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里戰役
縣里戰役 | |||||||
---|---|---|---|---|---|---|---|
韓戰的一部分 | |||||||
昭陽江戰役 | |||||||
| |||||||
參戰方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韓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彭德懷 宋時輪 |
馬修·李奇微 劉載興 | ||||||
參戰單位 | |||||||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 朝鮮人民軍第2軍朝鮮人民軍第3軍 朝鮮人民軍第5軍 |
韓軍第5師 韓軍第7師 美軍第2師 法國營 | ||||||
兵力 | |||||||
138,000名中軍 38,000名北韓軍 | |||||||
傷亡與損失 | |||||||
(朝中資料)兩個階段共40,000人傷亡[1][2] (美方資料)90,609人傷亡[3] |
(美方資料)共8,769人傷亡,其中 1,221人傷亡[3] (中方資料)兩個階段共44,000人傷亡[2] |
縣里戰役,聯合國軍方面稱昭陽江戰役(英語:Battle of the Soyang River)由中朝部隊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發起。中朝聯合司令部部署了志願軍12軍、20軍和27軍,人民軍第2,3,5軍團於1951年5月16日向縣里地區的韓3軍(下轄韓3師和韓9師)等部發起圍殲作戰。至19日縣里戰役結束,志願軍宣稱殲滅韓3,9師大部,重創韓5,7師,並打擊了美2師和法國營各一部。戰役結束後,李奇微將軍撤銷了韓3軍的番號。
背景
[編輯]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從4月22日開始,至28日結束,志願軍統計殲敵23,000人[2],自己傷亡30,000人,未完成戰役任務。此時,聯合國軍將美騎兵1師、美3師、美24師、美25師、英28旅、英29旅、土耳其旅、韓1師等部重兵佈防於漢城地區,造成西重東輕局面。5月6日,中朝聯合司令部發佈了第二階段作戰命令,決定先殲滅縣里的韓3,5,9師,而後殲滅韓首都師和11師。其中9兵團(缺26軍,附屬12軍)擔負縣里圍殲任務,3兵團(欠12軍)正面攻擊美2,7師並阻止美10軍東援,朝鮮人民軍一部配合9兵團作戰,19兵團在西線牽制美軍主力[2]。
5月9日,志願軍主力開始向東移動,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實施佯動。至16日,19兵團和1軍團攻至漢江西岸,並作出了從漢城以西渡江的姿態。5月12日,李奇微判斷中朝部隊將於西線發起進攻,遂取消了第8軍團司令范弗利特的進攻計劃,將美7師和韓2師西調以增強防守。與此同時,志願軍3,9兵團和人民軍各軍抵達戰役指定位置,預計於16日18時發起進攻。
經過
[編輯]16日18時,志願軍按計劃發起戰役,迅速突破韓軍陣地。24時,20軍60師在九萬里以東15公里的地段上強渡昭陽江,攻佔韓7師8團陣地。其先頭部隊178團至17日7時突進25公里,佔領後坪里、馬峙里。師主力迅速跟進,於17時切斷了韓3,9師撤退道路。於此同時,20軍58師突破昭陽江,於18日1時控制龍浦公路,與人民軍5,6師構成了對縣里韓軍合圍的對內正面。27軍各部於16日23時開始進攻,其81師擔任穿插任務,師長兼政委孫瑞夫親自坐鎮前鋒242團2營作戰。此部突進28公里,於17日5時切斷了韓3軍西南退路。79師從昭陽江北岸進攻,殲滅韓7師8團3營,至18日突入韓軍陣地20公里,從西南方向構成合圍的對外正面。
12軍突破後於三聚里殲滅韓5師一部,但遭遇美2師和法國營的阻擊,進展緩慢,未按時到底指定地點。人民軍第5軍團於17日13時切斷韓軍東南退路,並與志願軍20軍合鉗。人民軍第2軍團未完成任務,第3軍團隨2軍團參加戰鬥,至此中朝軍隊完成了對縣里韓3軍的包圍。
18日晨縣里韓3、9師向東和東南方向發起突圍,與此同時志願軍20軍和朝鮮人民軍5軍團從東西方向發起進攻。戰至19日,兩個師大部潰散或被殲。同時韓5、7師餘部撤退至洪川、橫城東北,縣里戰役結束,志願軍20軍和人民軍5軍團就地清剿韓軍殘部。靠近東海岸的韓首都師和11師撤退至文津和江陵[2]。
後續
[編輯]傷亡
[編輯]中北韓方面估計至5月21日,在縣里方向殲滅聯合國軍(主要是韓軍)18,000人[1];連同西線的佯動和進攻作戰,第二階段共殲滅聯合國軍21,000人[2]。中朝軍隊在整個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戰損10,000人。
韓3軍各部傷亡、潰散嚴重,從19日開始其餘部集結情況如下[4]:
集結人數 | |||
---|---|---|---|
番號 | 5月19日17時 | 5月20日16時 | 5月20日稍晚些 |
韓3師 | 727 | 3,521 | 3,621(43.3%) |
韓9師 | 1,323 | 4,582 | 4,582(40%)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韓人民正義的祖國解放戰爭史,平壤:外國文出版社
- ^ 2.0 2.1 2.2 2.3 2.4 2.5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抗美援朝戰爭史 第二卷, 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出版社, 2000, ISBN 0-7864-1980-6
- ^ 3.0 3.1 Clodfelter, Micheal.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 A Statistical Encyclopedia of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492-2015 Fourth.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2017: 666. ISBN 9780786474707.
- ^ 固城 齊豐 龔黎(譯),抗美援朝戰爭敵軍史料 第二卷,齊齊哈爾: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