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外觀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加了一個省級行政區(海南省),有5個地區改為地級市,3個縣級市單獨升格為地級市,撤銷了1個副省級行政區、1個地區,新設了2個地區、5個地級市,1個地區駐地遷移並更名。在縣級行政區劃方面,有2個縣級市、2個縣改為市轄區,2個縣改為自治縣,1個市轄區、46個縣改為縣級市,2個市轄區更名。除此以外,還撤銷了6個市轄區、4個縣、4個縣級市,新設了15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13個縣與自治縣隸屬變更(其中有12個為加入新設的地區、地級市),2個縣的駐地遷移。
列表中,行政單位名稱後的數字為行政區劃代碼。
省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時間與依據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
---|---|---|---|---|---|---|---|---|---|
4月13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1] | 設立海南省 | 海南省 | 460000 | ||||||
廣東省管轄 | 海口市 | 441000 | 撤銷海南行政區 海南省管轄海口市、三亞市、通什市、瓊山縣、瓊海縣、文昌縣、萬寧縣、屯昌縣、定安縣、澄邁縣、臨高縣、儋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海域 |
- | 海口市[註 1][註 2] | 460100 | |||
三亞市 | 441100 | 三亞市[註 3] | 460200 | ||||||
海南行政區 | 442100 | ||||||||
- | 通什市 | 442102 | 省直轄 | 通什市[註 4] | 460001[註 5] | ||||
瓊山縣 | 442121 | 瓊山縣[註 6][註 2] | 460021 | ||||||
文昌縣 | 442122 | 文昌縣[註 7] | 460022[註 5] | ||||||
瓊海縣 | 442123 | 瓊海縣[註 8] | 460023[註 5] | ||||||
萬寧縣 | 442124 | 萬寧縣[註 9] | 460024[註 5] | ||||||
定安縣 | 442125 | 定安縣 | 460025[註 10] | ||||||
屯昌縣 | 442126 | 屯昌縣 | 460026[註 10] | ||||||
澄邁縣 | 442127 | 澄邁縣 | 460027[註 10] | ||||||
臨高縣 | 442128 | 臨高縣 | 460028[註 10] | ||||||
儋縣 | 442129 | 儋縣[註 11] | 460029[註 5] | ||||||
東方黎族自治縣 | 442130 | 東方黎族自治縣[註 12] | 460032[註 5] | ||||||
樂東黎族自治縣 | 442131 | 樂東黎族自治縣 | 460033[註 10] | ||||||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 442132 |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 460036[註 10] |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442133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460035[註 10] | ||||||
陵水黎族自治縣 | 442134 | 陵水黎族自治縣 | 460034[註 10] | ||||||
白沙黎族自治縣 | 442135 | 白沙黎族自治縣 | 460030[註 10] | ||||||
昌江黎族自治縣 | 442136 | 昌江黎族自治縣 | 460031[註 10] | ||||||
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註 13] | 442137 | 西沙群島[註 14] | 460037 | ||||||
南沙群島[註 14] | 460038 | ||||||||
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註 14] | 460039 |
其他地級行政區劃調整
[編輯]地級市的增設與調整
[編輯]按省級行政區劃順序排列。
原行政單位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
---|---|---|---|---|---|---|---|
河北省 | |||||||
廊坊地區 | 132800 | 9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114號[16] |
撤銷廊坊地區,設立廊坊市(地級),實行市縣領導體制 | 廊坊市 | 131000 | ||
- | 廊坊市 | 132801 | 撤銷廊坊市(縣級),設立廊坊市安次區,以原廊坊市的行政區域為安次區的行政區域 | - | 安次區[註 15] | 131002 | |
三河縣 | 132821 | 劃歸廊坊市管轄 | 三河縣[註 16] | 131021 | |||
大廠回族自治縣 | 132822 | 大廠回族自治縣 | 131028 | ||||
香河縣 | 132823 | 香河縣 | 131024 | ||||
永清縣 | 132825 | 永清縣 | 131023 | ||||
固安縣 | 132826 | 固安縣 | 131022 | ||||
霸縣 | 132827 | 霸縣[註 17] | 131027 | ||||
文安縣 | 132828 | 文安縣 | 131026 | ||||
大城縣 | 132829 | 大城縣 | 131025 | ||||
山西省 | |||||||
3月2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50號[16] |
撤銷朔縣、平魯縣,設立朔州市(地級)和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 以原朔縣的行政區域為朔城區的行政區域,以原平魯縣的行政區域為平魯區的行政區域 |
朔州市 | 140600 | ||||
雁北地區管轄 | 朔縣 | 142128 | - | 朔城區 | 140602 | ||
平魯縣 | 142129 | 平魯區 | 140603 | ||||
湖南省 | |||||||
常德地區 | 432400 | 1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23號[18] |
撤銷常德地區、常德縣,實行市縣領導體制,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 設立常德市武陵區,以原常德市全部和常德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域為武陵區行政區域;設立常德市鼎城區,以原常德縣剩餘鄉鎮行政區域為鼎城區行政區域 |
常德市 | 430700 | ||
- | 常德市 | 432401 | - | 武陵區 | 430702 | ||
常德縣 | 432421 | 鼎城區 | 430703 | ||||
安鄉縣 | 432422 | 劃歸常德市管轄 | 安鄉縣 | 430721 | |||
漢壽縣 | 432423 | 漢壽縣 | 430722 | ||||
澧縣 | 432424 | 澧縣 | 430723 | ||||
臨澧縣 | 432425 | 臨澧縣 | 430724 | ||||
桃源縣 | 432426 | 桃源縣 | 430725 | ||||
石門縣 | 432427 | 石門縣 | 430726 | ||||
慈利縣 | 432428 | 慈利縣 | 430727 | ||||
津市市 | 432402 | 劃歸湖南省直轄 | 湖南省直轄[註 18] | 津市市 | 439005 |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 大庸市 | 433102 | 5月1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77號[20] |
大庸市升格為地級市 設大庸市永定區、武陵源區,以原大庸市部分鄉、張家界林場、慈利縣部分鎮為武陵源區的行政區域,以原大庸市剩餘區域為永定區的行政區域 |
大庸市[註 19] | 430800 | |
- | 永定區 | 430802 | |||||
武陵源區 | 430803 | ||||||
廣東省 | |||||||
肇慶地區 | 442800 | 1月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6號[21] |
撤銷肇慶地區,將肇慶市升為地級市;設立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 | 肇慶市 | 441200 | ||
- | 肇慶市 | 442801 | - | 端州區 | 441202 | ||
鼎湖區 | 441203 | ||||||
高要縣 | 442821 | 劃歸肇慶市管轄 | 高要縣[註 20] | 441221 | |||
四會縣 | 442822 | 四會縣[註 21] | 441222 | ||||
廣寧縣 | 442823 | 廣寧縣 | 441223 | ||||
懷集縣 | 442824 | 懷集縣 | 441224 | ||||
封開縣 | 442825 | 封開縣 | 441225 | ||||
德慶縣 | 442826 | 德慶縣 | 441226 | ||||
雲浮縣 | 442827 | 雲浮縣[註 22] | 441227 | ||||
新興縣 | 442828 | 新興縣[註 23] | 441228 | ||||
鬱南縣 | 442829 | 鬱南縣[註 23] | 441229 | ||||
羅定縣 | 442830 | 羅定縣[註 24] | 441230 | ||||
惠陽地區 | 442500 | 撤銷惠陽地區,將惠州市升為地級市;設立惠州市惠城區 | 惠州市 | 441300 | |||
- | 惠州市 | 442501 | - | 惠城區 | 441302 | ||
惠陽縣 | 442521 | 劃歸惠州市管轄 | 惠陽縣[註 25] | 441321 | |||
博羅縣 | 442526 | 博羅縣 | 441322 | ||||
惠東縣 | 442528 | 惠東縣 | 441323 | ||||
海豐縣 | 442531 | 設立汕尾市(地級)和汕尾市城區,以海豐縣部分鎮為汕尾市城區的行政區域 | 汕尾市 | 441500 | |||
- | 城區 | 441502 | |||||
劃歸汕尾市管轄 | 海豐縣 | 441521 | |||||
陸豐縣 | 442530 | 陸豐縣[註 26] | 441522 | ||||
設立陸河縣,以陸豐縣部分鄉鎮為陸河縣的行政區域。陸河縣劃歸汕尾市管轄 | |||||||
陸河縣 | 441523 | ||||||
河源縣 | 442525 | 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和河源市源城區、郊區 | 河源市 | 441600 | |||
- | 源城區 | 441602 | |||||
郊區[註 27] | 441603 | ||||||
紫金縣 | 442522 | 劃歸河源市 | 紫金縣 | 441622 | |||
和平縣 | 442523 | 和平縣 | 441624 | ||||
連平縣 | 442524 | 連平縣 | 441623 | ||||
龍川縣 | 442529 | 龍川縣 | 441625 | ||||
東莞市 | 442502 | 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 | 東莞市 | 441900 | |||
梅縣地區 | 442400 | 撤銷梅縣地區,設立梅州市(地級) 撤銷梅縣市,分設梅縣、梅州市梅江區 梅縣由梅州市管轄 |
梅州市 | 441400 | |||
- | 梅縣市[註 28] | 442401 | - | 梅江區 | 441402 | ||
梅縣[註 29] | 441421 | ||||||
大埔縣 | 442422 | 劃歸梅州市 | 大埔縣 | 441422 | |||
豐順縣 | 442423 | 豐順縣 | 441423 | ||||
五華縣 | 442424 | 五華縣 | 441424 | ||||
興寧縣 | 442425 | 興寧縣[註 30] | 441425 | ||||
平遠縣 | 442426 | 平遠縣 | 441426 | ||||
蕉嶺縣 | 442427 | 蕉嶺縣 | 441427 | ||||
江門市管轄 | 陽江縣 | 440726 | 撤銷陽江縣,設立陽江市(地級)、陽西縣和陽江市江城區、陽東區 陽西縣由陽江市管轄 |
陽江市 | 441700 | ||
- | 江城區 | 441702 | |||||
陽東區[註 31] | 441703 | ||||||
陽西縣 | 441721 | ||||||
廣州市管轄 | 清遠縣 | 440127 | 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地級)和清遠市清城區、清郊區 | 清遠市 | 441800 | ||
- | 清城區 | 441802 | |||||
清郊區[註 32] | 441811 | ||||||
佛山市管轄 | 中山市 | 440620 | 將中山市升格為地級市 | 中山市 | 442000 |
地區的增設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 | ||||
---|---|---|---|---|---|---|---|
安徽省 | |||||||
安慶地區 | 342800 | 8月1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105號[16] |
撤銷安慶地區與原安慶市,實行地市合併,設立新的安慶市 | [註 33] | |||
- | 懷寧縣 | 342821 | 劃歸安慶市管轄 | 安慶市管轄 | 懷寧縣 | 340822 | |
桐城縣 | 342822 | 桐城縣 | 340821 | ||||
樅陽縣 | 342823 | 樅陽縣 | 340823 | ||||
潛山縣 | 342824 | 潛山縣 | 340824 | ||||
太湖縣 | 342825 | 太湖縣 | 340825 | ||||
宿松縣 | 342826 | 宿松縣 | 340826 | ||||
望江縣 | 342827 | 望江縣 | 340827 | ||||
岳西縣 | 342828 | 岳西縣 | 340828 | ||||
設立池州地區 | 池州地區[註 34] | 342900 | |||||
貴池縣 | 342830 | 撤銷貴池縣,設立貴池市(縣級),劃歸池州地區管轄 | - | 貴池市[註 34] | 342901 | ||
東至縣 | 342829 | 劃歸池州地區管轄 | 東至縣[註 35] | 342921 | |||
石台縣 | 342831 | 石台縣[註 35] | 342922 | ||||
四川省 | |||||||
國務院5月18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76號[16] |
設立黔江地區,管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黔江、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 黔江地區[註 36][註 37][註 38] | 513500 | ||||
涪陵地區管轄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512328 | -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註 37][註 39] | 513523 |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 512325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註 37][註 38] | 513521 |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 512327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註 37][註 38] | 513525 | ||||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512329 |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註 37][註 38] | 513524 |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512330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註 37][註 38] | 513522 |
地區的駐地遷移與更名
[編輯]原行政單位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新行政建制[註 40] | |
---|---|---|---|---|
福建省 | ||||
建陽地區 | 352100 | 國務院10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128號[36] |
將建陽地區駐地由建陽縣遷至南平市 建陽地區更名為南平地區 |
南平地區 |
其他縣級行政區劃調整
[編輯]只列出縣級行政區劃的增設、撤銷、更名、行政隸屬變更、駐地遷移與其他國家主管部門批覆的行政區劃調整。
市轄區的增設、更名與調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
---|---|---|---|---|---|---|---|
吳凇區 | 310111 | 上海市 | 國務院1月21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17號[1] |
撤銷寶山縣、吳凇區,設立上海市寶山區,以寶山縣、吳凇區的行政區域為寶山區的行政區域 | 上海市 | 寶山區 | 310113 |
寶山縣 | 310223 | ||||||
郊區 | 210411 | 遼寧省撫順市 | 國務院3月1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48號[18] |
撫順市郊區更名為順城區 | 遼寧省撫順市 | 順城區 | 不變 |
梅里斯區 | 210411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3號[37] |
將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恢復為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但不屬於民族自治地方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不變 |
城區 | 330502 | 浙江省湖州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1號[37] |
撤銷湖州市城區、郊區,實行市直接領導鄉鎮的體制 | 浙江省湖州市 | 湖州市直接管轄[註 41] | |
郊區 | 330511 | ||||||
郊區 | 130504 | 河北省邢臺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7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32號[37] |
撤銷邢臺市郊區,將原郊區的部分鄉劃歸橋東區管轄,部分鄉劃歸橋西區管轄 | 河北省邢臺市 | 橋東區管轄 | |
橋西區管轄 | |||||||
嶗山縣 | 370221 | 山東省青島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17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8號[39] |
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以原嶗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嶗山區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青島市 | 嶗山區 | 370212 |
縣、自治縣的增設與調整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
---|---|---|---|---|---|---|---|
伊通縣 | 220323 | 吉林省四平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7號[37] |
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四平市 | 伊通滿族自治縣 | 不變 |
鵝湖區 | 360211 | 江西省景德鎮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9號[40] |
撤銷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恢復浮梁縣,以原鵝湖區、蛟潭區的行政區域為浮梁縣的行政區域 | 江西省景德鎮市 | 浮梁縣 | 360222 |
蛟潭區 | 360212 | ||||||
麻陽縣 | 433025 | 湖南省懷化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3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6號[39] |
撤銷麻陽縣,設立麻陽苗族自治縣,以原麻陽縣的行政區域為麻陽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 湖南省懷化地區[註 42]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不變 |
縣級市的增設
[編輯]原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建制 | ||
---|---|---|---|---|---|---|---|
棗陽縣 | 420622 | 湖北省襄樊市 | 國務院1月8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7號[42] |
撤銷棗陽縣,設立棗陽市(縣級),以原棗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棗陽市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直轄[註 43] | 棗陽市 | 429003 |
宜興縣 | 320223 | 江蘇省無錫市 | 國務院1月9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9號[42] |
撤銷宜興縣,設立宜興市(縣級),以原宜興縣的行政區域為宜興市的行政區域 | 江蘇省直轄[註 44] | 宜興市 | 329001 |
江油縣 | 510721 | 四川省綿陽市 | 國務院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29號[18] |
撤銷江油縣,設立江油市(縣級),以原江油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油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註 45] | 江油市 | 519002 |
廣漢縣 | 510624 | 四川省德陽市 | 國務院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30號[18] |
撤銷廣漢縣,設立廣漢市(縣級),以原廣漢縣的行政區域為廣漢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註 46] | 廣漢市 | 519001 |
古交工礦區 | 140111 | 山西省太原市 | 國務院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31號[18] |
撤銷古交工礦區,設立古交市(縣級),以原古交工礦區的行政區域為古交市的行政區域 | 山西省直轄[註 47] | 古交市 | 149001 |
掖縣 | 370625 | 山東省煙臺市 | 國務院2月24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32號[16] |
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縣級),以原掖縣的行政區域為萊州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註 48] | 萊州市 | 379009 |
灌縣 | 510127 | 四川省成都市 | 國務院3月3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35號[16] |
撤銷灌縣,設立都江堰市(縣級),以原灌縣的行政區域為都江堰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註 49] | 都江堰市 | 519003 |
滕縣 | 370421 | 山東省棗莊市 | 國務院3月7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43號[16] |
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縣級),以原滕縣的行政區域為滕州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註 50] | 萊州市 | 379010 |
集安縣 | 220522 | 吉林省通化市 | 國務院3月16日批覆同意 國函〔1988〕49號[16] |
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以原集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集安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直轄[註 51] | 集安市 | 229003 |
烏蘭縣管轄 |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4月19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號[43] |
設立德令哈市(縣級),以德令哈鎮和烏蘭縣部分鄉的行政區域為德令哈市的行政區域 |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德令哈市 | 632802 | |
安康縣 | 612421 | 陝西省安康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4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3號[43] |
撤銷安康縣,設立安康市(縣級),以原安康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康市的行政區域 | 陝西省安康地區 | 安康市[註 52] | 612401 |
商縣 | 612521 | 陝西省商洛地區 | 撤銷商縣,設立商州市(縣級),以原商縣的行政區域為商州市的行政區域 | 陝西省商洛地區 | 商州市[註 53] | 612501 | |
榆林縣 | 612721 | 陝西省榆林地區 | 撤銷榆林縣,設立榆林市(縣級),以原榆林縣的行政區域為榆林市的行政區域 | 陝西省榆林地區 | 榆林市[註 54] | 612701 | |
琿春縣 | 222425 | 吉林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4號[47] |
撤銷琿春縣,設立琿春市(縣級),以原琿春縣的行政區域為琿春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琿春市 | 222404 |
龍井縣 | 22242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5號[47] |
撤銷龍井縣,設立龍井市(縣級),以原龍井春縣的行政區域為龍井市的行政區域 | 龍井市 | 222405 | ||
樺甸縣 | 320223 | 吉林省吉林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6號[47] |
撤銷樺甸縣,設立樺甸市(縣級),以原樺甸縣的行政區域為樺甸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直轄[註 55] | 樺甸市 | 229004 |
潛江縣 | 422429 | 湖北省荊州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7號[48] |
撤銷潛江縣,設立潛江市(縣級),以原潛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潛江市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荊州地區 | 潛江市[註 56] | 422405 |
東陽縣 | 330724 | 浙江省金華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5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8號[48] |
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以原東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東陽市的行政區域 | 浙江省直轄[註 57] | 東陽市 | 339008 |
義烏縣 | 330725 | 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以原義烏縣的行政區域為義烏市的行政區域 | 義烏市 | 339007 | |||
臨汝縣 | 410424 | 河南省平頂山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5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0號[50] |
撤銷臨汝縣,設立汝州市(縣級),以原臨汝縣的行政區域為汝州市的行政區域 | 河南省直轄[註 58] | 汝州市 | 419002 |
濟源縣 | 410827 | 河南省焦作市 | 撤銷濟源縣,設立濟源市(縣級),以原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濟源市的行政區域 | 河南省直轄[註 59] | 濟源市 | 419003 | |
禹縣 | 411021 | 河南省許昌市 | 撤銷禹縣,設立禹州市(縣級),以原禹縣的行政區域為禹州市的行政區域 | 河南省直轄[註 60] | 禹州市 | 419004 | |
大安縣 | 222325 | 吉林省白城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6號[37] |
撤銷大安縣,設立大安市(縣級),以原大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大安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白城地區[註 61] | 大安市 | 222304 |
九台縣 | 220123 | 吉林省長春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8號[37] |
撤銷九台縣,設立九台市(縣級),以原九台縣的行政區域為九台市的行政區域 | 吉林省直轄[註 62] | 九台市[註 63] | 229005 |
富錦縣 | 220821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8月30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19號[37] |
撤銷富錦縣,設立富錦市(縣級),以原富錦縣的行政區域為富錦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直轄[註 64] | 富錦市 | 239004 |
樂陵縣 | 372427 | 山東省德州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2號[37] |
撤銷樂陵縣,設立樂陵市(縣級),以原樂陵縣的行政區域為樂陵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德州地區[註 65] | 樂陵市 | 372402 |
武安縣 | 130422 | 河北省邯鄲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3號[37] |
撤銷武安縣,設立武安市(縣級),以原武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武安市的行政區域 | 河北省直轄[註 66] | 武安市 | 139001 |
鐵力縣 | 230721 | 黑龍江省伊春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3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6號[37] |
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以原鐵力縣的行政區域為鐵力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直轄[註 67] | 鐵力市 | 239005 |
尚志縣 | 232129 | 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4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7號[37] |
撤銷尚志縣,設立尚志市(縣級),以原尚志縣的行政區域為尚志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註 68] | 尚志市 | 232102 |
峨眉縣 | 511125 | 四川省樂山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4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29號[37] |
撤銷峨眉縣,設立峨眉山市(縣級),以原峨眉縣的行政區域為峨眉山市的行政區域 | 四川省直轄[註 69] | 峨眉山市 | 519004 |
雙城縣 | 232124 | 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9月14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30號[37] |
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以原雙城縣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松花江地區[註 68] | 雙城市[註 70] | 232101 |
寧德縣 | 352221 | 福建省寧德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4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4號[40] |
撤銷寧德縣,設立寧德市(縣級),以原寧德縣的行政區域為寧德市的行政區域 | 福建省寧德地區 | 寧德市[註 71] | 352201 |
豐城縣 | 362221 | 江西省宜春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5號[40] |
撤銷豐城縣,設立豐城市(縣級),以原豐城縣的行政區域為豐城市的行政區域 | 江西省宜春地區[註 72] | 豐城市 | 362202 |
清江縣 | 36222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3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1號[39] |
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縣級),以原清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樟樹市的行政區域 | 樟樹市 | 362202 | ||
汲縣 | 410722 | 河南省新鄉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8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6號[40] |
撤銷汲縣,設立衛輝市(縣級),以原汲縣的行政區域為衛輝市的行政區域 | 河南省直轄[註 73] | 衛輝市 | 419005 |
輝縣 | 41072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0號[40] |
撤銷輝縣,設立輝縣市(縣級),以原輝縣的行政區域為輝縣的行政區域 | 輝縣市 | 419006 | ||
沅江縣 | 432323 | 湖南省益陽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7號[40] |
撤銷沅江縣,設立沅江市(縣級),以原沅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沅江市的行政區域 | 湖南省益陽地區[註 74] | 沅江市 | 432302 |
應山縣 | 422224 | 湖北省孝感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38號[40] |
撤銷應山縣,設立廣水市(縣級),以原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廣水市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孝感地區[註 75][註 76] | 廣水市 | 422204 |
慈谿縣 | 330222 | 浙江省寧波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3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2號[39] |
撤銷慈谿縣,設立慈谿市(縣級),以原慈谿縣的行政區域為慈谿市的行政區域 | 浙江省直轄[註 77] | 慈谿市 | 339009 |
奉化縣 | 362221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13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3號[39] |
撤銷清江縣,設立奉化市(縣級),以原奉化縣的行政區域為奉化市的行政區域 | 奉化市[註 78] | 339010 | ||
當陽縣 | 422724 | 湖北省宜昌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2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4號[39] |
撤銷當陽縣,設立當陽市(縣級),以原當陽縣的行政區域為當陽市的行政區域 | 湖北省宜昌地區[註 79] | 當陽市 | 422702 |
文登縣 | 371022 | 山東省威海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4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5號[39] |
撤銷文登縣,設立文登市(縣級),以原文登縣的行政區域為文登市的行政區域 | 山東省直轄[註 80] | 文登市[註 81] | 379011 |
榮成縣 | 371023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1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7號[39] |
撤銷榮成縣,設立榮成市(縣級),以原榮成縣的行政區域為榮成市的行政區域 | 榮成市 | 379012 | ||
密山縣 | 231026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1月17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49號[39] |
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縣級),以原密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密山市的行政區域 | 黑龍江省直轄[註 82][註 83] | 密山市 | 239006 |
鄧縣 | 412930 | 河南省南陽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0月22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50號[58] |
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縣級),以原鄧縣的行政區域為鄧州市的行政區域 | 河南省南陽地區[註 84] | 鄧州市 | 412902 |
開原縣 | 211222 | 遼寧省鐵嶺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7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51號[58] |
撤銷開原縣,設立開原市(縣級),以原開原縣的行政區域為開原市的行政區域 | 遼寧省直轄[註 85] | 開原市 | 219007 |
貴縣 | 452522 |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7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53號[58] |
撤銷貴縣,設立貴港市(縣級),以原貴縣的行政區域為貴港市的行政區域 |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 |
貴港市[註 86] | 452502 |
其他縣級行政區划行政隸屬變更
[編輯]行政單位 | 原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現屬省市 | 新行政區劃代碼 | |
---|---|---|---|---|---|---|
新豐縣 | 440123 | 廣東省廣州市 | 1月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6號[21] |
將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 | 廣東省韶關市 | 440233 |
龍門縣 | 440124 | 將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 | 廣東省惠州市 | 441324 | ||
佛岡縣 | 440128 | 將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 | 廣東省清遠市 | 441821 | ||
連縣 | 440226 | 廣東省韶關市 | 將連縣、陽山縣、英德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劃歸清遠市管轄 | 441824[註 87] | ||
陽山縣 | 440227 | 441823 | ||||
英德縣 | 440228 | 441822[註 88] |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440230 | 441825 |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440231 | 441826 | ||||
陽春縣 | 440727 | 廣東省江門市 | 將陽春縣劃歸陽江市管轄 | 廣東省陽江市 | 441722[註 89] | |
山陰縣 | 142127 | 山西省雁北地區 | 3月2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50號[16] |
將山陰縣劃歸朔州市管轄 | 山西省朔州市 | 140621 |
慈利縣 | 430727 | 湖南省常德市 | 5月1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77號[20] |
將慈利縣、桑植縣劃歸大庸市管轄 | 湖南省大庸市[註 19] | 430821 |
桑植縣 | 433129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430822 | |||
青陽縣 | 340224 | 安徽省蕪湖市 | 8月1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88〕105號[16] |
將青陽縣(含九華山風景區)劃歸池州地區管轄 | 安徽省池州地區 | 342923[註 35] |
縣級行政區劃駐地遷移
[編輯]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
---|---|---|---|---|
南海縣 | 440622 | 廣東省佛山市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6月2日批覆同意 民〔1988〕行批9號[50] |
將南海縣駐地由佛山市遷至桂城鎮 |
林周縣 | 540121 |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 不詳 | 將林周縣駐地由旁多村遷至甘丹曲果[20] |
縣級行政區劃間轄區調整
[編輯]行政單位 | 所屬省市 | 變更時間與批文 | 變更方式 | |
---|---|---|---|---|
江永縣 | 432925 | 湖南省零陵地區[註 90] | 國務院批准 民政部12月27日批覆同意 民批〔1988〕53號[58] |
將江永縣的大干鄉、界牌瑤族鄉、橋頭鋪鎮劃歸江華瑤族自治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432926 |
註釋
[編輯]- ^ 1990年11月15日,海口市被批覆設立市轄區,設立海口市振東區、新華區、秀英區,行政區劃代碼依次為460102、460103、460104(民行批〔1990〕101號)。
- ^ 2.0 2.1 2002年10月16日,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被批覆撤銷,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行政區劃代碼依次為460105、460106、460107、460108(國函〔2002〕92號)[7]。
- ^ 2014年1月25日,三亞市被批覆設立市轄區,設立三亞市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行政區劃代碼依次為460202、460203、460204、460205(國函〔2014〕14號)[2]。
- ^ 2001年7月5日,通什市被批覆更名為五指山市(民發〔2001〕170號)[3]。
- ^ 5.0 5.1 5.2 5.3 5.4 5.5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4],自2003年起五指山市、瓊海市、儋州市、文昌市、萬寧市、東方市的行政區劃代碼也相應調整為469001、469002、469003、469005、469006、469007[5]。
- ^ 1994年1月24日,瓊山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瓊山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4(民行批〔1994〕26號)[6]。
- ^ 1995年11月7日,文昌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文昌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5(民行批〔1995〕77號)[8]。
- ^ 1992年11月6日,瓊海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瓊海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2(民行批〔1992〕132號)[9]。
- ^ 1996年8月5日,萬寧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萬寧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6(民行批〔1996〕53號)[10]。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4],自2003年起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劃代碼也相應調整為469021、469022、469023、469024、469025、469026、469027、469028、469029、469030[5]。
- ^ 1993年3月3日,儋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儋州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3(民行批〔1993〕45號)[11]。
2015年2月19日,縣級儋州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儋州市,行政區劃代碼為460500(國函〔2015〕41號)[12]。 - ^ 1997年3月12日,東方黎族自治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東方市,行政區劃代碼460007(民行批〔1997〕4號)[13]。
- ^ 廣東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 ^ 14.0 14.1 14.2 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海域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實際管轄。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4],自2003年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的行政區劃代碼也相應調整為469031、469032、469033[5]。
2012年6月5日,民政部發佈公告,國務院已批准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行政區劃代碼460400[14]。2020年4月18日,民政部發佈公告,國務院已批准三沙市設立市轄區,設三沙市西沙區、南沙區[15]。 - ^ 2000年3月7日,廣陽區被批覆設立,以安次區部分街道與鄉鎮為廣陽區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代碼131003(國函〔2000〕19號)[17]。
- ^ 1993年3月,三河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三河市,行政區劃代碼131082。
- ^ 1990年2月,霸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霸州市,行政區劃代碼131081。
- ^ 後由常德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430781[19]。
- ^ 19.0 19.1 1994年4月4日,大庸市經批覆更名為張家界市(國函〔1994〕25號)[25]。
- ^ 1993年9月29日,高要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高要市,行政區劃代碼441283(民行批〔1993〕190號)[22]。2015年4月28日,高要市被批覆撤銷,設立肇慶市高要區,行政區劃代碼441204(國函〔2015〕76號)[12]。
- ^ 1993年11月25日,四會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四會市,行政區劃代碼441284(民行批〔1993〕236號)[23]。
- ^ 1992年9月3日,雲浮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雲浮市,行政區劃代碼441281(民行批〔1992〕99號)[24]。1994年4月5日,雲浮市被批覆升格為地級市,行政區劃代碼445300,設立雲浮市雲城區,行政區劃代碼445302(國函〔1994〕24號)[25]。1996年1月9日,雲浮市雲城區部分鎮被批覆劃出設立雲安縣(民行批〔1996〕1號)[26],2014年9月9日,雲安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雲浮市雲安區(國函〔2014〕120號)[2]。
- ^ 23.0 23.1 1994年4月5日,新興縣、鬱南縣被批覆劃歸雲浮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45321、445322(國函〔1994〕24號)[25]。
- ^ 1993年4月8日,羅定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羅定市,行政區劃代碼441282(民行批〔1993〕72號)[27]。1994年4月5日,羅定市被批覆改由廣東省直轄,雲浮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45381(國函〔1994〕24號)[25]。
- ^ 1994年5月6日,惠陽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惠陽市,行政區劃代碼441381(民行批〔1994〕68號)[28]。2003年3月6日,惠陽市被批覆撤銷,以原惠陽市部分鎮設立惠州市惠陽區,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41303(國函〔2003〕36號)[29]。
- ^ 1995年1月19日,陸豐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陸豐市,行政區劃代碼441581(民行批〔1995〕6號)[30]。
- ^ 1993年11月8日,河源市郊區被批覆撤銷,設立東源縣,行政區劃代碼441625(民行批〔1993〕209號)[22]。
- ^ 原梅縣地區梅縣市為1983年由原梅縣地區梅縣、梅州市合設。
- ^ 2013年10月28日,梅縣被批覆撤銷,設立梅州市梅縣區,行政區劃代碼441403(國函〔2013〕113號)[31]。
- ^ 1994年6月6日,興寧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興寧市,行政區劃代碼441481(民行批〔1994〕89號)[32]。
- ^ 1991年6月22日,陽江市陽東區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陽東縣,行政區劃代碼441723(民行批〔1991〕19號)。2014年10月20日,陽東縣被批覆撤銷,復設陽江市陽東區,行政區劃代碼441704(國函〔2014〕141號)[2]。
- ^ 1992年5月18日,清遠市清郊區被批覆撤銷,設立清新縣,行政區劃代碼441827(民行批〔1992〕47號)[33]。2012年11月15日,清新縣被批覆撤銷,設立清遠市清新區,行政區劃代碼441803(國函〔2012〕192號)[14]。
- ^ 安慶市原轄縣級行政區劃均未改變,不再列出。
- ^ 34.0 34.1 2000年6月25日,池州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池州市,行政區劃代碼341700;撤銷縣級貴池市,設立池州市貴池區,行政區劃代碼341702[34]。
- ^ 35.0 35.1 35.2 2000年6月25日,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劃歸池州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341721、341722、341723[34]。
- ^ 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中共四川省委委託重慶市代管涪陵市、萬縣市和黔江地區的請示》,自9月15日起,重慶市代管黔江地區。
-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1997年12月20日,黔江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黔江開發區,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作為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代管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500239、500240、500241、500242、500243。
- ^ 38.0 38.1 38.2 38.3 38.4 2000年6月25日,重慶市黔江開發區被批覆撤銷,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轉由重慶市直轄(國函〔2000〕88號)[35]。
- ^ 2000年6月25日,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黔江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4(國函〔2000〕88號)[35]。
- ^ 地區行政區劃代碼和下轄縣市名稱、隸屬關係、行政區劃代碼均未改變,不再列出。
- ^ 2003年1月2日,湖州市被批覆重新設立市轄區,設湖州市吳興區、南潯區,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330503、330504(國函〔2003〕2號)[38]。
- ^ 1997年4月22日,麻陽苗族自治縣被批覆劃歸湖南省懷化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31226(國函〔1997〕105號)[41]。
- ^ 後由襄樊市(今襄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420683[19]。
- ^ 後由無錫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320282[19]。
- ^ 後由綿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510781[19]。
- ^ 後由德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510681[19]。
- ^ 後由太原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140181[19]。
- ^ 後由煙臺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370683[19]。
- ^ 後由成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510181[19]。
- ^ 後由棗莊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370481[19]。
- ^ 後由通化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20582[19]。
- ^ 2000年6月23日,安康市(縣級)被批覆撤銷,設立安康市(地級)漢濱區,行政區劃代碼610902(國函〔2000〕81號)[44]。
- ^ 2001年8月31日,商州市(縣級)被批覆撤銷,設立商洛市(地級)商州區,行政區劃代碼611002(國函〔2001〕94號)[45]。
- ^ 1999年12月5日,榆林市(縣級)被批覆撤銷,設立榆林市(地級)榆陽區,行政區劃代碼610802(國函〔1999〕141號)[46]。
- ^ 後由吉林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20282[19]。
- ^ 1994年9月29日,潛江市被批覆改由湖北省直轄,行政區劃代碼429005(國函〔1994〕99號)[49]。
- ^ 後由金華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分別調整為330783、330782[19]。
- ^ 後由平頂山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410482[19]。
- ^ 後由焦作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410881[19]。於1996年恢復省直轄,行政區劃代碼419001。
- ^ 後由許昌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411081[19]。
- ^ 1993年6月14日,大安市被批覆劃由吉林省直轄,白城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220882(國函〔1993〕87號)[51]。
- ^ 後由長春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20181[19]。
- ^ 2014年10月20日,九台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長春市九台區,行政區劃代碼220113(國函〔2014〕142號)[2]。
- ^ 後由佳木斯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30882[19]。
- ^ 1994年12月17日,樂陵市被批覆劃由山東省直轄,德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71481(國函〔1994〕132號)[52]。
- ^ 後由邯鄲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130481[19]。
- ^ 後由伊春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30781[19]。
- ^ 68.0 68.1 1996年8月13日,尚志市、雙城市被批覆劃由黑龍江省直轄,哈爾濱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230183、230182(國函〔1996〕64號)[10]。
- ^ 後由樂山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511181[19]。
- ^ 2014年5月2日,雙城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行政區劃代碼230113(國函〔2014〕55號)[2]。
- ^ 1999年11月14日,縣級寧德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寧德市(地級)蕉城區,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350902(國函〔1999〕136號)[53]。
- ^ 2000年5月22日,豐城市、樟樹市被批覆劃由江西省直轄,宜春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360981、360982(國函〔2000〕50號)[54]。
- ^ 後由新鄉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分別調整為410781、410782[19]。
- ^ 1994年3月7日,沅江市被批覆劃由湖南省直轄,益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30981(國函〔1994〕17號)[6]。
- ^ 1994年3月7日,廣水市被批覆劃由湖北省直轄,孝感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983(國函〔1994〕17號)[27]。
- ^ 2000年6月25日,廣水市被批覆劃由湖北省直轄,隨州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1381(國函〔2000〕80號)[55]。
- ^ 後由寧波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分別調整為330282、330283[19]。
- ^ 2016年9月14日,奉化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寧波市奉化區,行政區劃代碼330213(國函〔2016〕158號)[56]。
- ^ 1994年3月7日,當陽市被批覆劃由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20582(國函〔1992〕72號)[57]。
- ^ 後由威海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分別調整為371081、371082[19]。
- ^ 2014年1月25日,文登市被批覆撤銷,設立威海市文登區,行政區劃代碼371003(國函〔2014〕13號)[2]。
- ^ 後由牡丹江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31082[19]。
- ^ 1992年10月15日,密山市被批覆改由雞西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230382。
- ^ 1994年7月1日,鄧州市被批覆劃由河南省直轄,南陽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調整為411381(國函〔1994〕67號)[28]。
- ^ 後由鐵嶺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1995年起調整為211282[19]。
- ^ 1995年10月27日,貴港市經批覆升格為地級市,行政區劃代碼450800;設貴港市港北區、港南區,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450802、450803(國函〔1995〕96號)[59]。2003年3月6日,港北區經批覆分設覃塘區,行政區劃代碼450804(國函〔2003〕37號)[60]。
- ^ 1994年4月22日,連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441882(民行批〔1994〕59號)[61]。
- ^ 1994年1月12日,英德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英德市,行政區劃代碼441881(民行批〔1994〕3號)[62]。
- ^ 1994年5月5日,陽春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縣級陽春市,行政區劃代碼441781(民行批〔1994〕67號)[61]。
- ^ 1995年11月21日,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劃歸永州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分別調整為431125、431129(國函〔1995〕110號)[8]。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1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05-1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2.0 2.1 2.2 2.3 2.4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四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6).
- ^ 关于海南省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的批复(民发〔2001〕170号). 中國政府網. 2001-07-0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4.0 4.1 4.2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2.
- ^ 5.0 5.1 5.2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2003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8-03-0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 ^ 6.0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4-1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92号). 中國政府網. 2002-10-16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 ^ 8.0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2-0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2-08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10.0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9-1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5-11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 ^ 12.0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7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 ^ 14.0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市辖区的公告. 中國政府網. 2020-04-18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11-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廊坊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0〕19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3-07 [2020-07-18].
- ^ 18.0 18.1 18.2 18.3 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10-30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5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08-03-0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20.0 20.1 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88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 ^ 21.0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03-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22.0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1-04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3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1-29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2-0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 ^ 25.0 25.1 25.2 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6-01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6年第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6-03-07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27.0 2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6-16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27).
- ^ 28.0 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0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惠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3〕36号). 中國政府網. 2003-03-06 [2020-07-1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2-24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三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3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2-2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年第1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06-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9).
- ^ 34.0 34.1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池州地区设立地级池州市的批复(国函〔2000〕85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6-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 ^ 35.0 35.1 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以及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的批复(国函〔2000〕88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6-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9-01-31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37.11 3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12-31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设立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的批复(国函〔2003〕2号). 中國政府網. 2003-01-0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9年第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9-02-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9-01-10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01-04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 ^ 42.0 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04-1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43.0 4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1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08-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安康地区设立地级安康市的批复(国函〔2000〕81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6-23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7).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商洛地区设立地级商洛市的批复(国函〔2001〕94号). 中國政府網. 2001-08-31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7).
-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的批复(国函〔1999〕141号). 中國政府網. 1999-12-05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 ^ 47.0 47.1 4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09-30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48.0 4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10-20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2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10-14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 ^ 50.0 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8-12-06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1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8-09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01-13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9年第3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9-12-18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28).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宜春地区设立地级宜春市的批复(国函〔2000〕50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5-2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 ^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设立地级随州市的批复(国函〔2000〕80号). 中國政府網. 2000-06-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六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8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2-11-1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05).
- ^ 58.0 58.1 58.2 5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9年第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89-03-30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年第2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5-11-1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2).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贵港市覃塘区的批复(国函〔2003〕37号). 中國政府網. 2003-03-06 [2020-07-18].
- ^ 61.0 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1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8-22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4年第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4-03-25 [2020-07-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