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構造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S面觀察L-S構造岩
垂直於S面觀察L-S構造岩
變形了的礫岩在一個平面上無應變(左側),在另一個平面上有強烈拉伸(右側)——L構造岩

構造岩指自身組構能反映變形過程或具有明顯協調幾何特徵的變質岩構造變形岩石,這些特徵一般說明岩石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連續的固體(韌性)流動。平面褶皺來自矽酸鹽礦物石墨等板狀礦物相的平移。角閃石等纖細稜柱晶體則會產生線理,柱狀晶體會沿這紋理整齊排列。[1] 構造岩內含礦物,受地球自然力的影響,使其方向發生變化。這通常包括礦物再結晶、葉理形成等。通過結構分析研究構造岩,可確定兩點:[2]

  • (動態)變質作用期間剪切和壓縮應力的方向
  • 變質作用的後期(或終末)階段[2]

據礦物定向的性質,構造岩可被分為三類:L類、S類、LS類。不同的類型反映了物質運動的不同方式。

  • L構造岩以線性結構排列,兩個平面相交使得岩石分裂為棒狀。這種類型的岩理特徵不明顯。
  • S構造岩以葉理為主,岩石分裂為與葉脈平行的板狀。葉理中基本不含線理。
  • LS構造岩是兩者的完美混合體,既有強烈線理,也有明顯葉理。這主要形成自晶粒沿圍繞褶皺趨勢的軸線旋轉。[2]

分類

[編輯]
  • S構造岩(S來自德語Schiefer「片岩」)主要為平面組構(葉理),可能表示一種扁平性應變。這也可能是由於缺乏能產生線狀結構的礦物,如輝綠岩[1]
  • L構造岩主要為線性組構(線理),通常表示收縮性應變。可能是由於缺乏板狀相。[1]
  • L-S構造岩具有同樣發達的線理與葉理元素,可能表示平面應變變形。許多糜棱岩即為L-S構造岩,與簡單剪切形變符合。
  • L構造岩(線理)表示收縮性應變
  • S構造岩(葉理)表示扁平性應變
  • L-S構造岩(平面應變)表示拉伸和扁平性應變[3]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Best, Myron G.,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Wiley-Blackwell, 2nd ed. 2002, p. 448
  2. ^ 2.0 2.1 2.2 Tectonite.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3. ^ 存档副本.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