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龍
外觀
楊伯龍 | |
---|---|
大清山西隰州大寧縣知縣 | |
籍貫 | 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 |
出生 | 康熙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1686年10月2日) |
逝世 |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
墓葬 | 縣北梨樹灣 |
配偶 | 羅氏榮、張氏 |
親屬 | 祖楊一儁[1],父楊曦垣,母廖氏[2] |
出身 | |
| |
著作 | |
|
楊伯龍(1686年10月2日—1770年),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舉人[4],雍正五年(1727年)任福建汀州府清流縣知縣[5][6];因被福建巡撫趙國麟彈劾貪贓革職[7]。後開復赴補籤掣江西贛州府安遠縣知縣[8];雍正十二年(1734年)任山西隰州大寧縣知縣[9][10][11][12]。
紀念
[編輯]鄰水縣內原有為其所立之「開晉循良坊」[13]。
詩文
[編輯]- 《萬峰山》
- 石磴披襟上。萬峰吐暮煙。
- 花香林外度。霞色水中然。
- 泉響調琴瑟。風鳴奏管絃。
- 歸途無限思。落日柳梢邊。
參考資料
[編輯]- ^ 『邑東五十里許。有萬峰山。層巒秀拔。迥接雲表。其狀若龍蟠。左右清泉。環繞如溪。山上有寺基三層。上爲普賢殿。下爲大雄殿。山門廊房僧舍靡不完備……後因余訪先大父建坊遺蹟。求記於予。予曰。茲山也。天呈其秀。地鍾其靈。文峰疊峙於前後。清泉湧瀉於左右。真勝境也。余大父總憲公向講學於此。後職居清要。捐俸修葺。建立石坊。題名尚在。予薄宦歸。兩袖清風。愧無所助。謹爲之勒石。以垂不朽』。楊伯龍《重修萬峰山寺記》,[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四
- ^ 『楊曦垣以子伯龍貴,乾隆二年敕贈文林郎、山西大寧縣知縣,妻廖氏贈太孺人』。[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二貤封
- ^ [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四
- ^ 『戊子科。是科照原額五十六名。併五經三名共中五十九名。向日正,成都縣人……楊伯龍,鄰水縣人。』。[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十六
- ^ 『清流縣。知縣……楊伯龍。鄰水人。舉人。雍正五年任』。[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七
- ^ 『清流縣。知縣事……楊伯龍。鄰水舉人。雍正五年任』。[乾隆]《汀州府志》卷十八
- ^ 『爲清流縣知縣楊伯龍等貪贓請革職。雍正九年二月二十六日。福建巡撫趙國麟』。《清代吏治史料·目錄二》,線裝書局,2004.4,第517頁
- ^ 『臣楊伯龍。四川順慶府鄰水縣人。年肆拾伍歲。由康熙肆拾柒年舉人。原任福建汀州府清流縣知縣。開復赴補。今籤掣江西贛州府安遠縣知縣缺。欽惟皇上。仁育群生。智周萬物。備剛健中正之德。錫福綏猷。弘經綸參贊之功。勵精圖治。澄清仕路。官方肅而大法小廉。懷保黎民。惠澤周而人安物阜。太和翔洽。兩儀胥昭。至治之休。瑞應疊臻。四海共呈文明之彩。臣草茅下士。樗櫟凡材。本一介之至微。思寸長之欲效。初膺簡命發往閩中。恭聆聖訓之提撕。深沐皇恩之浩蕩。委盤查於汀郡。效力未及一年。蒙實授於清流。履任已逾三載。原參之審案續經題明。開復之洪恩。實隆格外。茲掣補安邑。得覲天顏。感激倍切於當前。奮勉益深於再試。惟有凜遵聖諭。時時謹慎。居心恪守官箴。念念清操自矢。勤可補拙。不敢苟且以懈弛。儉以養廉。惟期循分而供職。凡屬地方之要務。必思實力以遵行。庶幾俯竭臣子之微忱。以仰酬高厚於萬一耳。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臣曷勝悚惕。恐懼之至。謹奏。雍正拾貳年肆月初壹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13
- ^ 『楊伯龍。四川人。戊子舉人。雍正十二年任』。[光緒九年]《大寧縣志》卷三
- ^ [乾隆]《鄰水縣志》
- ^ 『楊伯龍。康熙戊子科舉人。歷任福建清流縣、山西大寧縣知縣』。[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二
- ^ [道光十五年]《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志》
- ^ 『開晉循良坊。爲舉人楊伯龍立』。[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