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尖銳濕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尖銳濕疣
類型陰道疾病[*]肛門疾病[*]疱疹性咽峽炎陰莖疾病[*]宮頸疾病[*]病毒性性傳播疾病[*]疾病
病因人類乳突病毒
風險因素吸菸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皮膚病學
ICD-111A95
ICD-9-CM078.11
DiseasesDB29120
MedlinePlus000886
eMedicine219110、​763014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又稱陰部疣性器疣生殖器疣(genital wart)、性病疣(venereal wart),俗稱菜花,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所致,且主要發生在生殖器會陰肛周部位的良性贅生物;少數侵犯口唇、口角、臍窩、腋窩、乳房皺褶等處。

尖銳濕疣多數經由性接觸傳染,少數通過間接接觸傳染(例如嬰兒可在母親妊娠期間或分娩過程中感染或在出生後與母親密切接觸而感染)。常見臨床表現,病變初期為上述部位淡紅色或污紅色粟粒大小贅生物,質軟,頂端稍尖;病變後期體積增大,數目增多,可呈乳頭狀、蕈狀甚至菜花狀皮損

成因

[編輯]

尖銳濕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引起。屬DNA病毒。病毒顆粒直徑約為50~55nm。主要感染上皮細胞,人是唯一宿主,組織培養尚未成功。應用核酸雜交技術,現已知HPV至少有28型。在臨床上HPV的類型與引起某些不同種類的疣相關。其中HPV6、11、16和18可經性傳播而引起尖銳濕疣。(第6、11型所引起,16與18型是子宮頸癌。)

症狀

[編輯]
男性尖銳濕疣患者的陰莖

患者接觸受感染的人後,會在兩個星期至八個月內長出性器疣。患者也有身體其它部位如手臂、頭及面部、頸背部甚至腹臍部產生濕疹皮炎的可能。

男性患者最常見的病徵,包括陰莖、陰囊或肛門長出一些癢或不痛的肉色小粒。女性患者的外陰周圍或陰道內會長出椰菜花狀的肉粒,患者一般難以察覺。如疣生長在女性的子宮頸,則可能會引致輕微出血。

性器疣的患者不會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女性則會增加患子宮頸癌的患病機會。數據顯示90%的子宮頸癌與HPV病毒有關。

混淆

[編輯]

尖銳濕疣常與男性陰莖珍珠疹、女性假性濕疣等混淆,有的造成誤診。需要注意的是珍珠疹、假性濕疣都是無害的。醋酸白試驗能夠鑑別是否是尖銳濕疣。

珍珠疹(非尖銳濕疣,無害)

傳染

[編輯]

尖銳濕疣是由直接接觸患者外露的傷口傳播,一般經由性行為感染;間接接觸包括馬桶,私人衣物等,都會引起感染,而且難以透過一般的清洗和消毒過程去消滅病原體[1]保險套並不能起到充分的保護作用,因為保險套無法遮住所有受感染的部位。唯一保險的預防辦法,是避免自身的皮膚與受感染的組織直接接觸。有極少病例顯示,口交可能令口腔及喉嚨生疣。

治療與預防

[編輯]
  1. 診斷標準:接觸史,有非婚性接觸史、配偶感染史或間接感染史。
  2. 實驗室檢查:皮損活檢,有HPV感染的特徵性凹空細胞的組織病理學變化特點。必要時在皮損活檢中用抗原或核酸檢測顯示有HPV。常見的是HPV6、11型,少見為HPV16、18型。
  3. 病例分類:報告病例,具備1.1及1.2指標。確診病例,具備1.1,1.2及1.3中的任何一項指標。
  4. 治療原則:注意患者是否同時有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滴蟲、黴菌等病原體感染,如有,應同時治療。患者配偶與性伴若有尖銳濕疣或其他性病,應同時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5. 判愈及預後:判愈標準是去除增生疣體,尖銳濕疣預後一般良好,但復發率較高。
  6. 管理及預防:尖銳濕疣每例患者只應報告一次。過去未曾診斷的患者首次診斷時應當報告。尖銳濕疣患者應避免性生活,或使用保險套,以防傳染給配偶。患者應及早治療。
  • 咪喹莫特(Imiquimod (Aldara)),外敷藥物,通過引導人體產生抗體,讓人體自體免疫系統去殺滅人體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復發率低,無毒,無痛苦;目前是歐美國家治療尖銳濕疣的首選藥。
  •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世界衛生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推薦的治療尖銳濕疣的首選藥物,外敷藥物,三天即可去掉疣體。但鬼臼毒素有一定毒性,可能會引起相應用藥部位的紅腫及糜爛,但是停藥幾天後一般會恢復正常。
  • 雷射治療法,治癒率低,復發率高,治療時疼痛,治療後需要較長時間的身體恢復,可能會留下疤痕。
  • CO2冷凍治療法,治療原理與雷射治療法相似,治癒率低,復發率高,治療時疼痛,治療後需要較長時間的身體恢復,可能會留下疤痕。
  • 干擾素藥物,必須注射治療,療效存在很大爭議。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不贊成用干擾素治療尖銳濕疣,其理由有三:療效較低,毒性發生率高,價格昂貴。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一家六口住賓館染性病. 蘋果日報 (香港). 2012-07-04 [2017-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