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披耶·瑪奴巴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披耶
瑪奴巴功·尼蒂塔達
พระยามโนปกรณ์นิติธาดา
泰國 暹羅第1任總理
任期
1932年6月28日—1933年6月20日遭軍方解職
君主拉瑪七世
繼任披耶帕鳳
泰國 人民行政委員會委員長
任期
1932年6月28日—1932年12月28日
前任首任(職務創立)
繼任末任(職務廢除)
披耶·尼蒂塔達暹羅總理
個人資料
出生(1884-07-15)1884年7月15日
暹羅曼谷
逝世1948年10月1日(1948歲—10—01)(64歲)
馬來亞聯合邦 馬來亞聯合邦檳城
國籍 泰國
配偶Nit Sanasen (已故)
Choei Hutasingha
兒女Tum Hutasingha
宗教信仰佛教

披耶·瑪奴巴功·尼蒂塔達泰語พระยามโนปกรณ์นิติธาดาRTGS:Phraya Manopakon Nitithada;1884年7月15日—1948年10月1日),原名空·胡達信加泰語ก้อน หุตะสิงห์RTGS:Kon Hutasing),泰國君主立憲後首任總理,當他在1932年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被保皇派人民黨人選為內閣總理。1933年,瑪奴巴功由於與人民黨成員之間發生衝突而被政變驅逐,開啟泰國多年的政變模式。

生平

[編輯]

空·胡達信加1884年7月15日出生在曼谷,父親是華姓華人(Huad),母親是嬌·胡達信加(泰語นายฮวด กับนางแก้ว หุตะสิงห์RTGS:Naihuat Kapnangkaeo Hutasing),兩人都是華裔[1]。他的小學教育在曼谷玫瑰園中學(Suankularb Wittayalai School)就讀,在泰國聖母升天學院(Assumption College)和司法部法學院學習法律,然後留學英國倫敦中殿律師學院(英國倫敦四法學會之一)。完成教育後,他開始在司法部工作,並逐漸爬上傳統貴族階級,最終被授予披耶(Phraya,侯爵)頭銜和賜封的名譽名字瑪奴巴功·尼蒂塔達。1918年,他獲得了拉瑪六世的樞密院席位。

1932年革命之後,拉瑪七世國王在1932年6月27日被迫簽署了臨時憲法,瑪奴巴功被選為過渡時期的內閣總理。他作為保皇派,對人民黨的立憲派進行打擊,他下令禁止政府官員參加者人民黨組織,凡已參軍者須退出。他稱比里·帕儂榮制定的統制經濟計劃是「共產黨人的計劃」,1933年4月2日人民黨被解散,比里·帕儂榮流亡法國,保皇派取得復辟勝利。

1933年6月20日,以披耶帕鳳上校為首的少壯派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瑪奴巴功政府,瑪奴巴功坐火車流亡到英屬馬來亞檳城,在那裡渡過餘生。

參考

[編輯]
  1. ^ Preston et al. (1997), p. 464; 51. Phya Manopakarana Nitidhada. He spoke perfect English and was always very friendly to England. Is three parts Chinese. His wife, who was a favourite lady-in-waiting to the ex-Queen, was killed in a motor accident in 1929 when on an official visit to Indo-China.

參考書目

[編輯]
  • Paul Preston, Michael Partridge, Antony Best,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Volume 6,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97, ISBN 1-55655-674-8
官銜
前任:
首任
泰國總理
1932年6月28日-1933年6月20日
繼任:
披耶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