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安妮·莱博维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
出生Anna-Lou Leibovitz
(1949-10-02) 1949年10月2日75岁)
 美国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
国籍 美国
教育程度旧金山艺术学院
知名于摄影
签名

安娜-露·莱博维茨(英语:Anna-Lou Leibovitz,1949年10月2日)是一名美国肖像摄影师

生平

[编辑]

早年与教育

[编辑]

安妮·莱博维茨出生于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在家里六个小孩中排行第三。她是美国犹太移民的第三代,其曾祖父母来自中欧和西欧;她父亲的脉系是罗马尼亚移民[1]。她的母亲玛丽莲·莱博维茨是一位现代舞老师,有爱沙尼亚的犹太血统;父亲山姆·莱博维茨则是美国空军中校。安妮幼时因父亲职务的原因,时常举家迁徙,她的第一张摄影作品便是越战期间,在父亲被派驻的菲律宾所拍摄[2]

高中时期,安妮对各种艺术活动产生极大兴趣,开始投入写作和声乐。她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就读,研攻绘画,并遇到对她往后艺术生涯影响深远的老师莎夏·蜜雪儿。在持续学习摄影技巧的同时,安妮也兼职多种工作,例如1969年曾在以色列吉布茨上班数个月[3]

摄影生涯

[编辑]

1970年返回美国后,安妮进入初创不久的《滚石》杂志旗下担任雇佣摄影师。1973年,发行人简·温纳将她擢升为首席摄影师。直到1983年离职,安妮在杂志社的十年摄影生涯,大量由她掌镜、细腻而亲昵的名人肖像照为《滚石》杂志塑造了明确风格[3]。在《滚石》工作期间,安妮的作品影响后来无数杂志。此外,她也明白,摄影师能够为杂志社工作,同时钻研于个人作品;对她而言,能够与爱她以及“愿意打开他们的心房和灵魂、与你共存”的人一起工作,是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使摄影能更生动而深刻地诉说,也是她最主要的追求[4]

亨利·卡蒂尔-布雷松影响安妮极深。“他的个人诠释风格——以一种视觉、图解的方式——是我们所试着追赶的。”[4]

1971年至1972年,安妮受邀担任“滚石'75年美国巡回演唱会”的摄影师,在旧金山为滚石乐团进行影像纪录。其中她最满意的作品,是一张米克·贾格尔在电梯里的相片[5]

约翰·连侬,1980年

[编辑]

1980年12月8日安妮在《滚石》为约翰·连侬拍摄封面肖像照,《滚石》要求为列侬独照,但列侬坚持和小野洋子共同登上杂志封面。于是安妮决定再次打造类似她十分喜爱的《双重幻想曲》专辑封面上,列侬和小野的亲吻镜头。她让列侬褪去衣服,在小野身旁蜷曲身体。安妮回忆道,“有趣的是,她说她要脱掉她的上衣,但我说:‘全都穿着吧’——我其实完全没有构图。然后他蜷起身子、接近小野,那真是非常、非常强烈。你无法克制,感受到她的冷,而他看起来是如此依恋、缠赖着她。我觉得第一张拍立得令人大为惊艳,他们都非常兴奋。约翰说,‘你精准地捕捉了我们的关系。答应我它会登上封面。’我直视着他的双眼,我们都深深感到震撼[6]。”安妮是最后一位正式为列侬拍照的摄影师;他在五个小时后被枪杀逝世[7]

2009年,约翰和小野的儿子西恩·列侬与女友夏洛蒂·肯普·穆尔重新诠释这张照片,使其中男女角色颠倒(男衣、女裸)[8]。照片由亨利·庞德山姆·泰勒-伍德掌镜,收录在1993年10月26日的《英国青年艺术家》(YBA)模仿作品系列。

私人生活

[编辑]

1989年莱博维茨与苏珊·桑塔格展开了恋情,但这段恋情在2003年(即桑塔格临终前一年)结束了,但两人到桑塔格死时仍是朋友。[9]

2017年-至今

[编辑]

2017年,Annie Leibovitz推出了影集《Annie Leibovitz: Portraits 2005–2016》,她接受访问时,分享经典名人照片背后的意念。并表示今次的专集特别收录了她拍摄的女性人物。书中以希拉里作结,令她十分兴奋,她希望有日能够在白宫为希拉里照相[10]

著名作品

[编辑]
莱博维茨在她的2008年《浮华世界》封面照片《More Demi Moore》作品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ambert, Angela. News - Annie Leibovitz. London: independent.co.uk. 1994-03-03 [201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英语). 
  2. ^ Cooke, Rachel. How I shot my sister Annie .... London: The Observer. 2008-02-03 [200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英语). 
  3. ^ 3.0 3.1 Annie Leibovitz Biography. bookrags. [200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4) (英语). 
  4. ^ 4.0 4.1 Michele Pinczuk. Annie Liebovitz: Always in Style. jvibe.com. 2007-9 [201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英语). 
  5. ^ Leibovitz, Annie. At Work. New York City, NY: Random House. 2008. ISBN 978-0-375-50510-2 (英语). 
  6. ^ The Rolling Stone magazine. Issue #335 (1981-1-22). The Rolling Stone magazine. 2007 [2007-07-26]. (原始内容 (Audio)存档于2007-07-04) (英语). 
  7. ^ Yoko Ono. Annie Leibovitz - Life Through a Lens (DVD). ICA. 2008-08-09 (英语). a heavy weight fate was waiting for us only...four or five hours later 
  8. ^ Sean Lennon And Nude Model Recreate John And Yoko (NSFW PHOTO). Huffpost. 2009-09-02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英语). 
  9. ^ Guthmann, Edward. Love, family, celebrity, grief -- Leibovitz puts her life on display in photo memoir. 旧金山纪事报. 2006-11-01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9). 
  10. ^ 影響攝影大師 Annie Leibovitz 職業生涯的五張照片|Style Reader. [201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7). 
  11. ^ 1980 Rolling Stone Interview With John Lennon by Jonathan Cott. John-Lennon.com.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英语). 
  12. ^ Linda Ronstadt Pictures. ronstadt-linda.com.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13. ^ at 25: The Covers | Culture. Vanity Fair.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3). 
  14. ^ 1977 Rolling Stone Covers - RS235: Fleetwood Mac. rollingstone.com.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