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紅里
後紅里 | |
---|---|
里 | |
坐標:22°47′22″N 120°18′04″E / 22.789467°N 120.301103°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縣市 | 高雄市 |
鄉鎮市區 | 岡山區 |
政府 | |
• 里長 | 韓嘉嘉 |
面積 | |
• 總計 | 1.516平方公里 |
人口(2023年10月) | |
• 總計 | 4,816人 |
• 戶數 | 1,876 |
性別比:90.73 (男性2291人,女性2525人)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 |
時區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村里代碼 | 64000190005 |
電話 | 076210162 |
網站 | 後紅里網頁 |
後紅里(臺灣話:Āu-âng-lí)是中華民國高雄市岡山區的一個里,位於岡山區中南部,北以岡燕路和碧紅里爲鄰,東,南和程香里接壤,西以已拆除的舊縱貫鐵路線和岡山里爲界。
沿革
[編輯]本里設立於民國35年,包括頂後紅和下後紅兩聚落,民國71年行政區調整頂後紅另設「碧紅里」,因此本里主要聚落只有下後紅。下後紅本爲分布於舊縱貫鐵路東側的完整集村,因火車站東遷,鐵路和省道(中山南路)東移,因此將下後紅分割成疏離的兩部分,僅能以地下道相通。由於外環道路大德二路的開闢,使得岡山國中南側的農地在近二十年來幾乎全部變成住宅區,並且和程香里連成一片,是岡山地區新興的住宅區。此外,本里於2010年12月25日由「高雄縣岡山鎮後紅里」升格成「高雄市岡山區後紅里」[1]。民國112年10月底本里戶數1,876戶,人口數4,816人[2]。
歷史
[編輯]兩個聚落起源於平埔族的番社,再逐漸轉變成以漢人混居的民社,「後紅」的平埔族語意為靠溪的聚落。明永曆18年(1664)繪製的「臺灣軍備圖」中,已標示有「後紅仔民社」,再根據高拱乾1696年撰寫的《臺灣府志·卷一封域志》沿革條所述,推論應爲今日岡山鎮的後紅里。岡山人所稱的「後紅仔」狹義指今日的岡燕路以南的後紅里範圍,也就是《鳳山縣采訪冊》所載的「下後紅」。
下後紅的莊廟爲祀奉雷元帥的雷王府,位於岡山國中側門,原廟朝向爲西,後來才改爲向東。雷元帥和程香的庭元帥皆爲平定安史之亂的歷史人物,也就是清朝時劉永福的淮軍信仰守護神,因此本地和程香一樣應爲源起平埔族,繼爲「官莊」開墾的聚落。
下後紅原以舊縱貫鐵路和岡山里分界,但由於岡山新火車站東遷,鐵路路線東移,將原來的下後紅聚落分為站前和站後東西二部分。自頂後紅(碧紅里)到後紅里一鄰主要爲余姓,人數約佔後紅一半左右,此外石姓自石螺潭移入,李姓爲余招贅而衍生者,郭姓爲在地人,多分布在後紅路以東的雷王府附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