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啟
臺灣行啟(日語:台湾行啓/たいわんぎょうけい Taiwan gyoukei)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台灣日治時期時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後為昭和天皇)造訪臺灣的行啓活動[1],又稱東宮行啟。
背景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1914年~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主義,在戰爭結束後有不少殖民地陸續獨立。民族自決、民主主義的風潮也傳遞到日本的統治地區[2],其中「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遂在此時開始進行訴求自治的行動。而日本國內則受到「大正民主」的推廣,以及朝鮮三一運動打破了軍部主導的「特別統治」其實是「憲兵政治」的問題。
為此朝鮮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相繼改革官制,總督的武官専任限制也被去除。日本首相原敬開啟了「內地延長主義」的政策,積極推動基於和日本本土相同的制度適用於海外殖民的日治台灣。
首先於大正八年(1919年)10月29日,派遣首位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就任臺灣總督[3]。田健總督高舉「內台融合」、「一視同仁」等方針,並基於此點實施政策。次年,地方制度改革,設置了州、市、街、莊的官選議會。大正十年(1921年)2月,設置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次年1月,將「三一法」改為「法三號」,使日本法律原則得以適用於台灣。
其他還有公佈台灣人官吏特別任用令、允許台灣人與內地人共學、承認台灣人與日本人通婚(內台共婚)等措施[4]。總督府運用「內地延長主義」完成對台灣統治體制進行多項改革,因而得以實現臺灣行啟。
概況
[編輯]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應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的邀請,搭乘軍艦「金剛」到臺灣訪問12天[5],以臺灣總督府特造的台鐵花車作為長程陸路的交通工具,行程包括經由敕使街道到臺灣神社參拜,並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地[6][7]。
駐臺日籍官員對於皇太子裕仁的訪臺行程嚴陣以待,在臺灣各地建立了歡迎牌樓以及豪華行館,裕仁到訪過的行館包括台北御泊所、台中御泊所[註 1]、台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草山御休所、北投御休所等[8][註 2],還有裕仁未能到訪的金瓜石太子賓館、角板山貴賓館[註 3][9][10]、阿里山貴賓館[11][12]等,而這些行館也曾接待過其他皇室貴賓。
由於行前發生北白川宮成久王在巴黎的交通事故,因此最後的行程有所縮短。例如:原先在嘉義市遊覽製材工場行程,即改為在車內接受民眾歡迎,隨即通過。而皇太子裕仁遊訪臺灣除了巡視殖民成果,亦達到權力教化的意涵[13][14][15]。有關皇太子裕仁行啟的相關寫真總共有九本,分別是《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記念寫真帖》、《東宮殿下行啟實記》、《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寫真帖》、《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臺東廳)》、《皇太子殿下奉迎記念寫真帖(花蓮港廳)》、《行啟記念寫真帖》、《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帖》、《高雄州行啟記念寫真帖》[16]。
當時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在台北御泊所安排了台灣料理的宴席招待裕仁,由總督府從當時名滿台灣的餐廳「江山樓」與「東薈芳」中指定了以吳江山為首的八位廚師共同負責。在正式宴席的一周前,這八位廚師必須隔離並齋戒沐浴。1923年4月24日,台灣料理宴席共分為上半席、鹹點、下半席,上半席計有雪白官燕、金錢火雞、水晶鴿蛋、紅燒火翅、八寶焗蟳、雪白木耳;鹹點為炸春餅;下半席計有紅燒水魚、海參竹茹、如意𩸭魚、火腿冬瓜、八寶飯、杏仁茶[17][18]。根據4月27日《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之報導,裕仁尤愛八寶飯,一共吃了8份[19]。在此行的一個半月之後,裕仁曾提及台灣特產的木瓜非常美味[20]。
隨員等
[編輯]隨員
[編輯]供奉員
[編輯]非供奉員
[編輯]御召艦
[編輯]御召艦由以下構成,是當時日本海軍第二艦隊第4戰隊的編制。
此外,還有木曾(當時的預備艦)作為迎賓艦部署在台灣。
台灣的主要人物
[編輯]下列為在台灣迎接裕仁皇太子的主要人物:
台灣總督府
[編輯]首長
[編輯]日程
[編輯]以下日期、[宿泊地]、主要訪問地順序[1]
- 1923年
- 4月12日 [艦中泊] 橫須賀軍港出港;先導艦「霧島」、御召艦「金剛」、供奉艦「比叡」、奉迎艦「木曾」
- 4月16日 [台北] 抵達台灣東北角的三貂角[註 4]
- 4月17日 [台北] 台灣神社、總督府、台灣生產品展覽會
- 4月18日 [台北]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台北師範學校、太平公學校、台灣軍司令部、總督府醫學専門學校
- 4月19日 [台中] 新竹州廳、台中州廳、台中第一小學校、台中第一中學校
- 4月20日 [台南] 台南州廳、南門小學校、台南師範學校、台南第一公學校、臺南第一中學校、台南孔廟
- 4月21日 [高雄] 臺灣製鹽株式會社鹽田、養殖試驗場、台灣步兵第二聯隊、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小學校、壽山館
- 4月22日 [高雄] 於屏東站遠望鳳山海軍無線電信所、台灣製糖會社工廠
- 4月23日 [艦中泊](金剛) 澎湖・馬公海軍要港部
- 4月24日 [台北] 基隆重砲大隊、博物館[註 5]、圓山運動場
- 4月25日 [台北] 草山、北投溫泉
- 4月26日 [台北] 台灣步兵第一聯隊(現為中正紀念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圓山運動場
- 4月27日 [艦中泊]
- 5月1日 返抵橫須賀軍港
紀念郵票
[編輯]台灣總督府發行了兩種1錢5厘與3錢的記念郵票2種。 由於郵票的發行權限屬於逓信省(現為日本郵政),形式上雖然是能在日本國內全境使用郵票,但僅在東京中央郵便局及台灣總督府轄下的郵便局出售。郵票上描繪了台灣第一高峰,也是當時日本第一高山的新高山(現名為玉山)。
關聯紀念物
[編輯]- 臺中行啟記念館
- 斗六行啟記念館
- 金瓜石太子賓館
- 宮之台(高雄壽山)
- 壽山館
- 皇太子御登山紀念碑(高雄壽山)
-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台北北投)
- 面天山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台北北投)[27]
- 行啟並御成婚記念造林地(台北草山)
- 東宮駐駕紀念碑(台北草山御賓館)
- 台灣步兵第二聯隊裕仁親王手植榕樹(台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榕園國泰大榕)
- 瑞竹(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屏東製糖所)
- 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為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典藏行啟紀念物之藏品[28]如下)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鏟子[29]:裕仁皇太子於1923年4月17日上午9點在臺北御泊所(臺北賓館),舉行『御手植』(植樹)儀式所使用之鏟子[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用桌球桿[30]:裕仁皇太子於臺北御泊所(臺北賓館)時,使用之桌球桿[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鑲銀牙骨筷[31]:裕仁皇太子用餐使用之一對鑲銀象牙筷組及筷架[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碟[32]:裕仁皇太子用餐使用之銀製碟器組五件(分食碟二件、進食碟二件、調味料小碟一件)[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匙[33]:裕仁皇太子用餐使用之二枝牙骨柄銀匙[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蓋碗[34]:裕仁皇太子用餐使用之銀製蓋碗三隻[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雙耳碗[35]:裕仁皇太子用餐使用之銀製雙耳碗三隻[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羅盤[36]:裕仁皇太子於臺北御泊所(臺北賓館)時,每天早上用於指引方位,以便遙拜天皇兩陛下(大正天皇及皇后)[7]。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行車徽號[37]:裕仁皇太子行啟時乘坐之專用火車配件,即懸掛於車廂外的皇室菊花紋車徽[7]。
-
北投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
-
金瓜石太子賓館
-
台中行啟紀念館
-
斗六行啟紀念館
-
瑞竹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第2巻)帝國統治の構造」所収、若林正丈「一九ニ三年東宮台灣行啓と『內地延長主義』」
- ^ 周婉窈著/濱島敦俊監訳「図説台灣の歴史(増補版)」平凡社(2013年)146ページ
- ^ 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第6巻)抵抗と屈従」所収、若林正丈「台灣議會設置運動」
- ^ 「台灣史小事典」中國書店(福岡)(2007年) 監修/呉密察・日本語版編訳/橫澤泰夫 178ページ
- ^ 昭和太子金剛號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1-10.,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 黃心蓉. 舊時王謝堂前燕,談裕仁太子出遊的物質文化. ARTouch 典藏. [201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李子寧. 舊時王謝堂前燕,裕仁太子台灣行啟與行啟紀念物. ARTouch 典藏.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 ^ 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跟着元首去觀光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9,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簡介.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 ^ 角板山(Pyasan).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 ^ 阿里山貴賓館開放預約參觀.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 ^ 蔣公行館.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 ^ 「次高山」的命名經過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 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陳煒翰 · 2014
- ^ 陳煒翰. 日本皇族的殖民地臺灣視察 (PDF).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11-06 [2020-06-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11-07).
-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紀念寫真帖.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1).
- ^ 陳玉箴. 裕仁皇太子1923年巡察台灣之旅 唯一一餐「台灣料理宴席」吃什麼?. 上報. [2020-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中文(臺灣)).
- ^ 陳宛茜. 正宗台菜在這裡誕生!天皇首次來台御宴餐具百年後曝光. 聯合報. [2021-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0) (中文(臺灣)).
- ^ 姚舜. 裕仁皇太子百年前來台考察最愛八寶飯?台南晶英復刻開賣. 工商時報.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中文(臺灣)).
- ^ 林會承.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實測記錄》 (PDF).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2年].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02) (中文(臺灣)).
- ^ 田健治郎伝記編纂會 1932,第511頁
- ^ 22.0 22.1 22.2 22.3 田健治郎伝記編纂會 1932,第509頁
- ^ 田健治郎伝記編纂會 1932,第512頁
- ^ 24.0 24.1 24.2 海軍省 1937,第351頁
- ^ 海軍省 1937,第353頁
- ^ 海軍省 1937,第354頁
- ^ 面天山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山, 中樵. 〈皇太子殿下博物館行啟の盛儀〉. 臺北: 臺灣博物館協會(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編). 1939: 347–350.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鏟子.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用撞球桿.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鑲銀牙骨筷.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碟.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匙.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蓋碗.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銀雙耳碗.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羅盤.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東宮殿下行啓紀念物行車徽號.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腳註
[編輯]關聯項目
[編輯]- 皇太子裕仁親王歐洲訪問
- 嘉慶君遊台灣(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