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產黨(馬列)
印度共產黨(馬列) कम्यूनिस्ट पार्टी ऑफ़ इंडिया (मार्क्सवादी-लेनिनवादी)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 |
---|---|
創始人 | 查魯·馬宗達 卡努·桑亞爾 |
成立 | 1969年4月22日 |
解散 | 1972年7月31日 |
分裂自 |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
黨報 | 《解放》(英語) 《愛國主義》(孟加拉語)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1] 反修正主義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官方色彩 | 紅色 |
印度政治 政黨 · 選舉 |
印度共產黨(馬列)(印地語:कम्यूनिस्ट पार्टी ऑफ़ इंडिया (मार्क्सवादी-लेनिनवादी);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簡稱印共(馬列)(CPI (ML)),是印度的一個已不存在的共產主義政黨。印共(馬列)成立後不斷分裂、重組,出現了幾十個源自印共(馬列)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印度共產黨(毛主義)也起源自該黨。
歷史
[編輯]印共(馬列)源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日漸不滿議會政治的激進派。他們認為印共(馬)領導層轉向了修正主義。納薩爾巴里起義後,激進派從印共(馬)分裂,建立共產主義革命者全印度協調委員會。1969年4月22日(列寧誕辰),印度共產黨(馬列)於該委員會在加爾各答舉行的一次大會上宣布成立。[2][3]
第一次黨代會1970年於加爾各答舉行,選出中央委員會。在加爾各答,個人恐怖主義成為主要的鬥爭方式,而不是在農村進行人民武裝鬥爭。1971年,薩蒂亞納拉揚·辛格開始反對馬宗達的「消滅階級敵人」和宗派主義,黨分裂為薩蒂亞納拉揚·辛格領導的印共(馬列)(被稱為印度共產黨(馬列)臨時中央委員會)和查魯·馬宗達領導的印共(馬列)。1972年,查魯·馬宗達死於警方拘留,在他去世後,印共(馬列)發生了一系列分裂。
1972年12月,夏爾馬和馬哈德夫·慕克吉領導的親馬宗達的中央委員會通過了無條件地遵守查魯·馬宗達的路線的決議,而其他人不同意。親查魯·馬宗達派後來分裂為親林彪派和反林彪派。不久,這兩個派別各自形成了獨立政黨,都取名「印度共產黨(馬列)」。親林彪派被稱為印度共產黨(馬列) (馬哈德夫·慕克吉),[4]反林彪派後來成為印度共產黨(馬列)解放。[5]
遺產
[編輯]今日,有許多政治組織源於印共(馬列)。
- 印度共產黨(馬列)解放
- 印度共產黨(毛主義)
- 印度共產黨(馬列)階級鬥爭
- 印度共產黨(馬列)紅旗 (溫尼切克肯)
- 印度共產黨(馬列)紅星
- 印度共產黨(馬列)新民主
- 印度共產黨(馬列)索姆納特
- 印度共產黨(馬列)臨時中央委員會
- 印度聯合邦共產黨
- 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力量
- 印度共產黨(馬列) (馬哈德夫·慕克吉)
- 印度共產黨(馬列)第二中央委員會
- 印度共產黨(馬列)毛主義團結中心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Hemen Ray. Peking and the Indian Communists: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the CCP Toward the Indian Communist Move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Sino-Indian and Sino-Soviet Conflicts. Jaico Publishing House. 1980: 174. OCLC 1064353324.
- ^ Road to Naxalbari. www.frontline.in. [201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3).
- ^ thrki. The Hindu : Magazine / Reflections : From Naxalbari to Nalgonda. www.thehindu.com. [201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6).
- ^ granmarchacomunismo. On the Question of Lin Piao – Gran Marcha Hacia el Comunismo (Long March Towards Communism). 24 May 2013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 ^ The Life of Vinod Mishra. www.cpiml.org.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