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黎波里之戰 (2011年)
的黎波里之戰 | |||||||
---|---|---|---|---|---|---|---|
2011年利比亞內戰的一部分 | |||||||
戰役各時期戰線 | |||||||
| |||||||
參戰方 |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 |
軍事支援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的黎波里旅: Mahdi al-Harati 北約: 查尔斯·布夏爾 |
穆阿邁爾·卡達菲 賽義夫·伊斯拉姆·卡達菲 薩阿迪·卡達菲 穆罕默德·卡達菲 哈米斯·卡達菲 奧-穆·坦塞姆·比拉·卡達菲 | ||||||
兵力 | |||||||
8,000(其中2,000由西部地區攻入,6,000由城市內部響應)[5] | 不詳 | ||||||
傷亡與損失 | |||||||
至少204人死亡[6] | 超過78人死亡,[7]600人被捕[8] | ||||||
至少105名平民死亡[9][10][11]
共計1,676人死亡,5,900人受傷 (包括平民;據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13] |
的黎波里之戰(阿拉伯語:معركة طرابلس maʼarikat Ṭarābulus)是2011年利比亞內戰的一大戰役,反對派武裝於8月20日開始進攻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實現最終推翻卡達菲統治地位的目標,最終於8月28日完全佔領該城。
由於該市有「美人魚」之稱,所以反對派將此次戰役命名為「美人魚黎明行動」。之所以選擇在8月20日進攻首都,反對派領導人表示這是為了紀念公元630年「征服麥加」(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於630年1月帶領一萬人向麥加進發,後來他們和平地佔領麥加)的歷史周年日。[14]
戰前形勢
[編輯]在2011年2月時,的黎波里就發生過比較大的衝突,當時抗議者在綠色廣場(目前已改名為烈士廣場)進行集會。而在該市東部的塔久拉地區反政府的力量也很大,不過一直被卡達菲部隊所壓制着。
接下來的幾個月的時間裏,在首都的抗議也時有發生。而在夜間,一些居民也在街上與政府軍做游擊戰,甚至據反對派武裝成員說,在支持反對派的地區不少小的街道已被他們佔領。[15]
從8月13日開始,來自奈富塞山(Nafusa Mountains)的一支部隊接近首都的沿海地區。在經過戰鬥後,西部的索曼(Sorman)、塞卜拉泰以及扎維耶被他們佔領,並切斷了政府軍連接突尼斯的通道和補給線,還孤立了祖瓦拉。同時在南邊,另一路反對派武裝佔領了奈富塞山的門戶蓋爾揚,切斷了首都與政府軍控制的南部城市塞卜哈的通道。緊着是他們又佔領了首都東邊的茲利坦,這樣就孤立了政府軍控制的塔瓦哈(Taworgha,位於茲利坦和米蘇拉塔之間)。在反對派取得西路,南部和東路三條陸路的控制權後,即形成反對派武裝圍攻首都的態勢。8月16日,在北約空中力量的幫助下,反對派已經對的黎波里周邊的一些關鍵城鎮持續了兩天的進攻並佔領重要據點,並在南部和西部對首都展開包圍之勢。他們也開始切斷首都的燃料補給線,為接下來的圍攻做準備。
戰役經過
[編輯]8月19日
[編輯]反對派武裝與北約事前已經協調好進攻計劃。而在當晚,反對派用拖船將武器偷運到首都。[16]
8月20日
[編輯]位於扎維耶的反對派武裝對一座距首都僅有27公里的橋樑展開爭奪戰,並計劃於21日進攻首都。[17]
當晚,隨着從市內一座清真寺發出的廣播引爆了穆斯林民眾的起義。[18]起義的核心地帶位於市區的本·納比清真寺(Ben Nabi Mosque)。當時年輕人在那裏聚集,禱告活動被取消,婦女被送回家。當人們使用擴音器開始廣播高喊反對卡達菲的口號後,政府軍抵達後開始襲擊清真寺,但是被躲藏在國家電視台附近的武裝民眾打退。[19]首都的居民在道路上設置路障並燃燒輪胎,為反對派提供支持。起義很快傳遍首都許多地區,如首都周邊的法什盧姆(Fashloum)、朱馬市場區(Souq al-Juma)、塔久拉和本阿什(Ben Ashur),就這樣首都各地都打響了反對卡達菲的戰鬥。[20]當晚比較激烈的戰鬥發生在郊區朱馬市場區和阿拉達(Arrada)大街。[21]反卡達菲的居民也封鎖了阿爾斯卡(Alsika)大街。
當晚反對派也佔領了首都的國際機場和軍火庫。[22]居民則收到了政府發出的要求他們與反對派戰鬥的信息。[23]記者們也聽到了該市發出的密集的爆炸和交火的聲音。[24]
不過,卡達菲政府發言人向記者表示首都是安全的,政府軍已經消滅了「一小搓叛亂分子」,並仍然控制着該市。[25][26]
8月21日
[編輯]來自扎維耶的反對派武裝向東朝着首都進發。他們到達扎維耶東部的Jadda'im鎮後,僅遇到了很少的政府軍的抵抗就佔領該地。[27][28]接下來他們又佔領了首都西部的馬亞鎮。[29]
21日早晨,來自米蘇拉塔和茲利坦的船滿載着反對派武裝和武器抵達首都港口,開始參加戰鬥。[30]
半島電視台報道當天早上戰鬥一直在持續着。有許多反對派武裝成員在包圍卡迪(Qadah)地區的米提加空軍基地時被打死。[31][32]塔久拉地區全部被反對派佔領,而朱馬市場區、Arada地區以及米提加空軍基地的戰鬥則一直持續着。[33]在首都西部的卡迪、Zawiyat al Dahmania、法什盧姆和本阿什都發生了激烈的交火[34]。一名反對派武裝代表在結束了阿齊齊亞的戰鬥後表示行動「進行得比較輕鬆」。[35]
一名來自塔久拉地區的居民告訴半島電視台的記者說,當地居民打退卡達菲的部隊控制該地後,他們釋放了大約450名健康狀況很糟的軍事基地里的囚犯,而那些撤退的政府軍目前在炮擊周邊地區。[36]
截止當天下午,反對派已完全控制塔久拉、Suq al-Jumaa、Arada和埃撒巴(al-Sabaa)這些地區。而在本阿什、法什盧姆和Zawiyat al-Dahmani則在持續戰鬥着。此外,他們也控制了法什盧姆、Zawiyat al-Dahmani以及曼蘇爾(Mansoura)的大部分地區。[37]他們還佔領一個手機運營公司。[38]
在英國下午時間6:04,BBC報道反對派位於首都以西12公里,[39]到了6:39又報道他們已經進入首都。[40]7:02報道說反對派武裝抵達郊區詹祖爾(Janzour)並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41]
晚上來自扎維耶的反對派武裝沒有遭遇任何抵抗進入郊區詹祖爾,並受到揮舞着革命旗幟的居民的喝彩。[42][43]當晚卡達菲衛隊向反對派武裝投降,哈米斯旅的主要頭目也被反對派武裝解僱。[44]有居民表示,在反對派武裝進入首都後,一些居民加入到了歡慶的隊伍中。[27]
卡達菲政府發言人稱,估計在當晚首都戰鬥中有1300人死亡,5000人受傷。[45]
俘獲卡達菲的兒子
[編輯]長子
[編輯]半島電視台報道說卡達菲的大兒子穆罕默德·卡達菲被俘虜。[46][47]該台在採訪穆罕默德·卡達菲時,他顯示出道歉的態度,但譴責說暴力革命是缺乏智慧的做法。[48]之前,曾有利比亞反對派官員稱卡達菲長子穆罕默德·卡達菲是向反對派投降的。[49]之後,又被政府軍救出。
次子
[編輯]美國廣播公司和半島電視台報道反對派武裝抵達市中心的烈士廣場,過渡委員會主席說卡達菲二子賽義夫·伊斯拉姆·卡達菲已被俘虜。[50]美國廣播公司報道阿齊齊亞兵營已經被包圍。[51][52]天空新聞台報道說英國駐班加西大使證實了賽義夫被俘的事實,[53]過渡委員會表示會確保賽義夫的安全以便以後接受司法審判。[54]國際刑事法院也證實了該消息,並表示他們會向過渡委員會請求移交賽義夫給他們以讓他接受所指控的反人類罪的國際法院的審判。[55][56]
然而,卡達菲的次子賽義夫·伊斯蘭·卡達菲8月23日凌晨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阿齊齊亞兵營舉行記者會,宣佈有關他被反對派武裝抓捕的消息是謊言。[57]
三子
[編輯]阿拉伯電視台的記者引用過渡委員會的說法報道三子薩阿迪·卡達菲已經被反對派俘虜,他是於21日被俘的,具體地點不確定。
8月22日
[編輯]截止當地時間凌晨一點,反對派武裝表示已經控制首都90℅的地區,包括市中心的廣場。[58]英國廣播公司和半島電視台都證實反對派武裝進入廣場的事實。[59][60]
當地時間1:15,過渡委員會宣佈他們已經控制首都的國際機場和南部地區。[61]早晨,一名反對派武裝高級指揮官表示,在首都仍然有效忠卡達菲的殘餘部隊,他要求警察堅守崗位作好防範工作。[62]
上午,法國媒體報道,在卡達菲住所的附近和首都南部有戰鬥發生。反對派武裝指揮官說卡達菲部隊仍控制着該市15℅到20℅的地區。而在卡達菲住所的附近,出現了多輛坦克開始炮擊首都的一些地區。[63][64]在卡達菲勢力控制的外國記者下榻的瑞克索斯飯店(Rixos Hotel)附近有激烈的交火,[64]記者被政府軍禁止離開酒店,於是記者描述為他們這些記者是被政府軍利用做掩護和盾牌。[65][66][67]上午8:32,有報道說卡達菲還留在阿齊齊亞兵營里,周圍有重型武器保衛着他。[68][69]
有數百名反對派武裝成員往烈士廣場搬運火箭炮。[70]而在卡達菲所在地以及港口附近仍進行着戰鬥,效忠卡達菲的部隊用坦克進行着防禦。[71]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證實反對派已經控制國家電視台大樓。[72]卡達菲部隊控制着阿齊齊亞兵營、瑞克索斯飯店、位於塔久拉地區的一家醫院[73], 以及部分港口[74]。而米提加空軍基地的狀況不是很清楚,雖然有許多報道說反對派已經控制該地。[75]
整個下午,反對派陸續從烈士廣場撤退,因為他們計劃向別處進發。塔久拉地區的反對派說他們在與固守在一家醫院裏的卡達菲部隊進行談判勸降工作。[76]
晚上,首都西部的反對派被打退。[77]此外,有報道暗示卡達菲正試圖通過殘餘部隊的幫助逃離其所在地。[78]夜晚,一名反對派成員說他估計將與卡達菲部隊有一場硬仗要打,而反對派也正在首都的各大路口設置檢查點以避免卡達菲逃跑。[79]
米蘇拉塔的反對派地方軍事委員會說,他們已經派出「攜帶有大量戰士和武器」的幾艘船隻到首都做援助,而此前一天的21日,他們也曾派200名士兵抵達塔久拉。[80]
8月23日
[編輯]早晨,CNN記者馬修·錢斯報道說,他看到了賽義夫·伊斯拉姆·卡達菲在護衛隊陪伴下出現在了瑞克索斯飯店(Rixos Hotel)附近。[81]阿拉伯電視台報道說被俘的賽義夫後來逃跑了。[82][83]
下午,半島電視台記者柯德爾(Zeina Khodr)報道說,她聽到曼蘇爾地區發生激烈交火,而反對派武裝距離阿齊齊亞兵營只剩500米。[84]
此後在阿齊齊亞兵營的戰鬥很快打響。《衛報》描述大爆炸、火箭炮和機槍等各種火拼激烈進行着。雙方分別動用了榴彈炮、重機槍和高射機槍對射,激戰持續了5個多小時。[85]下午晚些時候,反對派開始攻破兵營的一個大門[84]。儘管卡達菲部隊試圖抵抗,但最終有的被打死有的逃離,反對派湧入後朝空中開火慶祝。[86][87][88]
反對派成功攻入兵營後,將三色旗插在了卡達菲的官邸中,並搗毀卡達菲的銅製雕像。[89][90][91][92]記者展示反對派繳獲了的大批卡達菲的私人物品,包括他的醫療檔案、鍍金的SVD狙擊步槍[93]、他的帽子和高球車(在高爾夫球球場使用的一種交通工具)等個人物品。[94][95]半島電視台還在19:30直播了兵營內部現場的畫面。[96]不過現場沒有俘獲卡達菲和他的兒子們。[97]
而隨後卡達菲發佈的一個錄音講話說,他逃離兵營只是「戰術轉移」。[98]而據國際象棋聯合會主席伊柳姆日諾夫23日說,卡達菲當天在與他通電話時說自己仍在的黎波里,「健康地活着」,他表示不會離開利比亞。[99]
後來,一些卡達菲殘餘部隊又用槍火攻擊聚集在兵營里的人群,當時裏面的外國記者開始撤離兵營,一名半島電視台記者受傷。[100]
晚上,反對派發言人宣佈他們可以維護阿布薩利姆(Abu Slim)地區的安全,因為當地人跟卡達菲家族的關係比較親密。[101]
卡達菲家人的狀況
[編輯]8月22日,卡達菲所處的地點不是很確定,一般認為他仍在阿齊齊亞兵營里。[102]而有一個報道則說他在塔久拉地區的一個醫院裏,[103]半島電視台報道說他在醫院裏的部隊成功地擊退了反對派的進攻。[104]五子奧-穆·坦塞姆·比拉·卡達菲則仍在阿齊齊亞兵營里指揮着防禦戰鬥,[105][106]報道說七子哈米斯·卡達菲(此前反對派說他在茲利坦被北約炸死)在首都中心指揮着殘餘坦克部隊進行着反攻,其目的是試圖解除對阿齊齊亞兵營的圍困。[107][108]
Al Arabiya 的記者引用過渡委員會的說法報道三子薩阿迪·卡達菲已經被反對派俘虜,[109]他是在此前一天21日被俘的,具體地點和時間還不確定。
22日,在首都發現了兩具被燒焦的屍體,半島電視台表示這兩具屍體可能是哈米斯·卡達菲和情報部門主管阿卜杜拉·塞努西的,[110][111]然而,一名反對派指揮官後來表示,他認為哈米斯在阿齊齊亞兵營里。[112]
8月24日
[編輯]接近中午時分,有報道稱在阿齊齊亞兵營內發生交火。[113]在瑞克索斯飯店也有發生衝突的報道。[114]在反對派昨日聲稱已佔領的阿布薩利姆地區,戰鬥仍在繼續。[115]
據外國記者報道,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被困的所有外國記者(約有30名)已乘坐四輛紅十字會提供的汽車離開瑞克索斯酒店[116][117]。意大利媒體報道說有四個意大利記者在Zawiya附近被綁架[118]。
已證實反對派已全部控制國際機場四天,而卡達菲的私人飛機仍停在機場裏。儘管機場很安全,但是機場附近的道路上仍在交戰[119]。
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宣佈,將給抓捕或殺死卡達菲的人予以大赦,而班加西的一名商人也懸賞200萬第納爾(約167萬美元)以捉拿卡達菲,無論卡達菲是生是死,均將給予舉報人這些金錢獎勵。賈利勒說:「對商界人士提供200萬第納爾捉拿卡達菲的做法,全國過渡委員會表示支持。」[120][118]
反對派和武裝民眾繼續在道路上設置路障,在烈士廣場的慶祝也在持續着[118]。
當天薩阿迪·卡達菲通過CNN表示,他有權代表卡達菲勢力希望商談停火事宜,不過這個消息與他之前在21日已被俘獲的報道存在矛盾[121]。
8月25日
[編輯]反對派表示他們在突襲一處私人住宅時幾乎俘獲了卡達菲,因為他們在那裏發現了卡達菲曾在那裏至少住過一晚的證據[122]。他們也包圍了一所他們認定是卡達菲藏身的建築,不過他們沒有解釋他們為何認定卡達菲藏在那裏[123]。反對派也仍在盡力同控制着阿布薩利姆和 Al Hadba al Khadra 地區的卡達菲部隊戰鬥着[124][125]。有報道說卡達菲部隊炸毀了幾架停留在國際機場裏的利比亞民航客機[126][127]。同時,當反對派在試圖控制機場通往市區的一個公路時,在機場有重型大炮交火的聲音,後來局勢被反對派控制[127]。CNN的Dan Rivers報道說,當地時間凌晨2點「在一處卡達菲勢力控制的地區有猛烈的交火」[128]。
路透社報道說,在北約發動的一次空襲後,反對派猛攻阿布薩利姆地區[129]。
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自利比亞衝突發生至今,已確認的死者數量超過了2萬人[130]。
8月26日
[編輯]過渡委員會的官員宣佈,委員會政治領導層已從班加西遷至的黎波里,開始正式接管首都[130]。
反對派似乎明顯控制了首都,在個別地區有時傳來槍火的聲音,不過並不激烈。反對派指揮官Abdul Majid Mgleta宣佈首都已經獲得解放,他說希望能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抓獲卡達菲。中午禱告後,數百人在烈士廣場進行遊行並高喊「高高抬起你們的頭!你們是自由的利比亞人」等口號[131]。
而在兩處卡達菲勢力控制的Khilit al-Ferjan和Qasr Ben Ghashir軍營,有目擊者說在大約160人從一個飛機庫逃走後,卡達菲部隊使用手榴彈和機槍殺死了「大量的被關押者」[132]。當天反對派武裝負責進攻的黎波里的指揮官梅爾格塔說:卡達菲部隊在逃離的黎波里之前屠殺了至少150名囚犯,他說:「在阿齊齊亞兵營發生了大屠殺,他們殺死了至少150名囚犯,(卡達菲的)衛兵們向囚犯投擲手榴彈,他們在逃跑前實施了這一切」,「這是其政權倒塌前最後幾小時他們實施報復的實例。」[133][134][135]
8月27日
[編輯]反對派在夜晚清理國際機場附近的Qasr bin Ghashir村[136]。他們宣佈目前卡達菲勢力只控制着首都的一片區域[137]。
傍晚,反對派宣佈他們已經把所有卡達菲勢力趕出了首都[138],不過記者報道說在夜晚還有戰鬥在首都持續着[139]。
8月28日
[編輯]反對派對卡達菲勢力控制的最後一處據點——距離首都5公里的南郊Salaheddin發動攻勢;他們宣佈在經過7個小時的戰鬥後成功奪取該地[140]。
北約的空中打擊
[編輯]根據北約每日公佈的戰況資料,在此階段北約對卡達菲部隊的攻擊如下:
8月20日–27日 北約空中打擊目標 | |||||||
---|---|---|---|---|---|---|---|
日期 | 導彈與導彈裝置,多管火箭炮,高射炮 | 坦克 | 軍用車 | 雷達 | 建築 | ||
8月20日[141] | 9個地對空導彈裝置 | 1輛 | 2輛軍用車 | 2 | 3處指揮控制中心,1處軍事設施 | ||
8月21日[142] | 1個地對空導彈,2個多管火箭炮 | 0 | 7輛地對空導彈運輸車,2輛軍用車,2輛裝甲兵運輸車 | 1 | 3處軍事設施,1處軍事存儲設施,3處指揮控制點 | ||
8月22日[143] | 0 | 0 | 0 | 0 | 0 | ||
8月23日[144] | 3個地對空導彈系統 | 0 | 2輛裝甲車,2輛軍用重型武器卡車 | 1 | 0 | ||
8月24日[145] | 1個地對空導彈系統,1個多管火箭炮,2個高射炮 | 0 | 1輛軍用重型武器卡車 | 1 | 2處軍事存儲設施 | ||
8月25日[146] | 1個地對空導彈裝運機,1個地對空導彈裝置 | 0 | 0 | 0 | 1處指揮控制點 | ||
8月26日[147] | 1個地對地導彈發射裝置 | 0 | 0 | 0 | 2處軍事設施,1處軍事存儲設施 | ||
8月27日[148] | 1個地對地導彈發射裝置 | 0 | 0 | 0 | 0 | ||
共計 | 23 | 1 | 18 | 5 | 17 |
各方反應
[編輯]21日,上萬名利比亞人在班加西集會慶祝反對派控制的黎波里。[149]
22日,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發表講話說,卡達菲政權倒台後他將辭去主席職務;他說利比亞即將迎來民主時代,人民將全面平等;他呼籲人們不要採取任何報復行為,破壞財產,虐待外國人或囚犯;他表示每個囚犯都會獲得公正的審判。他還在新聞發佈會上稱,如活捉卡達菲,將對其進行公正審判。[150]他表示卡達菲時代「已經終結」,但是只有抓獲卡達菲,才標誌着革命軍取得真正的勝利。[151]他說未來的利比亞將是一個自由、民主、公正、平等、透明,以及溫和的伊斯蘭宗教國,利比亞將會在共同利益、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與各國加強聯繫,並努力成為國際社會上一個有力的成員。[152]24日,賈利勒在意大利《共和國報》上撰文稱:卡達菲及其同夥應該「接受公正的審判,但必須在利比亞進行」,「我們需要讓他們活着,以與他對待對手不同的方式處理他們。他留給我們的記憶只是犯罪、逮捕與政治暗殺」,「在8個月內,我們將舉行議會與總統大選。我們需要一個民主政府與一部公正的憲法。」[153]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卡達菲政府總理馬哈茂迪已棄職逃往突尼斯傑爾巴島。
支持反對派的民眾走上的黎波里的街頭,高叫「捲毛(指卡達菲)下台」。在美國白宮外,支持反對派的人高喊口號「感謝奧巴馬、薩科齊」。[154]
北京《法制晚報》記者在利比亞駐華使館看到工作人員穆薩迪·侯賽因興奮地換下卡達菲政府的綠色國旗,穆薩迪·侯賽因舉起雙手高呼:「因為利比亞人民都在廣場上歡呼,卡達菲時代已經結束,所以要換國旗!」穆薩迪把國旗降來後,他激動地喊:「遊戲結束了!遊戲結束了!!!」使館一等參贊巴什爾(Bashir)評論道:使館為利比亞人民而設,利比亞人民獲得了自由,我們很高興。此外,參贊還表示,使館工作將會照常進行。8月22日使館升起了象徵革命的紅黑綠三色旗。[155][156][157]
此外,在烏克蘭,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幾個國家,利比亞駐當地使館也都換上了紅黑綠三色旗。[158]
國際組織
[編輯]- 聯合國:8月22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講話稱,的黎波里戲劇性的局勢演變證明了「該國人民追求自由與民主的勇氣和決心」,當前的關鍵是結束衝突、避免進一步的生命損失和報復行動,順利實現過渡。他呼籲卡達菲的軍隊立即停止動武,為平穩過渡讓路。他表示聯合國已準備好未來在安全與法治、經濟復甦、制定憲法和推進選舉進程、人權與司法以及協調國際社會等各個領域為利比亞提供支持。[159]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1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呼籲利比亞「立即」實現「和平過渡」,他稱「他們必須確保過渡是平穩和廣泛的,國家是團結的,未來是建立在和解和對人權的尊重上的」。他說北約將繼續監控利比亞的軍事設施,「確保平民不受威脅」。[160]
- 歐洲聯盟:2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發表聯合聲明稱,歐盟敦促卡達菲順應人民意志立即下台,歐盟將和國際社會一同,在保證利比亞社會公正、領土完整的基礎上,繼續支持利比亞的民主轉型和經濟重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嘉芙蓮·阿什頓當天也發表聲明,呼籲「國家過渡委員會」及其武裝保證平民安全。[161]
- 阿拉伯國家聯盟:22日,阿盟秘書長阿拉比發表聲明說,阿盟保持「與全國過渡委員會團結一致的立場」,「祝願該委員會在開啟新時代,保持利比亞的完整、主權與獨立上取得成功。」[162]
各國政府
[編輯]- 美國 :奧巴馬21日發言稱卡達菲對利比亞的統治已經結束,他敦促卡達菲立即交權,以避免更多的流血犧牲,他同時希望反對派未來帶領利比亞人民走上民主之路。[163][160]
- 英國:英國政府21日晚間發表聲明說卡達菲的末日即將到來,卡達菲「針對利比亞人民犯下駭人罪行,現在必須下台,以免自己的子民繼續受苦。」[160]
- 法國:法國總統薩科齊敦促卡達菲「不要再讓人民受無用之苦,馬上放棄權力」,他要求卡達菲「立即命令對其仍然效忠的剩餘部隊實施停火,放下武器,回到兵營」,並呼籲忠於卡達菲的軍隊「投向利比亞合法政權」。[160]
- 意大利: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22日警告卡達菲必須立即投降,否則他將面臨一場災難。[164]
- 德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呼籲卡達菲儘快放棄抵抗,以避免更多流血事件發生。[160]
- 澳洲:澳大利亞總理茱莉雅·吉拉德22日呼籲卡達菲不要再反抗人民的意志,而是應該直面針對他的指控,她說:「我們將繼續呼籲卡達菲停止抵抗,站出來面對國際社會對他的指控。」[165]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雖然中國反對西方各國出兵利比亞,但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希望利比亞局勢儘快恢復穩定,中方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在利未來重建中發揮積極作用。[166]
- 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22日發表聲明說,利比亞武裝對抗進入關鍵轉折點,該國政權將很快轉入反對派手中。俄方認為應「在尊重利比亞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條件下,以該國全體公民利益為根本,立即開始組建合法權力機關,以及討論未來國家民主結構基礎和原則的政治進程」。俄方自始自終保持與利比亞人民的相互感情、友誼和長期互利合作關係。俄將繼續向利比亞提供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幫助。[167]
- 伊朗:據英國廣播公司23日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說,伊朗「支持利比亞人民的革命,並希望利比亞人民能夠獨立決定他們的未來」。[168]
- 印度尼西亞:23日,印尼外交部表示,印尼政府始終尊重與支持由利比亞人民作出的決定,因為利比亞人民最了解他們所憧憬的國家與民族前途。[169]
- 委內瑞拉:與西方國家及組織對利比亞局勢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2日的消息說,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發表講話,譴責西方勢力對利比亞局勢進行干預。查韋斯說,「今天我們看見了歐洲民主政府,以及被認為很民主的美國政府用他們的炸彈摧毀的黎波里的情景」。[160]
參考資料
[編輯]- ^ Staff. UN Clears Way for Libyan No-Fly Zone. ABC News. 18 March 2011 [2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Staff. Nato Takes Control of Enforcing Libya No-Fly Zone. Agence France-Presse (via Dawn). 25 March 2011 [2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6).
- ^ Источник: освобожденный из плена в Ливии белорус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прибыл в Минск. [202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 ^ Белорусские снайперы защищали Каддафи в Ливии?. [202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 ^ http://mobile.reuters.com/article/idUSTRE7853C520110906?irpc=9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eptember 2011).Retrieved 6 September 2011. "Secret plan to take Tripoli."
- ^ 133人死亡(8月20日),存档副本. [2011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23人死亡(8月23日-24日),[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永久失效連結] 26人死亡(8月24日),[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2人死亡(8月25日),1749: Wyre Davies BBC Middle East correspond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4][失效連結]報道死亡共計人數204人
- ^ 31人死亡(8月20日),[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人死亡(8月22日),[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3人死亡(8月23日),[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0餘人死亡(8月24日),[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2人死亡(8月25日),[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人死亡(8月26日),[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報道死亡人數共計78人
- ^ Staff (24 August 2011). "400 Dead, 2,000 Wounded Over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gence France-Presse (via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24 August 2011.
- ^ Trauma at Abu Salim hospital.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7).
- ^ Civilian casualties mount in Tripoli.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6).
- ^ Libyan rebels storm Gaddafi stronghold.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7).
- ^ "Libya Rebels Advance into Tripoli After Fierce figh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 ^ Al Jazeera Live Blog. [201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 ^ Laub, Karin (21 August 2011). "Libyan Rebels Say They Are Closing In on Tripoli". Associated Press (via 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 Retrieved 21 August 2011.
- ^ Golovnina, Maria (11 April 2011). "Feature–Rebels Resort to Guerrilla Tactics in Western Liby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1 August 2011.
- ^ Lopez, Dario (21 August 2011). "Heavy Gunfire in Tripoli as Rebels Close 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ssociated Press (via TV3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1 Aug 2011 – 00: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Ryan, Missy (22 August 2011). "Gaddafi Tanks Emerge After Rebels Sweep into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Reevell, James. (31 May 2011) "Libya: How 'Operation Mermaid Dawn', The Move To Take Tripoli, Unfold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Daily Telegraph. Retrieved 21 August 2011.
- ^ Staff (21 August 2011). "Gadhafi Defiant as Rebels Claim To Take 'Revolution' Inside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amloum, Imed (21 August 2011). "Libya Rebels Close In on Tripoli". Agence France-Presse (via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Staff (21 August 2011). "Libyan Rebels Capture Weapons Depot in Capit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Xinhua News Agency.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owe, Christian (20 August 2011). "Anti-Gaddafi Protests in Tripoli Streets:Resid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Staff (20 August 2011). "Libya Conflict: Heavy Gunfire Erupts in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Staff (20 August 2011). "Live Blog: Clashes Reported as Rebels Claim To Take Right into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opez, Dario (21 August 2011). "Heavy Gunfire in Tripoli as Rebels Close 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ssociated Press (via TV3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27.0 27.1 Tripoli, Libya: Rebels Close In On Colonel Gaddafi And Central Tripoli Meeting Almost No Resista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ky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n rebels only miles from Tripoli as Mad Dog Gaddafi is corner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Daily Record.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n rebels in 'final push' for capital – Af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English.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live blog 21 Augu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Qaddafi scorns rebel 『rats』 as fighting breaks out in besieged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glish.alarabiya.net (18 August 2011).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1 Aug 2011 – 01:3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UPDATE 1-Libyan rebels fight for Tripoli airbase -activ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9 February 2009).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Zero hour" for Gadhafi as Tripoli rises up[永久失效連結]. Montreal Gazette.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Gadhafi defiant as rebels claim to take 'revolution' inside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Live Bl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1 Aug 2011 – 14: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al jazeera bl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BBC live report 1804 ent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BBC live report 1839 ent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BBC live report 1902 ent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1 Aug 2011 – 23: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n Rebels: 'Colonel Gaddafi's Son Captured'. Sky.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6).
- ^ BBC 214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Qaddafi's Last Stand: A Live Blog – Glob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tlantic Wire.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2 Aug 2011 – 0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Blog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2 Aug 2011 – 03:4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Blog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2 Aug 2011 – 03:3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Blog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利比亚反对派称卡扎菲长子穆罕默德已投降. 新華網. 2011年8月22日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Gaddafi’s sons arrested – report – Africa | IOL New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OL.co.za (5 May 2010).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Katrandjian, Olivia. (21 July 2011) Libyan Rebels Say They Have Captured Two of Gadhafi's Sons in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Al Jazeera TV News. Qatar. Al Jazeera TV (阿拉伯語).
-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3).
- ^ Qaddafi plea: 'Save Libya,' after son's capture; may negotiate with rebel counci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nglish.alarabiya.net.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n rebels take Tripoli’s Green Square. National Post.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Muammar Gaddafi's son has been arrested, and will face charges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The Australian (21 February 2011).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卡扎菲次子赛义夫否认被抓传言. 新華網. 2011年8月23日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22日) (中文(簡體)).
- ^ Libya: Tripoli captured by rebels as Colonel Gaddafi's son Saif arrested. Daily Mail. (18 August 2011).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As it happened: Libya confl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 22 Aug 2011 – 03:00. Al Jazeera Blog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Libya confl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http://www.vancouversun.com/news/thewest/Libyan+rebel+leader+says+pockets+resistance+still+exist+Tripoli/5286702/story.html[永久失效連結]
- ^ [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Retrieved 22 August 2011.
- ^ 64.0 64.1 http://www.mercurynews.com/nation-world/ci_18730975
- ^ 美媒称的黎波里外国记者宾馆形同“监狱”. 環球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6日).
- ^ http://news.ninemsn.com.au/world/8288763/journalists-trapped-inside-tripoli-hote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August 22, 2011
- ^ 30多名国际记者被困利比亚 凤凰卫视发表五点声明. 鳳凰衛視.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3).
- ^ 的黎波里重要地点地图.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 ^ [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 ^ Rebels control great majority of Tripoli,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11-08-22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News, IE: TV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 ^ Libya rebels battle Quaddafi troops in Tripoli, say they hold neighborhoods, Bloomberg, 2011-08-21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 "Gadhafi Regime 'Crumbling' as Rebels Battle for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 ^ "Libya Conflict: Fighting Rages Near Gaddafi Compou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BC News.
- ^ Libya Live Blog: Monday, August 22, 2011 – 18: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 ^ Libya news, Reuters,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8).
- ^ Status, Al Arabiya (Twitter),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3).
- ^ In Depth: spotlight Libya, Al Jazeera, 2011-08-22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6).
- ^ 84.0 84.1 [失效連結] [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 Jazeera.
- ^ [失效連結] [16]. The Guardian.
- ^ [失效連結] [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Guardian.
- ^ Staff (23 August 2011). "Libya Live Blog: Tuesday, August 23, 2011 – 16:19. Al Jazeera. Retrieved 23 August 2011.
- ^ [失效連結] Breaking news: compound. Reuters. 23 August 2011 [23 August 2011].[失效連結]
- ^ 利比亚反对派攻入卡扎菲官邸升起旗帜. 環球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
- ^ 利反对派夺取阿齐齐亚兵营 捣毁卡扎菲塑像(组图).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
- ^ Stanglin, Douglas (23 August 2011). "Rebels Storm Gadhafi Compound, Raise Fla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A Today. Retrieved 23 August 2011.
- ^ Staff. Rebels Claim They Entered Gaddafi Compound. Trend News Agency. 23 August 2011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6).
- ^ [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 ^ 利比亚反对派攻陷卡扎菲阿齐齐亚兵营(组图). 網易新聞. 201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8).
- ^ Staff (23 August 2011). "Rebels Swipe Gaddafi's Hat and Golf Ca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ky News. Retrieved 23 August 2011.
- ^ [需要完整來源] Al Jazeera live TV channel. Al Jazeera live TV channel (阿拉伯語).
- ^ Rebels Overun Gadhafi Compound. BBC News. 23 August 2011 [23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 ^ Gaddafi says withdraws from Tripoli compound | News by Country | Reuters. Af.reuters.com. 2009-02-09 [201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卡扎菲:我还在的黎波里不会离开利比亚. 新華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7日).
- ^ 'The fall of the capital means the fall of the regime' -- rebel leader. [201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 ^ Staff (23 August 2011)."Rebels Seize Pro-Gaddafi Tripoli District – Spokesm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3 August 2011.
- ^ [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Ynetnews.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2).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9).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8).
- ^ [20]
- ^ [21]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 ^ [22][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 ^ 存档副本.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0).
- ^ [失效連結] Staff. Live: Battle for Tripoli. BBC News. 24 August 2011 [2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 ^ Staff. Libya Conflict: Trapped Among Gaddafi Loyalists. BBC News. 24 August 2011 [2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 ^ Rebels battle Libyan forces near Gadhafi compound. [2011-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4).
- ^ 所有被困外国记者均已撤离的黎波里里克索斯酒店. 鳳凰網.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2日).
- ^ Staff. BBC Journalist Describes Release from Rixos Hotel. BBC News. 24 August 2011 [24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2).
- ^ 118.0 118.1 118.2 Rebels Appeal for Gaddafi Capture.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4646334. 24 August 2011. 外部連結存在於
|newspaper=
(幫助) - ^ Staff (24 August 2011). "Rebels Find Gaddafi's 'Palaces on Wing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Times. Retrieved 24 August 2011.
- ^ 利反对派悬赏167万美元捉拿卡扎菲 无论生死.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
- ^ 存档副本. [201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 ^ Staff (25 August 2011). "Gaddafi Nearly Captured on Wednesday: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5 August 2011.
- ^ Lowe, Christian; Elgood, Giles (25 Augut 2011). "Libyan Rebels Say Muammar Gaddafi Surround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5 August 2011.
- ^ Graff, Peter; Laessing, Ulf (25 August 2011). "Hunted in Tripoli, Gaddafi Hurls Defia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5 August 2011.
- ^ Staff (25 August 2011). "Purported Gadhafi Message: Don't 'Surrender'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Retrieved 25 August 2011.
- ^ 卡扎菲军队攻击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炸毁数架民航客机. 人民網. 2011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7日).
- ^ 127.0 127.1 Rebels say Gadhafi holed up; broadcast tells Libyans to stay in Tripoli, fight. 25 August 2011 [26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 ^ Rebels say Gadhafi holed up; broadcast tells Libyans to stay in Tripoli, fight. 26 August 2011 [26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Valdmanis, Richard (25 August 2011). "Libya Rebels Storm Tripoli's Abu Salim Distr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Retrieved 25 August 2011.
- ^ 130.0 130.1 利比亚冲突致2万多人死亡 反对派将奖励援助国. 新京報. 2011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7日).
- ^ Laub, Karin; PAUL SCHEMM. Tripoli calmer as Gadhafi's men pushed out. Associated Press. 26 August 2011 [26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9).
- ^ Amnesty: Detainee deaths at Gadhafi military camps. 26 August 2011 [26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利比亚反对派称卡扎菲逃跑前对囚犯实施“大屠杀”.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7日).
- ^ 反对派发现卡扎菲人体屠宰场 遍地焦骨仍有余温(图). 環球網. 2011年8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30日).
- ^ 利比亚的人体屠宰场,卡扎菲政权的暴行【视频】. 廣東衛視. 201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6).
- ^ Libyan rebels claim victory south of Tripoli
- ^ Greater Tripoli 'Almost Under Control'. [201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0).
- ^ Schemm, Paul; Al-Shalchi, Hadeel. Tripoli Faces Severe Shortages of Food, Fuel. Associated Press (via The Miami Herald). 27 August 2011 [27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 ^ Staff. Libya Live Blog: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 22:23. Al Jazeera. 27 August 2011 [27 August 2011].
- ^ Staff (28 August 2011). "Rebels Claim Capture of Last Army Base in Tripol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s International. Retrieved 28 August 2011.
- ^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PDF), NATO, 2011-08-22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PDF), NATO, 2011-08-21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1 AUGUST (PDF). 25 August 2011 [25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3 August 2011. 25 August 2011 [25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7).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4 August 2011 (PDF). 25 August 2011 [25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4 August 2011 (PDF). 26 August 2011 [27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4 August 2011 (PDF). 27 August 2011 [27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Press Release. NATO and Libya Operational Media Update for 24 August 2011 (PDF). 27 August 2011 [28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9-11).
- ^ 利比亚反对派控制的黎波里 班加西民众广场欢庆(组图). 鳳凰網.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2).
- ^ 贾利勒:如活捉卡扎菲将对其进行公正审判. 新華網. 2011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6日).
- ^ 利反对派领导人称卡扎菲时代“已经终结”.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 ^ 利反对派后卡扎菲时代设想:建宗教温和的国家. 齊魯晚報.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7日).
- ^ 利反对派称8个月内举行大选 在国内公审卡扎菲.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4日).
- ^ 利比亚反对派高喊“卷毛卡扎菲下台 谢谢奥巴马”.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4日).
-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 ^ 利比亚驻华使馆升起反对派国旗(组图). 環球網.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 ^ 独家实拍:利比亚驻华使馆升反对派旗帜. 環球網視頻.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1).
- ^ 利比亚驻多国大使馆宣布“改旗易帜”(图). 環球網.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5).
- ^ 潘基文望利比亚实现平稳过渡 联合国愿提供帮助.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利反对派攻入首都称胜 卡扎菲面临摊牌去向成谜(3).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2日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中文(簡體)).
- ^ 分析称四原因导致卡扎菲政权突然垮台. 人民日報.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 ^ 阿拉伯联盟表达与利比亚反对派团结一致立场.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 ^ 奥巴马称卡扎菲统治已经结束. 新華網. 2011年8月22日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4日) (中文(簡體)).
- ^ 意大利外长要求卡扎菲立即投降. 國際在線. 2011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15日).
- ^ 澳大利亚总理:卡扎菲应停止反抗直面指控. 人民網. 2011年8月22日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 ^ 非盟将召开紧急安全峰会 南非否认庇护卡扎菲. [201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4).
- ^ 俄呼吁尽快实现过渡 称永不收留卡扎菲.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23日).
- ^ 英媒称伊朗对利比亚反对派表示支持. 環球網. 2011年8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7月4日).
- ^ 印尼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利比亚人民的选择. 中國新聞網.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