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爾森-哈伯德彗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1961 O1
發現
發現者A·斯圖爾特·威爾遜、威廉·B·哈伯德
發現日1961年7月23日
臨時編號Comet Wilson-Hubbard、1961V、1961d
軌道特性
遠日點992 AU
近日點0.040 AU
半長軸496 AU
離心率0.999919
週期~11,000年
軌道傾角24.2°

威爾森-哈伯德彗星(Comet Wilson-Hubbard),正式命名為C/1961 O1,是一顆1961年肉眼可見的彗星。由於其非凡的亮度,它被認為是大彗星之一[1]

觀測史

[編輯]

1961年7月16日上午10點到下午1點40分(世界標準時間) ,這顆彗星從太陽後面經過,稍微遠離太陽,然後逆轉運動方向,並於1961年7月18日出現在太陽後面。大約五天之後,(當地時間)7月23日上午,飛行員A·斯圖爾特·威爾遜(A. Stewart Wilson)在太平洋上空海拔8,800米的一架從檀香山飛往俄勒岡州波特蘭波音707客機上發現彗星。他在地平線上發現了一條微弱的垂直光帶,並將其外觀與遠處的探照燈進行了比較,而駕駛艙內的同事則認為這是北極光。威爾森繼續用雙筒望遠鏡觀察它,最後確認它是一顆彗星。他估計它的亮度為3.5等。到達西雅圖後,他將發現傳遞電報哈佛大學。大約一天後,德州麥克唐納天文台的學生威廉·B·哈伯德(William B. Hubbard)在觀察東方天空中的人造衛星回聲一號」時發現了彗星的尾巴。他估計亮度為3等。

然而,第一個看到這顆彗星的人可能是空服員安娜·拉斯(Anna Ras)。(當地時間)7月23日日出前,他搭乘飛機飛越利比亞時,在東經15°處看到了彗星的尾巴,比威爾遜發現彗星的時間早了約9個小時。抵達約翰內斯堡後,她向當地天文台報告了自己的觀察紀錄。

一天之後,有許多獨立發現報告,其中一個是西班牙地面發現的,另外三個是美國航空公司飛行員發現的。同時,這項發現也得到了富田弘一郎喬治·范·比斯布魯克(George Van Biesbroeck)等天文學家的證實。由於大量的發現,發現彗星的消息迅速傳開。在七月剩下的時間裏,人們對這顆彗星進行了密切的觀測。7月25 日左右,幾位觀察者描述了彗星除了長達25°的尾巴之外,還有大約 2-3°長的反向彗尾。觀察者特別提到了這顆彗星的驚人的頭部。

彗星的亮度之後迅速下降,月底時僅有4-5等。最後一次用肉眼看到它是八月的頭幾天,八月中旬時彗尾幾乎消失了,彗星的亮度也下降到11-12等。

最後一次觀測是富田弘一郎於1961年11月9日在東京進行的,當時亮度為19等[2][3]

這顆彗星的最大亮度達到了3等[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J. E. Bortle. International Comet Quarterly – The Bright-Comet Chronicles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J. G. Porter: Comets (1961).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d. 3, Nr. 3, 1962, S. 167–178, Bibcode1962QJRAS...3..165. (PDF; 314 kB).
  3. ^ G. W. Kronk, M. Meyer: Cometography – A Catalog of Comets. Volume 5: 1960–198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0, ISBN 978-0-521-87226-3, S. 38–42.
  4. ^ P. Moore, R. Rees: Patrick Moore’s Data Book of 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1, ISBN 978-0-521-89935-2, S. 271.