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拉特蘭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特蘭努(Ratramnus,—約868年),是9世紀的法蘭西修士神學家,他曾應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二世的要求,[1] 撰寫了《論主的身體及血》(De Corpore et Sanguine Domini)、[2]《論得救預定》(De praedestinatione)兩書。

他將聖餐中的酒與餅稱之為「象徵」,他在上述的第一部書中指出,聖餐禮的餅與酒經聖職人員祝聖後雖外狀沒有改變,但已成為紀念基督肉體和血的神祕象徵,其中含有只能為信者感受,並只能在信者身上發揮效用的能力。[3]不過他的著作在1050年受到譴責,[4]韋爾切利會議下令銷毀此書。此書流傳甚廣,1559年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1900年解禁。[3]而他的另一本書,《論得救預定》指出,人犯罪並非上帝預定,但人得救則是上帝預定。它支持聖奧古斯丁,駁斥理姆斯大主教辛克馬爾[3]拉特蘭努反對拉得伯土的聖餐觀把實在論推進一大步走向化質說,認為聖餐中的血和肉與十字架上的並不相同,因此聖餐只有象徵的意義。[5]他堅決反對聖餐中基督的身體就等於馬利亞所生的身體.他認為可以引用奧古斯丁安波羅修的作品來反對拉得伯土的看法。[6]

拉特蘭努的作品很受改教派人士歡迎,他的言論也對某些人產生直接的影響。[7]

名詞解釋

[編輯]

聖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又稱為化質說、變質說。簡單來講,就是當祭司用聖禮的詞句宣告後,聖餐的餅和酒就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8]羅馬公教以字面意義詮釋聖餐禮中基督的真實臨在,普通的餅與杯轉變成為基督的身體與血。在這樣的觀點中,聖餐禮本身有赦罪的能力,因而中傷基督已完成的工作。[9]

附註‧資料來源

[編輯]
  1. ^ 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15》(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331。
  2. ^ 盧龍光博士主編,《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香港:漢語聖經協會有限公司,2003),436。
  3. ^ 3.0 3.1 3.2 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15》,331。
  4. ^ 陶理博士主編,《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普及版》,李伯明、林牧野譯(香港:海天書樓有限公司,2004),265。
  5. ^ 盧龍光博士主編,《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322。
  6. ^ 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下)》(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950。
  7. ^ 楊牧谷主編,《當代神學辭典(下)》,950。
  8. ^ 祁伯爾(B.K.Kuiper),《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李林靜芝譯(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1986),182。
  9. ^ 約翰‧漢那(John D. Hannah),《基督教會歷史年表─早期與中世紀教會》,查忻譯(台北市: 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表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