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波克羅夫斯基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6月18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6月18日) |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波克羅夫斯基 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 | |
---|---|
第1任莫斯科市長 | |
任期 1918年1月1日—1918年7月31日 | |
繼任 | 伯特·戈莫戈諾維奇·斯米得維奇 |
莫斯科市長 | |
任期 1917年11月8日—1917年12月31日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68年8月29日 俄羅斯帝國莫斯科 |
逝世 | 1932年4月10日 蘇聯莫斯科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獲獎 |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波克羅夫斯基(俄語: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кровский,1868年8月29日—1932年4月10日),蘇聯政治人物,蘇聯建國後的第一任莫斯科市長。俄羅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在蘇聯20年代最具影響力。十月革命前近10年,波克羅夫斯基既不是布爾什維克也不是孟什維克,在歐洲等地流亡,與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波格丹諾夫交往密切。十月革命後,波克羅夫斯基重新加入布爾什維克,成為副教育人民委員,領導了蘇聯初期的教育,編輯了多本歷史刊物,並作為紅色教授學院院長指導和重組了蘇聯高等教育及其人員。1924年至1932年領導共產主義學院。他創作的俄國歷史著作具有開創性作用影響很大,他通過階級鬥爭和歷史唯物主義重新闡釋了俄國歷史,成為了准官方的角度。波克羅夫斯基嚴厲批判了多民族的沙皇俄國,減少了諸如彼得大帝等個人對歷史的影響,他還主張大城市資源集中化。1932年波克羅夫斯基死後,他的觀點遭到了批判。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米哈伊爾·波克羅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