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
外观
重庆市大足县及其后改设的大足区共公布?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1953年1月15日)
[编辑]1953年1月15日,以“府教社字第14号”文件,对北山(含多宝塔)、宝顶山、南山、舒成岩、石篆山(含千佛岩)、石门山(含陈家岩)、佛安桥、七拱桥、玉滩、妙高山等13处石窟,又分别以“府教社字第16、17、18号”文件,向石窟所在地的区公所发出《通知》:在这些石刻周围,“土改”中要划留出文物保护范围地面,“以备培修”。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北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2 | 宝顶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3 | 南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4 | 石篆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5 | 千佛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石篆山北面0.75公里处的山湾内 | 千佛岩摩崖造像于1996年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距三驱镇场镇约5.5km,南距石篆山摩崖造像1000米。造像分布在长131.1米、高5.2米的崖壁上,崖壁蜿蜒曲折,分为西北段和东段两段,共有造像11龛,现存像487身。龛形主要有方形龛和圆龛,为佛教造像题材,主要有西方三圣、观音、观经变、地藏等。另外,该处造像存有题记碑刻榜题63则。造像雕凿于明代,规模较大 | |
6 | 石门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7 | 陈家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石门山东面1.5公里的山顶 | 共编2号。陈家岩摩崖造像北距金山镇约2公里,西距省道S310约1公里,南距拾万镇约5公里,陈家岩摩崖造像分布在长18.1米、高3.5米的崖壁上,共编为4号,存像310身。造像题材有十二圆觉菩萨、千佛、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等。第1龛龛顶不存,宽1.41米、高1.14米,存像3身。第2龛龛形大部不存,残宽0.47米、高0.47米,存像1身。第3龛为方形龛,开口宽1.14米、高1.2米;龛口宽0.85米、高0.7米。龛左右壁及龛外左右壁面各刻小佛像7排,共存像238身。第4号为洞窟,窟室平面方形,窟室宽4.33米、高3.52米、深7.1米,共刻像68身。正壁三佛居中,体量相当,坐高0.92米、肩宽0.4米、胸厚0.24米、头长0.31米。佛像均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台高0.35米、直径0.78米,莲台下为束腰须弥座,高0.68米。正壁与左右侧壁转角处各刻1身菩萨像,左右侧壁造像作上下两层布置,下各刻5身菩萨像,上层为善财五十三参内容。菩萨像头均不存,体量相当,残高0.56米、肩宽0.32米、胸厚0.18米,菩萨均跏趺坐于方台上,台高0.48米、宽0.68米、深0.24米。窟壁均雕以山石作背景 | |
8 | 佛安桥摩崖造像 | 代 | 珠溪镇三溪乡八角村豹子塘小溪左岸的石崖上八角村4组 | 佛安桥摩崖造像南距珠溪镇约3.7公里,距大足区约26公里。分布于长30、高8~10米的南面石壁上,共计造像13龛,造像89尊。为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造像题材有毗卢佛、道君、孔子组合以及释迦牟尼佛、三世佛、华严三圣、地藏、观音、力士、天王等。造像始建于南宋(第12窟后壁右侧存绍兴十年造像记1则)。佛安桥摩崖造像规模较大。三教窟 窟高3.2米,宽3.8米,深4.7米。正壁中央刻毗卢佛,左侧镌记“奉佛弟子古及之发心造毗卢佛一尊”,左边刻李老君,座前镌记“奉真弟子白大明造”;右边刻孔夫子,座前镌记仅存“……士……子……心造……壬辰记”数字。左壁上层刻尊者5身,均有镌记,第一“佛弟子古大雅同室杜氏造,祈眼光明,壬辰三月记”。第二“弟子左瞧之造此尊者,用祝父永士福极,壬辰三月记”。余还有杨元祐夫妇、李安夫妇、古彦卓夫妇的造像记。下层凿5尊者,有镌记“弟子周思义造”。右壁上层刻尊者5身。有胡冉觉、牟伯安、任氏五四娘、古遗直夫妇等造像镌记。卜层刻尊者5身。有古彦昭夫妇和母亲以及白称“奉善弟子”的古九思等人的造像镌记。窟左右壁间还刻有地藏菩萨、供养人像等。镌工题记为“东普攻镌造,处士文孟周记”。此窟造像,为“三教”信徒同时、同地、同窟、同工各发心愿、各崇神祇、合伙而造之典型。 | 八角村摩崖造像 |
9 | 七拱桥摩崖造像 | 代 | 珠溪镇响水村西北500米 | 七拱桥(珠溪桥)是以前进入珠溪镇的必经之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全部用石头彻成,造型优美,历史悠久,因建有七个拱而得名七拱桥。七拱桥摩崖造像西距珠溪镇约1.5公里,距县道荣双路0.8公里,距大足区约25公里, 于1964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七拱桥摩崖造像分布于长约38米、高约9米的崖壁北面,共计造像龛6龛,像残毁不存。该处大部造像被文革期间和后期修建公路时损坏。现存第1号龛,龛口方向17°,龛高2.35米、宽3.3米、深2.2米;龛正壁刻主尊,残毁严重,仅存部分座台和背光遗迹,据考,造像内容为“僧伽三十四化”题材。共6龛。窟始凿于南宋,清添刻。高浮雕造像。位于七拱桥公路左高9米,长38米的石崖上。宋代造像为一佛二菩萨龛、释迦佛窟、孔雀明王窟、观音龛、地藏王菩萨窟,惜多残。清代释迦佛窟,平顶,高2.1米,宽2.5米,深2.8米。主像释迦高1.7米,肩宽0.5米,坐式;侍阿难、迦叶,各高1.2米。右壁刻造像记”今处大足县安贤里,地名蒲家坝,信士宋延龄,室人刘氏,发心修释帝位佛二尊,左右阿兰迦舍二尊,幷石香炉二座,祈佑吉祥如意。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月吉旦建立。” | 响水村摩崖造像 |
10 | 玉滩摩崖造像 | 代 | 珠溪镇三溪乡玉河村 | 共13龛、窟,造像800余尊。始刻于南宋,明、清、民国均培修。造像高浮雕。1号窟,弧形顶,高2.5米,宽2米,深1.6米。主像地藏面容憨厚,头戴披风,身穿素衣,手执锡杖,赤足踏于石台上,高1.10米,肩宽0.39米。侧分刻罗汉8身。左右胁侍二立像,高0.83米。右壁龛内坐六臂观音2身;下部方龛雕二如意轮观音。左壁一龛,内刻六臂观音,净瓶观音。壁面还存二地藏龛,另存供养人十身等;左壁见”绍兴七年(1147)十二月七日工毕”。11号千佛窟,中心柱式平顶窟,高3米,宽3.7米,深3.7米。中心柱宽厚均1.3米,四面镂空至顶,正面浮雕毗卢遮那佛,高1米,以结跏趺式坐于束腰蟠龙座上,有火焰形背光。窟后壁及左右遍刻千佛坐像560余身,头多残,形态各异,较具生活气息。中心柱右面镌”普州攻镌文仲璋,男文琇,侄男文凯等造此数洞功德,绍兴十八年(1148)孟冬记”。中心柱左右还存明、清游记和妆修记2则。余龛内容为孔雀明王、呵利帝母、天王、观音、佛像,多风化 | |
11 | 妙高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12 | 多宝塔 | 代 | 大足县 | ||
13 | 舒成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1963年4月)
[编辑]1963年,县人委以“(63)会办字第235号”文件公布,幷附《大足县重点文物名单》。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北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2 | 宝顶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3 | 南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4 | 石篆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5 | 千佛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6 | 石门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7 | 陈家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8 | 佛安桥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9 | 七拱桥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10 | 玉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11 | 妙高山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12 | 多宝塔 | 代 | 大足县 | ||
13 | 舒成岩摩崖造像 | 代 | 大足县 | ||
14 | 复隆四村古墓 | 宋 | 大足县 | 1963年4月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1982年4月4日)
[编辑]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龙水东岳庙 | 清 | 龙水镇朝阳街 | ||
2 | 马跑教堂 | 清 | 石马镇街村东南300米太平社区1社 | 教堂为中西式结合建筑。坐南朝北,由经堂、钟楼及其他房舍组成。整个教堂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教堂前排由一楼一底砖石房屋和四层楼的钟楼组成。面阔70米。教堂大门为双扇木门,高2.8米,宽1.70米。房屋高13米,共有大小房间17间;钟楼高25米,顶部为哥特式尖顶,上有十字架。经堂为教堂的主要建筑,为典型的欧式建筑,正面立有8根围柱,柱径0.65米,柱础为四方形,每边0.94米,圆柱高约9米。圆柱之上为三角形屋顶,三角底面有”上天之门”四个大字,在字的上面有圣心十字架图案,两侧各有一展翅飞鸽,三角尖顶口立有十字架。整个经堂建筑高15米,面阔14.4米,进深36.35米。经堂前有普通踏道7级,高1.5米。经堂西面连沿有列平房共7间形成自然围墙,另有一列正面无墙壁的平房横置在空坝的南边沿。空坝中有一干打磊圆形建筑,周长16.40米,高3.50米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1986年1月22日)
[编辑]1986年1月22日,县政府足府(1986)第4号文件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石窟25处。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西北村古墓 | 宋 | 铁山镇西北村东南500米 | 俗称将军坟。1座夫妇合葬墓,封土已夷平,暴露幷列长方形藻井顶双室墓。墓室长4米,宽2米,高2米;周壁施女侍者、鱼、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半开门、斗栱等浮雕内容。另1墓与其不同的是刻男侍者像 | |
2 | 红旗村古墓 | 宋 | |||
3 | 金河村古墓 | 宋 | |||
4 | 长石村古墓 | 宋 | 邮亭镇长石村西南1公里 | 1座墓,封土已夷平,暴露石砌长方形藻井顶多室墓,即分前、中、后三室。前室已毁,总长7.6米,宽4.2米,高1.5米。中、后室壁上雕有四根八角柱,其上有大斗,下有2柱础。在八角柱间-有19尊僧人雕像,现存七尊,头已残 | |
5 | 解瑜墓 | 宋 | 玉龙镇东兴村西1公里 | 墓主,封土已夷平。暴露长方形平顶石室墓,分前后双室,总长7.2米,宽3米,高2.7米。室内周壁有方柱、斗栱、花卉、半开门等浮雕内容。出土石质墓志1方,长1米,宽0.06米,厚0.11米,竖刻549字,”宋故太庙斋郎解瑜墓志”,”嘉祐庚子岁(1060)十二月二十八日葬于大足” | |
6 | 翠屏村古墓 | 宋 | 龙岗镇翠屏村南300米 | 1座墓,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已暴露长方形石砌多室墓。前室部分已毁;中室长2.4米,宽2.1米,高1.8米;后室长1.2米,宽1.6米,高1米。室内周壁施方柱、斗栱、花卉、八童嬉戏、半开门等浮雕内容 | |
7 | 南塔(文峰塔) | 清 | 龙岗街道翠屏村西500米 | 2锥形九级石质实心塔。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足知县王德卒等建。文峰塔与著名的宋代多宝塔(北塔)一南一北互为呼应,但风格各异,又称南塔。此塔造型少见,似非密檐式又非楼阁式。通高15米。底层周长12.9米,塔身次递内收,无门窗及装饰,塔檐外凸呈半2状,素面,四、三、二层分刻一巨字,合为”文峰塔”三字,字径米许,楷书,署款”大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亥(酉)孟春月穀旦”。塔刹由二层石料构成,顶石为半球状,惜半悬于外。基本完好 | |
8 | 潮阳洞摩崖造像 | 宋 | 珠溪镇沙坝乡 | ||
9 | 普和寺摩崖造像 | 宋 | 邮亭镇新利乡新红村 | 寺已毁,存圆雕造像6尊,位于农舍后的石台上。从左至右为迦叶、净瓶观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难、达摩。迦叶神态持重,高1.43米,肩宽0.53米,厚0.33米。净瓶观音,高1.23米,肩宽0.54米,胸厚0.33米,头着花冠,神情慈祥,胸佩璎珞,手持净瓶,坐于莲台上;阿弥陀佛坐莲台,高1.33米,肩宽0.67米,厚0.35米;大势至已残;阿难站高1.63米,肩宽0.65米;达摩,高1米,肩宽0.43米,厚0.23米。普和寺摩崖造像西北距普和禅院5米,距成渝高速、S108、S205约7公里,距城区约40公里。左右壁对称刻“十圣观音”,现共存像10尊,其中,左壁存5身,右壁存3身菩萨像。龛口左侧孔雀明王龛,造像风化残蚀较重,仅存造像遗迹,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以普和寺摩崖造像为依托,建成了普和寺,该寺庙分为上、下殿,上殿有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下殿有十八罗汉、济公等。普和寺摩崖造像共有造像2龛,造像18身。其中,“十圣观音”龛龛口方向135°,龛高2.2米、宽3米、深3.35米,龛内正壁刻三佛像,左右壁对称刻“十圣观音”,现共存像10尊,其中,左壁存5身,右壁存3身菩萨像。龛口左侧1.5米处为孔雀明王龛,造像风化残蚀较重,仅存造像遗迹。 | |
10 | 佛耳岩摩崖造像 | 宋 | 邮亭镇邮亭乡宝香村7组 | 共2窟,造像21身。造像为高浮雕近圆雕。1号窟高3.7米,宽5.5米,深3.8米,正壁释迦结跏趺坐式,头左右分刻一飞天;左壁4观音立像,窟口为1天王;右壁存3立观音像;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补修碑。2号为牛王菩萨窟,顶为穹窿形,高3米,宽2.5米,深2.8米,后壁一菩萨结跏趺式坐于牛背的莲台上,侧分侍一站式菩萨,旁衬菩提树,牛王菩萨左右分刻二牛,一牛骑牧童,窟口刻天王 | 宝香佛耳岩摩崖造像 |
11 | 宝丰寺石刻 | 明 | 季家镇宝峰村东南1.5公里 | 寺已毁,存圆雕造像15尊,位于长20米,宽18米的神台上。多为菩萨像。其一,头冠,肩披短巾,胸饰璎珞,以游戏式坐于莲台座上,坐身高0.8米,肩宽0.24米,胸厚0.14米;座高1.02米,宽0.9米,座北面镌”成化□佑四年”文字。其二,头冠,身着哉领天衣,胸饰璎珞,双手胸前持如意,趺坐于金刚束腰座上。坐身高0.87米,肩宽0.24米,厚0.13米;座高0.78米,宽0.29米,厚0.7米。其三,冠上有化佛,身穿哉领短袖天衣,胸饰璎珞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双手腹间捧物(残)。坐身高0.77米,肩宽0.26米,胸厚0.13米,座高0.57米,宽0.54米,宽0.48米。余造像略同。西距季家镇约3.8公里,南距乡道道三季路0.8公里,距县道文荣路3.8公里。宝丰寺座西朝东,有前殿、中殿、后殿三重殿。原寺庙建筑皆被改建,现用石、砖、木筑成。前殿和中殿内的圆雕造像皆为新塑。原有的3尊圆雕造像存放于后殿佛台之上,佛台正面为一佛二菩萨,佛像和右侧菩萨像均结跏趺坐,左侧菩萨为随意坐,两身菩萨像皆头戴花冠,胸饰璎珞;其中,左侧菩萨像身后刻有明成化22年铭文,文:重庆府大足县静南乡遇山里中峰寺主持 镌造;右菩萨身后刻有明嘉靖五年铭文 | |
12 | 圣水寺摩崖造像 | 唐 | 高升乡胜光村与安岳忠义乡邻界 | 地名寨子坡。圣水寺摩崖造像位于乡道高忠路一侧山体之上,距离高忠路约560米,南距宝山乡8.7公里,距高升镇场镇约5公里,东距大足区区委区政府23.3公里,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水寺造像岩面分上下两层,高约5米,上层宽约8米,下层宽约14米;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12号。造像题材有千手观音、三佛、单观音、双观音、文殊、普贤等,题材较为丰富,清知县李德题“滴水清波”。山顶上续建寺院,建休憩停,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左有滴水清波,右有千手观音,各50平方米。为大足远郊十二景之一。圣水寺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 | |
13 | 兴隆庵摩崖造像 | 宋 | 三驱镇白果村东100米 | 庵已毁,存造像12龛,计50余躯。平顶龛。造像高浮雕。其中8号龛,高1.4米,宽4米,深0.55米。主像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坐像,手结弥陀印,左坐观音,右坐大势至。三像左立一僧人,右立一武士。左壁刻”绍兴六年(1136)镌造圣像”字样。11号龛为飘海观音龛,高2.1米,宽1.35米,深0.57米。一观音赤足站于荷《上,双手交叉,右手握左腕,左手握珠串,造型生动优美。下为海浪扬波,水中刻盘龙、鱼、龟等动物。侧壁刻二仙人或捧盒,或作拱手状;二童子左右分侍,下刻供养人一童二妇。余龛内容为佛、观音等。造像北距三驱镇约2.2公里,距乡道三季路约100米,通过三季路约2.5公里与县道龙广路相连,造像分布于宽26、高5米的石壁上,现存造像13龛,造像共43身。主要以方形龛为主,也有圆龛和圆拱龛。造像主要雕刻于宋代,清代有增刻。从右至左编号:1号为光头造像,2号、3号为观音,4号为佛,5号为日月观音,6号、7号为佛祖,8号为一佛二菩萨,9号为菩萨和柳本尊像,10号为佛祖,11号为西方三圣立像,12号为数珠手观音,13号为一佛二菩萨。其中8号龛为方形龛,龛高1.7、宽3.55、深0.6米,龛底距地面3.1米。其上壁刻有"大宋绍兴六年太岁丁未十月十五日"的造像镌记 | |
14 | 灵岩寺摩崖造像 | 宋 | 宝兴镇柳河乡青果村7组 | 寺已毁,存造像8龛,计30余尊。刻于南宋,清道光、光绪补修。其中5号观音龛高1.10米,宽1.40米,深0.17米。中刻净瓶观音,高0.94米;侧刻2供养人,高0.52米;旁刻文殊骑狮、普贤骑象,像高0.68米,肩宽0.13米。壁见造像记,”绍兴□□年□月”、”东普攻镌文惟简玄孙文艺刻”。余龛造像有,牛王菩萨、地藏、三世佛、六臂观音、送子观音等。部分龛残损。灵岩古佛摩崖造像距县道石三路约1.5公里,距潼沪路、城区约7公里,造像分布于山腰两块独立石堡上,共有造像9龛,存像30身。其中较大石堡东北面有造像7龛,分上下两层排列,东南面造像龛1龛,存像2身,另有摩崖碑2通。造像龛龛口多为圆拱形。造像始建造于宋代,清代有增刻。造像题材主要有地藏、华严三圣、诃利帝母、不空羂索观音等。另存有道光七年、光绪四年培修记和道光七年装绘记1则。柳河乡天星村,宋刻,编11号。第1号不空躅索观音龛.第2号诃利帝母龛,0.95X0.67X0.18米。龛右楣上方竖刻1题记:‘‘东普攻镌文惟简玄孙文艺刻”。3号土地,4号三佛,5号毗卢佛,6号地藏,7号牛王观音,其外各号不辨 | |
15 | 桂花庙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天山乡长元村南1.5公里 | 庙已毁,存造像4龛。4号龛,平顶,宽2.1米,高2米,深0.75米。主像为老子像,高1.4米,肩宽0.35米,厚0.16米,头戴通贤冠,尖领大袖袍,坐龙头靠椅,手执朝笏;左右分侍一执扇人,高1.02米,肩宽0.25米;另存判官、官人等。余龛为王母龛、地藏龛、佛龛,均彩绘,但规模小于4号龛。造像距潼沪路5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造像刻于一高2.5米、宽8米之独立石堡的西、南、北三面石壁上,现存4龛53尊像。龛形多为方形,造像题材为地藏十方佛、地藏十王、九天玄女、诃利帝母像等,龛像遗存装绘遗迹。 | |
16 | 潮水寺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茅店村4组 | 寺已毁,共存造像3龛,其中2龛为粗胚。刻于南宋,经改刻幷彩绘。位于距地1.10米的崖壁上。毗卢佛像龛平顶,高1.80米,宽3.90米,深1.07米。佛结跏趺坐式,像高1.04米,肩宽0.46米,头戴化佛冠,略显螺髻,身穿袈裟,双手于胸作法指状。侧坐文殊、普贤二菩萨,均高0.86米,存圆形头光和舟形身光。潮水寺摩崖造像,距潼沪路5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造像分布于宽10.7米、高3.53米的崖壁之上,共有造像3龛。造像刻于宋代,为佛教造像题材。其中,第1龛为“华严三圣”,龛口宽4.4米、高1.8米、深1.08米;刻像5尊,龛口中线方向为301°。第2号龛为空龛;第3龛为“天公、地母、弥勒”龛,刻像3身(现场查看,造像是后期打破原有造像所为)。造像均为后期信众装彩,原遗迹模糊。在第1龛前地面竖立清乾隆59年的功德碑1通 | |
17 | 峰山寺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天山乡峰山村2组 | 寺已毁,存造像19龛。始凿于南宋,明、清增刻。位于长43米,高5~7米的崖面上。造像多佛教内容,〔见道教人物。其中3号为观音洞,平顶龛,高2.54米,宽4.3米,深1.35米,中刻释迦佛坐像,以结跏趺坐于莲花须弥座上,佛饰螺髻,身披袈裟,背后存圆形身光及头光;左右分侍十观音,皆存圆形头光,均立式,刻饰精美,手中执物各异,造型生动。7号为圣母龛,高0.95米,宽1.25米,深0.77米,圣母半跏趺坐,下见未完工的乳母,侧刻一带翼童子,袒上身;左右壁分雕一美人,右壁刻”故镌刻作处士文玠记,□历辰绍兴六年(1136)……造圣母”等。余像内容为释迦、牛王菩萨等,还存清代龛多个,略。峰山寺摩崖造像距离中敖镇6公里,距离大足城区14公里,距离上游水库堤坝1公里。造像分布于高约7米崖壁上,造像雕凿于西北、北、东北三面石壁上,作上下两层布置,共计造像龛12龛,碑碣7通,刻像50余尊。造像始建造于南宋时期,明、清有增刻。造像题材有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药师、地藏组合以及十圣观音、双观音、三皇、圣母、灵官等造像等。其中,十圣观音像规模最大,龛长4米,深1.5米,高3米,内有10身造像。峰山寺摩崖造像为佛道合一造像区,造像题材在宋代大足地区较为流行,造像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作为大足宋代石窟寺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宋代的宗教信仰、宗教造像以及服饰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圣母龛 龛高1.0米,宽1.3米,深0.2米。正中刻圣母像,圣母像凤冠霞帔端坐。右旁刻一羽人,肩长两翼。下部有一未完工的乳母像。左右壁各立一供养人。镌记:“攻镌作处士文蚧记,丙辰绍兴六年八月十日造圣母。” 三官龛 龛高2.4米,宽3.8米,深1.3米。正壁刻三官像,皆头戴皇冠,身穿宽袖大袍,面颊丰腴,表情庄严,身躯魁梧,双手捧笏,垂足端坐台上。右壁刻道君一身。左壁己崩塌。 | |
18 | 板昌沟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双溪村1.5公里(黄桷村南1.5km) | 共1龛,造像3尊。龛平顶,高3.1米,宽6.1米,深2.4米。三身佛半身像。高浮雕近圆雕。法身佛居中,高2.2米,肩宽1.5米,头饰螺髻,丰面大耳,身披佛袍,手结最上菩萨印。左像为报身佛,身高1.58米,肩宽1.6米,头、衣与法身佛同,胸前为石台。右为应身佛,高2.55米,肩宽1.12米,头著螺髻,丰面大耳,面目慈祥,左手持钵于胸,右手斜伸朝上。三像身后均饰圆形身光及头光,光内存云朵及火焰。经1983年彩绘,造像北距峰山寺摩摩造像1.5公里,南距双溪乡村公路约500米,距离潼沪路约5公里,距城区约15公里,距上游水库堤坝4公里, 共有造像1龛,碑碣1通,共刻像3身。造像龛开凿于山腰一独立巨石的南面,为方形龛,龛口方向163°,龛高3.02米、宽6.05米、深2.64米。龛内刻三佛像,均为半身,体量相当,高2.55米、肩宽1.36米、胸厚0.51米,像均头布螺髻,低肉髻,脸型方圆,著双领下垂式袈裟,其中,居中像双手置于胸前作印,右像左手置于胸前托钵,右手曲肘上举。 | |
19 | 老君庙摩崖造像 | 宋 | 高坪乡高峰村 | 庙已毁,存造像10龛。始刻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清光绪十九年(1893)、光绪三十年(1904)培修。头均残,高浮雕。6号为送子观音龛,平顶,高1.2米,宽1.1米,深0.26米;后壁刻观音坐像,左手抱小孩于左膝上,侧分侍一人;左壁存造像记”昌州……任氏等发心造此佛龛……庚戌建炎四年五月初八日”。余龛造像为,呵利帝母、释迦、三清、三官等,头部补塑幷彩绘。还存清光绪培补记2则 | |
20 | 石壁寺摩崖造像 | 宋 | 高坪乡新兴村1组 | 寺已毁,存造像3龛,计50身。像坐东面西,位于一周长26.3米整石壁上。高浮雕造像。1号主龛高3.6米,宽3.5米,深0.57米。分上下龛,上龛幷坐从左至右:玉皇、孔子、释迦、老子,主像旁分立侍者;下龛刻阎王、鬼卒等10余身,应为地狱。2号龛牛王菩萨坐莲座于水牛背上,下方刻小牛7条,旁为胁侍。3号窟残,上有庚午嘉定三年(1210)摩崖碑一通。此处造像表现三教合一,较少见,惜头多缺。石壁寺摩崖造像距离潼沪路约6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造像分布在山顶一巨石的西南壁面上,造像壁面高5.3米、宽8米,现存造像5龛,共刻像43尊。造像龛大致呈上下两排布置,龛形主要为方形,主要造像有三教龛、柳本尊、牛王菩萨、玉皇等,其中,“三教龛” 高1.35米、宽2.26米、深1.2米,龛内正壁刻老君、释迦佛、孔子、玉皇。柳本尊龛高1.29米、宽2.23米、深1.2米,龛内刻柳本尊、弟子以及地狱场景等。该处造像雕刻于宋代。龛像保存基本完整,于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信众于2006年在造像崖壁前修建有简易保护建筑。三教龛龛高3.6米、宽3.6米、深0.9米。分两层造像。上层刻4像并排而坐,从左至右为玉皇大帝、孔夫子、释迦佛、李老君,孔、释、李三像左右各立一侍者;下层刻地狱图,其间有阎王、鬼卒10余身。此龛造像是玉皇神阶提高,与孔、老、释迦平起平坐的典型 | |
21 | 大石佛寺摩崖造像 | 明 | 棠香街道永岸村6组 | 寺已毁,造像19龛。始刻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清代增镌。位于长25米,宽7.5米的巨石上。1号观音龛、2号三世佛龛、3号七佛龛、4号西方净土龛、5号二佛龛、6号孔雀明王龛、7号地藏龛、8号西方三圣龛、9~18号刻观音、地藏、罗汉、千佛等内容,19号龛位于100米外,刻于清同治八年(1869)。其中,7号地藏龛,高1.2米,宽1.1米,深0.4米。头着白毫,身着僧衣,以结跏趺式坐于几腿台面上,侧刻锡杖,身高0.9米,肩宽0.4米。壁面刻造像记”大明永乐十四年十二月□日庚申吉旦”。另100米外小石佛寺,还存清代造像11龛,圆雕造像34尊,略。位于棠香街道三合村四组(原永岸村四组)寨子坡位,距省道S205约1公里,距城区约4公里,距南山石刻景区,文峰塔(南塔)约5公里。现存摩崖石刻22龛,造像162身,位于9号龛右侧100米处为灵官造像,保存完好。刻于石壁及石包上,分刻于四处,年代为明代和清代,题材为佛教题材。造像内容有观音、地藏、西方三圣、七佛、灵官、十六罗汉等。石刻分布长25米、高7.5米。从左至右编号为22龛。1号龛为三立像,头残,2号龛距1号龛约5米,为观音龛,龛外饰以牌坊,四柱三间,庑殿顶,龛内刻观音,雕刻精美,次间龛刻世俗造像。3号龛刻三世佛坐像。4号龛刻七佛像,排坐于七个小圆龛内。5号龛为西方净土变龛,高2.4米、宽3米、深0.4米。6号龛为二佛并坐。7号龛为孔雀明王龛。8号龛为地藏龛,高1.2米、宽1.1米、深0.4米,龛左刻大明“永乐十四年”造像记。9号龛为西方三圣龛,龛口方向0°,龛底距地平1.2米,龛宽4.65米、高2米、深0.68米,坐像高1.12米。位于此龛右侧100米处为灵官造像,刻于石包上,方位33°,保存完好,雕刻精美,刻于同治八年。此龛为圆拱龛,距地坪0.8米,龛宽1.71米、高2.4米、深1.8米,灵官像高1.85米、头长0.35米、肩宽0.3米、胸厚0.38米,头戴束发冠,额上有眼,左手横于胸前,屈指,中指上竖,右手执鞭举过头顶。龛沿周围有凹槽,为排水沟 | |
22 | 双山寺摩崖造像 | 明 | 国梁镇双山村东500米 | 寺已毁,存造像7龛,位于长18.2米,高5米许的崖面上。1号幅高2.5米,宽1.85米,题”龙泉”二巨字,楷书、□刻,横列文字;中部浮雕”二龙戏珠”图案;下部刻盘龙吐水。2号罗汉龛,高1.9米,宽2.8米;罗汉居中,高1.84米;右上雕童子,下刻一女像;两侧雕菩提树,龛外镌”道光四年(1824)仲浣三月士□敬刊”。3号刻观音、4号刻龙王、5号中刻释迦,左刻孔子,右刻老君;6号二郎神、关羽像。另存圆雕数尊。位于国梁镇双山村三组(原双山村四组)金银坳坡顶,距县道璧刘路约500米,距S310约9公里,距城区约34公里,距石门山石刻约18公里。造像雕刻在坡顶北面和西面长25米,高7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龛6龛,碑碣1通,从右至左通编为7号,存像21身。造像始建于明代,清代有增刻。龛形主要为方形龛,造像题材为关羽、川主、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观音、大肚罗汉等 | |
23 | 多宝寺摩崖造像 | 明 | 石马镇先锋村10组 | 寺已毁,存造像5龛,位于长30米、高15米的崖壁上。造像高浮雕,规模较大,惜风化较甚。1号龛,高10米,宽11米,深3.4米。主像千手观音,坐高3.5米,肩宽1.65米,头顶化佛冠,面目风化,衣饰不清,现存18手;左侍1男,著大袖窄袍,双手合于胸前,像高1.77米,肩宽0.6米;左刻维摩天地狱变像图 | |
24 | 无量寺石刻(含舍利塔) | 明 | 铁山镇麒麟村 | 无量寺造像建于明,造像不多,碑刻为主。无量寺山门口建1亭,亭北面檐下1匾额,刻“无量佛”3字。匾下神龛塑1弥勒坐像。龛内1题记,乃“重庆大足县妙高口无量寺,开山修造大戒比丘如胜号住持徒释明才贤森、贤福”等,记述造像情况,时间为“正德十二年(1517)六月一日”。亭南面檐下匾额刻“解结菩萨”4字,匾下神龛刻六臂观音。龛内左右壁各有题记。无量寺正殿造像不存。正殿外右旁刻1关圣帝君像,有题记“金钱六两五分,无量寺住持僧照慧装修关圣帝一尊”。正殿后大雄殿内置1龛台,上刻三身佛圆雕像。题记2则风化不识。龛台前1圆雕像,其座台1题记:“无量寺住持僧翠峰,徒普胜、普峻,装如胜祖师一尊,乾隆十一年(1746)” | |
25 | 大佛寺石刻及大佛寺塔墓 | 明 | 铁山镇麒麟村2组 | 六角七级石质密檐式墓塔。高7.2米。须弥座塔基高1.9米,六角形。六角形塔身,逐层内收,第一层各面开龛,龛桃尖顶,高0.7米,宽0.5米,深0.1米,转角处为圆柱,柱端刻斗栱;各层挑檐,塔刹为葫芦形,高1.9米。寺已毁,存圆雕像6尊。其中,阿弥陀佛,立式,高4.85米,头饰螺髻,身披袈裟,丰面,神态安详,手作接引状。另毗卢佛高2.21米,肩宽1.1米,厚0.45米。大佛寺石刻计有圆雕像9尊、摩崖造像3龛及石塔1幢。圆雕造像位于大佛寺内,共9身:大佛像居中,为立式,高5米、肩宽1.66米,像头布螺髻,脸型方圆,颈刻肉褶线,上著双领下垂式袈裟,下着长裙,左手横置左腰际,右手下垂作接迎印,跣足立于低台上,身后饰舟形背光。其余圆雕像皆为坐式,体量相当,坐高0.86米,肩宽0.41米,其中5身圆雕的头部皆为后期补塑。大佛像雕刻刀法流畅,技艺娴熟,是大足明代石刻造像的精品。石塔建于明代,座落于半山之间,耸立在方形石基台上;基台高1.1米、边宽3.05米。石塔仿木建造,通高约9米,气势壮观;分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圆形,为束腰仰、覆莲须弥座;其上为山花蕉叶,再上为密檐式塔身,五级;再上为平座层,上承圆钵,顶以舒张的莲叶作结。第一级塔身较高,平面呈八边形;高1.22米、面宽1米。塔身转角处立圆形倚柱,柱间额枋出头交绞;普拍枋相交未见出头。转角铺作出45度斜拱,各面补间铺作2朵,为一斗三升。拱上承撩檐槫,槫亦交绞造;再上塔檐。塔身各面开有尖拱型浅龛,高0.65米、宽0.5米、深0.1米;龛内未见造像。其余各级塔身相对较矮,高约0.4米,素面。宝鼎塔刹。石塔规模较大,在大足地区明代石塔中较为少见,属代表之作。石塔仿木建造,细节较为真实可靠,对于明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摩崖造像位于村民王兴才家后坡,凿刻在距地坪约3米的崖壁之上,大致水平布置。造像3龛,为佛教题材;造像风化较为严重,存有半身躯体。自左向右第二龛为半身观音像,保存最好;观音戴花冠,高0.96米、肩宽0.58米、胸厚0.28米。第一龛造像所在岩体脱落,滚之地面。造像现已风化较为严重 | |
26 | 桂香村摩崖造像 | 明 | 铁山镇宝山乡桂香村西400米 | 1窟,造像17身。始镌于宋,明代改刻,清代妆彩。位于长12米,高8米的崖壁上。高浮雕造像。主像释迦牟尼,高1.75米,肩宽0.45米,厚0.2米,头饰高肉髻,穿哉字领通肩佛袍,左手戴佛珠,右手执宝珠,结跏趺坐于束腰蟠龙莲花台上,身后饰火焰纹背光。阿难、迦叶分侍两旁,迦叶高1.15米,肩宽0.3米。阿难高1.15米,肩宽0.35米。迦叶侧刻一力士,高0.19米,肩宽0.09米,双手执锤。余像风化不清 | 菩萨坡摩崖造像 |
27 | 光明殿摩崖造像 | 明 | 高坪乡三界村2组 | 庙已毁,存造像4龛,位于长12米,高11米的崖面上。始刻于明代,清代续雕。最上为玉皇龛,中为天皇,坐式,像高约1米,左侍文官一老一少,老者持杖,右侍身着盔甲的武士和一护卫像,侍者像高0.8米许。2号龛刻释迦和菩萨,主像高1米,肩宽0.48米。座上刻”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3号龛刻川主、药王、土地,像高米许。4号呵尼谛母龛,主像高米许,肩宽0.33米,侧雕武士及二童子。崖面中部横刻四大字”清风明月”,边饰”双狮戏球”。造像距离潼沪路约8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距上游水库约15公里, 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造像分布在高7.95米、宽10.7米的崖壁之上。共有造像5龛,碑竭6通,造像15尊。龛形主要为方形龛,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造像题材,其中,“三教龛”为方形平顶龛,龛口方向88°,龛高2.05米、宽4.6米、深1.01米,龛内刻佛像、老子、孔子及两身菩萨共5身像;龛下部刻出香案,高1.34米、宽4.58米,香案上浮雕图案5幅。 | 光明庙摩崖造像 |
28 | 眠牛寺摩崖造像 | 明 | 高坪乡三界村7组 | 寺已毁,存造像6龛。始凿于明代,清乾隆、咸丰年间相继增刻。位于长10米,高5米的崖面上。均高浮雕。1号龛,弧形顶,龛高1.37米,宽1.08米,深0.5米;观音头著化佛冠,身穿短袖衫披巾,胸饰璎珞,手执如意,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观音通高1.2米,像高0.75米,肩宽0.28米;下为一跪伏牛,龛左壁刻”大明万历拾三年(1585)二月十八日”。2号龛,弧形顶,高0.96米,宽0.98米,深0.2米。刻一官服人像,壁刻”彭陈氏秋元寄石捐修,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六日”。余龛造像多刻于清代,幷存清乾隆造像记1则。距离潼沪路约8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距上游水库约15公里,造像分布在高7.5米、宽11米的壁面上,共有造像6龛,刻像12尊。龛形主要为圆拱形。造像始刻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清代有续刻 | 眠牛石摩崖造像 |
29 | 斗碗寨摩崖造像 | 清 | 中敖镇天山乡三角村9组 | 共5龛,位于长11米,高5米的崖面上。1号龛,平顶,高1米,宽2.1米,深0.45米。龛内浮雕灶王、川主、玉皇、送子观音,其中玉皇高0.97米,肩宽0.27米,余像高度约同。2号观音龛高1.55米,宽1.8米,深0.45米。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通高1.28米,肩宽0.28米;侧分侍一童子,高0.7米,肩宽0.22米。3号老君龛,像高1.26米,肩宽0.3米,右侍太阳菩萨。4号刻地母,胁侍二童子。5号雕释迦坐莲台,像高0.76米,肩宽0.23米。另存药王、天君、灶母,上述造像身高同释迦佛。造像距离潼沪路约11公里,距城区约22公里,距上游水库堤坝5公里,北距黄家沟100米, 造像开凿于斗碗寨坡西北崖壁上,造像崖壁宽20米、高3.5米。共有造像6龛,刻像19身。均为方形龛,造像开凿于清代,主要有佛、玉皇、老君、观音、地母等造像。其中三个龛的龛口均立龛柱,柱上刻出楹联 | |
30 | 佛耳岩摩崖造像 | 宋 | 邮亭镇长河村东北400米 | 共4龛,均平顶龛,系道教造像。造像高浮雕。2号天尊龛,高2.5米,宽3米,深0.4米。正壁造像分三层:上层刻7天尊坐像;中下层各13天尊亦坐式,惜头皆残。右壁上部刻3尊坐像;下刻一武士站立。左壁刻造像记“丁亥(1167)乾道东普镌处士文玠,男文孟周,文孟通记”。3号为三清龛,正壁上层刻三清坐像,侧分侍二尊道者;下层刻立像15尊;左壁雕三圣母及十武士,右刻圣母武士各1身。4号三清龛,刻三清坐莲台,左壁3站像,右壁像残 | 长河佛尔岩摩崖造像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1988年9月16日)
[编辑]1988年9月16日,县政府足府发(1988)143号文件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石窟36处。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永红村岩墓群 | 汉 | 邮亭镇永红村东1公里 | 24座墓,分布在约300平方米范围的岩壁上。墓门作双层门楣,均长方形平顶单室。其中1座墓长3.15米,宽2.2米,高1.7米。室内棺台长2.2米,宽0.67米,高0.48米,长方形石案长1.67米,宽0.4米,高0.44米。个别墓壁凿有鱼、波浪纹、太阳纹。出土有陶俑等随葬品 | |
2 | 建福寺古墓群 | 汉 | 石马镇石门村内 | 6座墓,分布于建福寺坡约175平方米范围的岩壁上。以石板砌成长方形平顶墓。其中1墓长1.85米,宽2米;室内有1石棺台;周壁施石龛各一个,龛内均雕有浮雕人物形象;墓门上方镌楼阁式塔,塔身雕有一人物形象;墓壁右侧壁刻有”□□□元六年二月”题记。建福寺崖墓群南距石马镇约3.3公里,距省道S310铜龙路约200米。现存崖墓6座,塔龛2龛,呈上下两排分布在长70米的山崖上。从左至右第三座墓室墓向0°,开口宽1.35米、高1.44米,墓口宽1.02米、高1.26米、深2.3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平顶。从左至右第六座墓方向15°,墓室呈长方形,平顶,后壁开龛。从左至右第二塔龛高1.42米、宽1.22米、深0.32米。龛内刻舍利塔,置于莲座上,塔高1.42米。塔身正面刻一圆龛,直径0.37米,圆龛内刻一像,像高0.3米,左手置腹前,右手举于胸前,结跏趺坐。塔龛从遗存看可能是明清作品 | |
3 | 半边庙崖墓群 | 汉 | 中敖镇大屋村西1公里 | 4座墓,分布于约150平方米范围的岩壁上。墓门作单层门楣,均长方形弧顶单室墓。墓室长4.5米,宽2.5米,高1.8米。壁上有龙、花卉、鹿等浮雕图案 | |
4 | 大土村古墓 | 宋 | 龙水镇大土村西南500米 | 1座夫妇合葬墓,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暴露幷列长方形平顶双石室墓,墓室长3.48米,宽1.9米,高2.5米。室内周壁有青龙、白虎、朱雀、侍者、半开门、斗栱、方柱等浮雕内容。出土有宋代青釉陶罐、碗、灯、带流罐等 | |
5 | 太平村古墓 | 宋 | |||
6 | 狮子坡古墓 | 宋 | 季家镇梯子村北500米 | 县文物保护单位。1座夫妇合葬墓,封土已夷平,暴露幷列长方形平顶双石室,墓室长2.75米,宽1.2米,高1.4米;两侧壁隐起方柱各4根;后壁施半开门、男侍者浮雕内容。出土有陶罐、碗等遗物 | |
7 | 峰岩村古墓群 | 明 | 邮亭镇峰岩村西500米 | 15座墓,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暴露长方形平顶石室墓,墓室长2.1米,宽0.95米,高1.1米。后壁有小龛,龛内置陶房1件。出土灰陶房、白釉陶碗等遗物 | |
8 | 大雄寺古墓群 | 明 | 万古镇大雄村东1公里 | 25座墓,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封土多已夷平,暴露长方形平顶石室墓;侧壁均隐起方柱各4根,室内填满泥水 | |
9 | 状元冲古墓 | 明 | 龙石镇保家村北1.5公里 | 又名状元坟。1座墓,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暴露长方形石结构双室墓,长4.6米,宽3米,高2.6米;周壁镌花草、鱼、钱币等浮雕图案 | |
10 | 宝竹村古墓群 | 宋 | |||
11 | 现龙村古墓群 | 明 | 三驱镇灯塔乡现龙村 | ||
12 | 幽缘寺僧人墓 | 清 | 中敖镇峰山村西2公里 | 1座墓,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前立舍利塔,已毁。暴露石砌墓室,墓门有”光霞老僧”题记和花草浮雕内容。外室为正方形,边长4米,高1.86米;外室前后壁凿有长方形龛,宽0.9米,高1.22米,进深0.28米;龛内刻有僧人坐像,身着通肩袈裟,圆形头光,像高1.04米,肩宽0.4米。内室呈六边形,实际上内室为石棺,每边长1米,高1.86米 | |
13 | 中蓬村古墓群 | 清 | 中敖镇中蓬村西1公里 | 1座合葬墓,条石围砌封土长9,宽8.7米。墓前立有仿木结构石碑楼,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间带八字墙。额题”佑启台”,边栏有龙凤、花卉等浮雕图案。碑文尚存”道光九年(1829)嘉平月” | 肖家湾清墓 |
14 | 月台村古墓群 | 清 | 高坪乡月台村南1公里 | 县文物保护单位。10座墓,形制基本相同,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莫瑞亭墓,以条石围砌封土长6.4米,宽5.1米,存高3.45米。墓前有拜台和仿木结构石碑楼,碑楼为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间。额题”旨旌表”及九龙图,边栏有花鸟、动物等浮雕图案。碑文镌:”四川大足东道重庆府大足县阙厢里,赐授登四郎翰林院孔目讳□嵩字廷仁号瑞亭墓。” | 罗盘石墓群 |
15 | 百菊村古墓 | 清 | 高升镇百菊村东500米 | 1座墓,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尚存仿木结构石碑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边栏施戏剧人物、瓜果、卷草纹、九龙等浮雕内容,碑文已漫漶 | 陈家湾清墓 |
16 | 武魁牌坊 | 清 | |||
17 | 唐氏孝节牌坊 | 清 | |||
18 | 黄桥村舍利塔 | 清 | 宝兴镇黄桥村北2公里 | 1座墓,墓前立六边形基座舍利塔,通高4米。须弥座上是双层莲台,双层覆钵式塔身出檐,宝珠式塔顶 | |
19 | 半边寺摩崖造像 | 宋 | 珠溪镇三溪乡凉水村 | 共编1号,计40余尊。半边寺摩崖造像南距珠溪镇约620米,距省道S205约12公里,距大足区约40公里。共有造像3龛,刻像74身。其中“佛道窟”窟口方形,穹窿顶,高1.85米、宽2.2米、深2.3米,正壁造三尊坐像,居中为观音,左右为玉皇和王母,观音左手执净瓶,右手执柳枝,玉皇和王母坐靠背椅,手执朝笏,左右立侍者。左右壁造像作上下两层布置,上层正中各坐一天尊像胁侍二侍者,其左立五真君、右立六真君像;下层各横列十一真菌想,左右壁天尊、真君像头上侧壁均刻榜题,内均题镌名。该处造像建于宋代。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造像纪年漶灭,时代不明 | |
20 | 灵角寺摩崖造像 | 宋 | 珠溪镇沙坝乡马王村1组 | 寺已毁,存造像4窟,像多残。3号窟,圆形顶,高3米,宽3.7米,深4.9米。内存半身圆雕残像10尊,无头。左右壁刻坐式小像,像高0.16米,左壁5排155尊,右壁4排112尊,风化甚重,不知确切内容。灵角寺北距珠溪镇约10公里,东距易家庙3.1公里,距大足区约34公里。摩崖造像分布在长20米、高3米的南面石壁上,为佛教造像区;共计造像3龛,空龛1龛;造像计200余尊。造像刻于明代,残毁严重。第3号龛龛口方向180°,龛内主像残毁不存,左、右壁下部千佛像部分残毁 | |
21 | 张家庙摩崖造像 | 宋 | 龙石镇新生村北200米 | 庙已毁,存造像7龛、窟,计百余躯,位于长25米,高5米的石壁上。坐南向北,高浮雕造像。损毁较甚,部分被现代彩绘。1号窟,弧形顶,宽3.8米,深2.3米,高2.4米;主像为佛,头残,坐式;侧分立3观音,头戴花冠,胸饰璎珞,衣纹流畅,彩带飘舞,足踏莲花,均高1.5米,肩宽0.3米。3号窟弧形顶,长4.5米,深1.8米,高2.8米;主像西方三圣,分高1.15米,肩宽0.4米,以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后壁存小像4排,风化较重难辨身份,壁面残见”绍兴三年(1133)”、”李良臣为父□□造佛君开天”、”李良臣造三圣”。余多残 | |
22 | 保家村摩崖造像 | 宋 | 龙石镇保家村1组 | 共3龛,均平顶,位于长20米、高5米的崖壁上。1号龛,长7.7米,高2.3米,深1.5米。造像面西南,中为释迦佛,以结跏趺式坐于莲台上,通高1.1米,肩宽0.4米,背饰2光;侧分侍观音各5尊,多立式,像高1.15米,肩宽0.25米;其中,近佛两尊观音为镂空雕,余为高浮雕。2号龛造像为地藏,残。3号龛,宽1.8米,高1.6米,深0.5米,主像雨师,怒目瞪眼,坐于荷《座上,像高0.7米,肩宽0.4米。壁刻二龙,左侧一卷发人像,高0.5米,肩宽0.2米 | 老君岩摩崖造像 |
23 | 青山院摩崖造像 | 宋 | 龙石镇龙门村 | 青山院位于龙石镇万福村九龟山顶,寺庙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纵向布局,座北朝南,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寺院始建时间不明,清乾隆、咸丰年间都曾重修,估计始建于明代。寺院山门已毁,存两层基台以及前、后两重殿。第一重基台高2.5米,第二重基台高1.6米。前殿面阔六柱五间,宽16米,进深七间,深10米,穿斗式屋架,悬山顶。后殿面阔四柱三间,宽16米,进深五柱四间,深8.4米,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的屋架结构;檩上墨书有康熙三十七年、咸丰二年维修年款。左右厢房已毁,现为信众仿修的廊宇。后殿另保存有石质经幢1座,木匾1块。青山院摩崖造像分布于青山院后殿紧临的独立石堡上,造像4龛,分布在高1、宽3.5米的崖壁上。龛形均为方形,造像为佛教题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地藏,文殊、普贤等。其中,右起第2号龛距地坪4米,龛口方向183°,宽1.4、高0.98、深0.3米。共4龛,存高浮雕造像10躯,位于长8米,宽5米的崖壁上。1号龛普贤骑白象,前为牵象奴,惜残。2号龛平顶,高1.34米,宽0.86米,深0.24米;内容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像头、手残,坐于莲台之上;站弟子高0.59米,肩宽0.18米;站菩萨高0.66米,肩宽0.17米,亦残,略见大形。3号龛,弧形顶,高0.92米,宽0.72米,深0.2米;刻地藏菩萨,高0.66米,肩宽0.24米;身穿哉字领通肩袍,左手捧钵于胸,右手执锡杖于胸前,善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座高0.18米。4号龛,高0.83米,宽0.63米,深0.23米,刻文殊骑狮,惜残 | |
24a | 佛耳岩摩崖造像 | 宋 | 珠溪镇柏木村10组 | 共3龛,造像50身,位于长21米、高3~5米的崖面上。1号龛残。2号三教龛,高2.3米,宽7米。造像已改刻,内容为观音、十八罗汉、老君、孔子等,或立、或坐;壁上刻造像记2则,其一”男子斯敏造此太上老君一位,为七过妻室古氏三九娘子升天界男女□□□□绍兴九年(1139)八月十八记”。3号龛,穹窿顶圆形龛,高1.2米,宽1米,深0.6米,顶残。左像送子娘娘,高0.7米,盘膝坐,袒胸露乳,怀抱小童,另有5小儿攀附其身。右刻一官人,高0.9米,怀中抱一小孩 | |
24b | 佛耳岩摩崖造像 | 宋 | |||
25 | 前进村摩崖造像 | 宋 | 高升镇石梯村 | 高升菩萨岩石窟的佛道合一造像。菩萨岩石窟,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高升镇石梯村。文物普查时以村为名,今据当地俗称“菩萨岩”而更名。造像刻在一高220厘米、宽400厘米的岩 石上,共5龛20身像,始刻于宋代。摩崖凿造佛教的西方三圣 及道教的九子母、玉皇、三官地母等龛,通编为5号。其中2号和4号三官地母龛较为重要 | |
26 | 三教寺摩崖造像 | 宋 | 宝兴镇宝兴乡大堰村4组 | 北距大足约12.8公里,距S205潼沪路约6公里,距宝兴镇1公里。三教寺摩崖造像共8龛,存像97身,龛形主要为方形或圆拱形。造像雕刻于宋代,造像题材有千手观音、老君、十佛、地藏十王、水月观音等,为佛教和道教合一的造像区。造像龛内存有多则后世的装绘记,其中,第5龛左壁下部存有“东普攻□”□□”两行造像记。寺已毁,存造像7龛,位于长15米、高2米的石壁上。3、4、5、6龛镌于宋代,1、2、7号龛刻于清代。造像风化严重。长方形平顶龛。造像高浮雕。其中3号龛,高1.3米,宽0.79米,深0.6米,又分上下龛。上龛高0.43米,宽0.65米,深0.15米,雕有4观音像,手中各执一物;其中一像高0.17米,肩宽0.07米。下龛高0.52米,宽0.7米,深0.1米,造像严重风化。此处存造像记3则,分别刻于南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元年(1796),均残 | |
27 | 星火村摩崖造像 | 宋 | 铁山镇铁山乡星火村(现属西北村) | 星火村摩崖造像南距铁山镇约2.5公里,距县道文荣路2公里,现存造像1龛,为方形龛,龛口方向126°,龛高1.35、宽2.7、深0.3米。龛内刻像三身,居中为玉皇,左为川主,右为观音,三像体量相当,坐高1.05米,像皆被后期装绘。该龛造像雕刻于民国初年,保存较好 | |
28 | 福兴寺摩崖造像 | 宋 | 铁山镇铁山乡星火村南1.5公里 | 寺已毁,存造像11龛。高浮雕造像,部分完好。1号地藏龛,弧形顶,高1.3米,宽0.8米,深0.37米。地藏高1.05米,肩宽0.42米,厚0.06米,左手置胸,右手持锡杖。4号为千手观音龛,高1.34米,宽1.34米,深0.5米,弧形顶。主像观音高0.9米,肩宽0.35米,头戴花冠,著哉字领衣,双手捧净瓶于胸,以结跏趺式坐于莲台上,周绕玉手数十只。兴福寺摩崖造像北距西北水库160米,南距铁山镇约2.5公里,距县道文荣路2公里;于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摩崖造像坡顶北面石壁,始凿于宋代,后代有增刻;造像集中分布于宽9.5米、高3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11龛,存像30身。造像题材主要为地藏、千手观音、六臂观音、罗汉等 | 福星寺摩崖造像 |
29 | 三存岩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麻杨乡观寺村北2公里 | 西距观寺村小学5米,50米处为观寺村村级公路。共3龛。宋代始凿,明代增刻。均为平顶龛。高浮雕。1号龛,长1.5米,宽2.87米,深0.27米。主像为西方三圣,均坐像,像高0.48米,肩宽0.25米。2号龛,长0.97米,宽0.83米,深0.4米。主像观音坐莲台,像高0.52米,肩宽0.26米,左右分侍立一童子,高0.34米。3号地藏龛,长1.7米,宽0.77米,深0.28米。地藏坐式,高0.43米,肩宽0.22米,两侧分刻五阎王,像高0.42米,肩宽1.1米。三龛之下高浮雕二龙,龙长2.6米。另存明万历和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功德碑3通,造像雕刻于山腰石壁上,造像崖壁高3米、宽5.5米,共有造像3龛,刻像32身。龛形为方形平顶龛,其中,西方三圣龛龛口方向261°,龛高1.48米、宽2.28米、深1.45米,龛内正壁刻西方三圣,左右壁刻十六罗汉。另外,保护建筑墙身内立有“修塑璧山神佛”、“装修观音寺佛碑”等碑碑碣7通,上石时间分别为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 | 三层岩摩崖造像 |
30 | 普圣庙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麻杨乡金盆村 | 编10号。始刻于宋,明清有补刻。第1号龛,宋刻,3.10×6.00×1.30米。正璧刻柳本尊,戴四方平顶巾,著俗装,眇左眼,缺左耳,断左臂。左右立丘绍二女,左女捧盘,置1 手和4筒经卷,右女捧盘.置1耳,1经盒。二女外侧各立1男像,张口怒目,神态威严.左 男之右竖刻“天魔俱胆碎”,右男之左竖刻“外道尽崩摧”。龛左右壁各刻1力士.第2号圆首碑,清刻。第5号观音像,明刻。距舒成岩摩崖造像5公里, 造像分布于高3米、宽22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10龛,刻像29身,另存1通碑碣。龛形有圆拱形、方形和圆形,主要造像有柳本尊行化图、阿弥陀佛、宝经手观音、牛王菩萨像等。其中,第1号“柳本尊行化图”龛口方向239°,龛高2.8米、宽6米、深1.65米,龛内刻柳本尊及弟子、侍女等10身像,人物造型饱满圆润,雕刻精美 | |
31 | 玉皇庙摩崖造像 | 宋 | 中敖镇麻杨乡柿花村东北500米 | 庙已毁,存造像1龛。高浮雕。平顶龛,高2.2米,宽4.4米,深1.2米。玉皇坐于龙头椅上,头著冕冠,穿宽袖大袍;两侧分立手执蕉《扇的侍者各一,左右再各立一天尊,捧笏板。左右壁分刻判官坐像,判官旁各立侍者一人。龛外存清乾隆十二年(1747)、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二十年(1840)彩绘记。附近还存它地迁来之清代龙王、地母、释迦佛等圆雕造像15尊。南宋造像多残,近年补塑头部。距离中敖镇场镇7公里,距大足城区15公里, 于198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雕刻于山顶南面宽8米、高5米的崖壁上,共有玉皇造像1龛,刻像11身。为方形平顶龛,龛口方向190°,龛高2.4、宽4.47、深1.5米。造像刻于正壁和左右侧壁,居中主尊坐高1.24、肩宽0.45、胸厚0.26米。造像开凿于宋代 | |
32 | 石佛寺摩崖造像 | 宋 | 高坪乡高峰村南2.5公里 | 寺已毁,共存造像7龛,计51尊,头部断后补塑,全身彩绘。1号残窟,长3.7米,宽2.45米,深1.8米。主像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腰圆形莲座上,像高0.66米,肩宽0.26米,座高0.54米,佛著袍,右手握宝珠置于腿上;正、侧壁还存造像13尊,已残。2号道教龛,高1.8米,宽5米,深0.43米。正壁幷坐:鸣钓、玉皇、天君、地母、无极老祖、无极老母;右壁毁。3号老君龛,平顶,高2米,宽2.56米,深1.15米。正壁坐太上老君,左刻灵宝天尊,右刻川主像;左壁龛口立一童子,右壁像已毁,壁题”东普故镌处士文玠、孟男周,绍兴二十九(1159)孟头记”。余龛造像为观音、牛王菩萨、释迦佛等。距离潼沪路约5公里,距城区约15公里,北距石佛沟500米。造像分布在高3米、宽15.5米的崖壁上,现有造像7龛,刻像38尊。龛形主要为方形,造像题材有释迦佛、观音、地藏、老君等。其中,“释迦佛龛”龛口方向185°,龛高1.84米、宽3.5米、深1.23米,龛内刻像13身,释迦佛居中,其左右各刻6身立像。另外,存有造像记一则,文:东普攻镌处士文玠男孟周己卯绍兴二十九年孟东月”记” | |
33 | 塔耳山摩崖造像 | 明 | 智凤镇黄连村6组 | 存摩崖造像8龛,圆雕造像5尊。始凿于明代,清代增刻培补。1号龛,弧形顶,高1.2米,宽1.5米,深0.27米,造像高浮雕,内刻灶王、灶母,像高1.05米,肩宽0.39米,灶母著披风,右手握珠置于膝上,左手〔放膝上,脚穿尖履。灶王一手置膝盖上,造一手握方形物,衣纹厚重,两像比例匀称。2号龛刻灵官,3号刻观音、童子,4号刻老君,5号刻”三王”像,6号刻释迦,7号刻孔子,8号为圣母。以上均为高浮雕造像。圆雕造像有玉皇、川主、南岳、金童、玉女等 | |
34 | 新农村摩崖造像 | 明 | 龙水镇新农村8组 | 存1龛及圆雕残像7尊。龛灰砂岩,弧形顶,高2米,宽2.7米,深0.9米。主像真武大帝,高1.8米,肩宽0.5米,头戴披风帽,腰系丝带,盘右腿,左脚踏蛇,坐于龟背上。左右二胁侍,高1.2米,肩宽0.34米。龛边各立1供养人,一著官服,一残,高0.57米,肩宽0.28米。上述雕像头为补塑。另存圆雕残像7尊。上有明”嘉靖十四年(1536)八月吉日记”款 | |
35 | 七佛岩摩崖造像 | 明 | 龙石镇石马村3组 | 共存7龛。始刻于明代,清咸丰五年(1855),民国五年(1196)培修。均为高浮雕。内容为千手观音、七佛、三世佛、地藏、达摩等。其中,2号千手观音龛,高3.6米,宽3.5米,深1.1米,观音主身已残,约12平方米的壁面密布姿态各异的观音手臂,计200余只,手分执不同的法器。5号地藏龛,高1.4米,宽2.3米,深0.4米,地藏结跏趺坐式,幷排1像残。壁面刻”大明永乐辛卯(1411)庚申吉日造”。7号三世佛龛,存同年造像记。8号达摩龛,高1.05米,宽0.62米,深0.3米,达摩坐式,壁刻”西天二十八祖”、”达摩祖师”字样 | |
36 | 西沟村摩崖造像 | 明 | 邮亭镇西沟村5组 | 老观音摩崖造像。计4龛,风化较重,仅2龛基本可识;另存1题刻。位于长50米、高10米的崖面上。造像高浮雕。1号龛,高1.4米,宽1.4米,深1米,龛内存2像,左立像高1.1米,肩宽0.3米,面目风化,衣饰隐见,为俗装,长衣束腰,肩为披巾,双手胸前合十;右立像高1米、肩宽0.4米,面部〔风化,著袈裟,胸开一方孔。2号龛,高0.75米,宽0.5米,深0.4米,内雕一俗装人物,高0.58米,肩宽0.2米,为供养人。另距摩崖造像10米处刻”天下太平,日月□佛”八字,字径1.8米,凿孔成字 | |
37 | 白岩寺摩崖造像 | 明 | 国梁镇国梁乡三凤村1组 | 佛像1尊,经近人彩绘。坐南面北,高浮雕造像。通高1.2米,身高0.9米,肩宽0.45米。头饰螺髻,面长方,较丰满,身穿佛袍,结跏趺坐于莲花须弥座上。侧存”西天大会佛祖”、”南海见观音”字样。像基本无损。白岩寺摩崖造像位于空堂坡顶,北方1公里为“双吴”村际公路,东距“万国”公路1.5公里,北方坡下800米为王师全院子。据村民介绍,历史上此处曾建一座寺庙,造像甚多,1958年被拆毁,造像同时残毁,现仅存2龛,分布于高3米、宽2.5米的崖壁北面,造像计2尊。题材为观音、佛像等。造像刻于明代,清代装彩 | |
38 | 真武祖师摩崖造像 | 明 | 石马镇新胜村西200米 | 共1龛,弧形顶,高2.2米,宽2.1米,深1米。真武大帝居中,高1.5米,肩宽0.6米,厚0.3米。头戴平顶方冠,面蓄美须,身着铠甲,左手抚腿,右手执剑,足蹬靴,左脚踏龟,右脚踏蛇,端坐于石台上。侧侍二像高1.4米,肩宽0.6米,厚0.3米;左像束顶,瞪目闭唇,穿2领窄袖袍,腰系带,手执剑鞘,足蹬靴;右像形同左像,手握方印。门侧分立一高0.25米,肩宽0.15米,厚0.05米的官人及妇女像。壁刻”皇清嘉庆八年(1803)”等文字 | 新胜村摩崖造像 |
39 | 先进村摩崖造像(佛耳岩) | 明 | 高升镇先进村6组 | 1龛,位于距地2.7米的山崖上。龛圆形顶,高2.9米,宽1.67米,深0.8米。造像高浮雕。后壁刻接引佛1尊,高2.5米,头饰螺髻,丰面大耳,面目慈祥,身穿袈裟,手结接引印,左壁存明代造像记,竖刻8行,字多风化;右壁刻清道光补修记 | 野鸡冲摩崖造像 |
40 | 古佛洞摩崖造像 | 明 | |||
41 | 雷公嘴摩崖造像 | 明 | 中敖镇麻杨村1组 | 共3龛,位于长10米,上下高7米的崖面上。造像高浮雕。1号龛,弧形顶,高1.45米,宽1米,深0.4米,刻玉皇大帝及王母,像高1.25米,肩宽0.4米。2号刻净瓶观音,侧侍金童、玉女。3号刻释迦佛,高1.25米,肩宽0.4米;左侍灶王夫妇,右侍太阳、月亮菩萨。南距麻杨村村级公路4公里,距潼沪路8公里,距城区约28公里,造像分布在雷公嘴坡西南面的石壁上,造像崖壁宽8.2米、高2.2米,现存造像4龛,刻像15尊。主要造像建于明代,造像题材有释迦牟尼、观音、送子观音、地母等内容。 | |
42 | 麻扬村摩崖造像 | 明 | 中敖镇麻杨村1组 | 距潼沪路8公里,距城区约28公里。造像分布在老观音坎石壁上,现存造像6龛,造像25身,碑1通。多为方形龛,造像主要有观音、三清以及刘备、关羽等,该处造像建于明清时期 | |
43 | 龙凤山摩崖造像 | 明 | 中敖镇农丰村 | 共2龛。始凿于明代,经清同治年间妆彩。位于长3.8米,宽2.6米的崖壁上。高浮雕造像。其中地藏龛平顶,高1.6米,宽1.2米,深0.9米。地藏以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身着哉字领佛袍,双手捧牟尼珠于胸前,座前卧小狮。右侍一持锡杖弟子;左一老供养人像,双手捧金于胸前。另一龛造像为净瓶观音,侧侍二童子。观音坐高0.8米,肩宽0.33米,厚0.15米。童子高0.5米。距潼沪路1公里,距城区约8公里,造像分布在高1.3、宽3.3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2龛,刻像6身。龛形为圆拱形,主要造像题材有释迦佛、观音等。另外,存有清代功德碑1通,碑阳和碑阴功德记分别上石于嘉庆九年(1804年)和光绪五年(1879年) | |
44 | 新兴村摩崖造像 | 明 | 高坪乡新兴村2组 | 1龛,位于距地4米高的崖面上。龛平顶,高1米,宽1.2米,深0.6米。造像高浮雕。内刻如意珠观音,神态安详,头著高花冠,穿长袖衣,胸饰璎珞,双手捧如意珠于腹,以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右分侍一童子,站立于荷花上。造像距离潼沪路约6公里,距城区约20公里, 造像位于距地坪3.5米高的崖壁上,共1龛,刻像3身。圆拱形龛,龛口方向42°,龛高1、宽1.5、深0.4米。龛正壁刻宝珠观音,左右侧壁刻善财、龙女 | |
45 | 新南村摩崖造像 | 明、清 | 三驱镇石桌乡新楠村东2.5公里 | 1龛、造像6尊,位于高5米的崖面上。始凿于明,清补刻。龛高1.8米,宽5米,深0.7米。此龛造像内容丰富,上排左为释迦像,高0.85米,肩宽0.25米,头饰螺髻,丰面大耳,袒右肩,穿袈裟,以结跏趺式坐云朵上;右为老君像,像高0.85米,肩宽0.3米,头饰道髻,左手执拂尘,右手放一膝上,结跏趺坐于云朵之上;下排右刻观音坐莲台,玉皇、王母娘娘、牛王菩萨等 | 新楠村佛耳岩摩崖造像 |
46 | 卫平村摩崖造像 | 明、清 | 麻杨乡 | 距S205潼沪路1公里,距城区约18公里, 于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于宽6.2、高2.85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3龛,刻像13身。其中,左侧龛为方形龛,龛口方向315°,正壁刻立像4身,为阿弥陀佛和观音像,左右侧壁各刻童子像1身,后于左右侧壁外另增刻2身像。龛右两龛为后期增刻,两龛之间为嘉庆十六年摩崖碑 | |
47 | 玄顶村摩崖造像 | 明、清 | 高坪乡 | 造像距离潼沪路约15公里,距城区约25公里,距上游水库约15公里, 造像分布在高5、宽7米的崖壁上,现存摩崖造像龛8龛,计造像12尊。龛形主要为圆形和圆拱形,造像题材有三世佛、观音、灵官等。玄顶村摩崖造像始刻于宋代,明、清有续刻 | |
48 | 龙神村摩崖造像 | 清 | 宝顶镇宝顶乡龙神村西200米 | 共3龛,补修题记2则,位于长5米,高7米许的崖面上。刻于清代,”文革”致残。顶龛平顶,雕观音、日、月菩萨。中龛刻净瓶观音坐莲台,龛平顶,高2米,宽1.3米,深0.35米,像高1.28米,肩宽0.36米。下龛,平顶,高1.23米,宽2.94米。造像内容:东岳、南岳、川主、观音等,均坐式,像高0.86米,肩宽0.36米许。另存清道光及光绪三十四年(1908)补修记2则,造像被近人彩绘 | 龙神观音岩摩崖造像 |
49 | 东岳庙摩崖造像 | 清 | 宝顶镇化龙乡东岳村西北2公里 | 庙已毁,存高浮雕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牌坊。面阔3米,通高2.5米。被近人彩绘。明间下为弧形龛,正中一女端坐,头搭披风,耳饰环,著2领大袖服,腰系玉带,两手各捧一瓶于膝上,缠尖足。明间额枋刻戏曲人物若干。左次间一女端坐,怀抱两子;右次间刻一男,头著硬角襆头纱帽,穿官袍,系玉带,两子攀于肩上,蹬靴坐式,神态玩味。坊柱刻联,明间柱联”徐经寻寿万姓添麒麟,5桥□□三仙赐桂儿”;次间门联”莲口抱佛果生佛□,载柳隐仙宛若苔藓”。次间额枋〔存戏曲雕刻。坊上还存”聚仙楼”、”会仙阁”图等。造像位于东岳村三组,曹家坳山顶,距小大路500米,距城区约7公里,距宝顶山石刻景区约2.5公里,距化龙水库约3公里。造像分布在西北崖壁上,共有摩崖牌楼1座,造像龛1个。造像龛宽1.4、高1.23、深0.4米,距地坪1.2米。牌楼四柱三间隔,庑殿顶,宽2.3米、高2.53米,明间和次间均开龛,柱上刻楹联,额枋、折柱花板和平板枋上浮雕人物、动物及花卉图案9幅。明间圆拱龛高0.9米、宽0.67米、深0.35米,内刻净瓶观音像;次间内的圆拱龛高0.6米、宽0.5米、深0.23米,龛内分别刻世俗人像 | |
50 | 全佛岩摩崖造像 | 清 | 智凤镇登云乡阮家庙村9组 | 共1龛,5尊造像,位于长4米,离地高1.3米的崖面上。坐东向西,平顶龛,高1.6米,宽3.15米,深0.48米。净瓶观音居中,观音头戴化佛冠,身着哉领通肩天衣,胸饰璎珞,双手捧瓶于腹前,结跏趺坐于莲台上。通高1.44米,像高0.92米,肩宽0.35米,厚0.15米。左右分侍坐观音各一,坐高1.22米,肩宽0.35米;两侧再分侍一童子。保存较好 | |
51 | 青果村摩崖造像 | 清 | 宝兴镇柳河乡青果村6组 | 共2龛,位于长4米,高1.8米的石壁上。1号观音龛,高1.1米,宽1.2米,深0.45米;主像观音高0.68米,肩宽0.28米,观音头戴高花冠,胸饰璎珞,搭披帛,穿长袖衣,结跏趺坐于石台上;左侍善财,右侍龙女。2号龛较小,内雕千手观音像,观音高0.16米,肩宽0.06米,饰手36只,坐于莲台上;下有圆雕造像4尊,为阿陀佛,送子观音等;壁面存清乾隆十年(1745)造像记 | |
52 | 天星村摩崖造像 | 清 | 宝兴镇天星村9组 | 共存造像11龛,经现人彩绘,位于长4.5米,高3.1米的崖壁上。均高浮雕造像。2号龛,半圆形顶,高0.89米,宽0.78米,深0.65米。造像为净瓶观音,通高0.49米,像高0.32米,肩宽0.13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侧一立像,略小。6号龛,半圆形顶,高0.72米,宽0.47米,深0.28米,主像送子观音,通高0.47米,肩宽0.15米。3号为释迦佛龛,释迦通高0.73米,像高0.45米,肩宽0.16米,侧列文殊、普贤二菩萨。4号龛,刻净瓶观音,通高0.75米,像高0.55米,肩宽0.17米。余龛多为新补,-貌不详 | 新菩萨摩崖造像 |
53 | 柿花村摩崖造像 | 清 | 中敖镇柿花村南1.2公里 | 1龛、造像4尊,位于距地1.7米的桂花岩壁上。高浮雕造像。龛方形,平顶,高1.08米,宽1.3米,深0.85米。其中一像高0.36米,肩宽0.16米,为面带天真稚气的小童。崖上残见”大清元年满月下浣补修……”。造像南距大足区约18.2公里,距中敖镇9公里,距S205潼沪路约1公里,造像分布于一独立岩体的东、南两面石壁上,共有造像3龛,造像计8尊,另有摩崖碑刻4通。为佛教造像区。造像题材有观音,文殊、普贤、雷公和电母组合等。碑刻上石时间为嘉庆二十一年、道光四年、道光二十九年、光绪二十六年 | 柿花村菩萨岩摩崖造像 |
54 | 梓桐沟摩崖造像 | 清 | 高坪乡玄顶村南300米7社 | 庙已毁,存造像7龛。始凿于明代,清代部分改刻幷妆彩。造像为高浮雕。位于长9.5米,高3.5米的石壁上。1号龛,高1.5米,宽1.5米,深0.46米,主刻六臂观音,通高1.1米,肩宽0.34米,双手分执日、月,一手指地,一手持物,下两臂膝间叠合上有宝珠。左右分侍一男一女。余龛造像内容为佛像、武士像等。另存功德题刻1则。造像距离潼沪路约15公里,距城区约25公里,距上游水库约15公里,西距玄顶小学1.5公里, 于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造像分布于长0.81、高2.95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龛2龛、存像4尊。第1号为观音龛,为圆拱形龛,龛口方向178°,龛口高1.34、宽1.4、深0.3米,共刻像3身,主尊为观音像,左舒相坐于山石座上,左足踏仰莲上,左右壁面各刻童子1身,龛口外刻楹联一幅。第1号龛右侧壁面存有道光十六年和光绪七年摩崖碑2通 | 半边庙摩崖造像 |
55 | 九蹬桥摩崖造像 | 清 | 高坪乡高峰村东北1公里 | 存造像3龛,修路题刻等6则。刻于清嘉庆年间。1号送子观音龛,弧形顶,高1.12米,宽1.32米,深0.35米;送子观音像高0.55米,侧侍女像各一,怀抱小儿。2号日、月观音龛,高0.34米,宽0.24米;观音手持净瓶坐于水中的莲花上,两边云朵中刻太阳和月亮,主像高0.34米,肩宽0.07米。3号弥勒龛,高1.12米,宽1.22米;弥勒高0.83米,肩宽0.49米,弥勒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神态生动;侧分侍一童。另存清代修路题记5则,清嘉庆造像记1则 | |
56 | 九龙村摩崖造像 | 明~民国 | 高坪乡九龙村5组 | 九龙村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之西21公里的高坪乡九龙村5组,该处造像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玉皇庙造像”,造像刻于明、民国两代,共编4号。第3号窟,为三教合龛。此龛为斜顶龛,高2.44米,宽5.08米,深0.65米,龛内刻六像。造像距离潼沪路约12公里,距城区约23公里,距上游水库约13公里,西距青九公路150米,造像分布在宽0.75米、高2.73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4龛,刻像11身。其中“三教龛”为方形龛,龛口方向180°,龛高2.24米、宽5.08米、深0.65米,龛正壁刻老子、孔子和释迦佛等7身像,孔子像居中 | |
57 | 老佛洞摩崖造像 | 明 | 三驱镇长坪村1组(原新桥村1组) | 1铺,造像3尊。始雕于明代,清代培修。弧形窟,高2.45米,宽3.9米,深2.25米。高浮雕西方三圣像,像通高2.2米,肩宽0.53米,厚0.3米;阿弥陀佛,头著螺髻,身披佛袍,左手持宝珠,右手胸前置,以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座下一盘龙,背后存2光;左侍观音,头着花冠,身穿天衣,胸悬寿牌,璎珞,左手执净瓶;身高1米,肩宽0.5米,厚0.2米。右大势至高1.05米,肩宽0.5米,厚0.2米,右手执如意坐莲台上,台高1米。存清乾隆十七年(1752)、道光十七年(1837)功德碑各1通。造像分布在宽约5米、高约3米的崖壁南面,计1龛3尊像。造像建造于明代,为佛教造像题材。龛口方向220°,龛高2.45米、宽3.9米、深2.25米,弧形顶。龛内主尊为佛像,坐高2.2米;左为观音像,坐高1米;右为大势至像,坐高1.05米。另有清代碑刻3通: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通功德碑和一通残碑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1996年1月)
[编辑]1996年,县政府又公布新发现的佛尔岩、杨施庙为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回龙寺古墓 | 明 | 季家镇龙江村东南2公里 | 回龙寺墓地北距季家镇约4.1公里,距县道文荣路100米,回龙寺坡顶,墓向30°。该墓为石室墓,共有3墓室,共壁,处于同一封土下,总长3.9、宽3.8米。墓室前共用一个甬道,宽1.32米、深0.85米。各墓室前均有活动的双扇板门,墓门宽0.9米;墓室平面方形。居中墓室高1.7米、宽1.3米、深2.65米;室内设棺台,长2.45米、宽0.85米、高0.27米。后壁有仿木建筑装饰,侧壁和墓顶浮雕花鸟等图案。左右墓室大小相当,高1.7米、宽1.1米、深2.65米,室内棺台长2.05米、宽0.9米、高0.1米,后壁刻龛形装饰,高0.64米、宽0.5米、深0.08米。墓室上叠压两层墓顶石,厚0.35米。墓室顶部后侧立一石塔,残高2.55米;塔基方形,高0.1米、面宽1.4米;塔身刻云纹、卷草等纹样,塔顶不存。回龙寺古墓保存较为完整 | |
2 | 佛耳岩摩崖造像 | 宋 | |||
3 | 杨施庙圆雕石刻 | 清 | 金山镇红旗村4组南300米 | ||
4 | 写字岩摩崖题刻 | 清 | 龙岗街道观音岩村(宝兴镇青果村东700米) | 计10则,位于写字岩长70余米,宽8米许的崖面上。离地高5米许壁面刻”忍”字,字径米许,下有跋文共11行,首行“大清咸丰八年(1858)”,末款”邑人逊斋曾志敏”。另见”节孝”内容的题刻多则,款皇清同治三年(1864)刘超儒,同治四年(1865)李坚廉等 | |
5 | 饶国梁纪念建筑 | 民国 | 国梁镇云路村4社 |
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1年3月5日)
[编辑]大足县人民政府2001年第4次常务会议决定将雍溪古镇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地址 | 简介 | 备注 |
---|---|---|---|---|---|
1 | 雍溪古镇 | 清 | 大足县 |
大足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2020年12月7日)
[编辑]大足区第二届人民政府2020年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公布第一批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92处[2]
序号 | 名称 | 分类 | 时代 | 地址 |
---|---|---|---|---|
1 | 龙神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宝顶镇古佛村 |
2 | 东岳庙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宝顶镇东岳村 |
3 | 塔耳山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智凤街道黄莲社区 |
4 | 全佛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智凤街道阮家村 |
5 | 新农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龙水镇新农村 |
6 | 大石佛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棠香街道三合社区 |
7 | 真武祖师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石马镇白光村 |
8 | 多宝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石马镇先锋村 |
9 | 宝丰寺石刻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季家镇石桥村 |
10 | 佛安桥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珠溪镇八角村 |
11 | 玉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珠溪镇玉河村 |
12 | 七拱桥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珠溪镇玉滩村 |
13 | 半边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珠溪镇凉水村 |
14 | 灵角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珠溪镇马王村 |
15 | 潮阳洞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珠溪镇马王村 |
16 | 马王村佛耳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珠溪镇马王村 |
17 | 七佛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龙石镇石龙村 |
18 | 张家庙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龙石镇新生村 |
19 | 保家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龙石镇保家村 |
20 | 青山院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龙石镇万福村 |
21 | 水利村佛耳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邮亭镇水利村 |
22 | 长河村佛耳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邮亭镇长河社区 |
23 | 西沟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邮亭镇烈火村 |
24 | 普和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邮亭镇新红村 |
25 | 双山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国梁镇双山村 |
26 | 白岩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国梁镇三凤村 |
27 | 前进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升镇太和村 |
28 | 先进村佛耳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高升镇先进村 |
29 | 老佛洞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三驱镇长坪村 |
30 | 新楠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三驱镇新民村 |
31 | 兴隆庵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三驱镇白坭村 |
32 | 青果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宝兴镇黄桥村 |
33 | 天星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宝兴镇转龙村 |
34 | 灵岩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宝兴镇黄桥村 |
35 | 写字岩摩岩题刻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宝兴镇黄桥村 |
36 | 三教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宝兴镇金竹社区 |
37 | 无量寺石刻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铁山镇麒麟村 |
38 | 大佛寺石刻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铁山镇麒麟村 |
39 | 星火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铁山镇西北村 |
40 | 兴福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铁山镇西北村 |
41 | 桂香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铁山镇桂香村 |
42 | 三存岩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中敖镇观寺村 |
43 | 卫平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中敖镇麻杨村 |
44 | 雷公嘴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中敖镇麻杨村 |
45 | 麻杨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中敖镇麻杨村 |
46 | 龙凤山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中敖镇转洞村 |
47 | 柿花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中敖镇金盆村 |
48 | 玉皇庙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中敖镇金盆村 |
49 | 桂花庙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中敖镇长源村 |
50 | 潮水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中敖镇长源村 |
51 | 斗碗寨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中敖镇峰山村 |
52 | 板昌沟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中敖镇双溪社区 |
53 | 玄顶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坪镇玄顶村 |
54 | 梓桐沟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高坪镇玄顶村 |
55 | 九蹬桥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高坪镇高峰村 |
56 | 老君庙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坪镇高峰村 |
57 | 石佛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坪镇高峰村 |
58 | 九龙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坪镇青龙社区 |
59 | 新兴村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高坪镇新兴村 |
60 | 石壁寺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宋 | 高坪镇新兴村 |
61 | 光明殿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明 | 高坪镇冒咕村 |
62 | 眠牛石摩崖造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高坪镇冒咕村 |
63 | 杨施庙遗址(含圆雕像) | 石窟寺及石刻 | 清 | 金山镇红旗村 |
64 | 翠屏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龙岗街道翠屏社区 |
65 | 百菊村古墓 | 古墓葬 | 清 | 高升镇旭光村 |
66 | 回龙寺僧人墓 | 古墓葬 | 明 | 季家镇龙塘村 |
67 | 狮子坡古墓 | 古墓葬 | 宋 | 季家镇梯子村 |
68 | 建福寺古墓群 | 古墓葬 | 汉 | 石马镇石门村 |
69 | 太平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石马镇太平社区 |
70 | 红旗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金山镇红旗村 |
71 | 新河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金山镇金山村 |
72 | 半边庙崖墓群 | 古墓葬 | 汉 | 中敖镇三桥社区 |
73 | 中蓬村古墓群 | 古墓葬 | 清 | 中敖镇加福社区 |
74 | 幽缘寺僧人墓 | 古墓葬 | 清 | 中敖镇峰山村 |
75 | 西北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铁山镇西北村 |
76 | 状元冲古墓 | 古墓葬 | 清 | 龙石镇保家村 |
77 | 解瑜墓 | 古墓葬 | 宋 | 玉龙镇东兴村 |
78 | 大土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玉龙镇大土社区 |
79 | 宝竹村古墓群 | 古墓葬 | 宋 | 龙水镇保竹村 |
80 | 长石村古墓 | 古墓葬 | 宋 | 邮亭镇天福村 |
81 | 永红村崖墓群 | 古墓葬 | 汉 | 邮亭镇元通村 |
82 | 峰岩村古墓群 | 古墓葬 | 明 | 邮亭镇东胜村 |
83 | 现龙村古墓群 | 古墓葬 | 明 | 三驱镇现龙村 |
84 | 月台村古墓群 | 古墓葬 | 清 | 高坪镇月台村 |
85 | 南塔(文峰塔) | 古建筑 | 清 | 龙岗街道翠屏社区 |
86 | 武魁牌坊 | 古建筑 | 清 | 龙岗街道明星社区 |
87 | 唐氏孝节牌坊 | 古建筑 | 清 | 三驱镇玉金社区 |
88 | 黄桥村舍利塔 | 古建筑 | 清 | 宝兴镇黄桥村 |
89 | 大足区烈士陵园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54年 | 龙岗街道翠屏社区 |
90 | 大足中学北楼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民国 | 龙岗街道西街社区 |
91 | 三驱金鼎寺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清代 | 三驱镇半边街社区 |
92 | 唐赤英故居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清代 | 石马镇新立村 |
参考资料
[编辑]- ^ 《大足县人民政府2001年第4次常务会议纪要》:审议雍溪镇人民政府关于对雍溪古镇进行保护的请示,会议一致认为雍溪古镇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价值,保护雍溪古镇是一项非常紧迫的重要工作。会议决定,对雍溪古镇实行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成立保护雍溪古镇领导小组,由县长赵崇亮任组长,副县长曾足幼、周放、陈云国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及雍溪镇负责人为成员;保护工作重点是搞好总体规划,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会议决定将雍溪古镇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大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大足府发〔2020〕45号).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2020-12-07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