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堡
布蘭登堡邦 Land Brandenburg | |
---|---|
德國的邦 | |
| |
坐標:52°23′40″N 13°03′37″E / 52.39456°N 13.06033°E | |
首府 | 波茲坦 |
政府 | |
• 邦總理 | 迪特馬爾·沃伊德克 (SPD) |
• 執政黨 | SPD / 左派黨 |
• 參議院票數 | 4票(共69票) |
面積 | |
• 總計 | 29,654.16 平方公里(11,449.5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2月31日)[1] | |
• 總計 | 2,531,071人 |
• 密度 | 85.4人/平方公里(221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ISO 3166碼 | DE-BB |
車輛號牌 | 過去:BP(1945–1947)、SB(1948–1953)[註 1] |
GDP/名義 | €480億(2005年)[來源請求] |
NUTS區號 | DE4 |
網站 | brandenburg.de |
布蘭登堡和普魯士歷史 | |||
諾德馬克 史前–12世紀 |
古普魯士人 史前–13世紀 | ||
布蘭登堡侯國 1157–1618(1806) |
條頓騎士團 1224–1525 | ||
普魯士公國 1525–1618 |
王室(波屬)普魯士 1466–1772 | ||
布蘭登堡-普魯士 1618–1701 | |||
普魯士的王國 1701–1772 | |||
普魯士王國 1772–1918 | |||
普魯士自由州 1918–1947 |
克萊佩達 地區 (立陶宛) 1920–1939 / 1945–至今 | ||
布蘭登堡 (德國) 1947–至今 |
諾伊馬克(東布蘭登堡) (波蘭) 1918/1945–至今 |
加里寧格勒州 (俄羅斯) 1945–至今 |
布蘭登堡邦(德語:Land Brandenburg;下索布語:Kraj Bramborska;低地德語:Land Brannenborg,口語:die Mark)是德國東北部的一個州,為前東德的一部分。該州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波茲坦,其他的重要城市有科特布斯,哈非爾河畔布蘭登堡和奧得河畔法蘭克福。
布蘭登堡邦環繞著德國首都柏林,與其共同構成了擁有約六百萬人口的柏林-布蘭登堡都市圈。布蘭登堡邦超過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自然保護區,森林,湖泊和其他水域覆蓋。
布蘭登堡侯國的成立年份被認為是1157年。在這一年阿斯坎尼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奪回布蘭登堡,使其被納入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從1415年到1918年,這片區域被霍亨索倫家族統治。從1701年到1946年,布蘭登堡地區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1815年到1947年作為布蘭登堡省,這之後第一次成立了布蘭登堡邦,在東德被劃分成了不同區域。1990年兩德統一,作為聯邦德國的一部分,成立了現今的的布蘭登堡邦。
地理
[編輯]布蘭登堡邦位於德國的東北部。它在南部和薩克森邦接壤,西部是薩克森-安哈特邦,西北部與下薩克森邦相鄰,北部和麥克倫堡-佛波門邦毗鄰,東部則是波蘭。布蘭登堡邦總面積為29654平方公里,是德國第五大州;南北最長291公里,東西最寬244公里,它也是原東德加入聯邦德國的最大州。布蘭登堡邦的核心區域也被稱作其歷史上的名字馬克布蘭登堡(Mark Brandenburg)。
柏林邦和布蘭登堡邦在經濟地理方面組成了柏林/布蘭登堡大都市區。在柏林-布蘭登堡首都區,大市區的區域內有約600萬居民。柏林的人口密集區域有約440萬居民,它的核心區域因「Speckgürtel」(城郊)而出名,包括了整個柏林和布蘭登堡邦的一部分。布蘭登堡邦的基礎設施設置非常典型,很符合這個都市圈的特性,例如高速公路和鐵路幹線呈島狀分布,呈放射狀圍繞著聯邦首都柏林邦。
除了幾個大城市,比如在西面的哈非爾河畔布蘭登堡、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和人口僅次於波茲坦的科特布斯以外,布蘭登堡邦的人口密度還是相對而言比較小的。該州的南部構成了下勞西茨(Niederlausitz),以及上勞西茨(Oberlausitz)和易北-埃爾斯特區域的一小部分。布蘭登堡邦的西部是哈維爾蘭郡(Havelland),在柏林邦的南部是泰爾托,東北部是巴爾尼姆郡。在該州的北部邊境上是上哈弗爾郡(Oberhavel,直到1950年,該地以福斯坦伯格韋德(Fürstenberger Werder)的名字屬於麥克倫堡邦),西北邊境是普利希尼茨郡(Prignitz),東北邊境是烏克馬克郡(Uckermark),東部邊界是奧得沼澤(Oderbruch),西南邊界是弗萊明(Fläming)。
地質和土地
[編輯]布蘭登堡邦處於德國北部的低地,在冰河時期一次又一次推進侵蝕的斯堪地納維亞大陸冰蓋(Fennoskandischer Eisschild)對布蘭登堡邦的地表形態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這裡存在著幾乎獨有的冰河時代和後冰河時代的沉積物。搬運最遠的有冰川沉積泥灰岩(Geschiebemergel)和融化冰水沙(Schmelzwassersande)。地表構造是典型的冰川系(glazialen Serie)。
由於布蘭登堡邦冰河時期沉積物種類極其豐富,從中產生的土地類型(Bodengesellschaft)也是多種多樣。這片區域上的土壤生產能力從極度缺乏營養物質和貧瘠到極為肥沃。然而在貧瘠的沙質土壤占主導地位的地區,尤其是布蘭登堡邦的中部和南部,也有其特有的印記和特徵。
布蘭登堡邦,特別是它的南部被認為是「原料倉庫」。沿著勞西茨邊境山脈(Lausitzer Grenzwall)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褐煤煙層。在東南部環繞施普倫貝格發現了深層銅礦。在該州還藏有零星的石油。
水域
[編輯]布蘭登堡邦被認為是德國水域最密集的聯邦州。該州有超過3000個自然產生的湖泊,此外還有無數人工修建的池塘、人工湖和類似的水域。此外還有超過33000km的河流,最大的部分為人工修築的引水溝渠和其他渠道。另一方面是由於布蘭登堡邦降水量較少,地下水的更新很慢。水在水域裡的停留時間因此也就很長。
歷史
[編輯]1157至1806年為布蘭登堡侯國。
1952年,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之際邦制廢止,設立科特布斯區、法蘭克福區、波茲坦區。1990年,東西德統一,恢復布蘭登堡邦。布蘭登堡是五個德國新邦之一。1995年,布蘭登堡邦政府和柏林市政府雙方協議合併成「柏林-布蘭登堡邦」,但是被1996年的公民投票否決。
人口
[編輯]數據
[編輯]
|
|
|
外國人
[編輯]國籍 | 人口(2020年12月31日) |
---|---|
烏克蘭 | 35,275 |
波蘭 | 28,160 |
敘利亞 | 18,345 |
俄羅斯 | 11,405 |
阿富汗 | 9,585 |
羅馬尼亞 | 8,715 |
越南 | 6,425 |
土耳其 | 5,120 |
保加利亞 | 3,760 |
伊朗 | 3,075 |
宗教
[編輯]一開始波茲坦屬於布蘭登堡教省。1541年布蘭登堡選帝侯約阿希姆二世引入宗教改革,波茲坦改為新教,其中信義宗占多數,少數屬於歸正宗。
1817年這兩個教派合併,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成為其領袖。1918年開始布蘭登堡的新教教會成為德國新教教會的一部分,1947年開始它是東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從2004年開始是德國福音教會的一部分。波茲坦除有屬於福音教會的教會外還有一些獨立教會。
自從波茲坦成為軍營城市後,市內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從1722年開始市內也有天主教的組織。從1821年開始波茲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機構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茲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為大主教,波茲坦是這個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現今布蘭登堡邦有17.1%的人是德國新教教會;3.1%的人信奉天主教,另外79.8%的人無宗教信仰,與柏林及其他德國地區相比,這裡的穆斯林人口十分少。
今天波茲坦還有兩個猶太教組織,其中一個屬於德國猶太人總會(Zentralrat der Juden in 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員,另一個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此外波茲坦還有一個屬於革新猶太教的亞伯拉罕·蓋格爾學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國唯一的一個培養拉比的學院。
政治
[編輯]州議會為一院制,有88位議員。
2019年州議會選舉結果:
-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25席
-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15席
- 德國左翼黨(Die Linke):10席
-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23席
- 聯盟90/綠黨(Grunen):10席
- 布蘭登堡聯合國內運動/自由選民(Brandenburg United Civic Movements/Free Voters) :5席
注釋
[編輯]- ^ BP = 布蘭登堡省;SB = 布蘭登堡蘇聯區。東德於1952年廢除邦制,車牌按照新的分區分發。1991年之後車牌也按區分發。
參考文獻
[編輯]- ^ Bevölkerung im Land Brandenburg nach amtsfreien Gemeinden, Ämtern und Gemeinden 31. Dezember 2020. Amt für Statistik Berlin-Brandenburg. 2021年6月 (德語).
- ^ Detailed data source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Wikimedia Commons.Population Projection Brandenburg at Wikimedia Commons
- ^ [1] 31 December 2014 German Statistical Office. Zensus 2014: Bevölkerung am 31. Dezember 20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