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多皮山脈
Rhodopes | |
---|---|
別名 | 保加利亞語:Родопи - 希臘語:Ροδόπη |
最高點 | |
山峰 | Golyam Perelik |
海拔 | 2,191米(7,188英尺) |
座標 | 41°36′04″N 24°34′27″E / 41.60111°N 24.57417°E |
規模 | |
長度 | 240公里(150英里) 東-西 |
寬度 | 100公里(62英里) 北-南 |
面積 | 14,735平方公里(5,689平方英里) |
地理 | |
國家 | 保加利亞 和 希臘 |
地質 | |
岩石類型 | granite, gneiss, marble, quartz |
洛多皮山脈(Rhodopes,發音: /ˈrɒdəpiːz/;保加利亞語:Родопи,羅馬化:Rodopi;希臘語:Ροδόπη,羅馬化:Rodopi;土耳其語:Rodop)地處歐洲東南,其面積的83%以上都在保加利亞南部,其餘部分在希臘。最高峰大佩雷利克峰(海拔2,191米)是保加利亞第七高峰。自然雕琢出的幽深河谷、巨大洞窟令該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尤為顯著,如特里格勒峽谷。
保加利亞的水力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就位於山脈西部,有一些水電級聯和水壩用於電力生產、灌溉和旅遊。洛多皮山脈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古色雷斯人的遺址(如塔圖爾的佩爾佩利孔,以及貝林塔什),中世紀的城堡、教堂、寺廟,還有自18和19世紀保留下來的保加利亞村莊。
名稱
[編輯]洛多皮山脈的名稱出自色雷斯語。Rhod-ope (Род-oпа)被解釋為一條河流最初的名字,意思是「生鏽的/紅色的河」,其中Rhod-與保加利亞語中的「руда」(礦石,「ruda」)、「ръжда」(鐵鏽,「rǎžda」)、「риж」(紅髮的,「riž」)、拉丁語「rufus」(紅色)和德語「rot」(紅色)具有相同的印歐語根。從奧維德和普魯塔克的記述中,關於洛多皮山脈和巴爾幹山脈起源的神話是這樣的:本是兄妹的哈伊莫司和洛多皮渴求着彼此,他們稱對方為赫拉和宙斯。諸神認為這是對他們的冒犯,決定將他們變成同名的山。
地理
[編輯]從地貌學上說,洛多皮山脈屬於雷洛-洛多皮地塊(巴爾幹半島上最古老的一部分大陸)。[1]它是保加利亞最大的山脈。總計超過14,735平方公里的洛多皮山脈,有12,233平方公里是在保加利亞的境內。山脈長約240公里,寬約100-120公里,平均海拔785米。北面的陡坡下是上色雷斯平原,西到艾弗拉姆山口、雲多拉和奈斯托斯河,南部和東部直至與希臘接壤。洛多皮山脈是一個山嶺與深谷的複雜系統。
該地區已經建立了十五個保護區,其中一些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該山脈因有巴爾幹地區最大的針葉森林而著稱,西部有着平緩的地形和蔥鬱的植被,而東部有大量的猛禽。
氣候
[編輯]洛多皮山脈的位置(巴爾幹半島東南部)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該地區的氣候:它同時受到是北方的冷空氣和地中海上的溫暖海風的影響。
東洛多皮山脈的年平均氣溫為12-13°C,降水量的最大值在12月,最小值在8月。在西洛多皮山脈,溫度在5℃-9℃變化,夏季降水充沛。
溫和的氣候,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吸引了眾多遊客。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帕泊洛沃的當地氣候使得冰雪可以長時間存在。
-15°C的溫度在冬季很普通,因此,洛多皮山脈是巴爾幹地區可以看到歐洲雲杉和垂枝樺等樹種的最南端。
水體
[編輯]山上有豐富的水資源儲備,山泉、河流的水網密佈。天然湖泊很少,最有名的一個是位於同名小鎮幾公里外的斯莫梁湖。全國最大的幾個水庫坐落在洛多皮山脈,包括:多斯帕特水庫、巴塔克水庫、大貝格利克水庫、克爾賈利水庫、沃恰水庫和希羅卡-波利亞納等。它們主要用於水力發電和灌溉。有多種礦物溫泉水,最有名的是在韋林格勒、納雷琴斯基巴尼、代溫、貝登和米哈爾科沃等地。
區劃
[編輯]西洛多皮山脈
[編輯]西洛多皮山脈是洛多皮山脈中佔地最廣(占洛多皮山脈在保加利亞部分66%的面積)、海拔最高、基礎建設最完善、客流量最大的部分。最高、最有名的山峰都位於該區域(高於2000米的山峰超過10座),包括最高峰大佩雷利克峰(海拔2,191米)。其他著名的山峰有:希羅科拉沙基-斯內日尼克峰(海拔2,188米)、大佩爾森克峰(海拔2,091米)、巴塔什基-斯內日尼克峰(海拔2,082米)、圖爾拉峰(海拔1,800米)。
洛多皮山脈中部分最深的河谷位於西部,以及岩石景觀奇蹟之橋。重要的水體包括奇亞拉湖、多斯帕特水庫、巴塔克水庫、希羅卡-波利亞納水庫、大貝格利克水庫和齊戈夫-恰爾克水庫。
巴塔克城也坐落在這部分山脈中,以及著名的旅遊中心斯莫梁、韋林格勒、代溫、切佩拉雷、冬季度假勝地潘波羅夫、東正教的巴奇科沃修道院、阿森王朝的城堡遺址、Yagodinska Dyavolskoto Garlo洞穴和維埃沃村等等。保加利亞最高的村莊——馬納斯蒂爾(海拔超過1500米),就在北面的普雷斯帕峰腳下。許多建設中的保護區,如希羅卡-拉卡、科瓦切維察、莫姆奇洛夫齊、科索沃也位於該地區。
東洛多皮山脈
[編輯]東洛多皮山脈佔據了洛多皮山脈在保加利亞的其餘部分(約34%)。
克爾賈利水庫和斯圖登-克拉德內茨水庫兩座大型水庫位於東洛多皮山脈。該地區有豐富的礦物溫泉。傑貝勒因可治療多種疾病的溫泉而頗受讚譽。貝利特-布雷齊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小病的治療中心。
在該地區的主要城市是哈斯科沃及克爾賈利,較小的有莫姆奇爾格勒、克魯莫夫格勒、茲拉托格勒和基爾科沃。東洛多皮山脈的海拔顯著降低,人口也較西部更為稠密。
幾乎歐洲的每一種猛禽的鳥巢都可以在東洛多皮山脈的岩石和森林中見到,包括極為罕見的禿鷲、白兀鷲等等。
南洛多皮山脈
[編輯]南洛多皮山脈是洛多皮山脈位於希臘的部分,希臘北部的洛多皮州因此而得名。
神話
[編輯]在希臘神話中,色雷斯的洛多皮女王因受宙斯和赫拉的神罰而被變為洛多皮山脈。
歷史
[編輯]從史前時代開始,就有人類定居在洛多皮山脈。通過考古,在一些洞穴中發現很多古代工具。
已知的第一批定居者是色雷斯人。[2]他們建造了許多寺廟,城市和要塞。該地區最著名的城市是位於克爾賈利東北15公里的聖城佩爾佩利孔。塔圖爾村附近的同名寺廟是最重要的色雷斯寺廟之一。此外,有關酒神崇拜的考古遺址遍佈整個地區,如古色雷斯的佩爾佩利孔城。
在中世紀,洛多皮在保加利亞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間時常轉手。為了保護貿易路線和戰略高地,建立了密集的城堡陣線。最大、最重要的城堡包括柳蒂察、烏斯特拉、采皮納、梅澤克和阿森要塞等等。1371至1375年間,奧斯曼帝國在保加利亞-奧斯曼戰爭中佔領了洛多皮山脈。[3]
16至17世紀間,奧斯曼當局為了彌補在地中海地區對抗基督教強國的損失,開始強行伊斯蘭化。因此許多保加利亞人改信伊斯蘭教,而拒絕者則被殺害。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被完全摧毀,淪為廢墟。西洛多皮的城鎮和村莊在1876年的四月起義中十分活躍。起義被鎮壓後,奧斯曼帝國僅在巴塔克一地就屠殺了約5000人。[4][5]布拉齊戈沃有數千人喪生,佩魯什蒂察和其他造反的村莊也被劫掠。
北洛多皮於1878年被解放,但仍是東魯米利亞自治省治下,直到與保加利亞大公國統一。洛多皮的其他部分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 - 1913)結束後被吞併,但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8)後,山脈南麓被希臘佔領,該地區的保加利亞人被迫逃離至保加利亞。
人口
[編輯]人煙稀少的洛多皮地區數百年來一直有着民族和宗教的多樣性。除了東正教、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以外,還有一些穆斯林群體,包括被當地稱為波馬克人的保加利亞裔穆斯林,他們在西部地區佔主導地位,此外還有大量的保加利亞的土耳其人(特別是在東洛多皮山脈)。這裏也是薩拉卡察尼人——一個通常在北色雷斯和愛琴海沿岸一帶游牧的希臘民族——的牧區之一。
經濟
[編輯]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和農業是洛多皮地區經濟的主體。
畜牧業、林業和煙草業是最為重要的農業活動。由於眾多的穆斯林人口,豬的數量很少,但有許多羊。煙草的主要種植區在東洛多皮,並佔據全國總產量的很大一部分。
工業相當發達。該地區最大的產業之一是礦業。有大約80條鉛和鋅礦脈的儲量在歐洲名列前茅。它們主要位於山脈中部地區,並沿與希臘的邊境直到東部。克爾賈利州有豐富的非金屬礦藏和黃金,也有小儲量的鉻鐵礦和鐵礦石,同時,鉛和鋅礦石的雜質中也含有重要稀有金屬。數個浮選廠將礦石富集後,運到克爾賈利和普羅夫迪夫的大型鉛鋅精煉廠。在克爾賈利、斯莫梁、代溫、布拉齊戈沃、伊瓦伊洛夫格勒等地已經實現了機械化;佩士特拉有一個製藥廠。紡織工業的中心包括茲拉托格勒、斯莫梁、馬丹、拉基。木材產業也很發達,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那裏有巴爾幹半島上最重要的森林。洛多皮地區是保加利亞水力發電的主要區域之一,如巴塔克、佩士特拉、阿列科、斯圖登-克拉德內茨、克爾賈利、瓦查等地均有大型水電站。
旅遊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潘波羅夫和切佩拉雷是著名的冬季度假勝地,在夏季的海邊和山谷中有許多度假村、露營地和保護區。靠近希臘邊境的山洞如亞戈丁斯卡洞穴、烏赫洛維察、魔喉窟、斯內然卡(佩士特拉附近)等因其壯觀的景象和地下河流湖泊而深受洞穴學家的喜愛。城堡的廢墟、色雷斯人的遺址(如佩爾佩利孔和塔圖爾)、民族復興時期風格的村莊和修道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榮譽
[編輯]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利文斯頓島的洛多皮峰便是以洛多皮山脈的名字命名的。
參考文獻
[編輯]- ^ 雷洛-洛多皮山體有時單指洛多皮山脈。
- ^ Iliev, J. Rhodope Mountain in Thrace according to concepts of the ancient writers. - Rhodopica, 2007, 1, p. 89 ff.
- ^ Иречек, К. История на българите, С., 1929, с. 248
- ^ Sir Edwin Pears, Forty Years in Constantinople, London, 1915, chapter II.
- ^ Turks in Bulgarian - Gladstone's article- Bulgarian Horrors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East, London, 1876
- Asdracha, Catherine, La région des Rhodopes aux XIIIe et XIVe siècles: étude de géographie historique, Athen: Verlag der Byzantinisch-Neugriechischen Jahrbücher, 1976, Pp. 29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