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血小板抗原
外观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是指存在于人类血小板上的抗原。这种抗原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多态性,因此,在具有不同抗原的人们之间互相输血会产生抗体,引起免疫反应,造成无效输血、输血性紫瘢,甚至发生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 。
从6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在血小板上除了含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共同抗原外,还含有仅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共同抗原(HPA),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分型。
国际骨髓移植学会(ISBT)对血小板抗原进行了系统分类命名,按照六类双等位基因系列(HPA-1, -2, -3, -4, -5, -15)分成12种抗体,是由单核苷酸多态性造成的不同的氨基酸位置决定的,统一了以前各种不同的命名法。
例如:
系统 | 抗原 | 以前名称 | 糖蛋白 | CD |
---|---|---|---|---|
HPA-1 | HPA-1a | 1aZw | GPIIIa | CD61 |
HPA-1b | Zwb | GPIIIa | CD |
注释
[编辑]- ^ Metcalfe P, Watkins N, Ouwehand W, Kaplan C, Newman P, Kekomaki R, De Haas M, Aster R, Shibata Y, Smith J, Kiefel V, Santoso S. Nomenclature of human platelet antigens. Vox Sang. 2003, 85 (3): 240–5. PMID 14516468. doi:10.1046/j.1423-0410.2003.0033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