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里漏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里漏社阿美語:Lidaw),又稱做里漏部落,位於臺灣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1至16鄰。族群以阿美族為主[1]:444

概要

[編輯]
盛裝的里漏社阿美族男女

里漏社隸屬於南勢群阿美族[2],土地面積3.7平方公里[3]:19,部落的傳統活動範圍包括吉安鄉東昌村、仁安村、光華村等地,現今則僅剩東昌村[4]:53

歷史

[編輯]

清·光緒年間,胡傳編「臺東洲採訪修志冊」,內載南勢阿美族共有七社,其中的『里留社』便是『里漏社』[5]。1877年,谷拉斯·馬亨亨解決里漏社與太魯閣族的仇殺事件。1937年,日本人取「乘舟靠岸」之意,將『里漏社』改稱『舟津』[6]。1948年,為紀念抗日份子邱化仁,將『里漏社』改名為『化仁村』[7]。1977年,徐慶昌將『化仁村』改稱『東昌村』,意指「日出東方、昌盛繁榮」[8]。1987年,吉安鄉公所另編出『仁安村』[9]

名稱由來

[編輯]
  • 說法一:

傳說里漏社始祖「里漏·阿法斯」與阿美族的其他祖先共乘三艘獨木舟,抵達臺灣並繁衍後代,於是為了紀念始祖里漏·阿法斯,故稱呼居住地為里漏(Lidraw)[10]

  • 說法二:

古代里漏社的男人平日都要出海捕魚,女人都要曬鹽,所以他們的皮膚都比附近部落的阿美族人都要黑。阿美族語『曬的很黑』叫做麻荖漏,後來就叫做里漏[11]

  • 說法三:

相傳此處的阿美族人,是由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Palidraw)遷移而來,為了懷念以前居住的地方,便將居住的地方稱為里漏[11]

  • 說法四:

原先住在屏東縣恆春鎮的阿美族人因為無法忍受漢人的欺負,所以向北遷移至臺東縣與海岸山脈一代,當時稱為里隆(Lilon),遷居至此後便稱為里漏[1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原住民族委員會核定並刊登公報之部落一覽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11-02
  2. ^ 林千筠. 《里漏部落聚會所族群與語言》. 中華民國文化部.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6). 
  3. ^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劃—吉安溪河川生態棲地營造整體計劃工作計劃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花蓮縣政府,2012-06
  4. ^ 張震鐘,《花蓮縣吉安水圳開發與客家聚落發展關係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11
  5. ^ 胡傳. 《臺東州採訪修志冊》. 臺東縣文獻委員會. 1952 [2022-10-04]. ISBN 97898600683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6. ^ 《里漏部落》.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7. ^ 《地理環境-里漏部落》. 花蓮縣吉安鄉化仁國民小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8. ^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社區》.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社區發展協會. [199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9. ^ 《花蓮港廳花蓮郡吉野村舟津社ポハイサウ(Ohaisau)》.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6). 
  10. ^ 王玉萍; 鍾順龍. 花蓮365:秋冬篇-每天在花蓮發現一件美好 初版. 2016-01-09. ISBN 9789571365138. 
  11. ^ 11.0 11.1 11.2 張金蓮; 張淑美. 《話說里漏-地名由來》.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