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戰役
邊界戰役 | |||||||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法蘭西聯盟 越南國 | 越南獨立同盟會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馬塞爾·克爾龐蒂耶 |
武元甲 黃文太 黎仲迅 陳賡 韋國清 | ||||||
兵力 | |||||||
約8,000人 | 約3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法軍與越南國軍隊: 4800人陣亡或失蹤[1][2][3] |
越盟軍隊: 9,000人陣亡[4] |
邊界戰役(越南語:Chiến dịch Biên giới),西方國家稱4號公路戰役,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1950年9月16日至10月14日在中越國境附近的一場較大規模進攻戰役,發生於諒山市通向高平市的4號公路沿途。越南獨立同盟會發動此戰役目的是打通越北解放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交通補給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派遣陳賡、韋國清率領援越軍事顧問團幫助越盟組織、指揮該戰役[5]。
背景與戰前部署
[編輯]1948年初到1950年中,越盟在全國開展了約20個小戰役,消滅了法軍部分有生力量,擴大了解放區,推動了游擊戰爭。但是,在戰局和戰力上,仍未取得優勢地位。1950年,越軍建立了一些機動能力強的主力部隊(團和大團)。為在越北根據地打破法軍包圍圈,奪取戰略主動權,爭取國際援助,1950年旱季在西北地區發起「第一黎鴻峰戰役」,但未達到目的。1950年7月7日黨中央和總司令部決定把戰略進攻方向從西北轉移到東北,發動「第二黎鴻峰戰役」,即邊界戰役。
法軍在東北邊界地區部署了比西北地區多兩倍的兵力火力,主要集中在四號公路上以建成「堅固防禦地區」,封鎖中越國界的滲透、交通,使越北解放區的糧食、財政、裝備都極為困難。法軍在七溪至高平長近100公里的四號公路上駐紮近11個營、9個步兵連、4個機械化連、4個工兵連、近30門大炮、8架飛機。但法軍的突出弱點是把在亞熱帶山林險阻地區一字長蛇陣,各要點相距較遠、態勢孤立,遭到攻擊時難以救援。為此,越軍把戰略進攻方向從西北地區轉移到東北地區,從游擊戰、運動戰轉變成大規模集中作戰、「攻城打援」。另外,高平和東溪附近有四條道路通往中國,戰役物資保障非常順利。
越南黨中央組織了戰役指揮機關,胡志明主席直接參與戰役謀劃,指導和鼓勵部隊戰鬥:
參戰部隊有:
- 主力部隊:308大團、209團和174團、4個山炮連、5個工兵連。
- 三個越北聯區主力營
- 高平、諒山兩省武裝力量。
越軍戰役指揮部起初打算先攻擊高平,然後乘勝攻擊東溪、七溪。但經實地研究和偵察後,認識到高平市有堅固據點群,初戰不能確保取勝或能取勝但傷亡大影響到部隊士氣。另一方面,如攻擊高平,法軍出援的可能性不大,難以通過打援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改變東北地區戰局。東溪是法軍守備系統較為疏漏薄弱地區,失去東溪就等於法軍在四號公路上的一字長蛇防線被攔腰切斷,高平守軍將陷於孤立無援境地,迫使諒山法軍必須增援東溪,是運動戰殲滅脫離工事的法軍的良機。
作戰經過
[編輯]越軍戰役指揮部決定東溪進攻戰鬥投入比守軍多九倍的兵力和火力:2個團、2個營、13門山炮和無後坐力炮對法軍2個連、2個排和2門炮。派骨幹直接指揮該戰鬥:總參謀長黃文泰任指揮員、總政副主任黎廉任政委,209團團長黎仲迅任副指揮員。僅經過兩天戰鬥,即控制了東溪地區。
東溪初戰後,法軍空運增援高平,並部署疑兵示形攻擊太原的越北解放區,誘使越盟分兵。並從七溪出動了由Le Page指揮的機動兵團企圖重新佔領東溪並迎接由Sactong指揮的從高平撤出的兵團。越軍決心不讓法軍兩個兵團會師,集中兵力和火力先殲滅Le Page兵團,鉗制、消耗然後消滅Sactong兵團。經五個晝夜決戰,308大團在谷舍、305大團與209團一部分兵力配合在477高地,分別全殲le Page和Sactong指揮的2個兵團。
結果與戰後影響
[編輯]越盟此戰共殲滅法軍4,800人,粉碎了法軍的Revers計劃,打破了包圍圈,佔領了高平、諒山、太原、老街、和平等市鎮,鞏固並擴大了越北根據地,打通了中越邊境交通線,掌握了北部戰場主動權。1950年邊界戰役後,法軍換上了名將讓·德·拉特爾·德·塔西尼為指揮官,多次擊敗武元甲率領的越軍,直到塔西尼因癌症被迫回國後,越軍才緩過頭來重新反擊。至到1954年奠邊府戰役爆發,法軍被徹底擊敗,最終退出了東南亞。
參考文獻
[編輯]- ^ 黑斯廷斯, 馬克斯. 越南啟示錄1945-1975: 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上). 讀書共和國╱八旗文化. 2022: 51. ISBN 978-6267129081.
- ^ Windrow, Martin: The Last Valley, 2004 p. 110
- ^ DK: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Warfare: From Ancient Egypt to Iraq, 2012 p. 483
- ^ Logevall, Fredrik. 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2: 251. ISBN 978-0679645191.
- ^ 霍海丹:《中國軍事顧問團援越抗法實錄(當事人的回憶)》,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1月版,ISBN 978780136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