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詩社
創世紀詩社是1954年於高雄左營軍區成立的現代詩社,同年10月發行《創世紀》詩刊(後更名《創世紀詩雜誌》),由當時在高雄海軍服務的三位青年軍官張默、洛夫、瘂弦共同集資創辦[1],三人號稱「創世紀鐵三角」。
「創世紀詩社」與紀弦「現代派」、「藍星詩社」在1950年代鼎足而三, 因發跡於軍中,早期社員與組織具有鮮明的軍中色彩[2]。歷經時代更迭,創世紀詩社與成立於1964年的笠詩社,是少數至今仍在運作的台灣重要詩社。
《創世紀詩刊》的出現,團結了一批台灣詩壇的現代詩人,形成了詩歌流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刊》是今日《創世紀詩雜誌》的前身,《創世紀詩雜誌》由「創世紀詩雜誌社」發行。
創世紀詩社曾經是台灣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現代詩歌文學團體,在1960年代成為台灣詩壇超現實主義的集聚地。
詩社發展
[編輯]1954年8月,在高雄左營砲兵隊服務的張默,於高雄大業書店翻閱張秀亞散文集《三色堇》時,看到「創世記」三字甚為喜愛,遂興起創辦詩刊的念頭,翌日隨即到海軍所屬印刷廠估價,並聯繫鳳山海軍陸戰隊的洛夫,議定於10月出版,並於軍中小報《戰士報.副刊》發布創刊及邀稿訊息[3]。1955年第2期起,瘂弦加入編輯行列,三人主編《創世紀》詩刊30年。
張默、洛夫、瘂弦三人主編《創世紀》詩刊時期,略可分為三個階段:1950年代「新民族詩型」;1960年代「超現實主義」,以及1970年代「反鄉土」純粹時期[4]。
1954年10月到1958年4月,《創世紀》詩刊採32開,共出刊10期。此時期推出「新民族詩型」,主張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強調中國風,東方味[1][3],兼顧「橫的移植」與「縱的繼承」[4]。
1959年4月第11期擴版為20開本。此時紀弦所主導的《現代詩》逐潮消沈,《創世紀》轉向現代主義,開始宣揚「超現實主義」[4],加強詩論、譯述,網羅《現代詩》、《藍星》詩人,不再鼓吹「新民族詩型」,提出詩的「世界性」、「超現實性」、「獨創性」與「純粹性」。[1]
1969年1月出刊第29期後暫時休刊,1972年9月復刊號第30期,詩社遷址台北,擴大為同仁詩誌。此時期的背景是:政治上,台灣退出聯合國與保釣運動;文壇則以關傑明、唐文標所掀起的「現代詩論戰」(又稱「關唐事件」)引發對現代詩創作風格的討論。1972年張默重提新民族詩型,1974年8月洛夫針對現代詩論戰以〈斥「工農兵文藝」〉反對寫實主義立場,重申現代主義美學觀點[4]。
1985年4月第66期起,《創世紀》改由沈志方、侯吉諒、江中明等人主持編務。1980年代中後期恰逢解嚴前後,兩岸開放探親,文化交流也至此頻繁,《創世紀》將觸角延伸到兩岸詩及詩論比較。1990年代後,回應解嚴後台灣社會多元的民主社會現狀,以及跨世紀、跨媒介時代特徵,創世紀詩社亦開啟各種與國際、本土的對話,刊出「散文詩」、「旅遊詩」、「詩寫九二一臺灣大地震」及「臺灣早期等人略論」等特輯[1]。
出版
[編輯]- 《創世紀詩選(1954-1984)》(瘂弦等編)
- 《創世紀四十年詩選(1954-1994)》(洛夫、沈志方編)
- 《創世紀詩選第二集(1984-1994)》(辛鬱等編)
- 《他們怎麼玩詩?——創世紀五十周年精選(1994-2004)》
- 《創世紀.創世紀1954-2008圖像冊》(張默等九人合編,2008)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張默等九人合編. 《創世紀.創世紀1954-2008圖像冊》. 臺北市: 創世紀詩雜誌社. 2008: A6. ISBN 978-957-28519-5-1.
- ^ 蔡明諺. 《創世紀》. 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0910-28 [2022-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
- ^ 3.0 3.1 解, 昆樺. 臺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與推移:以創世紀詩社與笠詩社為觀察核心. 台北縣中和市: 鷹漢文化. 2004: 39. ISBN 986-7650-27-1.
- ^ 4.0 4.1 4.2 4.3 印卡. 走過反共時代、超現實主義與現代詩論戰:影響文壇65年的《創世紀》詩刊.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9-08-01 [2022-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