音的譜系被嫁接到所羅門後裔的王室血統。(她的理論無論在世俗或宗教的學術界都只獲得了很少人支持)。
- 至少一份譜系是虛構的,或者兩份譜系都是虛構的,以此來解釋產生差異的原因[7]。
-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別記載木匠約瑟和亞利馬太的約瑟的血統,他們都被認為擔任耶穌父親的角色。
利未婚
[編輯]基督教傳統中,對這些矛盾記載最早的解釋是猶太人的利未婚風俗。希波的奧古斯丁得知非洲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的這種解釋,就加以接受,並且定為權威[8]。
- 基督教傳統中,提到約瑟的祖母名叫Estha,她嫁給了大衛之子所羅門的後裔馬但,因此成為雅各的母親。
- 馬但去世後,她又改嫁第二位丈夫瑪塔,瑪塔是大衛之子拿單的後裔,因此她又成為希里的母親。
- 因此,雅各和希里是同母異父的兄弟。
- 希里雖然結了婚,但是尚未有子女就去世了。因此他的遺孀按照古代利未婚的風俗,嫁給了他的兄弟雅各,生下孩子約瑟,歸到希里的名下。
- 因此,約瑟既是雅各的親生兒子(所羅門的後裔),又是希里法律上的兒子(拿單的後裔)。所以,兩個譜系都得以保持。
- 作為希里法律上的兒子,約瑟和他的母親留在雅各的家族中,根據風俗,約瑟擁有對雅各的合法繼承權。
希里
[編輯]約瑟父親的名字的混亂,鼓勵人們對這2份譜系加以解釋,使其達成一致。有人認為[9]《路加福音》中耶穌的譜系是耶穌母親馬利亞的譜系,根本就不是約瑟的譜系。因此,約瑟的父親是雅各,而馬利亞的父親是希里。兩者並不矛盾。
「兒子」一詞的用法,常常是用來表示「後裔」的意思,或者與同住在一起的戶主的關係。例如在《希伯來聖經》中,睚珥在《民數記》第32章第41節、《申命記》第3章第14節和《列王紀上》第4章第13節都被稱為瑪拿西的「兒子」。不過,根據《歷代志上》第2章第21節、第23章第7節,可以發現, 實際上睚珥與瑪拿西已經相隔數代(瑪拿西的曾孫女是睚珥的祖母)。因此稱呼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可以解釋為,耶穌是約瑟的家庭成員之一,而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直系血親的兒子。
由於耶穌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其父系的譜系只能隨馬利亞的父親。(與之類似的法律情境是古代「妾」的子女不能繼承其父親的財產,卻可以繼承其外祖父的財產。)
這種意見關注路加福音的希臘語原文的語言。在《路加福音》第3章第23節,插入了一個注釋性的短語,按原文直譯為:「而耶穌本人是... 希里的一個兒子(依人看來是約瑟的)」(希臘語:και αυτος ην ιησους ... υιος ως ενομιζετο ιωσηφ του ηλι)。對這段經文普通的解釋,通常理解為表達了以下想法:人們相信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其實他是童貞女所生。但是如果嚴格照字面理解這句插入語,就會發現約瑟完全不在這份譜系之內。換言之,人們相信耶穌是約瑟的兒子,但是實際上他是馬利亞父親希里的兒子。因此約瑟與這份譜系無關。
這種提議考慮到聖經原文的精確措辭,解決了兩處經文之間的矛盾,通過追溯到遠祖大衛王,來說明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貴族淵源,並提升她的聲譽。
不過,這份譜系實際上並未提到馬利亞:因此說成是「她的」譜系是一種「大膽的」解釋。更有疑問的是,早期基督徒傳統沒有將路加福音的譜系認定為馬利亞的譜系。直到15世紀,Annius of Viterbo首先將這份譜系歸到馬利亞的譜系,到下一個世紀才流行起來。多數學者對於這份譜系屬於馬利亞的可能性表示「有把握的」不完全相信。[10]
對約雅敬的詛咒
[編輯]耶利米曾經預言猶大王約雅敬將要被敵人殺死,並且沒有後裔能夠繼承王位:「所以上主論到猶大王約雅敬如此說,他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他的屍首必被拋棄,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11]。因此,譜系帶來了另一個疑難的問題。不過,許多基督徒提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路加福音的譜系,其實是馬利亞的譜系,而不是約瑟的譜系,馬太福音中記載的譜系才是約瑟的譜系。如果這是實情,那麼耶和華的咒詛就沒有受到破壞,因為耶穌並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
撒拉鐵和所羅巴伯
[編輯]撒拉鐵和他的兒子所羅巴伯都是常見的名字,但是有些解經家認為,《路加福音》的耶穌譜系中的撒拉鐵和所羅巴伯,與《馬太福音》的耶穌譜系中的撒拉鐵和所羅巴伯「不是」同樣的人[12]。馬太福音中的所羅巴伯就是那位大約在公元前520年帶領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著名人物,他也許出生於公元前570年前後。與此相對照,如果每一代約有25或23.8年,那麼路加福音中的所羅巴伯出生於大約公元前502年(或公元前478年)。換言之, 路加福音中的撒拉鐵是生活在那位著名的撒拉鐵的3代或4代人以後。他只是以那位著名的撒拉鐵命名,然後又照樣將他自己的兒子以著名的撒拉鐵的著名的兒子所羅巴伯命名。這個著名的名字此後繼續頻繁出現在希伯來聖經中,以帶領猶太人從被擄之地回歸聖地的正面人物出現。因為是不同的人物,因此出現以下情況就並不矛盾:在馬太福音中,那位著名的撒拉鐵的父親是國王耶哥尼雅,但是在路加福音中,撒拉鐵的父親是不知名的尼利,同樣,在馬太福音中,那位著名的所羅巴伯的兒子是亞比玉,而在路加福音中,所羅巴伯的兒子是利撒。
所羅巴伯的兒子
[編輯]歷代志中提到了所羅巴伯為數眾多的孩子,但是無論是亞比玉還是利撒,都不在名單之列。 一些學者認為這個段落顯示了在聖經抄寫中發生了錯誤。照此推論,如果能在別處找到一份倖存的譜系名單,可能提到亞比玉列在原始名單上。有人認為亞比玉可能與歷代志中所列的所羅巴伯的長子米書蘭就是同一個人。或者說他雖然是所羅巴伯的後裔,但並不是他自己的兒子,例如可能是一個孫子,即所羅巴伯某一個兒子所生的兒子。另一種解釋是,亞比玉可能不是所羅巴伯的親生子嗣,而是另外意義上的兒子,例如利未婚的情況。一位並非親生的子嗣也許就避免了對約雅敬的詛咒,這樣亞比玉就能夠列入符合資格繼承重建的大衛王位的名單(這是另一個關於約瑟由於家族血統受詛咒纏身的解決方案)。有人認為利撒可能是所羅巴伯的一個女婿,或者利撒和亞比玉都是他的女婿。還有另一種解釋說,亞比玉可能與路加福音的譜系中的約亞拿的兒子猶大是同一個人, 這就意味著這2份譜系中有幾代人是共同的。有人認為利撒可能是所羅巴伯某一個兒子(出生於波斯時期)的另外一個名字。他們指出「利撒」可能源自於一個波斯語詞彙,意為「王子」,很適合出生在擁有王室血統家庭的人。
婦女
[編輯]馬太福音中的耶穌譜系一共記載了5位婦女——他瑪、喇合、路得、拔示巴和馬利亞。這些記載非同尋常,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譜系中根本不會將婦女載入其中;例如,路加福音中的譜系就沒有提到她們。奧爾布賴特和曼恩支持這種理論,提到這些婦女是為了突出婦女在過去曾經扮演的重要角色,意味著譜系中提到的其他婦女 — 馬利亞 — 能夠與她們相匹敵。女權主義學者,例如艾米-吉爾·勒溫(Amy-Jill Levine)持這種觀點:婦女們在譜系中出現,充當一長列男性家長信息的破壞者。而新約學者雷蒙德·E·布朗(Raymond E. Brown)認為,婦女的出現是故意顯示上帝的行動並不總是與當時的道德觀保持一致。(他瑪延續了猶大支派的長子名份;喇合協助了以色列人;路得的孝道)
他瑪原來是猶大的兒媳,曾經先後嫁給猶大的長子珥和次子俄南,在孀居期間,由於公公未能遵守諾言,讓她嫁給第三個兒子,於是他瑪通過欺騙的手法,假扮成妓女,與公公發生了亂倫的性關係。喇合是一名職業妓女,並且其居住地耶利哥城被列為耶和華永遠咒詛之地。路得是一名摩押人女子,而摩押人因起源於父女亂倫[13] 而在摩西五經中是受到耶和華咒詛的對象,「十代也不可入耶和華的會」[14]。但她們卻都因是「義人」被載入名錄,而記載所羅門的母親的時候卻沒有提她的名字,只說「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馬太福音1:6)-普通士兵赫人烏利亞因對自己職責忠誠而被列入義人當中錄入耶穌基督的家譜;曾經被引誘與大衛進行婚外通姦的所羅門的母親雖後來作了大衛的妻,卻因「烏利亞的妻」而永遠與大衛一起承受不義的代價(參撒母耳記下11-12章)。在那個時代,上述四位婦女不是受到輕視的對象,就是因不符合社會道德預期而受到譴責的對象。在猶太律法的觀點來看,她們的背景都並不榮耀,但前三位婦女卻因她們的「義」活出了神所喜悅的生命,並蒙受神的祝福。 有一些學者注意到了這幾位婦女的外邦人(非猶太人)身份。喇合是一名迦南人,路得是一名摩押人,拔示巴的丈夫是一名西臺人,而她自己很可能也是西臺人,至於他瑪,可能也是一名迦南人。首先對此作出評論的金口若望(君士坦丁堡牧首)表示說,譜系中包括這幾位婦女,是一種策略,用以暗示耶穌不僅是猶太人的救主,而且也是外邦人的救主。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新經全集/福音露稼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註二】,羅光集註。
- ^ 馬太福音1章2-16節;路加福音3章21-38節
- ^ 歷代志上3章11-12節,馬太福音1章9節
- ^ 歷代志上3章5節
- ^ Isaac Kalimi, 「Die Abfassungszeit der Chronik: Forschungsstand und Perspectiven,」 Zeitschrift Fue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ZAW) Vol. 105 (Berlin 1993) p. 230, cited in R. W. Klei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of Chronic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The Harper Collins Study Bible: New revised standard edition. Edited by W. A. Meeks (London: Harper Collins 1993), p. 25.
- ^ Eusebius Church History i. 7; vi. 31, letter to Aristides
- ^ Geza Vermes "The Nativity: History and Legend". Penguin (2006) ISBN 0-14-102446-1
- ^ Eusebius of Caesaria, Church History 1:7, 6:31; 希波的奧古斯丁, De Consensu Evangelistarum 2
- ^ Emmerich, Anne Catherine The Life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p. 21
- ^ Genealogy of Christ. CATHOLIC ENCYCLOPEDIA.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 《耶利米書》第36章第30節
- ^ Second Difficulty in "Genealogy of Christ", 天主教百科全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創世記》第19章第30節
- ^ 《申命記》第23章第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