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籍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籍談
本名姓:
氏:
名:談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晉國大夫
兒女籍秦
父母父:籍游

籍談(?—?),,名,又稱籍父,是籍游的兒子,晉國大夫

薳啟彊之評

[編輯]

前537年,晉國中軍將韓起護送晉女到楚國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1]楚靈王打算讓韓起做守門人,閹了叔向讓他做內宮司宮,問手下們意向如何,薳啟彊反話正說,提及韓起之下有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認為他們都是諸侯能選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晉國,必定招致報復,楚國的大臣們都要做俘虜了。楚靈王認錯,要薳啟彊別再說了。[2]

數典忘祖

[編輯]

前527年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去安葬穆後,籍談擔任副使。葬禮結束後,周景王和荀躒除去喪服飲宴,以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周景王問荀躒:「伯氏,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這是為什麼?」荀躒向籍談作揖請他答覆。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從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來鎮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進獻給天子。晉國處在深山,與戎狄為鄰,遠離王室,天子的威信無法到達,我們拜服戎人都沒時間,怎麼能進獻彝器?」周景王說:「叔氏,你忘了吧!叔父唐叔,是周成王的同胞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分得賞賜嗎?密須之鼓和它的大路戰車,是周文王用來大蒐禮檢閱軍隊的。闕鞏之甲,是周武王攻克商朝時穿著的鎧甲。唐叔接受了這些明德之器,用來居住在境內有著戎人和狄人的晉國地域上。這以後晉文公接受了周襄王所賜的大路、戎路的戰車,還有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和勇士,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分得的賞賜是什麼?有了功勳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策書上,用土田來奉養它,用彝器來安撫它,用車馬衣服來表彰它,用旌旗來顯耀它,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所謂福。這種福佑沒有被記載,叔父的心哪裡去了呢?而且你的高祖孫伯黶當初掌管晉國典籍,以正卿的身份主持國家大事,所以稱為籍氏。等到辛有的次子董到了晉國,在這時才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後裔,為什麼忘了呢?」籍談對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後,周景王說:「籍談的後代恐怕不能享有祿位了吧!舉出了典故卻忘記了祖宗。」[3]這就是成語「數典忘祖」的來源。

籍談回國後,把這些情況告訴叔向。叔向認為周景王恐怕不得善終,作為天子沒有服滿喪期就飲宴奏樂,是不合於禮的。言語用來考核典籍,典籍用來記載綱常。忘記了綱常而言語很多,舉出了典故也沒用。[4]

平王室

[編輯]

前520年,王子朝發動叛亂,周悼王一方連吃敗仗。冬季的十月十三日,籍談、荀躒率領九州之戎和晉國焦地、瑕地、溫地、原地的軍隊,把周悼王送回王城。十一月十二日,周悼王去世。十六日,周敬王即位,住在子旅氏家裡。[5]十二月初七,籍談、荀躒賈辛司馬督率領晉國軍隊分別駐紮在陰地、侯氏、溪泉,社地。[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左傳·昭公五年》:晉韓宣子如楚送女,叔向為介。
  2. ^ 《左傳·昭公五年》: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晉,吾仇敵也。苟得志焉,無恤其他。今其來者,上卿、上大夫也。若吾以韓起為閽,以羊舌肸為司宮,足以辱晉,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對。薳啟強曰:「可。苟有其備,何故不可?……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皆諸侯之選也。……君將以親易怨,實無禮以速寇,而未有其備,使群臣往遺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過也,大夫無辱。」
  3. ^ 《左傳·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後,籍談為介。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其後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征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勛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4. ^ 《左傳·昭公十五年》:籍談歸,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終乎!吾聞之:『所樂必卒焉。』今王樂憂,若卒以憂,不可謂終。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於是乎以喪賓宴,又求彝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彝器之來,嘉功之由,非由喪也。三年之喪,雖貴遂服,禮也。王雖弗遂,宴樂以早,亦非禮也。禮,王之大經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矣。言以考典,典以志經,忘經而多言舉典,將焉用之?」
  5. ^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冬十月丁巳,晉籍談、荀躒帥九州之戎及焦、瑕、溫、原之師,以納王於王城。庚申,單子、劉蚡以王師敗績於郊,前城人敗陸渾於社。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不成喪也。已丑,敬王即位,館於子旅氏。
  6. ^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晉籍談、荀躒、賈辛、司馬督帥師軍於陰,於侯氏,於溪泉,次於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