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部落社区大学
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2011年1月26日) |
台湾原住民族部落大学的推动是在1998年9月社区大学运动后,有鉴于社区大学于全台蓬勃发展,浦忠成、杨志伟、孙大川等人于2001年提出原住民部落大学为该年度公共议题。200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将之列为政策议程,规划推动;2002年教育部结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共同推动原住民部落大学相关辅导措施。2003年,台湾第一所原住民部落大学创立。至今,全台已有十五所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或称为“部大”、“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法源依据
[编辑]台湾原住民族部落大学主要以以下两条法源作为基础,各地方政府以行政委办或是公开招标的方式办理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 2002年《终身学习法》
- 2004年《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条文第28条:“地方政府得设立或辅导民间设立原住民族推广教育机构,提供原住民下列教育:一、识字教育……六、部落社区教育……九、其他成人教育……。”
设立宗旨
[编辑]- 政策理念:
- 重建原住民部落传统之生活规范
- 推动原住民族教育改革运动
- 彰显部落教育的主体性
- 开创原住民部落的生机
- 回应社会思潮
- 迈向原住民族自治
- 政策目标:
- 培育部落社区发展人才
- 培育现代化公民
- 促进原住民族文化之创新
- 提供原住民族终身学习
入学资格
[编辑]依据不同部大而有不同规定,如:台北市原住民社区部落大学:“凡年满16岁的原住民及非原住民朋友皆可入学,不限学历,不需考试”;宜兰县原住民部落大学:“凡年满十八岁者均可报名选课就读(语言课程部分不限年龄)。”
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课程内容
[编辑]在部落再生、终身学习、文化成长、部落营造、伦理规范等四个目标之下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为文化学程(阿美语、传统舞蹈等)、社群学程(医疗、法律、个人成长等)、产业学程(餐饮认证、农业课程等)、自然资源学程(认识野生动植物等)、部落研究学程/部落营造学程(对部落议题进行讨论)。然而各项在不同社区大学,有不同的增减。每个部落大学都有其特殊课程。 部落社区大学应该掌握学习和生存两大人类基本需求,其基本目标是知识解放及整合,以及产业的发展与营造。(刘奕权,2006) 在产业的发展与营造部分,南投县信义乡在九二一大地震后的社区重建中,由南投“丰丘”的部落教室陆续成立葡萄研究班、信义乡果树产销班第六班,最后开创了“布农族丰丘‧布农TOYOkA葡萄”品牌,就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
师资来源
[编辑]聘请熟悉当地部落之文化、价值、认知及需求之人士。
- 部落师资:部落耆老、工作者。
- 一般师资:邻近社区、大专院校及相关领域之专业人才。
- 建教合作。
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目前困境
[编辑]目标、走向不明确
[编辑]台湾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的创立,一开始并没有很详细的法规。各校创立之初多以“原住民部落大学”自称(如:屏东、宜兰、台东、苗栗、南投等等);仅有花莲县以“原住民社区大学”自称。
后因为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经费多来自中央政府教育局与原民会(共占80%),又终身教育法法源只将社区大学列为补助对象,于是目前官方统一以“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称之。
以民族学观点而言,部落大学的创立主要目标是希望可以创立适合原住民族的教育体制与实践精神,彰显部落主体性、促进部落组织与发展,以部落作为出发点的部落教育(王雅萍,2006)。最理想的部落大学,即是以单一民族所发展的群体。透过部落大学,尝试维护传统,并且创新,让部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然而,因经济压力而融入“社区大学”的理念(知识解放与建立公民社会)后,不免造成部落大学的理念、独立性,被社区大学逐渐同化、削弱。 目前,各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于其公开网页中,仍采用不同的名称称呼自己,如;“台北市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桃园县原住民部落大学”、“花莲县原住民社区大学”。
部落大学间无统整性
[编辑]由于法令归属问题,台湾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由各县市地方政府所规划、筹办,或自办或委外发展。然而各部落大学并没有统整的资源系统,无论是课程走向、人力资源统整,都犹如多头马车。无形之中,浪费许多资源,同时难以达到共同愿景。
经济困难
[编辑]由于台湾的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由中央政府的补助80%(原民会与教育部各占30%与50%);其余经费则由地方政府和承办单位自筹20%。然而,是以地方政府所提供的20%作为基础,若地方政府经费不足,则难以对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提出充足的补助金额。相较于有钱的都会型地方政府,大部分原住民所在的部落区地方政府,没有办法有足够的经费支持部大的营运。
招生人数、行政人数不足
[编辑]由于台湾原住民所居住的地方,相较于都会区交通发达,较为不便。同时如花莲、台东等幅员广大、狭长的地区,也只有一个承办单位。因此在招生时,往往面临招生人数不足的情况。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采取的改善方式,便是在各地设立分校。但无形之中,却增加了行政人员业务量,造成行政体系的不便、效率缓慢。
愿景
[编辑]- 远观部落远景:参与部落公共议题,关怀部落永续发展;同时作为原住民部落自治前身。
- 加强与公部门的对话窗口:提出需求、建议,彼此互相合作。
- 各部落大学加强联系,统整资源:整合全台原住民力量,共同争取、推动社会运动、能与各部落有所联系,加强部落间情感、文化交流;有成功的经验也互相分享。
- 在台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走向学习型部落营造:由林振春先生推行。
台湾十五所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编辑]- 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桃园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竹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苗栗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南投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中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嘉义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高雄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屏东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基隆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宜兰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花莲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东县原住民族部落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编辑]- 《原教界‧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的推动与发展》,2006.8,第十期。
- 《新使者.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的现在与未来》,2008,四月号。
- 《社区学习》,林振春,2008,台北师大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