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峰寺 (壽寧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峰寺
壽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鰲陽鎮西1.6公里
分類古建築
時代
認定時間1985年

三峰寺,原名東華禪寺三峰大梵賓林禪寺寶林寺[1],位於中國福建省壽寧縣鰲陽鎮大同社區[2],始建於五代時期,是壽寧縣境內最早建成的佛教寺廟,歷朝歷代皆有修繕。1985年,三峰寺被壽寧縣人民政府認定為第一批壽寧縣文物保護單位。[3]

名稱

[編輯]

三峰寺現在的名稱得自於寺廟前有三座小山峰。寺廟在五代時期初建成時,名為「東華禪寺」,後被敕封為「三峰大梵賓林禪寺」,至明朝時期,又曾更名為「寶林寺」。[4]

歷史

[編輯]
1972年三峰寺衛星影像

三峰寺始建年代在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至後唐清泰二年(935年)之間[註 1]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曾擔任禮部尚書的壽寧人陳洪軫以報答佛祖救命之恩為由捐資對寺廟進行擴建。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寺廟進行了重修,景泰年間,又擴建了鐘樓鼓樓法堂和兩側迴廊,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重新架構了門樓,並擴建了疏林小徑亭。此外,寺廟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清朝康熙年間皆有修繕。[4][5]

三峰寺在歷史上香火較為旺盛的時期擁有一百多僧眾,福州湧泉寺的明潔法師曾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三峰寺住持,同時擔任壽寧佛教分會的第二屆理事長[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峰寺三度遭到焚毀,原木構建築已完全被毀壞,僅剩山門外三座亭為古代建築。1983年,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及壽寧縣各級部門的支持及官方與民間共同的資金投入下,三峰寺原址仿照原寺廟的格局重建了新的建築,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和鐘鼓樓,其後又陸續建成了齋堂、藏經樓和僧寮等。1985年,福建省政府部門將三峰寺列為省級對外開放寺廟[2]。1999年,壽寧縣人民政府規劃將三峰寺周邊投資建設為公園,建成後又於2015年出台新的公園規劃,擬在2030年將三峰寺及其周邊建設為綜合性城市山地公園。[1]

建築

[編輯]

三峰寺有大雄寶殿、大王殿、萬壽宮、法堂,念佛堂、鐘樓、鼓樓、藏經樓、方丈室等建築結構,總建築面積約3510平方米,主建築自南而北依次為門樓、廣場、藥師殿、大雄寶殿和萬壽宮等,門樓進深9.8米,面闊7間43米;中間的天王殿為木構架懸山頂建築,兩側建有膳堂和客堂;大雄寶殿亦為木構重檐懸山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4間;萬壽宮則為木構雙坡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2間。寺廟內存有宋朝時期的壁畫、明朝時期的草書題詩以及趙朴初的書法手跡。山門外有一條長163米、寬9米的石道,俗稱「金街」,道上有金街亭、更衣亭、三門亭等建築。[4][6]

圖集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當時實際控制福建地區的閩國政權在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啟用異於五代政權的年號,若按照閩國政權的紀年方法計算,則三峰寺始建年代應為開平三年至永和元年之間。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何家進. 余琳艷 , 編. 秋游三峰寺. 壽寧新聞網. 2015-10-27 [2024-08-08]. 
  2. ^ 2.0 2.1 壽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寿宁县志. 廈門市: 鷺江出版社. 1992: 720–721. ISBN 978-7-80533-566-7. 
  3. ^ 宁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0-06-10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4. ^ 4.0 4.1 4.2 4.3 林春玲 (編). 三峰寺. 壽寧新聞網. 2017-10-24 [2024-08-08]. 
  5. ^ 周秋琦等. 宁德古建筑.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77–78. ISBN 978-7-211-07042-8. 
  6. ^ 鍾少榕. 上下千年 三峰一寺. 新寧德. 閩東日報. 2019-07-30 [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