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橄榄核舟
外观
雕橄榄核舟 | |
---|---|
艺术家 | 陈祖章 |
年份 | 清 乾隆二年 1737年 |
类型 | 核雕 |
媒介 | 橄榄核 |
尺寸 | 1.6 cm × 1.4 cm × 3.4 cm(0.63英寸 × 0.55英寸 × 1.3英寸)[1] |
收藏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收藏地 | 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
登录号 | 故雕000182N000000000 |
网址 | 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
雕橄榄核舟是一件以橄榄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舟的核雕工艺品。该文物目前于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2]并列为中华民国重要古物。[3]
历史
[编辑]此船为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雕刻师陈祖章所刻。陈祖章原籍广东,雍正年间进入造办处任职。他利用橄榄核的形状雕刻出了这艘船。随着清朝于1911年辛亥革命中垮台,该雕塑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部分。在经历中日战争及国共内战的迁移之后,1948年,大量故宫珍贵文物随中华民国政府至台湾,此雕刻品亦在其中,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示。
2021年4月,雕橄榄核舟曾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所举办之“人气国宝展”展出。
描述
[编辑]雕橄榄核舟是一件由橄榄核构成的微型雕刻品,尺寸仅为1.4 x 3.4厘米(0.55 x 1.34英寸),高度为1.6厘米(0.63英寸)[1]。船内一共有八个人像,包括船夫、童仆及船客,每位人物的动态、表情各有不同。其中宋代诗人苏轼坐在桌边靠窗的位置。雕塑的侧面有着精细的窗户雕刻,中间有两个面板可移动。船顶则是以绳子卷起来的帆。[4]
船底以行书刻苏轼〈后赤壁赋〉全文,并陈祖章刻款。[5]该诗描绘了苏轼在赤壁之战的月圆之夜与朋友乘舟游览的情景。陈祖章在该作品中重现了该时刻,其中舟作为隐居的象征,将人们安全地置于生命和水之上,尽显精湛技艺。[6],显示乾隆时期广东地区所细致的工艺技术,及反应南方工艺传统对于皇室品味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Ganlan Olive Stone Miniature Boat with the Ode to the Red Cliff Carved on the Bottom. National Palace Museum.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清 乾隆二年 陳祖章 雕橄欖核舟(底刻「後赤壁賦」全文)-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中文(台湾)).
- ^ 清乾隆陳祖章雕橄欖核舟.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中文).
- ^ Boat Carved from an Olive Stone. Digital Taiwan - Culture & Nature.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 ^ 国立故宫数位典藏-雕橄榄核舟(底刻“后赤壁赋”全文)
- ^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Art and Aesthetics.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u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