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晙(653年—732年),滄州景城縣人。

生平

[編輯]

自幼父母皆亡,由祖父撫養,少年好學,氣貌雄壯。

咸亨三年(672年)擢明經,調清苑縣尉,歷官殿中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出京任渭南令。久視元年(700年),宰相魏元忠獲罪貶為高要(今廣東肇慶)尉,司禮丞高戩、鳳閣舍人張說受牽連流放嶺南。王晙為魏元忠申辯。宋璟慚愧嘆道:「璟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負朝廷矣。」[1]

景龍三年(709年),授桂州都督,累遷太僕少卿。有膽識,不畏強權。

開元二年(714年)十月,吐蕃精甲十萬寇犯臨洮,薛訥率大軍至武街驛(今甘肅臨洮東),王晙率二千兵馬襲吐蕃於臨洮,功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并州都督長史

四年(716年),遷左散騎常侍,朔方行軍大總管,加御史大夫

八年(720年),拜為兵部尚書幽州都督,復朔方行軍大總管。

九年(721年),以鎮壓胡人康待賓叛亂功封清源縣公,仍兼御史大夫。尋胡人再叛,未能平亂,貶梓州刺史

十年(722年),起用拜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北巡至并州,改并州為太原府,設為北都,刺史改稱府尹,授王晙吏部尚書兼太原尹。四月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並追前破突厥功,加金紫光祿大夫。五月兼朔方副大總管兼安北大都護。冬,以許州刺史王喬案,貶蘄州刺史,改定州刺史。

十四年(726年),遷戶部尚書,復為朔方節度使

二十年八月初九(732年9月2日)因病卒。贈尚書左丞相,諡忠烈。存詩一首。

家族

[編輯]

祖父王有方,遷居洛陽(今河南洛陽),父王行果曾為長安尉。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93》,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1》,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
  • 舊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 新唐書》王晙列傳
  • 全唐文》卷二六四《長安尉贈隴州刺史王(行果)府君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