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庇丹努斯
埃庇丹努斯[1](希臘語:Ἐπίδαμνος,Epidamnos 或 Epidamnus)[2],始建於古希臘殖民時期[3], 羅馬時期則被稱作「都拉基烏姆」[4](Dyrrachium,今阿爾巴尼亞都拉斯,位於首都地拉那西側30公里)。
該城是在公元前627年[5],由來自科林斯和克基拉(Corcyra(今科孚)的古希臘殖民者建立的。[6]亞里斯多德所著《政治》一書曾提到,埃庇丹努斯起初採取寡頭政治,由當地貴族所任命的地方行政官所管轄,商人和工匠則被不享有公民權。此後該城爆發內亂,人們建立了一個更為民主的政體,而流亡的貴族則分別向母邦科林斯和科孚尋求支援,並導致了兩個母邦之間的戰爭,這也被修昔底德歸結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公元前四世紀,該城先後接受卡山德的馬其頓安提帕特王朝及皮洛士的伊庇魯斯同盟統治。
埃庇丹努斯常與周圍轄地一同被稱作「埃庇丹尼亞」(Epidamnia)。[7]
羅馬帝國時期
[編輯]前229年,當羅馬人發動伊利里亞戰爭征服該地區時,這座城市的後綴名「達諾斯」在拉丁語中不太吉利,因此被羅馬人改稱為都拉基烏姆(也譯作「都拉齊翁」)。古希臘地理學家保薩尼亞斯說,「這座重建的羅馬城市其實並不是原先那座,離埃庇丹努斯舊城有一小段距離,而都拉基烏姆這個名字則來自於羅馬的一位改建者。」人們在一枚前五世紀的硬幣上曾發現「都拉齊翁(英語:Dyrrachion)」這個名字,但在羅馬時期,都拉基烏姆這個名字還是更為常見。該城起初處於一種半自治狀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城逐漸成為一座典型的羅馬城市。不過在拜占庭時期,也有希臘人使用埃庇丹努斯這個名字,例如介紹該城起源的13世紀史書《編年史》。
羅馬時期,羅馬人要想從布林迪西穿過愛奧尼亞海到達希臘及色雷斯,必須在都拉基烏姆登陸,因此該城也逐漸成為古典時代亞得里亞海沿岸主要的海港之一。埃格納提亞大道(英語:Via Egnitia)始於都拉基烏姆,途徑塞薩洛尼基,並在帝國後期延伸至君士坦丁堡。而這座城市則隸屬於馬其頓行省的新伊庇魯斯(英語:Nova Epirus)。公元345年,該城被地震夷為平地,此後在舊址上得以重建。
公元前48年,龐培在都拉基烏姆會戰中戰勝凱撒,但緊接著就在法薩盧斯會戰中被凱撒徹底擊潰;公元1018年,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沙皇伊萬·弗拉迪斯拉夫圍攻該城,但命喪城下,數月後拜占庭帝國皇帝瓦西里二世征服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大部,兩大帝國之間持續數世紀的衝突至此告一段落;1081年,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公爵羅伯特·吉斯卡爾率領諾曼人擊敗阿萊克修斯·科穆寧治下的拜占庭帝國,並於次年成功占領該城,深入馬其頓及色薩利地區,不過在此後不久,上述地區均被科穆寧王朝奪回。
在公元4世紀時,該城曾是伊利里亞行省的首府。因此在羅馬以至拜占庭時期,其主教區成了該行省下所有教區的都主教區。
當代城跡
[編輯]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2023年3月8日) |
另見
[編輯]- 伊利里亞地區的古希臘殖民地
參考文獻
[編輯]-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mall.cnki.net.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 ^ Strabo Geography vi.316
- ^ Wilkes, J. J. The Illyrians, 1992, ISBN 0-631-19807-5, page 96, "From Bouthoe to Epidamnus, a Greek city, the .
-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mall.cnki.net.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 ^ Mogens Herman Hansen, An Inventory of Archaic and Classical Poleis: An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by The Copenhagen Polis Centre for the Danish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y ,2005,page 330: "Epidamnos was founded in either 627 or 625 (Hieron.
- ^ Rhodes, P.J. A History of the Classical Greek World 478-323 BC. 2nd edition.
- ^ James Augustus St. John, The History of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Ancient Greece, 1842 Volume 3, page 275 (reprint 2003, ISBN 1-4021-5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