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0月7日) |
譬喻,又稱比喻或者打比方,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手法,這兩件事物或道理之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使抽象或難於理解的事物變得淺顯、具體且生動。
構成部分和名稱
[編輯]比喻由三個部分構成,其中有兩個相對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用以比喻的事物」,英文分別是tenor和vehicle。譬如「我像花」,「我」是tenor,「花」是vehicle。
在中文中,不同的學者使用的術語有所差異。有的將tenor叫作「本體」,vehicle叫「喻體」;有的將tenor叫作「喻體」,vehicle叫「喻依」。
另一個組成部分是用來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詞語(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詞)」叫喻詞(或稱比喻詞),而當中只有明喻和隱喻才有喻詞)。
朱自清另有「喻體、喻依、意旨」三分之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宗陽則將其中的「意旨」,改稱為「喻旨」。[1]
作用與類型
[編輯]比喻句由三部分構成:喻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達比喻關係的詞語)和喻依(用來比方的事物)。透過這種修辭手法,作者能將複雜的概念轉化為讀者容易掌握的圖像,使語言更具表現力。
比喻句的作用多樣:
- 讓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使讀者容易接受。
- 將抽象概念具象化,使讀者能夠想像難以理解的事物。
- 使描述更加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 裝飾文章,增添語言之美。
- 使描繪的對象更加生動形象,突出其特點,渲染氛圍,達到烘托效果。
比喻句的形式主要分為三類:明喻、暗喻、借喻。明喻通常使用「像」、「似」等詞語將喻體與喻依聯繫起來,如「他像一隻小貓」;暗喻則直接將喻體比作喻依,不使用比喻詞,如「他是我們的太陽」;借喻則更為隱晦,直接用喻依代替喻體,如「黑夜裡出現了一輪明鏡」(這裡的「明鏡」可能借指黑夜裡的月亮)。
喻體 | 喻詞 | 喻依 | |
---|---|---|---|
明喻 | O | O | O |
暗喻 | O | O(以繫詞代替) | O |
略喻 | O | X | O |
借喻 | X | X | O |
明喻(或稱直喻)
[編輯]明喻句主要是以喻體 、喻詞、喻依三者組成的譬喻,就叫做「明喻」。
舉例
[編輯]隱喻 (或稱暗喻)
[編輯]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等繫詞來代替者,叫做「暗喻」或「隱喻」。
舉例
[編輯]1.你的眼睛是星星。
- 喻體:你的眼睛
- 喻詞:是
- 喻依:星星
2.用辣宜猛,否則便是昏君庸主。(徐國能〈第九味〉)
- 喻體:用辣宜猛
- 喻詞:是
- 喻依:昏君庸主
3.歌吹為風,粉汗為雨。(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 喻體:歌;粉汗
- 喻詞:為
- 喻依:風;雨
4.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 喻體:村舍與樹林
- 喻詞:是
- 喻依:這地盤上的棋子
借喻
[編輯]凡將喻體、喻詞省略,只剩下喻依的,叫做「借喻」。 借喻既沒有喻詞,喻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依來取代喻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喻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著頭緒。
舉例
[編輯]1.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
- 喻依:灰色的幔
- <喻體:烏雲>
2. 亂石崩雲,驚濤裂浪,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 喻依:千堆雪
- <喻體:浪花>
3.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 喻依:一葦
- <喻體:小舟>
4.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論語·子罕》)
- 喻依:松柏、歲寒、雞鳴、風雨
- <喻體:君子、亂世>
註:松柏、雞鳴指君子,而歲寒、風雨指亂世
略喻
[編輯]凡將喻詞省略,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就叫做「略喻」。
舉例
[編輯]1.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 喻體:浮光、靜影
- 喻詞:如
- 喻依:躍金、沉璧
註:浮光如躍金,靜影如沉璧
2.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 喻體:檣櫓灰飛
- 喻詞:如
- 喻依:煙滅
註:檣櫓灰飛如煙滅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課程教材研究所 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 266. ISBN 9787107165726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